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設計青年根植中華文化 共話「生活美學」

2020-09-26 臺海網

中新網寧波9月26日電(李典 謝盼盼)傳承繁體字之美的「小墨器」書法用具、提煉了廬山與西海造型元素的峰嶺現代家具、簡約風的新中式收納鎮尺、配有龍鳳紋飾的全鏤空機械錶……25日,於浙江寧波舉行的第三屆中華設計獎「生活美學」設計大賽頒獎儀式(以下簡稱「中華設計獎」)上,來自海峽兩岸青年的設計作品詮釋著中華傳統元素在當代的「生活美學」應用。

三國人偶。 李典 攝

「在評審中,我感受到很多參賽者致力於對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挖掘。」作為中華設計獎評審委員會的一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魯曉波發出如此感受。

千年千字千杯食模具。 李典 攝

談及這些作品的一大特點,魯曉波表示,兩岸設計者的設計概念中有著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共識,「並且他們把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應用於生活之中,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充滿傳統元素的帆布包。 李典 攝

其中,來自江南大學的王昊遠和呂若煊設計的「纖月」碳纖維月琴獲得概念組創新獎。王昊遠介紹,這一設計的靈感來自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普者黑地區一種被稱為「弦子」的月琴。它是當地彝族部落舞蹈時用來助興的木製彈撥樂器,具有獨特的音階和清脆柔和的琴聲。

原創手機殼。 李典 攝

「一次旅途中,我被這種聲音深深吸引住了,於是嘗試褪掉它『民俗』和『紀念品』的標籤,用碳纖維和金屬等現代語言對它進行了重構,改變了它原本布滿傳統紋樣的面板形態。」王昊遠說,他們還通過電路信號為月琴創造出了全新質感的音色,從而讓其可以和諧地出現在現代演出場所,用中華民族特有的音階演奏屬於這個時代的故事。

近年來,在政策扶持和業內良性發展下,大陸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而臺灣的文創設計起步較早,有著較強的發展基礎。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表示,大陸與臺灣的文創產業進行優勢互補已是共識,未來共同發展的前景十分廣闊。其中,中華文化是兩岸文創人共有的「取材庫」,兩岸文創人則同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人。

為此,中華設計獎面向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及海外青年設計師徵集參賽作品,以促進兩岸青年在設計和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進而幫助兩岸青年實現就業、創業以及設計成果落地孵化,推動兩岸文創設計事業創新發展。

在前兩屆中華設計獎成功舉辦的基礎上,今年賽事吸引了近萬件投稿作品,其中臺灣賽區達1046件,同比增長118.83%。

此次「生活美學」主題下,臺灣平面設計協會榮譽理事長、山美集團董事總經理簡正宗表示,創意源自生活,通過此次賽事,他看到了兩岸設計青年將文化創新、人文關懷、環保意識等融入到作品中,讓人眼前一亮,「希望兩岸的優秀設計可以真正實現產品化,讓人們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完)

