十二屆國展入展書家簡介
尹敏
江蘇崑山人,中共黨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準),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硬筆書法協會會員,第六屆中國書壇中青年「百強」,榮寶齋在線合作藝術家,Aa字體管家籤約設計師。
尹敏書法作品《稼軒詞三闕》
尹敏
十二屆國展創作手記
一、婁邑千年薪火繼,素心一點翰墨香
——我的學書之路
崑山古稱婁邑、鹿城,是鑲嵌在長三角的一顆璀璨明珠,靈秀水鄉演繹兩千年繁華,雅韻崑曲婉轉六百年時光。上世紀80年代,我出生在這座氤氳著江南文脈的美麗城市。
那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還不像今天那麼深入人心,少兒才藝培訓機構也遠不如現在那麼鋪天蓋地。幸運的是,在我讀小學一年級時,父母抱著讓我接觸傳統文化的想法,把我送往青少年宮跟隨啟蒙老師邵宏先生學習書法。還記得當時用的教材是蘇州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題寫書名的《中學生字帖·顏體》。由於我年紀小,個子不高,邵老師讓我站著懸肘練習。可是毛筆軟綿綿的不聽話,邵老師就握著我的手示範,讓我直觀地感受如何把手上的力度通過筆端傳導到紙上,使幼年的我對書法萌發了濃厚的興趣。
畫禪室隨筆節錄
五年級的時候,我就讀的崑山市實驗小學開設了一周一節的書法課。可能因為我有些基礎,時任書法教師的陳鳳珍老師對我頗為關照,上課時經常走到我身邊,示範用筆、講解結構,還贈送了一幅油印的《蘭亭序》給我。陳老師對我的關愛,伴著這張散發著淡淡墨香的《蘭亭序》,被我珍藏至今。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加,初中起我停止了書法學習。儘管如此,只要稍有閒暇,我就會在紙上寫空心字作為娛樂。如今回想起來,這個小遊戲頗有「意臨」加「雙鉤」的趣味。
節錄文心雕龍原道
2012年,我在太倉海事局指揮中心工作,由於崗位要求需要長期倒班,每每夜班過後,第二天白天除了補覺以外也有了一些空閒時間。於是我重拾毛筆,一邊通過網絡搜索書法教學視頻,一邊依葫蘆畫瓢地摸索著練習。
2013年,我在單位辦公系統上看到太倉市機關工會開設書法班的通知,頓時有種撥雲見日的感覺——這正是我盼望已久的線下學習書法的機會,我立即報名參加學習。又因為我住在崑山,慢慢也認識了崑山書法界的前輩和朋友。
節錄畫禪室隨筆
隨著網絡的發達和微信的普及,除了向崑山、太倉的前輩學習,我的書法「朋友圈」逐漸拓展到全國各地。加入了蘭亭會,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線上談書論道,線下一同參觀博物館,還在南京共同舉辦書法展。印象最深刻的是2015年2月,蘭亭會網友首次大規模線下聚會,赴蘇州博物館參觀「六如真如——吳門畫派之唐寅特展」。
小夥伴們興之所至,想在參觀之餘找個地方揮毫一書胸臆,無奈在蘇博周圍兜兜轉轉,卻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也不知是誰突然靈光一閃,我們直接找了個路邊的小旅館,十位好友擠在小標間裡,一邊暢談,一邊以歷代詠姑蘇的名篇為內容聯合創作了一幅手卷。現在想來,這樣單純質樸的氛圍,真是出於天然,不遜魏晉之風。
東坡蝶戀花二闕
同時,我也通過多種渠道認識了羅海明、夏雲、李良東、夏碧波等全國各地的良師。諸位老師的書藝與教學方式各有千秋:夏雲老師備課充分、講課信息量巨大、示範一絲不苟;李良東老師仙風道骨、飄然不群,講課時有連珠妙語;夏碧波老師性格直爽,經常傳導壓力「推」著學員前進。但對我影響最深的還是廣東湛江的羅海明老師。
2014年,我在書法屋論壇閒逛時,機緣巧合發現羅老師準備開辦第二期小楷公益班,正在招募學員。從來沒有寫過小楷的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報名加入羅老師的素心園,了解歷代小楷經典的特點,從點畫、結字、章法等方面系統學習小楷。羅老師不僅書法楷行草俱佳,詩、書、畫、印、二胡、攝影也都是專業級別。他憑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成為了學員們心中的偶像。
近幾年,我在全國、省、市各級書法展賽上嶄露頭角,並與Aa字庫合作推出我的字庫「寒鴉小少年」,可在各款安卓系統手機上使用。轉眼已是2019年,在一路學習書法的點點滴滴還歷歷在目,諸位老師的諄諄教導也時常在我耳邊迴響。
