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2020-12-09 劉犇犇呀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這個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圓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賈平凹

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自在獨行》這本書是由我國當代文壇上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師賈平凹先生創作的,他是一位極具叛逆性的作家,但又不失淳樸的本色。他也是中國少有的高產作家,更為可貴的是他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精品。

內容簡介:

賈平凹先生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自在獨行》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對於匆匆的路人,賈平凹先生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要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自在獨行》整本書內容分為五章:孤獨地走向未來、默默看世界、獨自走一走、獨處的安寧、自在的禪意。全文書由一個個故事組成,講述了賈平凹先生部分人生經歷和他對社會、人生、愛好和情感的感悟,對一些事物自己獨特的見解。雖然書的內容是一篇篇散文形式組成,但整本書的內容大多幽默風趣。很多生活中的瑣碎的小事,都被寫得非常好玩,內容很多像是賈平凹先生的自言自語,又像是賈平凹先生在自問自答,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

因為這本書需要細讀後慢慢品味,可能我年紀還尚小,讀起來比較費力,所以目前還是看完了這本書的前兩個章節,所以今天想給大家分享前兩個章節的內容。

第1章:孤獨地走向未來(生命的睿智--從容是真)

第一章以賈平凹先生的人生經歷為主,通過講述他所體驗的艱難困苦的生活,所經歷的聚散離合的情感,內心從自卑到從容的過程,從中體會到生命的睿智,從容才是真。

第一章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寫母親,憶父親的內容。母親為了維持生計,日夜紡織,在他年幼的時候,他父親被拉去「改造」,從此生活的重擔就壓在了母親身上。母親靠著日夜紡織的將他們拉扯大供他們讀書,還要賺錢養家,卻隻字不提自己的辛酸。

父親後面雖然被平反,但卻沒過上一天好日子,生病後,後面儘管做了手術,但也是為了幫孩子辦完最後一件事,辦完之後卻不願多活一個月安然離世。從書中那些文字就可以看出賈平凹先生深刻體會到他父親生活中的不易,被拉去「改造」時內心的折磨,一字一句都寫出了他對父親的祭奠和追憶,從文章中也可以看出賈平凹先生的心是非常細膩並柔軟的。

第2章:默默看世界(人世的悲心--寬釋是福)

第二章是整本書裡我比較喜歡的一個章節,賈平凹先生在這一章節中聊社會中的人生百態。聊閒人、聊朋友、聊奉承,聊房子、聊女人,聊美容等賈平凹先生都闡述了自己獨特的見解,為我們描述了他眼中的世界。

之所以喜歡這一部分,這部分先生的見解都非常有趣,但我覺得這部分不同年齡段的人讀完會有不同的感悟。賈平凹先生雖為眾生,卻能俯視芸芸眾生,雖處紅塵,卻也能傲視紅塵,字裡行間顯示出的是處於俗世之中悟得的智慧,在他覺得,凡事順其自然最好。

大家如果對《自在獨行》這本書感興趣,可以去書店或者網店買來讀一下,很有意義。也可以期待並關注一下我後面分享的內容,我會定期分享此書中後三章的內容哦。最後祝大家周末愉快。

文章最後想給大家分享《自在獨行》部分經典語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大家積累自己的語言有所幫助:

1、我還是交朋友,朋友多多益善,孤獨的靈魂在空蕩的天空中遊戈,但人之所以是人,有靈魂同時有身軀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沒有朋友,因為出了門,門外的路泥濘,樹叢和牆根又有狗吠。

2、說了許多好讀書的壞處,當然壞處還多,譬如好讀書不是好丈夫,好讀書沒有好人緣,好讀書性情古怪。但是,能好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於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

3、上帝既然造了我們,我們應該自信。

4、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5、妻子依舊是乳,丈夫依舊是水,水乳交融,誰都是誰的俘虜。

6、三十年代有個很有名的軍人叫馮玉祥的,他在婚娶時問他的女人為什麼嫁他,女人說:是上帝派我來管理你的。這話讓許多人讚嘆。但想一想,這話的背後又隱含了什麼呢?說穿了,說得明白些,就是男人是徵服世界而存在的,女人是徵服男人而存在的,而徵服男人的是女人的美,美是男人對女人作用的限定而甘願受徵服的。

