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的老生,一個唱喪歌職業者的百年孤獨

2020-12-21 秋波愛讀書

老生,是賈平凹近代的長篇小說,好像賣的不是很火,宏觀上,講述了一個時代的變遷,講述了中國的百年孤獨。實際上,它講述幾個村子裡的故事。

故事都發生在陝西,主人公老生,是個歌唱者,又稱唱匠。神神秘秘,通神之能。他出入兩界,長生不死。他越過了時代,超越了時空,看遍百年歷史。

經久不死,世事不問,是上帝對老生的饋贈,也是對他的懲罰。作者在書中說:

"書的每一個故事裡,人物中總有一個名字裡有老字,總有一個名字裡有生字,他就在提醒著,人過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風颳很累,花開花也疼,我們既然是這些年代的人,我們也就是這些年代的品種,說那些歲月是如何的風風雨雨,道路泥濘,更說的是在風風雨雨的泥濘路上,人是走著走著,走過來了……沒有人不死去,沒有時代不死去。"

此書是一個已過了花甲之年的老先生對所經歷的時代追憶,反思的誠意之作。每讀完一本書,精神便多一處嚮往之處。這次,是秦嶺老山。

時代的變遷跟人生的變遷是一樣的,不可逆轉的,人們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教訓,或許,活在當下,是對待人生最認真的樣子。

