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自在獨行》:真正的孤獨是沒人理解,那如何排遣孤獨呢?

2020-12-06 小清新文化

「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這段話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說的,我覺得說得很好。

為什麼呢?第一、能說出來的孤獨,是需要人陪,不是孤獨。第二、真正的孤獨是沒有知己,沒有人懂。這兩點,我是十分認同的。

一、能說出來的「孤獨」,是需要人陪,不是真正的孤獨。

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自己很孤獨,沒有伴。而一旦有人陪伴的話,這種孤獨立馬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類「孤獨」,其實算不上孤獨,只是需要人陪。

這類的「孤獨」具有3種特徵:1、持續時間短;2、只要有人陪、有事做,「孤獨」就會消失;3、陪你的人,不需要懂你,只是各取所需。

比如,沒有人一起吃飯、逛街、看電影、聊天等。只要這時有人陪,不管這個人是否懂你,這種「孤獨」立馬就沒有了。

這類的「孤獨」,只是需要人陪,並不是真正的孤獨。那什麼是真正的孤獨呢?

二、真正的孤獨,是沒有知己,沒有人懂。

「人生難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難覓」,一個人的一生能有一個知己,真的是莫大的幸福。就像伯牙和子期,算是知己的典範了。

想必大家都聽過「伯牙絕玄」這個典故,這個典故是講的是知己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和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知己,伯牙演奏的音樂,只有子期能聽懂、會意。

後來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這世上,再也不會有人像子期一樣能懂他了。所以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挑斷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這世上,唯一懂我的人,已經死了,留著琴,只會睹物思人、徒增悲傷,還不如毀了算了,這才是真正的的孤獨。

三、我們為什麼渴望有知己?渴望有人懂?

因為我們是人,是情感動物。是情感動物,就會有情感訴求。

我們都希望在得意的時候,能有個知己一同分享喜悅,而不是招來冷嘲熱諷;在失意的時候,能有個知己溫暖自己,而不是招來落井下石。

知己,就像自己肚子裡的「蛔蟲」, 他知道你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麼想、他知道怎麼去開導你。而且每一句話都說到你的心坎裡,每句話都能給予你「如沐春風」的感覺。

有個知己,有個懂自己的人,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情。但是知己可遇不可求,如果沒有知己的話,我們又該怎樣排遣自己的孤獨呢?

四、如何排遣自己的孤獨呢?

排遣自己的孤獨有一個秘訣,就是讀史書,一是可以借鑑古人的排遣方法;而是可以和古人做知己。

時代一直在變,但是人性不會變。你現在經歷的孤獨,在幾千年前就有人經歷過,甚至他的孤獨感比你更加強烈。

1、借鑑古人的方法。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是李白的孤獨,那他怎麼排遣呢?寄情山水。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是李清照的孤獨。那她怎麼排遣呢?飲酒、寫詞。

2、和古人做知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有時候讀到謀篇文章或者某句話,會覺得這個作者「很懂我,簡直就是我的知己。」

如果是這樣的話,恭喜你,你找到了自己的知己。以後要是覺得孤獨的話,就讀這個作者寫的文章就夠了。

結語

就算找不到知己的話,也希望各位能像賈平凹說的那樣——「走向孤獨的人,不需要憐憫和同情」,能夠「自在獨行」。

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地生,也註定要孤獨地死。所以每個人註定,要和孤獨打交道。人生是一場自我修行,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自渡」孤獨。

