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在廈門舉行
華夏經緯網9月16日訊:據中新社報導,二00一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日前在廈門舉行。此前,兩岸歌仔戲界人士相聚一堂,已相繼在臺灣宜蘭、臺北和福建漳州舉行了研討活動。
-
兩岸首次合作大型歌仔戲在廈門精彩上演
中新社廈門十月二十九日電 (記者 陳悅)二00九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二十九日晚在廈門開幕,兩岸首次合作的大型歌仔戲《蝴蝶之戀》於開幕式精彩上演。在未來五天中,兩岸十三個藝術表演團體將獻上十五場精彩表演。
-
歌仔戲系兩岸 歌仔戲同臺唱大劇(組圖)
「廈門市舉行歌仔戲藝術節,共同推動兩岸的共同藝術,這個意義已經超出藝術本身,也超出了歌仔戲本身。」閩南文化研究的專家陳耕從1983年開始研究歌仔戲,他的著作《歌仔戲史》是我國第一部貫穿海峽兩岸的歌仔戲史,他對兩岸歌仔戲的傳承、交流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兩岸歌仔戲:親緣性促成攜手陳耕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兩岸歌仔戲交流探討,見證了兩岸歌仔戲的交流、促進的歷程。
-
海峽兩岸薌劇藝術節漳州、廈門舉行
二十九日晚,在海峽兩岸薌劇(歌仔戲)藝術節福建漳州分會場,由漳州薌劇團演繹的春秋戰國時期悽美壯烈的歷史故事《西施與伍員》,令現場觀摩的臺灣歌仔戲研究學者、表演藝術家為之傾倒。 漳州薌劇與臺灣歌仔戲起源於漳州錦歌,是深受海峽兩岸民眾歡迎的一對戲劇姊妹藝術。薌劇(歌仔戲)百年發展史,凝聚著海峽兩岸藝術家的智慧和心血。
-
臺灣歌仔戲界人士:文藝交流有助兩岸和諧發展
新華網臺北9月1日電(記者陳斌華)前往廈門參加第五屆「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的臺灣歌仔戲界人士1日經廈金航線抵達金門,再中轉返回臺灣本島。他們表示,這次交流活動很成功,兩岸進一步開展文化藝術交流,將有助於增進兩岸關係的和諧發展。
-
廈門:歌仔戲《蝴蝶之戀》開創兩岸文化合作新篇章
這是海峽兩岸首度全面合作創作演出的歌仔戲,由兩岸著名劇團--廈門市歌仔戲劇團攜手臺灣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合作完成,聚集兩岸眾多優秀藝術家全程參與,涵蓋劇本、導演、音樂、舞美、表演和製作等各個主要環節,被兩岸藝術界稱之為「歌仔戲藝術發展的裡程碑」。
-
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評出十佳青年演員
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9月1日上午在廈門藝術劇院舉行了閉幕式。閉幕式上舉辦了「十佳歌仔戲青年演員頒獎儀式」。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28日開幕,歷時5天。 閉幕式由「十佳歌仔戲青年演員頒獎儀式」和兩岸歌仔名家專場,新秀、少兒表演兩部分組成。兩岸代表先後在閉幕式上致辭,共同慶祝這次空前的兩岸歌仔戲盛會獲得圓滿成功。
-
廈門構建兩岸交流「四最」先行區
、搭建兩岸交流交往平臺、拓展兩岸直接往來通道、促進兩岸同胞情感融合等方面積極探索和實踐,努力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四最」先行區(「最緊密區域」「最活躍平臺」「最便捷通道」「最溫馨家園」),當好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窗口」「試驗田」和「排頭兵」,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
廈門歌仔戲《僑批》將於近期登陸小白鷺藝術中心
新版歌仔戲《僑批》將於近期在廈門小白鷺藝術中心上演。(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供圖)臺海網7月24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22日,記者從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獲悉,新版歌仔戲《僑批》將於8月8日晚在廈門小白鷺藝術中心金榮劇場與觀眾見面。「信」閩南話讀「批」,「僑批」指的是海外華僑寄回家鄉的信,是一種「銀信合一」的特殊寄匯方式。
-
廈門歌仔戲《僑批》將於近期登陸小白鷺藝術中心
新版歌仔戲《僑批》將於近期在廈門小白鷺藝術中心上演。 (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供圖)臺海網7月24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22日,記者從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獲悉,新版歌仔戲《僑批》將於8月8日晚在廈門小白鷺藝術中心金榮劇場與觀眾見面。
-
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福建戲劇新引擎 兩岸交流急先鋒
作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前沿的廈門,承擔著對臺文化交流的重任,如何抓住歷史機遇,發揮廈門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的區域優勢和先行先試的作用以及臺灣藝術研究院對臺文化研究基地的作用,曾學文經常思考這個問題,並充當著領軍先鋒的角色。臺灣著名學者曾永義撰文評價道:「曾學文多年來為廈門規劃操辦了各種大小型活動與學術會議,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先鋒領軍人物。」
