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了義大利羅馬,古羅馬鬥獸場是個不能不去的地方。古羅馬鬥獸場可以說是羅馬乃至整個義大利的象徵。鬥獸場終年遊人如織,來自全世界的遊客紛沓而至。
在古羅馬鬥獸場的廣場上,看著破破爛爛的磚頭,千瘡百孔的拱門,那些殘垣斷壁見證著羅馬的歷史,走進去你似乎還可以聽到古時代羅馬貴族在鬥獸場的歡愉和咆哮,他們看著人與人的廝殺、獸與獸的圍剿,在血腥暴雨裡舉杯歡暢,搖旗吶喊,在哪裡都會有壓迫和腐敗,在哪裡都會有過往與回首。
羅馬鬥獸場永恆之城的象徵。經過千年的侵蝕,羅馬曾經輝煌留下的是這個軀殼,荒煙蔓草斷壁殘垣裡依稀也還能看出曾經的雄偉壯闊。
鬥獸場興建於古羅馬帝國岌岌可危之際,它的建造是為了顯示羅馬的力量與光榮。公元64年,尼祿皇帝統治下的羅馬西起不列顛,東到耶路撒冷,是西方從未有過的大帝國。在人類血腥的歷史上,沒有任何建築可以與它相提並論。
略顯陳舊的門面上依稀可見羅馬民眾迎接君士坦丁大帝凱旋的熱鬧場面。這裡曾經是羅馬貴族嗜血暴力的娛樂場所,角鬥士的殘殺與搏鬥滿足著奴隸主野蠻的快感。
當時封建帝王肯定不會想到,如今的鬥獸場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人,為後來人帶來巨額收入。鬥獸場對面是古羅馬城的遺址和帕拉蒂尼山。這裡是羅馬的心臟。
鬥獸場不愧是劃時代的建築,其牆柱有點像鐘乳石,凹凸不平,感覺沒有地基,像是從地裡長出來的。
鬥獸場巨大的石墩是用石灰華建造的,石灰華是一種非常堅硬的沉積巖。古羅馬人把幹木頭塞入石頭切口之中,然後在木頭上澆水。木頭膨脹時,石頭就被撬下來了。為了建造羅馬鬥獸場,蒂沃利採石場開採了50萬噸石灰華巖石。
「即便已成殘骸,依舊華麗燦爛。」熱衷描繪歷史風物的美國畫家託馬斯·科爾面對羅馬鬥獸場如此讚嘆。壯觀的拱券結構、令人驚嘆的巨大體量、精巧嚴謹的舞臺裝置,還有集古羅馬藝術之大成的裝飾……它曾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競技場。兩千年後,每一個現代化的大型體育場,都帶有古羅馬鬥獸場的烙印。
我難以想像,兩千年前的這裡曾活躍著那個地跨歐、亞、非的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聞名世界的羅馬古城,其最吸引遊客的便是象徵古羅馬帝國的鬥獸場——雖然現在只剩下殘垣斷壁,但它卻是古羅馬歷史和偉大建築的象徵。
建造一座大鬥獸場,正對羅馬人的胃口。遠在鬥獸場建造之前,羅馬人為慶祝凱撒大帝加冕的狂歡活動就能持續100天。在這100天裡,沒有體育比賽,也沒有輕鬆的娛樂,只有角鬥士的表演——人與人之間、人與野獸之間殊死搏鬥。
鬥獸場的建築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劇場,一般都依山而建,呈半圓形,依靠山的坡度支撐建起層層觀臺。而公元前330年因為拱券結構的使用使得觀臺可以被架起來,形成了現在的圓形劇場,不但擺脫了對地勢的依託,而且十分牢固。羅馬時期還發明了混凝土,堅固不透水,成就了鬥獸場宏偉的設計,並使得這種設計一直沿用至今。
羅馬鬥獸場如今雖然留下了一副殘垣斷壁給遊客觀光拍照,但其建築是歷史上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它代表了古羅馬建築的最高水平,在幾千年的文明演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值得人們深入的了解它。
身臨千年古蹟,我不禁肅然慨嘆,還有哪個經典比鬥獸場更具有古代文化的英姿,卻飽含時代的風霜和變遷?還有哪個國家的歷史風雲比羅馬帝國更偉大更傳奇或者更神秘更血腥?
古羅馬,世界歷史的面具,華麗,精緻,無與倫比,卻也掩蓋了太多的醜陋和險惡。不可想像,千百年後的陽光輝映著滿目古蹟,似乎殘壁含情,斷巖悅目,而燦爛的背後是何等的苦澀和苦難。
穿越千萬裡,想像千百年,我的旅程總有終點,而古蹟之於我的思索卻不會停止。那個偉大的羅馬帝國已不復存在,那個輝煌的羅馬城也只剩下斑斑遺蹟,我們欣賞它,讚嘆它,而唯有藝術是永恆的,精神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