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老生》蟬聯《當代》年度最佳長篇小說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深圳商報駐京記者 陸雲紅

  被公認為「現實感最強」的純文學刊物《當代》昨天迎來創刊35周年紀念。鐵凝、王蒙、劉心武、賈平凹、王海鴒等35位作者獲得「《當代》榮譽作家」稱號。深圳作家鄧一光也獲得「《當代》榮譽作家」稱號,在當天同時進行的《當代》長篇小說(2014)年度獎評選中,賈平凹以《老生》蟬聯年度最佳長篇小說。

  三分之一「茅獎」

  出《當代》

  創刊於1979年的《當代》共出版《當代》 220 期,《當代增刊》20 期,《當代長篇小說選刊》66 期,發表作品近6000部/篇,其中8部獲得中國長篇小說最高獎項之一的茅盾文學獎,佔茅盾文學獎獲獎總數的三分之一。包括陳忠實的《白鹿原》、劉心武的《鐘鼓樓》、古華的《芙蓉鎮》、阿來的《塵埃落定》、麥家的《暗算》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很多作家都曾向《當代》投稿。路遙當年投稿給《當代》的時候,曾給編輯致信說,此稿不用,他將永不創作。所幸,不僅《當代》刊登,還榮獲全國中短篇小說獎。30年前,王朔和他的小說都還有些靦腆,作為中篇處女作,《空中小姐》獲得《當代》文學獎,似乎給了他文學自信,於是中國有了一個「叛逆」作家。

  《當代》雜誌社負責人表示,文學記錄中國,是《當代》35年的現實主義堅守。能夠切身感受中國的迷惘和陣痛,能夠親身見證中國的努力和堅持,能夠踏實記錄中國的頑強和進步,是《當代》的幸運。今後無論文學以怎樣的方式和載體繁榮,都離不開永遠的現實主義精神,《當代》衷心希望和所有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讀者和作者一起,繼續以文學記錄中國。

  「當代」是勇氣

  也是擔當

  35位作家獲評「《當代》榮譽作家」,他們是鄭義、古華、柯雲路、王朔、王剛、劉心武、張煒、蔣子龍、馮驥才、莫懷戚、鄧賢、王躍文、王蒙、陳桂棣、春桃、鐵凝、麥家、阿來、閻真、路遙、賈平凹、王海鴒、徐貴祥、王樹增、李國文、胡平、張勝友、趙瑜、嚴歌苓、寧肯、楊志軍、董立勃、鄧一光、陳忠實(以首次在《當代》發表作品為序)。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以作家代表身份發言時說,《當代》不僅成就了一份響亮的刊物,也成就了幾代作家。「當代」這個詞是勇氣,是擔當,是文學昂揚面對複雜現實的堅守。她希望《當代》今後能繼續培養出積載希望、頤養深情的好作品,也讓讀者在飽滿、生動的閱讀中延伸精神年齡。

  92歲的詩人、翻譯家屠岸自稱是《當代》的作者、讀者,他以《當代》顧問身份發言說,文學是民族的靈魂,《當代》作為一本純文學刊物,堪稱民族靈魂的載體。35年處於「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間。「而立」代表《當代》已屹立於東方文學之林,「不惑」指《當代》抵制低俗文學、玩笑文學、庸俗文學,堅持文學的高貴品質,堅持真善美、精氣神。他祝願《當代》繼續揚帆前進,為文學事業發展樹立更多功勞。

  深圳作家鄧一光也獲得「《當代》榮譽作家」稱號,從1992年起,他共有《休息》、《我是太陽》、《多年以前》、《在龍華跳舞的兩個原則》四篇作品發表在《當代》上。《當代》對他的評價是:「戰士有軍人的宿命,將軍有英雄的宿命。如果你是太陽,胸懷永遠不落的情懷,黃昏就格外悲涼。《我是太陽》,拉開了轉型期英雄主義頌歌的序幕。」

  他在發表感言時說,最早給《當代》投稿時他生活在一座擁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城市,現在他生活在和《當代》同樣年輕的城市深圳。他希望大家記住當代的歷史,以及歷史中的當代。

  作家劉震雲作為嘉賓為《當代》榮譽讀者頒獎。「《當代》心胸特別寬廣,我從未在《當代》發表過一篇作品,但有5部作品獲得過《當代》的年度小說獎。」他表示,他的夢想是今後能在《當代》發表作品。

  「零獎金 全透明」

  以「零獎金,全透明」的評獎風格在文壇獨樹一幟的「《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昨天同時舉行。本次論壇共評選出「《當代》長篇小說(2014)年度獎」5名,分別為賈平凹的《老生》、徐則臣的《耶路撒冷》、楊絳《洗澡之後》、閻真《活著之上》、嚴歌苓的《媽閣是座城》,其得票最多的《老生》當選年度最佳小說。這是賈平凹繼去年《帶燈》之後再次獲得「最佳」。