7、杭州的一個寺裡有副門聯,是:「是命也是運也,緩緩而行;為名乎為利乎,坐坐再去。」

8、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 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 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作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

9、將軍也好,小偷也好,哲學家也好,暗娼也好,他們都是以各自的生存方式在體驗人生。

10、世上的事,認真不對,不認真更不對;執著不對,一切視作空也不對。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見佛像了就磕頭,磕了頭,佛像還是佛像,你還是你--生活之累就該少下來了。

11讀詩能耐熱,這是我的秘密,不可告知他人,但切記,需要慢讀,慢讀即可安靈,靈魂安妥,酷暑便是清涼世界。

12、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

13、作為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前半生兒子是父親的影子,後半生父親是兒子的影子。

14、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15、若將每一張鈔票當一部小說來讀,都有一段傳奇的吧。

相關焦點

  • 《自在獨行》:願人生從容——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書籍封面上印有一句「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寥寥幾個字,卻觸動了我的內心。在我看來,人生其實是一場苦修行,而我們需要不斷苦中作樂,盡力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都是孤獨的行路人,或許在某個路段中有搭伴一起行走的人——但,內心世界呢?
  • 《自在獨行》|生命本是一場修行,你我都是孤獨的行路人
    《自在獨行》賈平凹 著這本書是賈平凹先生四十年的散文精選。作者素來喜靜,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在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而這部散文集也給人這樣的安靜的感覺。本書分為五章,分別是孤獨地走向未來,默默看世界,獨自走一走,獨處的安寧,自在的禪意。
  • 《自在獨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賈平凹&nbsp&nbsp&nbsp&nbsp推薦理由:&nbsp&nbsp
  • 荊墨│堅守靈魂的獨行——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獨行》(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將帶領讀者走進賈平凹的獨行世界,收穫一份心靈的自在與安寧。        這本書是賈平凹40多年來創作的散文精粹。書中,他研磨孤獨,收穫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賈平凹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
  • 《自在獨行》:孤獨一直存在,孤獨伴你前行,值得一讀再讀的語錄
    送給每個孤獨行路人白花花的封面,只有這麼一句話,看到之後,或許你會感受到來自心靈的撞擊,也或許你會感受到來自靈魂的拷問。孤獨,什麼是孤獨?諾大的世界,廣闊的天地,自我卻很渺小,你孤獨嗎?孤獨一直存在,孤獨伴你前行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齲齲獨行著的,就像劉震雲的質問:你有朋友嗎?是一樣的孤獨。
  •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賈平凹寫過一篇名為《關於女人》的散文,這篇散文就收錄在散文集《自在獨行》中,每次捧讀這篇文章,總是能夠讓人們對愛情、婚姻以及夫妻相處之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 《自在獨行》,寫給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這一生不枉此行
    ,其中最喜歡的莫過於《自在獨行》。書的第一章寫的是「孤獨的走向未來」,這一章裡大概寫了賈平凹老先生自己本身經歷的一些小事情,按照時間的順序寫了幾件賈平凹老先生覺得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其實每一個作家都會有關於自己父親母親的文章,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自然也沒有放棄掉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
  • 《自在獨行》書評
    文/種花家兔子先生我用了一周的時間來讀《自在獨行》,每次都慢慢的將一章讀完,再寫一篇感悟。因為阿多尼斯在詩中寫道:「寫作吧,這是最佳的方式,讓你閱讀自己,聆聽世界。」同樣是散文,同樣是以孤獨為主題,因此我會拿它與剛看完的《孤獨是生命的禮物》作比較,而我更喜歡《自在獨行》。因為它出自一人之手,思想情感統一、文章水準一致、文風保持不變,故事能做到環環相扣,讓人讀得連貫、舒服。當然,這本書優美的不止是文字,還有那樸實的情感、自在的禪意。
  • 《自在獨行》:感受靈魂的自在與安寧
    《自在獨行》是賈平凹老師的一本散文集,這本散文集汲取了他40多年來的精華,完美展現了一個獨行者的心路歷程,賈平凹老師用極具感染力的故事從各個方面生動地描繪了個人與世界相處的絕妙之處,給所有內心孤獨的人兒一個靈魂的棲息地。
  • 赳赳老秦,自在獨行——賈平凹
    這隻「自在獨行」的筆桿以其有別於時代的思想,第一次引起了時代的注意,在《滿月兒》裡向世人展現了一幅幅描繪農村新人、新事的動人畫卷,那裡有愛搞農業科研的滿兒,有愛笑的月兒,濃濃的生活氣息,獨獨不見歲月的傷痛,就像春天明媚的陽光,不見陰霾的天。 這隻「自在獨行」的筆桿便是賈平凹,「自在獨行」的賈平凹。
