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獨行》:願人生從容——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2020-12-19 彩虹觀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師,他不僅在小說創作上的成就斐然,他還是一位散文大家。賈平凹先生低調冷智、謙和厚道,他是一位世間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獨行者。

這本書是賈平凹普世觀的表現,淡然從容,對生活坦然無畏,用樂而忘憂苦中作樂的任性態度來向生活致敬。書中寫情感、談社會、聊愛好、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書籍封面上印有一句「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寥寥幾個字,卻觸動了我的內心。在我看來,人生其實是一場苦修行,而我們需要不斷苦中作樂,盡力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都是孤獨的行路人,或許在某個路段中有搭伴一起行走的人——但,內心世界呢?

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並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致使只能孤單一人。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做些長嘯,猶如我們看到的獸。

在這芸芸眾生中,我們每個人都獨特著,又平凡著。正如世上沒有兩片葉子的脈絡是完全一樣的,人也是如此。可又都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兩隻手,兩條腿,乍一看,似乎都沒什麼區別。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在這數年光陰中,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本書分為五個章節:

第一章,孤獨地走向未來。生命的睿智——從容是真。第二章,默默看世界。人世的悲心——寬釋是福。第三章,獨自走一走。大地的魂靈——有敬無畏。第四章,獨處的安寧。萬物的情懷——樂以忘憂。第五章,自在的禪意。天空的禪意——行於天下。

最讓我觸動頗深的是第一章中的《人病》篇,作者因肝病而受到別人當面與暗地裡的嫌棄,哪怕是他用過的東西,也擔心會有傳染的可能性,而立馬被損毀。

書中原句是這樣描述的,「當他們用滾開的熱水燙泡我的衣物,用高壓鍋蒸燻我的餐具,我似乎覺得那燙泡的、蒸燻的是我的一顆靈魂,我成了一個廢人,一個可怕的魔鬼了。」

喜歡獨處是個人的選擇與喜好,簡單來說,是具有主動性的。然而被迫離群,孤單一人,這種感受卻讓人難受異常,是具有被動性的。所以孤獨本是個中性詞,如何定義,如何對待,卻憑個人。

從容是真,寬釋是福。有敬無畏,樂以忘憂。我很喜歡賈平凹先生的人生觀,看人看事,接人待物。無論是自己過往的,還是他人經歷的,都持著冷靜的態度。而這份冷靜,並不是「事不關己,就高高掛起」的冷漠狀態。

提到自在獨行,驀地讓我想起蘇軾的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古有東坡先生的吟嘯獨行,如今又有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

其實並不一定獨行方能自在,自在便一定要獨行。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然而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寧靜。

著名作家林清玄曾說過,「世人在提到「孤獨」一詞時,往往含帶同情和憐惜,如同霧裡看花,根本謬解了當事人的心境。孤獨是種大自在——你若讀懂這句話,就懂了孤獨,也懂了自在。

希望大家看完這本書以後,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找到一些共鳴。願人生從容,即便獨行也自在。