相關焦點

  • 賈平凹出版長篇小說《老生》 記錄百年鄉土中國
    「民間寫史」 在百年中國革命史中,呈現民間生活樣態與人情世故  上一部《帶燈》出版不過一年半時間,筆耕不輟的賈平凹又推出了他的第十五部長篇小說《老生》,以民間寫史的方式記錄百年鄉土中國。  3年前的除夕,賈平凹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陝西省丹鳳縣棣花鎮。
  • 賈平凹:原來如此等老生
    風起雲湧百年過,原來如此等老生。」平均每一兩年,賈平凹都會有新作出爐。他有個習慣,每寫一部長篇時,都會寫書法給自己鼓勁兒,五言、七律、順口溜,寫下後大大小小地掛在牆上。他說這就像是跑馬拉松,一定要有人在一旁喊加油才能堅持下來,寫作沒人在旁邊加油,就只好自己說給自己。這一次創作新書《老生》,他寫給自己的就是這幾句,原本也無意公開,卻被到訪的朋友見到時拍了照片公之於眾,最後索性就印在了書的封底上。
  • 賈平凹《老生》新談 借鑑西方文學創新鄉土文學
    南都訊 特約記者傅平發自北京 當下中國文壇的一線作家中,尤其是成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作家中,賈平凹無疑是勤奮而高產的。每隔兩三年就會有長篇力作推出,繼關注現實題材的《帶燈》之後,他將視線投向上古,從《山海經》中尋找靈感,結合自身經驗,書寫百年中國歷史。  10月27日,賈平凹新作長篇小說《老生》在北京大學發布。
  • 賈平凹:一個作家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圖)
    《老生》以民間寫史的方式,講述了四個發生在陝南的殘酷故事,分別對應著革命、土改、「文革」、當代四個時段,以一位總也不死、走鄉串戶唱喪歌的唱師貫穿全書,並在小說中穿插著《山海經》的篇章及解讀,結構清晰而完整。  翻到《老生》的最後,可以看到賈平凹自撰的四句詩:「我有使命不敢怠,站高山兮深谷行。風起雲湧百年過,原來如此等老生。」他說這首詩背後有他的一個寫作習慣。
  • 賈平凹:中國人的文化思維都在《山海經》(圖)
    如果大家還沒有看這個小說的話至少可以先看看後記,看的時候真的是感覺到賈平凹的文章寫到後記真是寫得出神入化了,我一邊看一邊羨慕嫉妒恨。」  李莎曾看過《山海經》,作為一個外國人,她說讀《老生》有一個感覺,「一開始就想往下看,對一個接觸漢語的外國人來說這就是一部好書的標誌。」「我覺得賈平凹自從成為一個作家以來一直很苦。
  • 賈平凹新作記錄百年鄉土中國 稱寫了不願講的話
    原標題:賈平凹新作記錄百年鄉土中國 稱寫了不願講的話   回答:百年間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   賈平凹是當代文壇公認的最具才華、最勤奮的作家之一,2011年初問世《古爐》,2013年初首發《帶燈》,賈平凹以兩年一部的速度推出長篇小說。今秋,他的第十五部長篇小說《老生》問世。   《老生》講述了四個階段的四個不同的故事,以一位幾近永生不死的唱喪歌的唱師為主線人物,從他的回憶來觀看中國百年的朝代變遷與人事變革。
  •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賈平凹丨——情操所致,自然為文
    很多人將這篇文章看作賈平凹的夫子自道,其實從那塊「醜到極處」又「美到極處」的醜石身上,我們何嘗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人生之路並非全由鮮花、掌聲鋪就,在我們享受成功的喜悅之前必得經過一番礪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醜石在人間的遭遇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過程呢?古往今來,凡能成就大事的人必先有一番挫折。
  • 賈平凹《老生》蟬聯《當代》年度最佳長篇小說
    鐵凝、王蒙、劉心武、賈平凹、王海鴒等35位作者獲得「《當代》榮譽作家」稱號。深圳作家鄧一光也獲得「《當代》榮譽作家」稱號,在當天同時進行的《當代》長篇小說(2014)年度獎評選中,賈平凹以《老生》蟬聯年度最佳長篇小說。
  • 賈平凹、陳忠實、莫言,這三個人,到底誰的小說寫得更好?
    中國當代文學儘管一直不被人們所接受和理解,但是應當說,還是有那麼一些作家的作品,比較值得一讀,例如賈平凹、陳忠實和莫言,個人認為,這三個人的小說,寫得還是非常不錯,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上,那都是當代一流的佳作。
  • 《百年孤獨》絮語……
    《百年孤獨》是一本好看的書,信息量很大。一部《百年孤獨》寫盡人間百態,悟透人性的種種表情和表現手法。我們從中讀出了全新的小說理念和寫作手法一一君不見,莫言,蘇童,賈平凹等幾乎一代中國作家群體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
  • 賈平凹: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
    文 / 賈平凹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賈平凹 《五十大話》杭州的一個寺裡有副門聯,是:「是命也是運也,緩緩而行;為名乎為利乎,坐坐再去。」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 賈平凹:有些年輕作家的作品我欣賞不了(圖)
    《老生》後記中寫道:「此書之所以起名《老生》,或是指一個人的一生活得太長了,或是僅僅借用了戲曲中的一個角色,或是讚美,或是詛咒。  昨天下午,作家賈平凹在北京大學發布了最新長篇小說《老生》,這是他的第15部長篇小說。這位少見的不說普通話的陝西作家在和大學生們交流時,臺下不少年輕人皺起眉頭,賈平凹的小說語言中有許多陝西話的內容,還說自己無奈寫作的方式讓受眾有限,註定是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能夠接受。「我覺得一個作家寫東西,不一定是給全部人寫的,不可能達到大家都滿意、看到都喜歡,只能寫給一部分人看。」
  • 賈平凹談寫作:抓住「集體無意識」要關注社會
    談及年輕讀者對老一代作家創作內容的接受問題,他表示,一個作家所擅長的東西有限,寫東西未必寫給全部人,不可能達到大家都滿意(的程度),  寫書心得:抓住「集體無意識」要關注社會  《老生》的主線人物是一位幾近永生不死的唱喪歌的唱師,從他的回憶來觀看中國百年的變遷與人事變革。這本書出版後,名字的含義曾令讀者頗費猜想。
  • 孤獨是什麼?莫言:是善良的人剛開竅;賈平凹:是不用與人周旋
    那麼,孤獨到底是什麼?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裡說:「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不用周旋,也不用判斷。」老賈喜歡孤獨,他曾在短短的兩年裡受過巨大的創傷。就像賈平凹在書中說的那樣:「孤獨是沒有知己,是不被了解,可享受孤獨的人,從不寂寞。」賈平凹寂寞不寂寞我不知道,可他的人生閱歷卻是一碗從未有人品過的湯。李白極喜歡獨來獨往,整個大唐入得了他眼的,沒有幾個人。
  • 賈平凹《生命是孤獨的旅程》,你怎麼看待孤獨?它的背後是什麼?
    《生命是孤獨的旅程》 賈平凹 著了解到賈平凹老師,是因為他的文學作品與寫的書法。賈平凹老師的散文作品非常具有哲理性,寫出很多自己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新的角度和手法手法,富有個性。人人生而孤獨,相比於快樂和喧囂,孤獨總是如此綿長而深切,讓人無助又彷徨。然而,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懼孤獨。只有接納且擁抱孤獨的人,才能看清真實的自我,在沉思中找到人生的前路。孤獨讓你會活得更加清醒而堅韌,逐漸穿越迷茫,變得越來越強大。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賈平凹高建群等陝西作家衝刺茅獎
    至少有20部由陝籍作家創作或代表陝西參評,賈平凹同時有兩部作品入圍茅獎,紅柯則有三部。其中包括賈平凹的《老生》、《古爐》,馮積岐的《粉碎》,紅柯的《喀拉布風暴》、《百鳥朝鳳》、《少女薩吾爾登》,高建群的《統萬城》,王海的《城市門》,張浩文的《絕秦書》,王妹英的《山川記》,葉廣芩的《狀元媒》,楊煥亭的《漢武大帝》,杜光輝的《大車幫》,高鴻的《農民父親》,耿翔的《田韓堡》,楊廣虎的《風雲·黨崇雅明末清初三十年》,巴隴鋒的《雲橫秦嶺》,田
  • 偉大的《百年孤獨》 ,讓莫言從不服到模仿,究竟有什麼魔力
    》熱,有一個青年作家到南極去,沿途帶的書就是《百年孤獨》。他在日記中不斷寫道:我又開始看《百年孤獨》了……很多文學青年也是一樣,以胳膊下夾一本《百年孤獨》為榮,作為文學達到檔次的標誌。」  大小書店裡,《百年孤獨》一度成為搶手貨,《文學報》當時的統計顯示,在1986年3月27日這一天裡,《百年孤獨》在上海徐家匯書店售出了三百冊,這個數字即使放在今天看,也依舊是一本超級暢銷書。
  • 馬爾克斯走了 留下百年孤獨
    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獨》(1967年)《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   悼念   他像另一個魯迅 影響了中國作家   麥家:「哦,馬爾克斯走了!
  • 對談|賈平凹新作《山本》:一部中國特色的歷史
    4月21日,在第六屆復旦大學讀書節暨復旦大學圖書館百年館慶啟動儀式上,作家賈平凹和學者陳思和就《山本》以及賈平凹的創作進行了對談。為了完成這部原本名為《秦嶺志》的新作,賈平凹一次次走進秦嶺的山林中,做田野調查,翻閱史料,收集素材。所以儘管同樣是寫秦嶺,但《山本》呈現出來的秦嶺,在陳思和看來,與此前《秦腔》《老生》有著明顯的不同。「《老生》有四個章節,寫了四段歷史,四個故事。賈平凹用了一個經典去穿,這個經典是《山海經》。但《山海經》和《老生》的故事實際上是沒有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