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急民所急,務實風範。」日前,一起系列勞動工資案件的當事人及企業代表一起為寧海法院立案庭送上了這面錦旗。一方稱讚法院及時調處,保障工人權益,另一方則感謝法院善意文明司法,讓公司走出困境。
這一切,都要源於法院、仲裁機構、民政三家單位的一次「夢幻聯動」。
寧海某健康管理公司是一家健康管理兼養老服務企業,主要為孤寡老人提供上門居家養老服務,公司員工大多為婦女,53歲的王大姐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年初,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一時資金周轉不靈,導致受僱的70名工人工資無法按時發放,其中少的3000元,多的達5萬元,合計91萬元。
無奈之下,王大姐和其他員工「抱團」走上了討薪維權之路。之後,其中的59名員工經寧海縣仲裁委員會調解,成功與企業達成了調解協議。而王大姐和另外10人由於已超退休年齡,只好選擇訴訟的方式進行維權。
2020年10月,王大姐等11人將該健康管理公司起訴至寧海法院,涉及金額8萬餘元。因該系列案件所涉金額不大且案情簡單,經立案工作人員引導,王大姐等人選擇通過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進行訴前調解。隨後,平臺將該系列案件分流至寧海縣民事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處。
經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健康管理公司一次性支付勞動工資,員工則放棄主張疫情期間的停工補貼。調解成功後,法院當即出具了司法確認裁定並一鍵送達了當事人。
在之後的案件回訪過程中,法官了解到,案件雖然調解成功,但公司卻一時無法籌措90萬元的款項。因為拿不到工資,此前在仲裁機構的59名員工及王大姐等人紛紛要求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並凍結公司帳戶;而另一方面,公司考慮到未來發展需求,不希望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同時也有強烈的自動履行意願,並向法官表示在民政部門尚有一筆購買服務經費,領取後可用於支付工資,希望法官能夠從中調解。
基於此,駐縣矛調中心審判團隊當即聯合縣仲裁委員會啟動「調裁訴」對接機制,一攬子聯動調處該70件系列案件。敲定方案後,法官多次與王大姐等工人代表溝通協商,在表明公司履行意願的同時,希望員工們能考慮到疫情原因給予其一定的履行期限。
在取得員工們的理解後,法官又馬不停蹄聯繫民政部門,積極落實款項的交付。在民政部門的積極配合下,不久款項全部到位。
日前,法院通過銀行轉帳、支票等方式將91萬元工資款全額發放,王大姐等工人代表在收到工資款後喜笑顏開,並和公司代表一起為法院送上錦旗表示感謝。
自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以來,寧海法院不斷優化司法確認程序,通過推動解紛重心、資源前移,不斷完善「訴前調解+司法確認+自動履行」高效運轉的解紛模式,切實打造糾紛解決「寧海樣本」。
原標題:《暖!三部門「夢幻聯動」 ,讓70名工人臉上綻放笑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