相關焦點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賈平凹之《自在獨行》,觸及心靈的閱讀,孤獨是一種境界
    初拿到賈平凹先生這本書的時候,我瀏覽了一下目錄,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無非就是先生經歷的一些事兒和對某些人生世態及事物的略談,普通得再普通不過了,而且讓我不解的是,此書是由眾多散文、短篇組成,卻為何取名「自在獨行」呢?然而,當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後,忽在不屑和茫然中徹悟。透過先生的思域,我對「孤獨」和「自在」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 賈平凹: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
    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作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  弱者都是群居著,所以有芸芸眾生。弱者奮鬥的目的是轉化為強者,像蛹向蛾的轉化,但一旦轉化成功了,就失去了原本滿足和享受欲望的要求。
  • 《自在獨行》: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修行
    《自在獨行》——賈平凹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初讀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我「自在獨行」。我覺得其詞很是富有個性,剛看到這個書名時我感覺到的是一股豁然開朗、自在安逸、感到一股禪意似的那種樸實無華又具有內涵的感覺。而怎麼在這快節奏下的當代能做到自在獨行呢?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自在獨行》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
  • 赳赳老秦,自在獨行——賈平凹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或許便能窺見一絲賈平凹在創作《廢都》以及《廢都》被封禁的那段時期的心境了,那長達二十年的封禁,就好比自己的孩子被關在小黑屋裡不見天日,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但賈平凹仍繼續高傲的走著,「不管外面的人寫啥,我自己有什麼感想就寫出來。」這大概就是賈平凹對所有謾罵的回答吧。
  • 《自在獨行》:願人生從容——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書籍封面上印有一句「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寥寥幾個字,卻觸動了我的內心。在我看來,人生其實是一場苦修行,而我們需要不斷苦中作樂,盡力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都是孤獨的行路人,或許在某個路段中有搭伴一起行走的人——但,內心世界呢?
  • 《自在獨行》10句精華摘錄,戳中成年人的心,生命是場孤獨的旅行
    前些日子讀了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他的作品我雖涉獵不多,卻在《自在獨行》一書中感受到了他對艱苦生活坦然從容的態度,以及對俗世處之泰然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對生命孤獨的無畏與釋然。《自在獨行》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賈平凹說這本書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自在獨行》:孤獨一直存在,孤獨伴你前行,值得一讀再讀的語錄
    諾大的世界,廣闊的天地,自我卻很渺小,你孤獨嗎?孤獨一直存在,孤獨伴你前行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齲齲獨行著的,就像劉震雲的質問:你有朋友嗎?是一樣的孤獨。《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行路人的書,這也是賈平凹的獨行世界。同樣也是我們內心的獨行世界,仿佛是想讓你去認識,去看見,去接受那份孤獨。
  • 《自在獨行》,寫給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這一生不枉此行
    ,其中最喜歡的莫過於《自在獨行》。書的第一章寫的是「孤獨的走向未來」,這一章裡大概寫了賈平凹老先生自己本身經歷的一些小事情,按照時間的順序寫了幾件賈平凹老先生覺得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其實每一個作家都會有關於自己父親母親的文章,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自然也沒有放棄掉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
  •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賈平凹寫過一篇名為《關於女人》的散文,這篇散文就收錄在散文集《自在獨行》中,每次捧讀這篇文章,總是能夠讓人們對愛情、婚姻以及夫妻相處之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 賈平凹《自在獨行》文學句子
    著名作家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文學句子,喜歡哪句?01. 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02.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03.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04. 人不能圓滿,圓滿就要缺,求缺著才平安,才持靜守神。
  • 荊墨│堅守靈魂的獨行——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獨行》(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將帶領讀者走進賈平凹的獨行世界,收穫一份心靈的自在與安寧。        這本書是賈平凹40多年來創作的散文精粹。書中,他研磨孤獨,收穫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賈平凹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
  • 賈平凹的《自在獨行》怎麼樣?是否適合普通上班族和大學生讀?
    真正的自在獨行來自於內心的從容和那份淡定。今天小叔說書要跟大家分享一本不僅使用於普通上班族人看的書更適合大學生讀的一本書。賈平凹的這本《自在獨行》你一定不能錯過閱讀這本書,推薦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因為這本書看完就像是有魔力能讓你牢牢抓住眼球,充滿了力量。非常適合成年人讀的一本書,書中的情節有很多生活的感悟,經歷過現實生活的人一定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有很多感慨,從而跟賈平凹步調一致的觀點引起與自己心中的一種共鳴。
  • 賈平凹《自在獨行》:人生最好的活法,原來是這樣
    文|雪落無塵不知道你有沒聽過這樣一句話:「說自己孤獨的人往往不孤獨,真正的孤獨者是偶然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前者很好理解,後者便有些深奧了。那不妨來看看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吧。這也是許多人愛上這本書的緣由——賈平凹《自在獨行》:人生最好的活法,原來是這樣。01在那個特殊的時期,賈平凹苦難的童年曆歷在目。父親「被改造」的七年裡,小腳母親骨瘦如柴的身板,扛起了一個家。
  • 孤獨是什麼?莫言:是善良的人剛開竅;賈平凹:是不用與人周旋
    面對蒼煙夕照、漢瓦秦磚,千年以來,文人和孤獨一直相守糾纏。那麼,孤獨到底是什麼?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裡說:「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不用周旋,也不用判斷。就像賈平凹在書中說的那樣:「孤獨是沒有知己,是不被了解,可享受孤獨的人,從不寂寞。」賈平凹寂寞不寂寞我不知道,可他的人生閱歷卻是一碗從未有人品過的湯。李白極喜歡獨來獨往,整個大唐入得了他眼的,沒有幾個人。
  • 《自在獨行》書評
    同樣是散文,同樣是以孤獨為主題,因此我會拿它與剛看完的《孤獨是生命的禮物》作比較,而我更喜歡《自在獨行》。因為它出自一人之手,思想情感統一、文章水準一致、文風保持不變,故事能做到環環相扣,讓人讀得連貫、舒服。當然,這本書優美的不止是文字,還有那樸實的情感、自在的禪意。
  • 《自在獨行》:感受靈魂的自在與安寧
    《自在獨行》是賈平凹老師的一本散文集,這本散文集汲取了他40多年來的精華,完美展現了一個獨行者的心路歷程,賈平凹老師用極具感染力的故事從各個方面生動地描繪了個人與世界相處的絕妙之處,給所有內心孤獨的人兒一個靈魂的棲息地。
  • 人的精神世界裡,最好的狀態是自在獨行,因為孤獨是生命的禮物
    人在精神世界裡,最好的狀態是自在獨行,這是人生最佳又最高的境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享受精神的孤獨,因為他們並不懂得,其實孤獨,是生命所贈予的禮物。一般人忍受不了孤獨。他們把孤獨與寂寞看成是同樣的,所以不停地尋找解決孤獨的辦法。
  • 從賈平凹的《自在獨行》裡看見的,並不是孤獨,而是對生活的偏愛
    書的封面上有一句話「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自在獨行》對此,我是不贊同的,因為這本書並不孤獨。相反,卻有很多的愛在其中。全書一共有5章,第一章是關於自己童年、家人及自己的一些境遇;第二章是一些,作者對現在生活中的一些人的看法;剩下的三章是關於自己走過的地方、擁有的事物的趣事和對自然的喜愛。作者要表達的,許是「孤獨」,因為書中的一切都是他的「獨行」,但我卻看見了君子淡如水的喜愛。之所以淡,是因為那是作者的「自在」。
  • 「青聽你的聲音」賈平凹,《自在獨行》
    賈平凹 《自在獨行》朗讀者:殷夢瑤技保中心通信室團支部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獨不言孤獨,偶爾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弱者都是群居者,所以有芸芸眾生。弱者奮鬥的目的是轉化為強者,像蛹向蛾的轉化,但一旦轉化成功了,就失去了原本滿足和享受欲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