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賈平凹的《自在獨行》裡看見的,並不是孤獨,而是對生活的偏愛

2020-08-26 尼山夫子讀書

書的封面上有一句話

「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自在獨行》

對此,我是不贊同的,因為這本書並不孤獨。相反,卻有很多的愛在其中。

全書一共有5章,第一章是關於自己童年、家人及自己的一些境遇;第二章是一些,作者對現在生活中的一些人的看法;剩下的三章是關於自己走過的地方、擁有的事物的趣事和對自然的喜愛。

作者要表達的,許是「孤獨」,因為書中的一切都是他的「獨行」,但我卻看見了君子淡如水的喜愛。之所以淡,是因為那是作者的「自在」。

那些生命裡重要的人——母親、小學老師


  • 母親:

說到家人,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習以為常了,因為太多這樣的歌頌,已經把我們對這類的情感給衝淡了,但我要說的卻是一個文盲母親,對知識的認知。即便初衷是由於丈夫,但最後的結果依舊是正確的。

故事的展開是在文革時期,他們的父親原本是校長,卻被定為了「走資派」,給帶去「改造」了,那時家裡又是最貧困的,於是作者就主動提出要退學,回家為母親分擔。

起初母親是不贊成的,她覺得那樣的話就沒辦法給孩子的父親交代了,要他好好讀書;後來擔子太重了,母親只能求助孩子,但她沒有讓自己的兒子徹底放棄,在家中條件稍微好轉一點之後,就告訴兒子:

「要把學習撿起來,要不爸爸回來了,看見一個校長的兒子是文盲,他會怎麼的傷心呢。」——《自在獨行》

母親要孩子讀書,兩次皆為父親,即便母親的初衷是對父親的交代,但又不可否認,若不是母親對父親的「交代」,作者或許就沒能繼續前行了

教書育人

  • 小學老師:

我們常說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但就我們遇到的老師而言,有幾個人可以算得上是好老師的?估計說得出來的沒有幾個人吧!

而作者的小學老師就算得上是一個好老師。

原因很簡單,他的老師善於就當下的情景來對學生進行教授。

在他讀小學的時候,他的父親還在外地工作,母親只好帶著雞蛋來找老師幫忙寫信,而且寫的很長,但老師卻從來不收雞蛋。

到了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老師就對他說:他現在已經會造句了,可以自己學著給父親寫信,家裡有什麼事情就寫什麼,不要考慮格式。

於是他就嘗試著寫,寫了3天才寫完,老師還替他改了很多錯字,然後說:

「以後到高年級做作文,或者長大寫文章,你就按這個路子寫,不要被什麼格式套住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熟悉什麼就寫什麼,寫清、寫具體就好。」——《自在獨行》

老師的這些話,對他之後寫散文和小說有很多的影響。反觀我們現在,無論做什麼事,似乎都被「規矩」給圈住了,成為了一個個整齊劃一的「方、圓」。

教師

那些不吐不快的俗事——請客、女人


  • 請客:

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會對好朋友才會請客,請客的出發點只該是出於內心的愉悅,但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

請客從根本上來說是禮尚往來,就如作者所說的,請客吃飯會是一種承諾,怎麼說呢:比如我有事情有求於你,那我就得請你吃飯,你只有吃了這飯,我才會安心,因為你吃了飯,就得把事兒給辦了。

書中寫的很直白的對話:

男:「我真怕他不來。」

女:「他總算是吃過咱們的了。」

「客走主人安,跳蚤蹦了狗喜歡。」——《自在獨行》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請客是一種折磨,但又是不得不做的事,因為對於請客的人來說,那會是一種保障。

作者很酷,原因之一就是他把那些比較隱晦的事,用風趣、諷刺又坦然的方式給我們講述了出來。

請客

  • 女人:

如果說有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的話,那就是女人和錢,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就有好幾個篇幅,對於此處的文章,我自己是持有保留意見的。

書中提到了女人美容、化妝、打扮的事情,以及男人對女人容貌的看法和選擇。

其中就有一個例子,講的就是一個男人對女人的看法,他認為,關了燈之後,美與醜就都是一樣的,他要的,不過是炕頭上有個人相伴罷了,這就是所謂的窮不擇妻。

所有有錢的男人選擇會更多,而女人便也知道了男人的喜好,於是開啟了「為悅己者容」的路程。

女人要不要化妝打扮這事兒,一直都在受爭議,即便不為男人,也為自己和別人的眼睛,這是一個無法辨清楚的事兒。

化妝

走過的地方、得到的物件


  • 走過的地方:

