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獨行》: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2020-12-18 貓叔談史

賈平凹,當代文壇聲名顯赫的文學大師,極具叛逆又不失純樸本色。

長篇小說代表作有《秦腔》《古爐》《帶燈》《極花》《山本》等。

他不僅小說創作成績斐然,還是一位散文大家,代表作有《自在獨行》等。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這句話中:「不顧一切」、「堅持」、「喜歡」三個詞單獨拿出來都容易實現,可是當組合在一起,便很少會有人做到。

但賈平凹做到了。

他喜歡安靜,他說平生最害怕的就是敲門聲。

在他不幸染上了B肝病毒後,他把這當做了自己的護身符,逢人便要告訴他。

從前總是嚷著要吃要喝,弄得家中狼藉無序的「朋友」很少來串門了。

他的生活因此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舒心,別日裡那些不願瞧見的骯髒醜惡之事也都能避免了。

領導不再讓他一遍遍交一些無聊繁雜的報告,那些長舌婦和長舌男也不用嘴湊在他的耳朵上嚼些是是非非了。

請為你的生活保留一份「任性」

可能很多人說如果非常任性,不考慮別人,會引起身邊人反感,你也不會融入這個社會。

確實百度百科的任性釋義指: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的目標或執拗使性,無所顧忌,必須按自己的願望或想法行事。

可賈平凹書中所說的「任性」是帶有引號的。

現在這個社會好似大家都一樣,生活豐富多彩,無數好友可以交談約玩,但這是表面的我們,都是被生活倉促的追趕著,不斷地向前跑。

為了不被群體排斥,學會慢慢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裝扮成別人喜歡的樣子,迎合身邊的人,希望可以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

如果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人生節奏,不用按照別人的劇本度過一生。這才是「任性」的意義吧。

所以,請保留你的「任性」,在熙攘紛擾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節奏,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晚的只有開始的勇氣。

曾經有一句風行於朋友圈的話:「你那麼合群,該有多平凡。」

正如哲學家叔本華說:

一個人自身擁有越多,想從他人身上獲取的東西就越少,他人對他而言幾乎沒有意義,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

越是智力平庸且比較粗俗的人越是喜歡社交——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選擇的其實並不多。

《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正是一個深沉的獨行者,在這本《自在獨行》中,他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讀這本書不僅是走一遭賈平凹的孤獨世界,更是自己對人生對孤獨的一種更深刻的領悟。

書中充滿智慧和人生思考,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來到世界上的,然後再孤獨的離開。

所以,何不樂觀看待生活、瀟灑自在的走這一回呢?