乾隆詩一首
二、投稿之樂樂陶陶,起並明月霜天高
——十二屆國展投稿篇
2019年3月,書法界的「奧運會」——十二屆國展徵稿啟示剛一發布,就在朋友圈刷屏了。此次國展與往屆不同,雖不設獎項,但可以多種書體同時投稿,活躍在投稿一線的書友們紛紛摩拳擦掌,厲兵秣馬。
我於篆隸楷行草五體均有涉獵,偏愛楷、行兩體,尤其對小楷情有獨鍾。我從明代文徵明小楷入手,上溯元代趙孟頫、隋唐寫經、魏晉王獻之《玉版十三行》、王羲之《黃庭經》、鍾繇五表。在諸多經典中,我尤喜文徵明《南華經》,於此帖也用工最勤,在周末不受打擾的情況下,一天可以練習8小時以上。
因此,我將文氏小楷作為此次投稿的主打書體。近兩年我在米芾行書上也頗下了點功夫,因此打算將米書風格作為作品題籤。
小楷《孔子世家》
確定書體後,就是選擇文本了。本次展賽明確要求使用權威版本,這樣就不能用網絡上搜索來的文章,我翻找出以前購買的繁體豎版書籍,尋找合適的內容。其中中華書局的《世說新語校箋》《古文觀止》注釋夾雜在正文中間,不便於抄寫;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藝文叢刊》系列叢書內容倒是很雅致,但校對似乎不太精準。最終我選用了中華書局的《史記》,節選了第六卷的一段作為作品的主體內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山東劉增光兄的大明堂小狼毫是我的利器之一。紅星墨汁濃稠適中,也是我的日常用慣的。蠟染紙、泥金/銀紙、絹紙或絹都適合小楷書寫,但到底用什麼紙參賽卻令我頭疼。
一方面因為展賽明確要求不可機裱託膜,我不清楚本地裝裱店是否擅長手工託裱,若是因為託裱的原因損壞作品就得不償失了。另一方面,我對小楷創作頗有自信,乾脆決定選用成品紙一次寫就。雖然市面上的成品紙款式不斷翻新,但國展投稿量巨大,肯定會有其他作者使用,容易出現「撞車」。
考慮了幾天,突然想起重慶的青年才俊楊響兄。他是90後,不僅深得鍾繇小楷精髓,在全國各大書法展賽摘金奪銀,更為難得的是擅長設計各類書法用紙。我購買過他設計的仿文徵明《草堂十志》作品紙,比市面上的普通蠟染紙更細膩、更有質感,也更貼近原作。於是通過微信聯繫,請他以文徵明手卷為基調,按我畫的草圖設計一款參賽紙。同時約定,7月20日截稿之前,不對外銷售這款紙,確保我作品的獨特性。電子版樣稿出來後,我又與他商量對四邊留空、格子大小等細節做進一步調整。經過幾輪調整,收到作品紙時已是6月中旬了。
我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包裝,將作品紙在書桌上展開細細端詳,只見作品紙古色古香、靜穆典雅,格子線略微有些起伏,有種手工製作的感覺。試寫幾個字,無論是筆尖與紙面接觸的感覺、運筆產生的摩擦力還是呈現出的墨色,可以說效果比預期的還要好。
菜根譚數則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書寫過程了。照理說,在較為集中的時間內完成一件書法創作,才能通篇神氣完足、氣韻通達。無奈那段時間我正忙於籌備一項大型活動,工作日通常加班到22時之後,周末更是無休。
無奈截稿日期日益臨近,我只有每天早上送兒子上學後,在上班前寫一個小時字。為保持作品氣息貫通,我都要先幾分鐘臨帖,找到感覺後再開始創作。如此斷斷續續寫了將近2星期,終於完成了作品。
人間詞話三則
鈐印後通篇視之,還是比較滿意的。但要說能入展,誰都沒有十足的把握。於是我乖乖地去郵局匯了退稿款,萬一落選,這許多心血不至於白費。接著就是常規操作了,按照徵稿啟事的要求,填寫表格、複印所用版本信息及書寫內容,與作品一同裝入書畫桶中寄出。每次投稿參賽或是寄給朋友,都會有嫁女之感,希望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能有個好的歸宿。
金剛經之無為福勝分
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寶雞花
——十二屆國展面試篇
8月23日下午,我和家人為期一周的浙江自駕遊已到尾聲。正在返程途中,突然接到妻子電話,她的車在杭州灣跨海大橋服務區被一輛卡車碰擦,幸好車上沒人受傷。一通電話直聽得我心驚肉跳,想到她沒有處理事故的經驗,我加速行駛,希望早點到達。過了不到5分鐘,手機收到一條簡訊,瞥了一眼,只見「楷書面試作者您好……」這是中書協發布的第十二屆國展面試通知!
