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畫狂人」何止《神奈川沖浪裏》,葛飾北齋父女再度上演「超越富士」
▲ 《富嶽三十六景》之「凱風快晴」,1830-1833年,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
大阪。10月6日,日本阿倍野HARUKAS美術館(ABENO HARUKAS Art Museum)與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共同策劃的「北齋—超越富士」展覽開幕,聚焦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最後30年(70歲至90歲)的創作,展出來自世界各地約200幅作品,包括嘉永2年(1849年)元月,畫家抱病創作的最後一幅作品——《富士越龍》。
▲ 「北齋-超越富士」展覽現場,圖片來源:阿倍野HARUKAS美術館
葛飾北齋(1760-1849年)描繪的代表作《神奈川沖浪裏》被日本國內推舉為描繪富士山的作品之翹楚,也被西方的印象派大師們相繼臨摹,其影響遠及莫奈(Claude Monet)、梵谷(Vincent van Gogh)等近代西方的重要藝術家。
▲ 《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1830-1833年,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
在70多年的繪畫生涯中,葛飾北齋學習了日本、中國和西方的各種畫法,作品題材包括風景、動植物等,晚年則更多著眼於龍、鳳凰等想像中的世界,不同於版畫,他的肉筆畫(直接畫在紙或絹本上的手繪彩圖)更反映其技巧、色彩與才華。
▲ 《雲龍圖》,1849年,圖片來源: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對於葛飾北齋而言,富士山是大自然的象徵,也是如同神般崇高,並期待被超越的目標,換言之,是他所希望抵達的「神之領域」。此次展覽旨在呈現他晚年力圖超越「富士」,不斷求索的軌跡。
▲ 《鳳凰圖天井繪彩色下繪》,1846年前後,圖片來源:小布施町巖松院
這位1760年出生的日本畫家活躍於江戶時代後期,自號「畫狂人」,九十年的人生中「改號三十回,搬家九十三回」,在七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共創作了三萬多幅作品,留下了眾多名作。46歲時才確定了「葛飾北齋」的名號。天保二年(1831)其繪畫生涯中最富盛名的《富嶽三十六景》誕生,描繪了從不同角度觀望富士山的景色,樹立了一個富士山的典型形象,或山頂白雪皚皚、或通體發紅的扇形山,這種視覺記憶延續到他其後的更多創作中。
▲ 《雪中虎圖》,1849年,圖片來源:個人收藏
天保三年(1832)葛飾北齋又推出《琉球八景》,為描繪琉球名勝"中山八景"的八枚一套的浮世繪版畫。從天保六年(1834)起,葛飾北齋曾陸續推出了由上中下三冊組成的《富嶽百景》,共收錄了102幅富士山為主題的畫作。《琉球八景》同在葛飾北齋格外鍾愛富士山題材的創作期間內推出,他借鑑著自己作品中形成的富士山經典形象,但這些空前的浮世繪風景畫卻源自中國的「瀟湘八景」畫題。
▲ 上町祭屋臺天井繪《濤圖》,1845年,圖片來源:小布施町上町自治會
▲ 《罌粟》,1831-1832年,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
室町時代的日本,以「瀟湘八景」畫題為母題進行重新加工創作的繪畫作品就十分流行。到了江戶時代,在表現日本風俗文化上也大量運用「八景」畫題來描繪浮世繪風景畫。
▲ 《富士越龍圖》,1849年,圖片來源:北齋館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五月,周煌(1714—1785)受命前往琉球,冊封尚穆為琉球國中山王。第二年,周煌回國,《琉球國志略》在中國編輯出版,主要記載琉球國(含臺灣)的歷史和地理概況,描繪琉球風景的紀實性插圖《球陽八景圖》即出現在首卷的圖繪中。天保二年(1831)年日本幕府的官學昌平坂學問所重新刻版、官方發行過周煌的《琉球國志略》。
▲ 《琉球國志略》,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康熙五十二年(1713),徐葆光(1671-1740)任敕封琉球國王的副使被派往硫球。1719年他感於天使館(即天使院,冊封使的居所,院旁指天使院附近)周圍的景勝而創作了八首漢詩,《泉崎夜月》、《臨海潮聲》、《粂村竹籬》、《龍洞松濤》、《筍崖夕照》、《長虹秋霽》、《城嶽靈泉》、《中島蕉園》,合稱《院旁八景》。後來院旁八景成為名所"中山八景"在琉球紮根,其後發展為球陽八景。而天保年間(1830-1844)日本的出版文化興隆,關於琉球的出版物增多,對比《球陽八景圖》,葛飾北齋採用了與原作幾乎相同的景題和構圖,只在細節處作了増刪改動。原來的紀實畫轉變成了更具觀賞性的浮世繪風景畫,原來的黑白線描圖變成了彩色木版畫,顏色的使用更增強了畫面的可觀賞性。
▲ 《琉球八景》之一,圖片來源:東京國立博物館葛飾應為,《吉原格子先之圖》,圖片來源:浮世繪太田紀念美術館
2017年9月30日,浮世繪太田紀念美術館(Ota Memorial Museum of Art)也將收藏的46幅整《富嶽三十六景》時隔七年完整呈現,及其三女葛飾應為(Katsushika Oi),又名「阿榮」的作品《吉原格子先之圖》,與其父相比,她的作品更注重光影明暗,而近年有關「阿榮」的影視作品也不斷推出。9月18日,日本NHK電視臺推出根據小說《眩》改編的《眩:北齋之女》,由宮崎葵、松田龍平主演。描述回到葛飾北齋身邊的「榮」,跟從父親學習浮世繪並開始研究色彩,歷史上的阿榮被稱作葛飾北齋三個女兒中最有天賦、畫風與父親最為相近的一位,劇情中亦有《吉原格子先之圖》的部分,表現「阿榮」對光影的探索。(撰文/孟憲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