  本次獲獎作品均經現場投票選出。據活動主辦方人民文學《當代》雜誌社介紹,本次參選作品由各省作協、出版社、雜誌社自薦,媒體讀書版推薦,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讀者提名,均為2014年正式發表、出版的長篇小說。

  自2004年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雜誌舉辦的「《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已舉辦11年。 據悉,在評選「長篇小說年度五佳」及「最佳」時,採取了嘉賓投票、提供參考篇目等方式。主辦方希望藉此使評獎結果更具包容性和代表性,為作家、出版社、批評家以及讀者提供一次交流機會。

相關焦點

  • 《望春風》獲《當代》2016年度最佳長篇小說
    (原標題:《望春風》獲《當代》2016年度最佳長篇小說) 12月22
  • 賈平凹出版長篇小說《老生》 記錄百年鄉土中國
    10月27日,茅盾文學獎作家賈平凹攜長篇小說新作《老生》來到北京大學舉行讀者見面會暨名家論壇,與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北大中文系教授陳曉明及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處職員、翻譯家李莎,就中國歷史的文化記憶展開座談。
  • 《當代》長篇小說年度最佳揭曉 - 中國在線
    一年一度的《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21日在京舉行,「長篇小說(2011)年度五佳」和「最佳」揭曉。《古爐》(賈平凹)﹑《春盡江南》(格非)﹑《三體3:死神永生》(劉慈欣)﹑《天香》(王安憶)和《陸犯焉識》(嚴歌苓)獲選「長篇小說(2011)年度五佳」,《古爐》當選最佳。
  • 阿來《雲中記》獲《當代》長篇小說年度最佳
    12月27日,紀念《當代》創刊40周年朗誦會暨第16屆《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第21屆《當代》文學拉力賽頒獎禮在京舉行。作家王蒙、鐵凝、賈平凹、張煒、劉心武、阿來、陸天明、劉醒龍,邱華棟等與會。
  • 《當代》雜誌評出長篇小說2011年度最佳
    本報訊(記者 舒晉瑜)《當代》長篇小說(2011)年度論壇近日在京舉行,經作家、評論家、出版人、媒體記者現場投票,《古爐》、《春盡江南》、《三體3:死神永生》、《天香》、《陸犯焉識》獲得《當代》長篇小說「年度五佳」;在第2輪現場投票中,賈平凹的《古爐》(人民文學出版社)以最高票數獲選「最佳小說獎」。
  • 格非《望春風》獲《當代》2016年度最佳長篇小說
    【財新網】(記者 劉爽爽)2016年12月22日,《當代》長篇小說論壇在京召開。格非的《望春風》獲得年度最佳長篇小說獎。其他入選年度五佳的長篇小說分別為:賈平凹描寫被拐賣女孩的《極花》、葛亮的民國題材小說《北鳶》、方方追溯「土改」歷史的《軟埋》以及付秀瑩關注鄉村衰敗的《陌上》。
  • 格非《望春風》當選《當代》雜誌2016「年度最佳」長篇小說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廖翊)在22日於北京舉行的2016年《當代》長篇小說論壇上,由專業評論家、作家和資深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24部入圍長篇小說進行現場投票。格非《望春風》、賈平凹《極花》、葛量《北鳶》、方方《軟埋》、付秀瑩《陌上》被評為2016「年度五佳」長篇小說;格非《望春風》以最高得票當選「年度最佳」長篇小說。評論家表示,《望春風》是格非轉型之作,作家以從容細膩、極為生活化的筆致,寫出了深厚飽滿的人物情感、意趣盎然的江南水鄉,充滿了動人的家鄉記憶,表達了雋永的文化鄉愁,具有很高的文學品質。
  • 紀念《當代》創刊40周年朗誦會暨第16屆《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
    》 創刊40周年朗誦會暨 第16屆《當代》 長篇小說年度論壇、 第21屆《當代》 文學拉力賽頒 獎禮在京舉行。 第16屆《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舉行 《當代》長篇小說論壇脫胎於2004年創辦的「《當代》長篇小說年度佳作」,至今已舉辦16屆,其「零獎金、全透明」的評獎原則在業界獲得了良好口碑
  • 2016《當代》長篇小說年度五佳頒發
    22日下午,2016年《當代》長篇小說論壇暨第18屆《當代》文學拉力賽頒獎典禮在北京現代文學館舉行。《當代》雜誌社社長孔令燕表示,《當代》雜誌堅持舉辦該獎項,「也為了選出最好的文學作品,想為文學做些事情」。  據記者了解,《當代》長篇小說論壇脫胎於2004年創辦的「《當代》長篇小說年度佳作」,迄今已舉辦了12屆,評選當年長篇小說的五佳作品和最佳作品。
  • 《古爐》獲選"年度最佳" 賈平凹:寫得就那麼回事
    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張中江)  《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21日上午在北京舉行,賈平凹《古爐》、格非《春盡江南》等作品獲選「長篇小說(2011)年度五佳」,其中《古爐》當選最佳。賈平凹謙稱:「寫得也就那麼回事」。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當代》長篇小說論壇21日上午在北京舉行。