這意味著我的作品從52620件投稿作品出突圍,成功進入了面試環節,也就是說,一隻腳已經踏進了國展的大門。頓時,一陣狂喜湧上心頭。幾分鐘之間經歷一驚一喜,真是人生如戲。
面試現場
寶雞之行令我難忘,有六點感觸。
一是感動。蘇州書協王偉林主席提前謀劃,特邀止淵兄作為隨團記者,搜集素材記錄面試盛況,並持續開展深度報導。當我們蘇州選手在考場外拉出「2019吳門書道赴關中尋根訪學考察團」的橫幅時,來自家鄉的溫暖和自豪頓時充盈全身。一同參加面試的全國書友,也紛紛為蘇州書協全面細緻的舉措點讚稱羨。
二是嚴格。到了面試現場,登記籤到、身份識別、刷臉入場、上繳手機、學員現場抽題,每一項均體現出中國書協嚴謹務實的態度。
三是壯觀。數百名書家同場競技各顯其能。篆隸楷行草、篆刻、刻字百花齊放。
四是巧合。面試分為上午、下午、晚上三場,我所在的楷書組安排在下午。面試除了需要復原或者部分復原投稿作品外,還需要現場創作一幅作品。下午場抽到的創作內容為。除書法外,朗誦是我的另一愛好。在眾多朗誦篇目中,我尤其喜歡《嶽陽樓記》,練習了將近千遍,多次在全國比賽中取得佳績。在面試現場書寫這一名篇,真有如遇故人之感。當即以文氏小楷書寫正文,以米元章行書題籤,信心滿滿地提前交卷。
五是相聚。在寶雞與蘭亭會的老朋友徐志遠、閆松科、陳添榮相聚,與三體入展的謝海濱、張凱品茶聊天,還結識了與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翁艾。新老書友暢談書道,把酒言歡,人生快事不過如此。
六是高效。面試結束後,評委團快馬加鞭評審。9月2日凌晨3點,中書協公示了入展名單,本人忝列其中。當看到名單的那剎那,我再次激動不已,真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感。
寶雞行
四、書道漫漫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本愚魯,才智不過中人,學書的每一階段都不是同輩中最優秀的。此次我有幸入展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心中充滿感激。感恩生活,讓我遇見書法,感謝家人的鼓勵、領導的支持、師友的幫助,讓我始終對學習書法充滿熱情與自信。我將把第十二屆國展作為新的起點,不忘初心,在漫漫書法之路上下求索。
己亥秋九月初一尹敏記於若谷堂南窗下
臥石亭記
尹敏
學書碎語
書法藝術源遠流長。隨著諸多文物的出土,甲骨殘片、敦煌寫經、古代墓誌等越來越多的書法資料為我們所掌握。在移動互聯時代,我們能夠足不出戶觀看高清書法資料圖片,通過即時通訊軟體、手機APP等多種途徑向名師學習。就這一點而言,我們比古人幸福太多。然而,困擾也隨之而來——浩如煙海的資料往往令人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感。
前段時間,「射書」、「盲書」等所謂的「大師」創作視頻幾度刷屏朋友圈,引發軒然大波。這種動輒以「創新」、「自成一家」來譁眾取寵、掩蓋其淺薄,是非常危險的,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遺忘。擺在書法學習者面前的首要問題,是提高審美水平。一幅作品是江湖俗流,還是傳承經典;作品氣質是端雅平和,還是空靈散逸;是秀雅流美,還是雄強峻拔;是廟堂之氣、還是山野之氣,我們都要有準確的判斷。
節錄放鶴亭記
《莊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即便窮盡一生,也很難做到篆隸草行楷五體精通。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尤為重要。初學者在選擇某一書體的某一碑帖時,要結合自己的性格、喜好,優先選擇氣韻暢達、用筆清晰、有代表性的經典法帖,目的就是先通共性,後求個性。
書法傳遞的是中國的文化,需要從生活中汲取營養,看似與創作無關的心性修為,其實是貫徹到字裡行間的。衛夫人《筆陣圖》中有「點如高峰墜石,橫如千裡陣雲」的描述,是從自然界汲取的營養,所謂「師造化」。張旭「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是在日常生活中悟出書法的穿插避讓之理。只要沉下心學習,一件不起眼小事,都可能引發我們對書法的思考。當今社會,藝術形式非常多元。繪畫、音樂,舞蹈、話劇、朗誦等藝術形式均由張弛、聚散、快慢、強弱等基本元素構成,都是在對比中尋求整體的平衡與統一的美感,都可以成為我們借鑑、學習的對象。