作者:龔天倫

本文為原創文章,首發於百家號「知書達影」,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自在獨行》
    先生愛熱鬧,但這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nbsp&nbsp&nbsp&nbsp《自在獨行》一書分為五章。每章的主題分別為:孤獨地走向未來,默默看世界,獨自走一走,獨處的安寧,自在的禪意。在書中,先生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字裡行間既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 《自在獨行》|生命本是一場修行,你我都是孤獨的行路人
    《自在獨行》賈平凹 著這本書是賈平凹先生四十年的散文精選。作者素來喜靜,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在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而這部散文集也給人這樣的安靜的感覺。本書分為五章,分別是孤獨地走向未來,默默看世界,獨自走一走,獨處的安寧,自在的禪意。
  • 荊墨│堅守靈魂的獨行——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獨行》(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將帶領讀者走進賈平凹的獨行世界,收穫一份心靈的自在與安寧。        這本書是賈平凹40多年來創作的散文精粹。書中,他研磨孤獨,收穫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賈平凹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
  • 《自在獨行》: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修行
    《自在獨行》——賈平凹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初讀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我「自在獨行」。我覺得其詞很是富有個性,剛看到這個書名時我感覺到的是一股豁然開朗、自在安逸、感到一股禪意似的那種樸實無華又具有內涵的感覺。而怎麼在這快節奏下的當代能做到自在獨行呢?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自在獨行》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
  • 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但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假裝不孤獨才可怕。只有當你不再害怕孤獨,學會與孤獨相處相伴,才能成就最大的自由。賈平凹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告訴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很多時候,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 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告訴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很多時候,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01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賈平凹在剛上初中的時候,迫於生計,他輟學回到家中務農。
  • 《自在獨行》書評
    文/種花家兔子先生我用了一周的時間來讀《自在獨行》,每次都慢慢的將一章讀完,再寫一篇感悟。因為阿多尼斯在詩中寫道:「寫作吧,這是最佳的方式,讓你閱讀自己,聆聽世界。」同樣是散文,同樣是以孤獨為主題,因此我會拿它與剛看完的《孤獨是生命的禮物》作比較,而我更喜歡《自在獨行》。因為它出自一人之手,思想情感統一、文章水準一致、文風保持不變,故事能做到環環相扣,讓人讀得連貫、舒服。當然,這本書優美的不止是文字,還有那樸實的情感、自在的禪意。
  • 每日有書今日薦書 |《自在獨行》
    「望城發布」聯合雷鋒圖書館每日向市民推薦一本書籍,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推薦您想看到的書籍;通過搭建讀書交流平臺,為廣大讀者打開一扇看世界、享文化、品人生的交流之窗。《自在獨行》是2016年6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賈平凹。這本書的目的是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自在獨行》:感受靈魂的自在與安寧
    《自在獨行》是賈平凹老師的一本散文集,這本散文集汲取了他40多年來的精華,完美展現了一個獨行者的心路歷程,賈平凹老師用極具感染力的故事從各個方面生動地描繪了個人與世界相處的絕妙之處,給所有內心孤獨的人兒一個靈魂的棲息地。
  • 《自在獨行》10句精華摘錄,戳中成年人的心,生命是場孤獨的旅行
    前些日子讀了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他的作品我雖涉獵不多,卻在《自在獨行》一書中感受到了他對艱苦生活坦然從容的態度,以及對俗世處之泰然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對生命孤獨的無畏與釋然。《自在獨行》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賈平凹說這本書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自在獨行》-拿起這本書,賞玩人生路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它的立意所吸引,簡單素淨的封面上,只有一個人影並註明到: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頓覺這是自己的「菜」,毫不猶豫的買了下來。我之所以選擇這本賈平凹老師的散文精選集,是因為我沒有品讀內容,就理解了他要傳達的意義。
  • 《自在獨行》:孤獨一直存在,孤獨伴你前行,值得一讀再讀的語錄
    送給每個孤獨行路人白花花的封面,只有這麼一句話,看到之後,或許你會感受到來自心靈的撞擊,也或許你會感受到來自靈魂的拷問。孤獨,什麼是孤獨?諾大的世界,廣闊的天地,自我卻很渺小,你孤獨嗎?孤獨一直存在,孤獨伴你前行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齲齲獨行著的,就像劉震雲的質問:你有朋友嗎?是一樣的孤獨。
  • 《自在獨行》: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他不僅小說創作成績斐然,還是一位散文大家,代表作有《自在獨行》等。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如果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人生節奏,不用按照別人的劇本度過一生。這才是「任性」的意義吧。所以,請保留你的「任性」,在熙攘紛擾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節奏,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 自在獨行,你我都是江湖中人,緣何被瑣事打擾?
    自在,是指人不受外物幹擾,痛痛快快的瀟灑的去做、去活。獨行,是指一個人忍受孤獨、寂寞,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人向前。《自在獨行》的作者是賈平凹,平凹先生的文風多是用簡單質樸的文字來寫記憶中或是在平日的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但平淡後卻總有著一些不平淡,這本書裡有很多篇章都寫了秦腔,這不僅是因為平凹先生對秦腔有著深深的情感,還有著害怕秦腔會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的不安。所以,他把這種喜愛寫了出來,同時,也把這種不安寫了出來。他希望人們通過他的文章,去認識秦腔,了解秦腔,甚至愛上秦腔。
  • 《自在獨行》,寫給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這一生不枉此行
    賈平凹喜歡賈平凹已經很久了,大概喜歡他骨子裡的清靜,所以買了他寫的幾本書,其中最喜歡的莫過於《自在獨行書的第一章寫的是「孤獨的走向未來」,這一章裡大概寫了賈平凹老先生自己本身經歷的一些小事情,按照時間的順序寫了幾件賈平凹老先生覺得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其實每一個作家都會有關於自己父親母親的文章,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自然也沒有放棄掉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
  •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
    賈平凹先生在《自在獨行》中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很多人或許認為,《自在獨行》只是一本閒暇時的讀物,但對於像我這樣的人來說,卻是慰藉心靈的一盞明燈,既明亮又溫暖。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人生在世,總免不了風雨的洗禮,即使是賈平凹先生這樣的當代大文豪,同樣避免不了苦難的童年歲月。賈平凹先生在《自在獨行》中這樣寫道:「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
  • 賈平凹之《自在獨行》,觸及心靈的閱讀,孤獨是一種境界
    初拿到賈平凹先生這本書的時候,我瀏覽了一下目錄,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無非就是先生經歷的一些事兒和對某些人生世態及事物的略談,普通得再普通不過了,而且讓我不解的是,此書是由眾多散文、短篇組成,卻為何取名「自在獨行」呢?然而,當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後,忽在不屑和茫然中徹悟。透過先生的思域,我對「孤獨」和「自在」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 賈平凹:《自在獨行》帶來的真情實感
    而他的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表於016年6月,這本書的目的是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正如書的封面上寫的: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