在這個部分,很像是遊記,開篇記錄的是「秦腔」,後面的就幾乎是遊記了。

最有趣的,還是開篇所講述的秦腔。

每個地方有他們自己的風土人情,秦腔就是源於八百裡秦川,以西安為界,鹹陽、興平等幾十個縣的西府。

很多人都不知道秦腔是什麼,也不一定會喜歡,但只要了解過西府的人情,就會喜歡上它。

作者對此處的描寫就很動人,會莫名其妙的就對秦腔產生了好感。

秦腔

  • 得到的物件:

不知道是不是中國人都會喜歡收藏,但凡是有點收藏能力的人,家中必定有自己心愛的收藏之物,而作者就有很多收藏,並且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

其中最神秘的就是狐石。

作者很喜歡看《聊齋》,是因為曾經遇見過狐狸,他對它們很著迷,而且還期待著自己會有書中的際遇,遇見一個完美的佳人。

看到狐石的時候,他仿佛就確定了,那就是他朝思暮想的「狐妖」。還常常在夢中與之相遇。

另外就是有一個硯臺,它其貌不揚,卻是一個好物件,一同在幾塊硯臺上都磨上墨,一段時間後,其他都凝固了,只有那塊不起眼的硯臺依舊。

說來也是有緣,這硯臺恰巧是因為「醜」,所以才輾轉到了作者的手中,有些東西就是這樣的無由可尋。

在看作者心愛的物件的時候,就會莫名的有一種想要去收藏些什麼的衝動,大概是作者的文字太真摯了,真摯的都具有誘惑力了。

狐狸

最後


全書看完之後,能夠很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獨行和自在,他小時候一直到現在走的路,都是一個人,內容看似是一個人,但又透露著屬於自己的逍遙自在。