相關焦點

  • 兩岸設計青年根植中華文化 共話「生活美學」-新聞頻道-和訊網
    中新網寧波9月26日電(李典 謝盼盼)傳承繁體字之美的「小墨器」書法用具、提煉了廬山與西海造型元素的峰嶺現代家具、簡約風的新中式收納鎮尺、配有龍鳳紋飾的全鏤空機械錶……25日,於浙江寧波舉行的第三屆中華設計獎「生活美學」設計大賽頒獎儀式(以下簡稱「中華設計獎」)上,來自海峽兩岸青年的設計作品詮釋著中華傳統元素在當代的「生活美學」應用。
  • 中華設計獎寧波頒獎 兩岸青年共話傳統文化與生活美學
    新華社杭州9月26日電(記者屈凌燕 朱涵)傳承書法之美的「小墨器」書法用具、提煉了廬山與西海造型元素的峰嶺現代家具、簡約風的新中式收納鎮尺……第三屆中華設計獎「生活美學」設計大賽頒獎儀式日前在浙江寧波舉行,來自海峽兩岸青年的設計作品詮釋了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代生活美學中的應用。
  • 第三屆中華設計獎「生活美學」設計大賽終評圓滿完成
    第三屆中華設計獎「生活美學」設計大賽終評現場。(中國臺灣網 張亞靜 攝)中國臺灣網8月1日寧波訊 (記者 張亞靜)「設計雕琢美好生活,創新聚合兩岸青年」,第三屆中華設計獎「生活美學」設計大賽終評7月31日在寧波舉行。
  • 共促兩岸文化交流 共話中華文化傳承
    【環球網報導】11月9日,臺灣中華歷史國學研究會代表團在理事長張馨予帶領下到訪華夏文化促進會(簡稱:華促會)位於北京市舊鼓樓大街的四知書屋,並與華促會駐會主席廖彬宇及特邀嘉賓等一起座談。廖彬宇對臺灣中華歷史國學研究會代表團的來訪表示歡迎,並介紹了華促會在中華文化傳承和傳播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臺灣中華歷史國學研究會理事長張馨予介紹了研究會的概況及主要工作方向,希望能在書法、繪畫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與華促會進行深度交流和合作。
  • 根植中華傳統文化,借力思想之源共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潮流的不斷重構,人們生活方式與思想意識的變遷,中式家居風格的樣貌也呈現出不斷更迭的狀態。傳統的明清家居風格作為經典被無數人追捧,而新中式家居風格作為傳統家居風格的「老樹新芽」,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設計上已經取得很多創新。柏廚深知,創新是企業長青的源泉。
  • 將水墨韻味融入兩岸生活美學
    活動邀請苗慄木雕協會理事長蔡獻堂、大同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吳志富、臺灣清華大學蕭銘芚教授、臺北科技大學木藝研發中心主任陳殿禮、三義木雕博物館館長鄭志強、中華文創學會王秀杞理事長、臺灣工藝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寬亮、懷德居家具知識館創辦人林東陽、頑石創意總經理林芳吟等人擔任競賽評審委員。   比賽去年10月下旬啟動,兩岸共63所高校師生響應,交送設計稿248件。
  • 兩岸青年共說中華文化傳承:向下「紮根」 反對「刨根」
    兩岸青年共說中華文化傳承:向下「紮根」 反對「刨根」 2016-12李致偉說,其實他在少年時代也曾沉迷於日本動漫,但在和日本人的接觸中,他卻體會到日本人對中華文化的敬重,進一步接觸文化保護後,他更深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18日在廈門大學舉行的第四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上,眾多來自兩岸的「80後」、「90後」,像李致偉一樣,分享中華文化打動自己的魅力。  清華大學碩士生王日澤自小就和京劇結下不解之緣。
  • 兩岸青年共尋文化之根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文化沙龍上,來自臺灣的少數民族歌手楊品驊分享了自己的親身體驗。   這場以兩岸音樂和美食為主題的文化沙龍在人民日報社圖書館舉辦,包括臺灣少數民族歌手、兩岸新聞評論人、在臺灣求學的大陸學生在內的青年嘉賓共聚一堂,暢談兩岸文化的民心相通和創新互動。   談及兩岸音樂共通之處,楊品驊從創作角度分析了「中國風」樂曲潮流趨勢。
  • 兩岸三地文化翹楚共話古典情懷
    兩岸三地文化翹楚共話古典情懷   古有蘭亭集,今有九朝會。12月7日,設計師葉錦添、學者於丹、詞人方文山、新雅樂演唱家哈輝等兩岸三地文化界翹楚首聚京城文化地標九朝會所,暢談「現代語境下的古典情懷和生活方式」。
  • 海峽兩岸青年 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在蓉城啟動
    共促兩岸文創產業交流合作 同創三國蜀漢文化發展高地匯集兩岸青年創意智慧,聚力打造三國文化精品。9月29日上午,「三國蜀漢杯」海峽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啟動儀式在成都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舉行。本次「三國蜀漢杯」海峽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旨在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心靈契合;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持續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積極落實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深入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深度挖掘四川、重慶三國蜀漢文化特色、弘揚巴蜀文明內涵,攜手川渝臺共同打造巴蜀文化創意精品,針對性開展文化創意設計,吸引兩岸文化創意行業人才;繼續拓寬兩岸青年交流渠道,向兩岸同胞系統地展現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蘊和亮麗特色
  • 用中華文化塑造兩岸青年共同情感