-
電視實景歌仔戲廈門集美開機 兩岸東南亞名家助陣
(記者 陳悅)40集電視實景歌仔戲《顧靖堯與林湘君》23日在廈門集美園博苑杏林書院如畫美景中開機。來自海峽兩岸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多位戲曲名家聯袂助陣,促進歌仔戲文化交流。電視劇在保持傳統歌仔戲優美唱腔、身段的基礎上,表演力求更加自然和生活化,尤其劇本口白加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答嘴鼓」特色,以及融入閩南童謠,這在大陸的實景電視歌仔戲創作中屬於首創。開機儀式現場。 陸萍 攝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得到了海峽兩岸乃至東南亞多位戲曲名家的關注和支持。
-
「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歌仔戲吟唱的海峽情
歌仔戲生根於閩臺,縈繞於兩岸,瀰漫於歷史,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創造和培育的地方戲曲劇種,其孕育、形成和傳播,是兩岸文化交流與發展的一個縮影。近日,記者赴歌仔戲流行的廈門、漳州地區採風,所到之處,不管是城市的社區公園,還是鄉村的廟口戲臺,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戲班子在傾情演出,或戲迷票友們扎堆自娛自樂。與此同時,廈門市地方戲專業藝術團體在臺灣南部地區開展的「鄉音之旅」巡演交流活動也深受臺灣民眾的歡迎,兩岸同唱同聽歌仔戲的熱潮長盛不衰,這一具有活潑親切鄉土特質的地方劇種已成為溝通兩岸民心、民意、民情的重要橋梁。
-
組圖2: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圓滿落幕
組圖2: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圓滿落幕 點擊進入>>> 9月1日,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順利閉幕式。 明華園《蓬萊大仙》演員謝幕,喜愛歌仔戲的觀眾簇擁在臺下久久不肯離去。 8月30日,海峽兩岸「十佳」歌仔戲青年演員比賽拉開序幕,來自兩岸三地的30名青年演員同臺競藝,角逐「十佳」稱號。漳州戲曲舞蹈演員戴越興飾演《十五貫》的婁阿鼠(左)維妙維肖。
-
臺灣歌仔戲:三百年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
歌仔戲,全國300多個地方戲中唯一跨海而生的劇種,也是臺灣地區的第一大戲。三百年間,它從海峽的這頭唱到那頭,其發展史就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 早年,歌仔戲以分角演唱的歌仔陣形式在漳州萌芽,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閩南人大量移民至臺,漳州的錦歌(說唱)、車鼓弄與採茶仔(歌舞)等亦相繼傳去。
-
海峽兩岸藝術節:福建省戲迷為臺灣歌仔戲喝彩
新華網廈門9月1日電(記者餘瑛瑞)一陣陣鑼鼓,一場場戲,千人鼓掌,萬人喝彩。無論在廈門還是在漳州,大陸戲迷對來自臺灣的「明華園」、「一心」以及臺灣戲曲專科學校演出的歌仔戲都報以極大的熱情和鼓勵。臺上臺下心意相通,情意相投。 8月28日在廈門開幕的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舉辦得紅紅火火,在當地掀起了一陣歌仔戲熱。
-
2018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在福建廈門開幕
、廈門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廳聯合主辦的2018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26日在廈門開幕。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創辦於2004年,以其內涵豐富、形式多樣、交流面廣和參與性強的鮮明特點,深受兩岸各界民眾的歡迎和好評,成為增進兩岸同胞的溝通與親情,推動兩岸合作發展的重要平臺,成為福建省對臺文化交流工作的一張名片,贏得熱烈的反響和廣泛讚譽。
-
廈門歌仔戲走進金門(圖)
10月22日,廈門歌仔戲劇團演員在表演歌仔戲《楊門女將》。 10月22日,廈門歌仔戲劇團走進金門,在2016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暨「鄉音之旅」文化交流活動中舉行專場演出,受到當地群眾的喜愛。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
兩岸合演歌仔戲《蝴蝶之戀》 穿越海峽演繹「梁祝」
兩岸合演歌仔戲《蝴蝶之戀》 穿越海峽演繹「梁祝」 2012年03月05日 08:03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海峽兩岸歌仔戲名家福建漳州精彩互動
大陸薌劇「皇后」鄭秀琴和臺灣歌仔戲「皇后」廖瓊枝領銜兩岸老、中、青三代歌仔戲表演藝術家,15日晚在福建漳州人民劇場上演了一場歌仔戲名家名段精彩互動。 「2010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當晚在漳州開幕。兩岸著名藝術家把委婉動人的傳統唱段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使得現場掌聲與喝彩聲持續不斷,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