不知為何,我突然覺得這樣的書,很適合初中生去看,因為他們的情感會更細膩,更豐富。

在懵懵懂懂渴望外面的世界的年紀,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書籍去灌溉。

我是尼山夫子讀書,歡迎你把想讀但由於各種原因沒讀的書,在評論區留言,陪你一起看好書。

相關焦點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赳赳老秦,自在獨行——賈平凹
    這隻「自在獨行」的筆桿以其有別於時代的思想,第一次引起了時代的注意,在《滿月兒》裡向世人展現了一幅幅描繪農村新人、新事的動人畫卷,那裡有愛搞農業科研的滿兒,有愛笑的月兒,濃濃的生活氣息,獨獨不見歲月的傷痛,就像春天明媚的陽光,不見陰霾的天。 這隻「自在獨行」的筆桿便是賈平凹,「自在獨行」的賈平凹。
  • 荊墨│堅守靈魂的獨行——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獨行》(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將帶領讀者走進賈平凹的獨行世界,收穫一份心靈的自在與安寧。        這本書是賈平凹40多年來創作的散文精粹。書中,他研磨孤獨,收穫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賈平凹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
  • 賈平凹之《自在獨行》,觸及心靈的閱讀,孤獨是一種境界
    初拿到賈平凹先生這本書的時候,我瀏覽了一下目錄,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無非就是先生經歷的一些事兒和對某些人生世態及事物的略談,普通得再普通不過了,而且讓我不解的是,此書是由眾多散文、短篇組成,卻為何取名「自在獨行」呢?然而,當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後,忽在不屑和茫然中徹悟。透過先生的思域,我對「孤獨」和「自在」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 賈平凹何以「自在獨行」?
    在近日舉行的「文章的復興: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鬱梳理了文章自「五四」以來的脈絡,認為賈平凹是在西北大地上,和山川、河谷、古老的民風互動,無師自通,「他一下子能捕捉到兩漢以來,或者六朝以後,一直到元明清中國辭章的妙處」;他對辭章也有考據,而且對風物把玩都跟傳統士大夫有很多相似之處。
  • 《自在獨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賈平凹&nbsp&nbsp&nbsp&nbsp推薦理由:&nbsp&nbsp
  •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
    正因為如此,賈平凹才會在文中寫道:「聰明的女人要使自己永遠被男人看重,做了妻子永遠要獲得丈夫的寵愛,她應追求的不是讓男人佔有,或者佔有男人,而是懂得如何轉換這種關係,追求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和獨立。」賈平凹先生在《自在獨行》中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很多人或許認為,《自在獨行》只是一本閒暇時的讀物,但對於像我這樣的人來說,卻是慰藉心靈的一盞明燈,既明亮又溫暖。
  • 《自在獨行》:孤獨一直存在,孤獨伴你前行,值得一讀再讀的語錄
    《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行路人的書,這也是賈平凹的獨行世界。同樣也是我們內心的獨行世界,仿佛是想讓你去認識,去看見,去接受那份孤獨。值得一讀再讀的語錄書中警醒你的文字有很多,希望你也能坦然地接納這份不一樣的孤獨,孤獨不是寂寞,孤獨更甚是一份獨立的思考。
  • 《自在獨行》: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修行
    《自在獨行》——賈平凹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初讀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我「自在獨行」。我覺得其詞很是富有個性,剛看到這個書名時我感覺到的是一股豁然開朗、自在安逸、感到一股禪意似的那種樸實無華又具有內涵的感覺。而怎麼在這快節奏下的當代能做到自在獨行呢?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自在獨行》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
  • 賈平凹《自在獨行》:真正的孤獨是沒人理解,那如何排遣孤獨呢?
    「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這段話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說的,我覺得說得很好。為什麼呢?第一、能說出來的孤獨,是需要人陪,不是孤獨。第二、真正的孤獨是沒有知己,沒有人懂。這兩點,我是十分認同的。
  • 賈平凹《自在獨行》文學句子
    著名作家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文學句子,喜歡哪句?01. 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02.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04. 人不能圓滿,圓滿就要缺,求缺著才平安,才持靜守神。
  • 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行量過百萬
    長期以來,人們對賈平凹的關注大多集中於小說領域,此番其精選散文集《自在獨行》上市兩年來,累計發行量超100萬冊,成為近兩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名家經典散文作品,可謂中國現代散文界的一大「奇蹟」。活動分為上下兩場,上半場為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行百萬冊紀念儀式,下半場為針對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開展的學術研討會。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主任、本次活動的主持人張清華教授致開場辭,並替莫言先生表達了對賈平凹《自在獨行》發行百萬冊的祝賀。
  • 《自在獨行》,寫給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這一生不枉此行
    ,其中最喜歡的莫過於《自在獨行》。書的第一章寫的是「孤獨的走向未來」,這一章裡大概寫了賈平凹老先生自己本身經歷的一些小事情,按照時間的順序寫了幾件賈平凹老先生覺得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其實每一個作家都會有關於自己父親母親的文章,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自然也沒有放棄掉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
  • 讀賈平凹的《自在獨行》,這三點告訴你做個獨行的人多麼重要
    賈平凹先生不僅在小說創作領域成績斐然,獲得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和法蘭西文學藝術榮譽獎,以及茅盾文學獎等數十個國內外文學大獎。同時賈平凹先生也是一位散文大家。這本《自在獨行》便是他的散文精品。《自在獨行》是2016年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更有生活的趣味。
  • 《自在獨行》10句精華摘錄,戳中成年人的心,生命是場孤獨的旅行
    前些日子讀了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他的作品我雖涉獵不多,卻在《自在獨行》一書中感受到了他對艱苦生活坦然從容的態度,以及對俗世處之泰然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對生命孤獨的無畏與釋然。《自在獨行》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賈平凹說這本書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賈平凹《自在獨行》:人生最好的活法,原來是這樣
    文|雪落無塵不知道你有沒聽過這樣一句話:「說自己孤獨的人往往不孤獨,真正的孤獨者是偶然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前者很好理解,後者便有些深奧了。那不妨來看看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吧。這也是許多人愛上這本書的緣由——賈平凹《自在獨行》:人生最好的活法,原來是這樣。01在那個特殊的時期,賈平凹苦難的童年曆歷在目。父親「被改造」的七年裡,小腳母親骨瘦如柴的身板,扛起了一個家。
  • 賈平凹:《自在獨行》帶來的真情實感
    賈平凹先生是以寫商州等一系統鄉土題材的作品為主,其代表作品《廢都》(發表於1993年)引發的爭議是最多的,從而使他成為了知名作家奠定了基礎。而他的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表於016年6月,這本書的目的是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正如書的封面上寫的: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 《自在獨行》:願人生從容——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師,他不僅在小說創作上的成就斐然,他還是一位散文大家。賈平凹先生低調冷智、謙和厚道,他是一位世間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獨行者。這本書是賈平凹普世觀的表現,淡然從容,對生活坦然無畏,用樂而忘憂苦中作樂的任性態度來向生活致敬。書中寫情感、談社會、聊愛好、說人生。
  • 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告訴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很多時候,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在與孤獨相處的日子裡,他對周圍的事物,總會保有獨特的想法和解讀。就是這樣一個少年,他和他的孤獨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友情。在獨行中的每一步,都比旁人更加執著和堅定,這也促使他慢慢地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原來,孤獨是生命賜予的禮物。人生就是自我和孤獨之間的一場遭遇和救贖。
  • 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告訴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很多時候,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01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賈平凹在剛上初中的時候,迫於生計,他輟學回到家中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