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封面上有一句話
「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自在獨行》
對此,我是不贊同的,因為這本書並不孤獨。相反,卻有很多的愛在其中。
全書一共有5章,第一章是關於自己童年、家人及自己的一些境遇;第二章是一些,作者對現在生活中的一些人的看法;剩下的三章是關於自己走過的地方、擁有的事物的趣事和對自然的喜愛。
作者要表達的,許是「孤獨」,因為書中的一切都是他的「獨行」,但我卻看見了君子淡如水的喜愛。之所以淡,是因為那是作者的「自在」。
說到家人,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習以為常了,因為太多這樣的歌頌,已經把我們對這類的情感給衝淡了,但我要說的卻是一個文盲母親,對知識的認知。即便初衷是由於丈夫,但最後的結果依舊是正確的。
故事的展開是在文革時期,他們的父親原本是校長,卻被定為了「走資派」,給帶去「改造」了,那時家裡又是最貧困的,於是作者就主動提出要退學,回家為母親分擔。
起初母親是不贊成的,她覺得那樣的話就沒辦法給孩子的父親交代了,要他好好讀書;後來擔子太重了,母親只能求助孩子,但她沒有讓自己的兒子徹底放棄,在家中條件稍微好轉一點之後,就告訴兒子:
「要把學習撿起來,要不爸爸回來了,看見一個校長的兒子是文盲,他會怎麼的傷心呢。」——《自在獨行》
母親要孩子讀書,兩次皆為父親,即便母親的初衷是對父親的交代,但又不可否認,若不是母親對父親的「交代」,作者或許就沒能繼續前行了。
教書育人
我們常說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但就我們遇到的老師而言,有幾個人可以算得上是好老師的?估計說得出來的沒有幾個人吧!
而作者的小學老師就算得上是一個好老師。
原因很簡單,他的老師善於就當下的情景來對學生進行教授。
在他讀小學的時候,他的父親還在外地工作,母親只好帶著雞蛋來找老師幫忙寫信,而且寫的很長,但老師卻從來不收雞蛋。
到了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老師就對他說:他現在已經會造句了,可以自己學著給父親寫信,家裡有什麼事情就寫什麼,不要考慮格式。
於是他就嘗試著寫,寫了3天才寫完,老師還替他改了很多錯字,然後說:
「以後到高年級做作文,或者長大寫文章,你就按這個路子寫,不要被什麼格式套住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熟悉什麼就寫什麼,寫清、寫具體就好。」——《自在獨行》
老師的這些話,對他之後寫散文和小說有很多的影響。反觀我們現在,無論做什麼事,似乎都被「規矩」給圈住了,成為了一個個整齊劃一的「方、圓」。
教師
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會對好朋友才會請客,請客的出發點只該是出於內心的愉悅,但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
請客從根本上來說是禮尚往來,就如作者所說的,請客吃飯會是一種承諾,怎麼說呢:比如我有事情有求於你,那我就得請你吃飯,你只有吃了這飯,我才會安心,因為你吃了飯,就得把事兒給辦了。
書中寫的很直白的對話:
男:「我真怕他不來。」
女:「他總算是吃過咱們的了。」
「客走主人安,跳蚤蹦了狗喜歡。」——《自在獨行》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請客是一種折磨,但又是不得不做的事,因為對於請客的人來說,那會是一種保障。
作者很酷,原因之一就是他把那些比較隱晦的事,用風趣、諷刺又坦然的方式給我們講述了出來。
請客
如果說有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的話,那就是女人和錢,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就有好幾個篇幅,對於此處的文章,我自己是持有保留意見的。
書中提到了女人美容、化妝、打扮的事情,以及男人對女人容貌的看法和選擇。
其中就有一個例子,講的就是一個男人對女人的看法,他認為,關了燈之後,美與醜就都是一樣的,他要的,不過是炕頭上有個人相伴罷了,這就是所謂的窮不擇妻。
所有有錢的男人選擇會更多,而女人便也知道了男人的喜好,於是開啟了「為悅己者容」的路程。
女人要不要化妝打扮這事兒,一直都在受爭議,即便不為男人,也為自己和別人的眼睛,這是一個無法辨清楚的事兒。
化妝
在這個部分,很像是遊記,開篇記錄的是「秦腔」,後面的就幾乎是遊記了。
最有趣的,還是開篇所講述的秦腔。
每個地方有他們自己的風土人情,秦腔就是源於八百裡秦川,以西安為界,鹹陽、興平等幾十個縣的西府。
很多人都不知道秦腔是什麼,也不一定會喜歡,但只要了解過西府的人情,就會喜歡上它。
作者對此處的描寫就很動人,會莫名其妙的就對秦腔產生了好感。
秦腔
不知道是不是中國人都會喜歡收藏,但凡是有點收藏能力的人,家中必定有自己心愛的收藏之物,而作者就有很多收藏,並且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
其中最神秘的就是狐石。
作者很喜歡看《聊齋》,是因為曾經遇見過狐狸,他對它們很著迷,而且還期待著自己會有書中的際遇,遇見一個完美的佳人。
看到狐石的時候,他仿佛就確定了,那就是他朝思暮想的「狐妖」。還常常在夢中與之相遇。
另外就是有一個硯臺,它其貌不揚,卻是一個好物件,一同在幾塊硯臺上都磨上墨,一段時間後,其他都凝固了,只有那塊不起眼的硯臺依舊。
說來也是有緣,這硯臺恰巧是因為「醜」,所以才輾轉到了作者的手中,有些東西就是這樣的無由可尋。
在看作者心愛的物件的時候,就會莫名的有一種想要去收藏些什麼的衝動,大概是作者的文字太真摯了,真摯的都具有誘惑力了。
狐狸
全書看完之後,能夠很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獨行和自在,他小時候一直到現在走的路,都是一個人,內容看似是一個人,但又透露著屬於自己的逍遙自在。
不知為何,我突然覺得這樣的書,很適合初中生去看,因為他們的情感會更細膩,更豐富。
在懵懵懂懂渴望外面的世界的年紀,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書籍去灌溉。
我是尼山夫子讀書,歡迎你把想讀但由於各種原因沒讀的書,在評論區留言,陪你一起看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