現在購買這本書僅需38元,不過一頓午餐錢,或許你會更明白孤獨的真正含義,在生活裡能多一份面對獨行的從容與瀟灑。

感興趣的朋友趕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賈平凹:《自在獨行》帶來的真情實感
    而他的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表於016年6月,這本書的目的是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正如書的封面上寫的: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 讀完《自在獨行》後忍不住淚目: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周末讀完了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作者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侃人生,書中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讀完《自在獨行》後忍不住淚目: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1.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2.上帝既然造了我們,我們應該自信。3.從容是真 ,寬釋是福 ,有敬無畏 ,樂以忘憂。
  • 賈平凹《自在獨行》文學句子
    著名作家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文學句子,喜歡哪句?01. 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02.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03.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04. 人不能圓滿,圓滿就要缺,求缺著才平安,才持靜守神。
  • 《自在獨行》:願人生從容——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在我看來,人生其實是一場苦修行,而我們需要不斷苦中作樂,盡力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都是孤獨的行路人,或許在某個路段中有搭伴一起行走的人——但,內心世界呢?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並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致使只能孤單一人。
  • 賈平凹《自在獨行》:10句經典語錄,戳中成年人的心,忍不住落淚
    《自在獨行》裡面講述的就是賈先生四十年間的故事,先生用他真實純樸的人生故事、簡單直白的哲理加上風趣幽默的文筆,讓這樣一部散文集甚有看頭。賈平凹《自在獨行》:10句經典語錄,戳中成年人的心,忍不住落淚1.
  • 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可是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孤獨,總是不斷地尋找群體,參加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試圖掩飾和逃避內心的孤獨,所以才有人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但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假裝不孤獨才可怕。只有當你不再害怕孤獨,學會與孤獨相處相伴,才能成就最大的自由。
  • 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可是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孤獨,總是不斷地尋找群體,參加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試圖掩飾和逃避內心的孤獨,所以才有人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但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假裝不孤獨才可怕。只有當你不再害怕孤獨,學會與孤獨相處相伴,才能成就最大的自由。賈平凹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告訴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
  • 《自在獨行》十句經典: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獨處,值得細細品讀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齲齲獨行著的,因為哪怕是整日生活在一起的親人,也有各自的悲歡,他不懂你的,你也不懂他的。所以,想要過好這一生,我們就要學會如何與自己獨處。《自在獨行》是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
  • 《自在獨行》最戳心的10句,獨處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值得深讀
    人生從一開始,我們就坐上了一趟駛向終點的列車,途中有人上車,一同走過一段路程,也有人下車,大多的風景都只能夠自己獨自欣賞。很多路需要一個人孤獨地走,每個人都應該有獨行的態度,以及獨行的勇氣。《自在獨行》是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這個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圓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自在獨行》:給生命的行者,願皆得灑脫
    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這是書的簡介,其實不看書簡介,光是書名就已經很吸引我。
  • 賈平凹《自在獨行》:人生最好的活法,原來是這樣
    文|雪落無塵不知道你有沒聽過這樣一句話:「說自己孤獨的人往往不孤獨,真正的孤獨者是偶然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前者很好理解,後者便有些深奧了。那不妨來看看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吧。就像賈平凹說的:人既然像螞蟻一樣來到世上,短短數十年裡,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有人把「孤獨」理解成了「孤僻」。孤僻是他們鬱鬱寡歡,把皮膚和毛髮弄的怪異的人。真正孤獨的人,儘管他的生活有多喧囂,但他總是默默不語,寵辱不驚。
  • 自在獨行,你我都是江湖中人,緣何被瑣事打擾?
    自在,是指人不受外物幹擾,痛痛快快的瀟灑的去做、去活。獨行,是指一個人忍受孤獨、寂寞,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人向前。《自在獨行》這本書是賈平凹先生寫給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的。它共有五章,每章有一個大標題和一個小標題。每一章又包含著數十個獨立的小故事,篇幅雖小,但文章字句用法精煉,讀來饒有趣味。他們寫著情感,聊著愛好,談著社會也說著人生。這書中既有俗世的智慧,也有著生活的趣味。這本書封面簡潔大方,語言如同封面一樣十分質樸。
  • 赳赳老秦,自在獨行——賈平凹
    這隻「自在獨行」的筆桿以其有別於時代的思想,第一次引起了時代的注意,在《滿月兒》裡向世人展現了一幅幅描繪農村新人、新事的動人畫卷,那裡有愛搞農業科研的滿兒,有愛笑的月兒,濃濃的生活氣息,獨獨不見歲月的傷痛,就像春天明媚的陽光,不見陰霾的天。 這隻「自在獨行」的筆桿便是賈平凹,「自在獨行」的賈平凹。
  • 賈平凹的四句話,句句發人深省,很多人讀得懂卻做不到
    還有一件事,賈平凹有一次參加一場義賣活動,寫了幾幅字都被在場的企業家買了去,錢也都捐了出去。當時有一位領導,想請賈平凹也給自己題一幅字,自己回去裱好掛起來欣賞。哪知賈平凹自己說自己向來不白白給人題字,要題字就要花錢來買。把那位領導弄得臉紅脖子粗,甚是尷尬。賈平凹這麼做,可能會被別人看起來不懂人情世故,連領導都敢得罪。
  • 讀賈平凹的《自在獨行》,這三點告訴你做個獨行的人多麼重要
    這本《自在獨行》便是他的散文精品。《自在獨行》是2016年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更有生活的趣味。在這本《自在獨行》中賈平凹先生向讀者展示出低調冷智、謙和厚道從容狀態。他是一位智者,更是一個獨行者。
  • 《自在獨行》:感受靈魂的自在與安寧
    該書分別對自己身邊的人、事、物等進行了詳細剖析,這本書帶領我們走進了賈平凹,深入了解了賈平凹老師的人生軌跡,細細品讀,忍俊不禁的同時又難免會潸然淚下。書中既有孩童般的天真也有敏感的孤獨,賈平凹老師寫自己的童年,回憶童年許多有趣的事,非常耐讀。
  • 《自在獨行》書評
    文/種花家兔子先生我用了一周的時間來讀《自在獨行》,每次都慢慢的將一章讀完,再寫一篇感悟。因為阿多尼斯在詩中寫道:「寫作吧,這是最佳的方式,讓你閱讀自己,聆聽世界。」讀書,本就是為了和靈魂對話,不僅要聽別人的靈魂訴說,也要讓自己的靈魂開口。好在這本書非常精彩,我才得以寫完五篇讀書感悟,文字自然而然地流淌成一篇篇文章。
  • 世間破事,去他個娘——讀《自在獨行》
    賈平凹的小學在一個寺廟裡,母親送他去上小學,他作為見習生跟著讀書,深得老師的喜歡。儘管因為自己是見習生受到同學們的些許排擠,他依然很用心。在小學教書的女老師也很喜歡他,並且告訴他長大寫文章不要被什麼格式套住,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他從那時便記住了老師的話。文化大革命中期,賈平凹剛剛上中學,身為校長的父親就被定為「走資派」,被拉到大山深處去改造,這一走就是七年。
  • 《自在獨行》: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修行
    >初讀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我「自在獨行」。我覺得其詞很是富有個性,剛看到這個書名時我感覺到的是一股豁然開朗、自在安逸、感到一股禪意似的那種樸實無華又具有內涵的感覺。而怎麼在這快節奏下的當代能做到自在獨行呢?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自在獨行》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