節錄茶經
理論學習也好,讀帖也好,臨帖也好,作為書家而言,最終的落腳點是要在紙上將書法作品呈現出來,否則就只是空談。書法沒有捷徑可走,王羲之池水盡墨,智永退筆成冢。只有花時間,勤於思考,善於總結,下硬功夫,靠大量的書寫,才能將古人的用筆方法、結字特點、章法布局化為己用,真正取得進步,創作出有時代感的優秀作品。
尹敏獲獎入展情況簡介
一、書法獲獎入展情況:
2019年,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中書協)
2019年,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問鼎——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蘇州入展書家作品展
2019年,入展「書聖故裡 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
2019年,入選全國第四屆硬筆書法家大書法作品國展(中硬協)
2019年,入選首屆「書法大廈杯」書法大獎賽(中國書法大廈、安徽省書法院)
2019年,入展全國好風相從 第二屆「中原水城杯」冊頁書法作品展(河南志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19年,獲「回望·前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書畫、攝影作品展」一等獎(蘇州市發改委)
2019年,入選「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硬筆書法作品展覽」(中國硬筆書法協會)
2018年,手寫字體在Aa字體管家安卓客戶端上線
2018年,入選第六屆中國書壇中青年「百強榜」(《書法》雜誌)
2018年,國風書寫大賽書法組一等獎(共青團中央)
2018年,入展榮寶齋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展(榮寶齋)
2017年,入展「江左風流獎」——江蘇省第八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
2017年,入展全國第三屆硬筆書法家作品展覽(中國硬筆書法協會)
2017年,入展首屆「汝帖杯」全國書法作品展(河南省書協)
2017年,入展「陝西省書法院獎」首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陝西省書法院)
2017年,入展「祈福雪竇」——首屆海峽兩岸青年書法作品展 (浙江省青書協)
2017年,入展全國好風相從 首屆「中原水城杯」冊頁書法作品展(河南志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17年,入展「南京人酒業」杯蘭亭會第四屆書法跨年展(蘭亭會)
2016年,獲全國第三屆大書法冊頁手卷大賽 全國優秀作品獎(最高獎)(中國硬筆書法協會)
2016年,獲「南京人」杯蘭亭會全國書法展優秀獎(蘭亭會)
2016年,入展江蘇省第十屆新人書法篆刻作品展(江蘇省書協)
2016年,入展江蘇省「林散之」書法篆刻雙年展(江蘇省書協)
2016年,入展首屆書聖書法篆刻展(山東省書協)
2016年,書法傳奇首屆全國臨帖展楷書十強
2016年,獲江蘇省機關工委紀念建黨95周年書畫比賽三等獎(省級機關工委)
2016年,入展「顏真卿杯」魅力句容全國書畫展(江蘇省書協)
二、朗誦獲獎情況
2019年,崑山市總工會微朗誦比賽一等獎
2018年, 「和兌之吉·芭而蒂」全國中小學語文教師課文誦讀邀請賽二等獎
2018年,「閱享誦讀」崑山市職工誦讀大賽一等獎
2017年,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夏青杯」朗誦大賽蘇州賽區二等獎
2017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夏青杯」朗誦大賽吳江賽區二等獎
2016年,太倉市市級機關經典誦讀比賽二等獎
2014年,「書香崑山」朗誦藝術大賽三等獎
2013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夏青杯」朗誦大賽崑山賽區優秀獎
歡迎其他十二屆國展入選作者來稿(附簡歷、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