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歷史—臺灣民進黨的前世今生(1):「中壢事件」
一、「中壢事件」民進黨的前身是被稱為「黨外」的政治勢力,在蔣介石軍事獨裁統治的壓制下,始終難以形成氣候。1960年, 黨外自由派人士雷震、李萬居、高玉樹等曾嘗試組織一個反對黨,但遭到失敗。之後,臺灣進入了數十年的「 政治冰封期」。經過60、70 年代臺灣經濟的高速發展,臺灣新興的中產階級逐漸形成並發展壯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黨外勢力也隨之登上臺灣政治舞臺。
-
1979年: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大審的關係人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名片 「美麗島事件」(或稱「高雄事件」,當時國民黨放假稱其為「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是於1979年12月10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人士,組織群眾進行示威遊行,訴求民主與自由。其間發生一些小衝突,但在民眾長期積怨及國民黨政府的高壓姿態下卻越演越烈,竟演變成官民暴力相對,最後以國民黨當局派遣軍警全面鎮壓收場,為臺灣自「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一場官民衝突。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許多重要黨外人士遭到逮捕與審判,甚至一度以叛亂罪問死,史稱「美麗島大審」。
-
傅國湧:蔣經國處理「美麗島事件」的決策過程
「美麗島事件」尚未發生,蔣經國就說1979年是「本黨歷史上最艱險的一年」,由於外交上的一系列挫折,他遭遇了執政以來最大的危機和挑戰,為了應對變動的內外局勢,緩解臺灣島內民間要求政治參與的壓力,不僅拓寬民間參政的空間,準備舉辦「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而且批准黨外反對派
-
民進黨對「二・二八事件」的符號建構撕裂臺灣
國民黨李登輝時期之後,對於綠營扣上的「二二八原罪說」不斷妥協退讓,面對民進黨的步步緊逼推行「去蔣化」,國民黨逐步喪失話語權。「二・二八」符號通過民進黨的建構已對臺灣社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將直接衝擊未來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 「二・二八事件」已過去71年,作為臺灣社會一道醒目的歷史傷痕,每年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都會觸動臺灣人民的敏感神經。
-
臺灣香蕉1公斤2毛 民進黨黨員:蕉農苦一點沒關係
(原標題:臺灣香蕉1公斤2毛 民進黨黨員:蕉農「死忠」,苦一點沒關係)
-
走進李封天目瓷窯,探尋天目瓷的前世今生
走進李封天目瓷窯,探尋天目瓷的前世今生 2019-12-10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絲綢之路探尋魯特琴的前世今生
主辦單位國際傳統音樂學會(ICTM)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單位,相關國際頂級專家學者和演奏家們聚集到一起,沿著絲綢之路探尋魯特琴的前世今生。魯特琴(Lute),在東亞被稱為琵琶。這件既古老又仍年輕的抱彈樂器,地域分布非常之廣。
-
臺灣的「前世今生」
進入正題,臺灣最近因為東部戰區演習中解放軍戰機飛越海峽中線,霸氣回擊「沒有海峽中線!」又一次成為我們熱烈討論的話題。這次我們就聊聊臺灣的前世今生。最早是三國時期孫權派遣衛溫到達過臺灣,那時候稱其為「夷洲」。不過,因為水土不服等原因,東吳沒有對臺灣實施過真正的統治。
-
"綠色恐怖"與民粹相唱和 用歷史悲情撕裂臺灣
又到臺灣「二·二八」事件紀念日。日前,民進黨「立委」陳其邁主張「修法」,大意是往後談「二·二八」必須同意綠營觀點,違者將處以刑責。 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把近期「立法院」提案中的「廢國父遺像」「紀念鄭南榕」和「二·二八禁言」並稱為「新三寶主義」,直指「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將藉機興風作浪。
-
「美麗島的側面」民進黨坐牢抱怨「房間太熱水太涼」
他說,「美麗島事件未能及時阻止,最大原因就是美國的鼓勵」。美國非常積極介入美麗島事件,扶植在野力量牽制執政黨。在美麗島事件的第二天,蔣經國就指示「不希望有人被判死刑」。美麗島審判時,「被告們分成三種表情,一種是認罪型,我就不細說是誰了…最具代表性的是黃信介,一直向庭上鞠躬,說實在他真是冤枉,因為他不是帶頭的、也不主張暴力,但他是負責人嘛。第二種是緘默型,幾乎不講話,像姚嘉文,問什麼都儘量簡單回答,是或不是,他學法律的很懂得保護自己,因為審判問答之間有時有圈套,儘量少講為妙。
-
臺灣經濟僅剩數據亮眼 吳子嘉曝民進黨執政致命傷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8月8日報導,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今年4月底受訪表示,臺灣勞工平均薪資4.8萬元(新臺幣 下同 約合10248元人民幣 觀察者網注),創下空前新高,昨日受訪時再度表示,勞工可對老闆說「你給的薪水太低」,再被民眾怒轟不知百姓疾苦。
-
民進黨選舉無敵 臺灣怎走下去?