  • 賈平凹:《自在獨行》帶來的真情實感
    賈平凹先生是以寫商州等一系統鄉土題材的作品為主,其代表作品《廢都》(發表於1993年)引發的爭議是最多的,從而使他成為了知名作家奠定了基礎。而他的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表於016年6月,這本書的目的是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正如書的封面上寫的: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 《自在獨行》: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賈平凹,當代文壇聲名顯赫的文學大師,極具叛逆又不失純樸本色。長篇小說代表作有《秦腔》《古爐》《帶燈》《極花》《山本》等。他不僅小說創作成績斐然,還是一位散文大家,代表作有《自在獨行》等。如果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人生節奏,不用按照別人的劇本度過一生。這才是「任性」的意義吧。所以,請保留你的「任性」,在熙攘紛擾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節奏,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 自在獨行,你我都是江湖中人,緣何被瑣事打擾?
    自在,是指人不受外物幹擾,痛痛快快的瀟灑的去做、去活。獨行,是指一個人忍受孤獨、寂寞,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人向前。《自在獨行》的作者是賈平凹,平凹先生的文風多是用簡單質樸的文字來寫記憶中或是在平日的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但平淡後卻總有著一些不平淡,這本書裡有很多篇章都寫了秦腔,這不僅是因為平凹先生對秦腔有著深深的情感,還有著害怕秦腔會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的不安。所以,他把這種喜愛寫了出來,同時,也把這種不安寫了出來。他希望人們通過他的文章,去認識秦腔,了解秦腔,甚至愛上秦腔。
  • 每日有書今日薦書 |《自在獨行》
    《自在獨行》是2016年6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賈平凹。這本書的目的是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賈平凹先生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
  • 賈平凹之《自在獨行》,觸及心靈的閱讀,孤獨是一種境界
    初拿到賈平凹先生這本書的時候,我瀏覽了一下目錄,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無非就是先生經歷的一些事兒和對某些人生世態及事物的略談,普通得再普通不過了,而且讓我不解的是,此書是由眾多散文、短篇組成,卻為何取名「自在獨行」呢?然而,當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後,忽在不屑和茫然中徹悟。透過先生的思域,我對「孤獨」和「自在」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 賈平凹《自在獨行》文學句子
    著名作家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文學句子,喜歡哪句?01. 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02.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04. 人不能圓滿,圓滿就要缺,求缺著才平安,才持靜守神。
  • 《自在獨行》-拿起這本書,賞玩人生路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它的立意所吸引,簡單素淨的封面上,只有一個人影並註明到: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頓覺這是自己的「菜」,毫不猶豫的買了下來。我之所以選擇這本賈平凹老師的散文精選集,是因為我沒有品讀內容,就理解了他要傳達的意義。
  • 從賈平凹的《自在獨行》裡看見的,並不是孤獨,而是對生活的偏愛
    書的封面上有一句話「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自在獨行》對此,我是不贊同的,因為這本書並不孤獨。相反,卻有很多的愛在其中。作者要表達的,許是「孤獨」,因為書中的一切都是他的「獨行」,但我卻看見了君子淡如水的喜愛。之所以淡,是因為那是作者的「自在」。
  • 賈平凹何以「自在獨行」?
    在近日舉行的「文章的復興: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鬱梳理了文章自「五四」以來的脈絡,認為賈平凹是在西北大地上,和山川、河谷、古老的民風互動,無師自通,「他一下子能捕捉到兩漢以來,或者六朝以後,一直到元明清中國辭章的妙處」;他對辭章也有考據,而且對風物把玩都跟傳統士大夫有很多相似之處。
  • 《自在獨行》: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修行
    《自在獨行》——賈平凹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初讀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我「自在獨行」。我覺得其詞很是富有個性,剛看到這個書名時我感覺到的是一股豁然開朗、自在安逸、感到一股禪意似的那種樸實無華又具有內涵的感覺。而怎麼在這快節奏下的當代能做到自在獨行呢?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自在獨行》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