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表製作常會遇到兩類問題:
一是因工資表涉及數據太雜亂,容易不慎造成疏漏錯誤;二是公司管理流程問題造成的工資表修訂不便。
有HR朋友就吐槽,每個月的人員薪資變動、離職人員忘記剔除、金額出現小誤差等等經常出現問題。
另外,公司每月5號做好考勤,15號前離職的人員會將離職月工資和上月工資一起計發。一般16號就可以定稿,公司定的是25號發工資,但每次16號交給領導後,領導總是25號才檢查籤名,這時候再發現錯誤就很被動了,諸如此類問題總是給做工資表的HR帶來很多麻煩。
一、工資表常用Excel公式
先說第一個問題,工資表統計疏漏,可從三方面改進:
第一,當然是自己工作更仔細了,完成統計後詳細檢查。
第二,可以考慮多方核查,工資表涉及考勤、績效等多方數據,可以做完工資表後讓相應負責人都過一下自己負責的內容。比如招聘的同事看一下員工清單,BP看一下各團隊數據……
第三,提升自己的Excel技巧,善用各種公式,讓工資表最大程度實現標準化、自動化,同時通過公式自動核查各類數據。
工資表常用公式有:
1.查錯
可用IF核對兩組數據是否相同。IF(對比條件,真值,假值)。
2.查找vlookup
Vlookup(查找條件,查找區域,輸出序列,0),這個函數很常用,就是根據一個條件在另外一個表裡查找需要的數據。例如員工的身份證號、工號、工資等等。
3.多表單匯總
COUNTA函數可以統計非空單元格個數,除去標題和匯總行,正好是每個部門的總人數,無論刪除或添加行,都可以自動更新。
5.加班時間計算
例如:下圖為某企業員工加班統計表,要求以0.5小時為單位計算每位員工的加班工時和加班費。說明:滿30分鐘為0.5小時計算,不滿30分鐘則忽略不計。"
做法:
在單元格D2中輸入公式
後回車,再向下複製即可
【公式說明】
該算法利用Excel的時間特性,直接相減可以求出兩時間之差,再乘以24得出小時數。將C列加班結束時間減去B列加班起始時間,得出兩時間相差的天數,再乘以24,得出相差的小時數,最後使用FLOOR函數將小時數向下捨入到最接近0.5的倍數,即得出加班小時。
6.加班工資計算
依然是上表,有了加班小時後,我們就可以來進行加班費的計算,這個步驟十分簡單,只需要將小時數和加班費相乘
做法:
在單元格E2中輸入公式
=D2*15後回車,再向下複製皆可
二、工資表管理制度優化
前文已提到一部分管理制度優化,公司工資匯總核算、審核和發放流程,根據公司薪酬制度的不同各有不同,但必須遵循兩個準則,一是標準化,一是權責對等。
工資表涉及考勤、績效、獎懲、財務等多項事務,需要多個部門同事間的良好配合,如果不能做到標準化和權責對等,往往就會造成某個人的工作問題,而影響所有相關人的工作,最終造成工資表錯漏等問題。
如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流程問題,明明26號就要發薪了,明明領導有一周時間審核籤字,但他偏要等到最後一天。時間本來很充足,但因為人的惰性、拖延症,就這樣浪費了。
因此,公司層面可以形成SOP,以更標準明確的程序要求,減少相關問題,讓工資表製作和工資發放更高效、更準確。
聲明:本文由螞蟻HR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