(評論員 林淑玲)高雄市長補選落幕,民進黨陳其邁以壓倒性的7成得票率當選,國民黨李眉蓁只拿25.9%、臺灣民眾黨吳益政4.06%。18歲投票權在朝野高度共識下可望近期完成「修憲」,國民黨距離執政更遙遠,倒向小綠更沒前途,兩岸都得面對民進黨在臺長期執政、兩岸愈走愈遠的現實。 高雄這次市長補選,投票率雖只有4成1,卻可觀察到許多重要的現象,第一,國民黨2018縣市長選舉的狂勝(22個縣市贏15席)已是過去式。不但「韓國瑜旋風」變成「韓國瑜災難」,蔡英文2020「大選」的大勝依舊穩固,帶動各項選舉氣勢如虹。
-
民進黨出現危機,島內的劇情可能要反轉
民進黨出現危機,島內的劇情可能要反轉 2020年04月29日 14: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然而,由於近來綠營在紓困上的糟糕表現,以及華航改名、「磐石」艦染疫以及防疫政治化的爭議事件,綠營這波所謂的民意東風似乎已吹到盡頭,危機乍現。 根據臺灣親綠媒體「美麗島電子報」4月底的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正向評價下降1.6%,而負向增加3.9%,整體仍是好感居多,然而這樣的趨勢卻有重要涵義。
-
臺灣新聞晚播報:「二二八事件」民進黨在隱瞞什麼
點擊收聽《臺灣新聞晚播報》→ 關注臺海動態,掌握新鮮資訊!中國臺灣網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2017年2月24日,歡迎收聽今天的《臺灣新聞晚播報》! 民進黨當局上任後,強調追究「二二八事件」的責任歸屬。
-
美麗島電子報老董吳子嘉 遭民進黨開除黨籍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報系資料照 時常上政論節目批評時政的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如今傳出民進黨內有人認為吳子嘉經常在政論節目上,對黨部指控、批判,此舉已經影響民進黨形象,執委會上周決定將此案送到評委會討論,民進黨臺北市黨部26日中午召開評議委員會,討論吳子嘉是否違反黨紀。
-
評論:「二·二八」事件紀念日 誰在撕裂臺灣?
評論:「二·二八」事件紀念日 誰在撕裂臺灣?民進黨首次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優勢,就隨即成立「轉型正義工作小組」,矛頭直指國民黨。28日凌晨4時許,國民黨中央黨部遭人丟汽油彈縱火。目擊者表示,現場留下多張提及「二·二八」事件和批評國民黨的傳單。這表明這種違法行徑已經是明火執仗了。 「綠色恐怖」開始與民粹一唱一和,更像是之前操作族群對立政治手腕的變種。臺灣解除戒嚴之後,「二·二八」事件漸漸脫敏。
-
民進黨在臺灣20年:從"有夢最美"到"有夢見鬼"
儘管後來越來越強調「體制內鬥爭」的重要性,但直至其「執政」,民進黨的「好鬥」性格始終不改,仍然憑藉不斷製造議題、樹立敵人,以保持活力、爭取支持。 20世紀70年代後,臺灣經濟「起飛」,中產階級參政欲求強烈,再加上蔣經國為尋求民眾認同,打出了「革新保臺」旗號,大大刺激了「黨外勢力」。當時,《大學雜誌》《臺灣政論》《八十年代》和《美麗島》等都是「黨外勢力」的重要輿論陣地。
-
臺灣「榮民」的前世今生
本版主持:趙茜慶 前不久,「洪素珠辱罵老榮民」事件引發臺灣社會公憤。洪素珠口出狂言挑動族群仇恨,對其言行必須加以撻伐,而她把髒言汙水一次次潑向老人更是毫無道德底線可言,因此她與其背後的所謂「臺灣民政府」一時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可說是「罪有應得」。 這起事件也把「榮民」這一群體帶回到人們的視線當中。
-
肖能鑄:從十八梯的前世今生探尋老重慶文化
為了留住老重慶的文化記憶,傳承歷史文脈。人民網重慶聯合國浩房地產(中國)打造了《18梯人物誌》欄目,首期嘉賓邀請到了重慶本土文化探究者肖能鑄,為我們講述十八梯到前世今生,探尋重慶老百姓真實的生活面貌,喚醒重慶的「文化之魂」。
-
2018臺灣縣市長選舉 民進黨最該憂心臺中市
蔡英文中國臺灣網2月1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中市長選戰,國民黨初選民調結果9日出爐,國民黨「立委」盧秀燕以0.616%些微差距險勝江啟臣,臺中市長林佳龍對決盧秀燕態勢成形。雖然這些提案並非完全都能成案,但包括「勞基法」複決公投、反對開放日本核食等,都是衝著民進黨而來,之前「修法」通過時就有民進黨人士預估,蔡當局將會面臨很大挑戰,現在看來確是如此。香港中評社指出,蔡英文執政兩年多,政績不如預期。政壇評估,年底大選「期中考」,民進黨在目前擁有的13席縣市長中,勢必「掉個幾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