    反制蔡當局「去中國化」,兩岸青年更要傳承中華文化  本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以「文化創新與青年擔當」為主題,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180餘人,圍繞「文化自信與青年未來」「網絡文化與青年擔當」「文化創新與青年機遇」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分組討論。
  • 華人設計師林振中兩岸播種 傳遞生活美學
    曾是2008年北京奧運選手村的設計者,華人設計師林振中,08年後毅然推掉工作室營業額60%的建案,投入旅遊休閒業等會館設計,又在北京清華大學開設生活美學大講堂,從設計出發走入生活美學的教育推廣,林振中說:「美,要先看得到生活。」林振中設計的蘇州精品酒店平江華府可見其對中式古韻的掌握。
  • 第八屆海峽青年節在福州舉行,兩岸青年「以云為媒」共話未來
    這次峰會將「中國夢·中華情」定為主旋律,同時以「幸福·家園·夢想」為主題,以此講述臺灣青年如何在大陸發展的故事,包括如何用融合發展作為增進兩岸人民福祉和臺灣青年對民族和國家認同的見證。在開幕式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劉結一、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席汪鴻雁在北京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活動並致辭,福建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代省長王寧宣布第八屆海峽青年節開幕。
  • 探尋兩岸茶緣 感受茶藝、花藝帶來的中華傳統美學
    兩岸除了血脈相連情牽外,中華文化就是兩岸和平統一的穩定器。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隨,兩岸以此內涵交流,培養富含中華文化的人才,就是培養國家穩定與文化藝術的種苗。所以兩岸茶席交流活動是一個傳承百年茶藝與弘揚中華茶文化的最佳平臺。
  • 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聚焦中華傳統教育思想
    來源:新華網記者17日從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獲悉,由葉聖陶研究會和西南大學主辦的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當天在重慶舉行。論壇以「中華傳統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18位教育學研究領域及有關方面專家學者與會。
  • 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兩岸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在臺灣開幕
    9月13日,「海萌藝術系列」2020秋季藝術展之陳文慧創作個展暨兩岸青年藝術交流展在臺灣新北藝文特區舉辦,展出了閩臺兩地七位青年藝術家的上百幅創作作品。對於當今社會現象、生活經驗、心有所感、情有所託,陳文慧希望藉由展出與欣賞者產生共鳴, 並期待相互對話。臺灣藝術大學教授陳炳宏評價道,「從他的作品看出來是東方的傳統語彙,可是同時還兼具時尚美學,以及一種當代繪畫的藝術特展,我想是非常具有創意的。」而對於此次展出的6位福建藝術家作品,臺灣藝術大學教授羅振賢表示,兩岸的表現手段略有不同。
  • 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兩岸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在臺灣開幕
    9月13日,「海萌藝術系列」2020秋季藝術展之陳文慧創作個展暨兩岸青年藝術交流展在臺灣新北藝文特區舉辦,展出了閩臺兩地七位青年藝術家的上百幅創作作品。對於當今社會現象、生活經驗、心有所感、情有所託,陳文慧希望藉由展出與欣賞者產生共鳴, 並期待相互對話。臺灣藝術大學教授陳炳宏評價道,「從他的作品看出來是東方的傳統語彙,可是同時還兼具時尚美學,以及一種當代繪畫的藝術特展,我想是非常具有創意的。」而對於此次展出的6位福建藝術家作品,臺灣藝術大學教授羅振賢表示,兩岸的表現手段略有不同。
  • 海峽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在蓉城啟動
    匯集兩岸青年創意智慧,聚力打造三國文化精品。9月29日上午,「三國蜀漢杯」海峽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啟動儀式在四川省成都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知名文化學者、文創企業負責人、青年設計師代表、高校師生等200餘人出席了啟動儀式。
  • 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在江蘇崑山啟動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超)4月21日,「大美崑曲」第二屆海峽兩岸(崑山)青年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正式啟動。據了解,去年首屆大賽得到了海峽兩岸社會賢達和青年人才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共收到兩岸崑曲文創作品704件,20件作品獲得青年心匠大獎等,其中8件獲獎作品已投入量產。
  • 「三國蜀漢杯」海峽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在蓉啟動
    9月29日上午,「三國蜀漢杯」海峽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啟動儀式在成都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知名文化學者、文創企業負責人、青年設計師代表、高校師生等200餘人出席了啟動儀式。本次「三國蜀漢杯」海峽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旨在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心靈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