  • 《當代》長篇小說論壇舉行,《勞燕》《芳華》等獲年度最佳
    1月23日下午,由中國出版集團、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雜誌社主辦的第十四屆《當代》長篇小說論壇暨第十九屆《當代》文學拉力賽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在活動舉辦之前,《當代》雜誌官方微信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官方微信組織了讀者線上投票,共8萬餘人參與。
  • 第16屆《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得票前五名公布
    暨第16屆《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第21屆《當代》文學拉力賽頒獎禮2019年12月27日(周五)下午,由中國出版集團、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雜誌社主辦的「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紀念《當代》創刊40周年朗誦會暨第16屆《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第21屆《當代
  • 賈平凹:生命因文學而博大
    賈平凹 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代表作《商州》《浮躁》《廢都》《白夜》《秦腔》《古爐》,憑藉《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賈平凹這兩年外出參加最多的文化活動,大約便是領獎了。《帶燈》先後獲「花地文學榜」年度長篇小說金獎、第三屆《人民文學》長篇小說雙年獎、《當代》長篇小說年度最佳獎等。《古爐》獲《當代》長篇小說五年內的五佳獎。《老生》獲《當代》長篇小說2014年度五佳獎和年度最佳獎。賈平凹還與鐵凝、王蒙、劉心武等獲得「榮譽作家」稱號。
  • 《安魂》獲《當代》長篇小說2012年度「最佳」
    獲獎作家(右一格非,右二劉震雲,左一、左二為出版社代表代領獎狀) 人民網北京12月27日電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雜誌舉辦的「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26日在京揭曉,>周大新的《安魂》、劉震雲的《我不是潘金蓮》、格非的《隱身衣》、葉廣芩的《狀元媒》、馬原的《牛鬼蛇神》獲得年度「五佳」,經過最終投票,《安魂》獲得年度「最佳」。
  • 2016《當代》長篇小說「年度五佳」揭曉
    本報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吳娜)2016年《當代》長篇小說論壇選出「年度五佳」,分別是:格非的《望春風》(譯林出版社)、賈平凹的《
  • 賈平凹:原來如此等老生
    《老生》中的故事發生在陝西南部的山村裡,依然是鄉土寫作。書中以一個在葬禮上唱喪歌的唱師作為回憶的講述者,分四個故事,從20世紀初一直講到了今天,時間跨度大致是100年,被評論家認為是作家首次借用民間寫史的方式創作長篇小說。
  • 格非《望春風》獲封年度最佳
    《當代》評出2016年五佳長篇小說格非《望春風》獲封年度最佳來源:北京日報 2016-12-24 路豔霞  一年一度的「《當代》長篇小說論壇」近日舉行,經現場綜述、評議、投票等環節,格非《望春風》、賈平凹《極花》、葛亮《北鳶》、方方《軟埋》、付秀瑩《陌上》獲評2016年度五佳長篇小說,《望春風
  • 張翎《勞燕》領銜《當代》長篇小說年度佳作
    「《當代》長篇小說年度佳作」評出,張翎《勞燕》(人民文學出版社)、嚴歌苓《芳華》(人民文學出版社)、李佩甫《平原客》(花城出版社)、梁鴻《梁光正的光》(人民文學出版社)、範穩《重慶之眼》(重慶出版社),成為2017年度五佳作品,其中,張翎《勞燕》得票最高,即為2017年度最佳作品。
  • 賈平凹的老生,一個唱喪歌職業者的百年孤獨
    老生,是賈平凹近代的長篇小說,好像賣的不是很火,宏觀上,講述了一個時代的變遷,講述了中國的百年孤獨。實際上,它講述幾個村子裡的故事。故事都發生在陝西,主人公老生,是個歌唱者,又稱唱匠。神神秘秘,通神之能。他出入兩界,長生不死。
  • 《當代》長篇小說論壇2017年度五佳出爐
    》雜誌社主辦的第十四屆《當代》長篇小說論壇暨第十九屆《當代》文學拉力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行,《當代》長篇小說論壇2017年度五佳作品新鮮出爐,它們是:張翎《勞燕》(人民文學出版社)、嚴歌苓《芳華》(人民文學出版社)、李佩甫《平原客》(花城出版社)、梁鴻《梁光正的光》(人民文學出版社)和範穩《重慶之眼》(重慶出版社),其中,張翎《勞燕》得票最高,為年度最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