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六月」生活除了刷朋友圈,還有儀式感

2020-12-06 漠雨雲軒

微信在很大程度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它比電話還要方便,可以讓我們隨時隨地進行交流,但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有時候我們寧可把空閒或是重要的時間留給朋友圈,也不願意和身邊最親近的人說一句話。

真的迎合了那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坐在你對面,你卻在玩手機。

曾經的聚會是熱熱鬧鬧的,現在的聚會可能就是低頭族和另外一堆朋友聊天,可能就會聊著:誰打個電話過來,這裡聚會太無聊了,全部在玩手機…

圖片來自網絡

這可能不是一個人這樣子聊,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放下手機一起聊天呢?

記得那時候,三個小姐姐說很久沒有見過了就說聚一下,準備了很多心裡話,甚至想著那麼久沒有見,怎麼也要來一個暢談,可是,見面後,似乎不是這樣子,難得說上幾句話,就是,:哦,最近怎麼樣。然後就一片寂靜。

尬場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好不容易坐下來喝奶個茶,準備聊聊天,結果人家忙著拍照片發朋友圈。

然後還說一聲:「有十幾個人點讚了,很多人還評論了。」

圖片來自網絡

這可能聚的不是會,是缺個照片的參照物。在朋友圈這個虛擬的世界裡,可以隨心所欲地自我表演、自我渲洩,可以佯裝過得很快樂,可以戴著華麗的面具來騙取所謂的好友的點讚和評論……

可能也因為有無數的點讚和評論而心花怒放,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但可能就失去了下一次聚會的理由了,記得還不能出門時,很多人問:疫情結束你想幹什麼。問莫雨的人都會說:見你。

很快便安排上了行程,只有那些曾經聚會沉默,可能是有另外一堆朋友才玩得更開心吧,有些人見與不見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圖片來自網絡

現在可以出門了,該約的人早已經安排上了行程,沒有約的,都是那些無關緊要的了吧!有很多人,仿佛擁有了朋友圈,就擁有了整個世界。

然而,生活的美好就在於真實。真實的生活,要求用心對待、精心地去打理,這樣才會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所以,一個真正會生活的人,除了刷虛擬世界裡的朋友圈外,還要有儀式感。

圖片來自網絡

有儀式感的生活,並不是「講究」,也不像發朋友圈的圖片,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發自肺腑地熱愛生活,是真正地對生活的熱愛、對每個生命的尊重。

因為熱愛和尊重,才認真地去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煩瑣的小事,一旦認真對待生活,就要用一種悠然、清靜、淡泊的心境來擁抱生活!

儀式感來源於生活的點點滴滴,能把平淡無奇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有儀式感的生活,會看淡悲傷、追求快樂,會發現生活的色彩,感恩當下擁有的一切,要更加熱愛生命!

圖片來自網絡

願熱愛生活的每一個人,在刷朋友圈的同時,也在你的生活中刷一刷儀式感,你將會重新發現生活的意義!

有儀式感的生活,其實就是不要把生活過得很粗糙,或者是過得湊和、糊裡糊塗,而是知道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比如,你是想過一種快樂、浪漫的生活,還是要過一種得過且過的生活?

你是想把生活和工作混為一談,還是想在生活時開心地生活、工作時專心工作?

儀式感,可以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工作或是生活中想要什麼。

相關焦點

  • 你的儀式感,不應該只出現在朋友圈
    這幾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好久不聯繫的同學出去旅遊了一趟,一周內我也跟著欣賞了一遍美好風光。從藍天白雲到車水馬龍,從金碧輝煌的高級餐廳到路邊的蒼蠅館子,琳琅滿目的商品,還有各種和朋友們美美的自拍。每天都是新花樣。我也習慣了她的日常刷屏,無論是出門遊玩還是深夜自拍,去商場血拼還是吃個外賣,都要發個朋友圈給大家看看。
  • 「文案」適合六月發朋友圈的句子
    1、六月,願我像個孩子一樣快樂,滿心歡喜。2、最美的夏天,我穿過人群和歲月,終於找到了你。3、仲夏之初,是適合編織夢想的季節。六月,工作順利,學業順意!4、喜歡就爭取,得到就珍惜,錯過就忘記,生活其實就這麼簡單。5、往後的30天都是六月天,萬事都要全力以赴,包括開心。6、去見想見的人,不要考慮太多,有些人這輩子不見,就真的見不到了。從六月起,做一個自在的人。
  • 泡茶,是生活的儀式感
    提到「茶」,大多數人對茶的印象,不外乎,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茶還是「老氣」的代表詞,因為在我們的印象裡,喝茶的人大多數是上了年紀的人,好像只有父母往上那一輩的人,才喜歡喝茶。確實,這是社會對茶的固化認知。另外,在傳統文化裡,茶還代表著一種深邃的人生態度。
  • 一天下來瘋狂的狂刷朋友圈,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這種人,時不時刷個喝咖啡呀,讀書呀,散步之類,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總是孤孤單單,不合群,於是為了證明自己的高雅,刷一下朋友圈,就是無聲地宣告:不是我不合群,是我追求高雅,你們不理解我。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就是:你刻意表現得恰恰是你真正缺乏的,就是對這種現象的最好解釋。
  • 充滿儀式感的朋友圈,是生活最後一片淨土
    原標題:你的儀式感全在朋友圈裡前言:生活需要儀式感,這才能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我除了記得自己的生日,其他人的生日一概不記得,所以,每次母親節和父親節我就會給爸媽打電話,以前在家的時候會送一束花,現在離家遠了覺得不能親手送花是一種遺憾,就沒有再送了,我自己生日的時候,我會為自己還有我媽買一個蛋糕,因為我出生的日子也是我媽受苦的日子啊!我身邊最有儀式感的大概還是我朋友,她的朋友圈可以說明一切。
  • 朋友圈裡的儀式感,會毀掉你的生活
    聖誕節,我看朋友圈裡一位朋友,家裡買了一棵聖誕樹,樹上有小彩燈特別漂亮,我平時只能在商店櫥窗裡見到的東西,她居然搬到了家裡,她還寫了一段話:「生活要有儀式感,儀式感才能帶來幸福感!」有的人每天都在曬幸福,情人節給愛人直接買一輛車作為禮物;有的人好像每天都在旅遊的路上,而我的生活一直在漂泊。和流浪沒什麼區別。這些都是不能比的。朋友圈裡的儀式感,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有一位女同事,感覺她的生活特別充實,而且精緻。
  • 九圖朋友圈丨生活的儀式感
    她們恨不得把自己的日常拍成一部朋友圈大片。可是總有人會「眼紅」,對此嗤之以鼻:平時你過得還不是小康生活,發個朋友圈就像是富二代似的。換作是自己,我可能不會費那個勁,選照片、後期修圖,再絞盡腦汁去編輯。但這只是因為我懶,我也羨慕有著精緻朋友圈的人,至少她們很多人,都是在表現一種快被快節奏生活拋棄的東西——儀式感。每次和朋友出去聚餐,我們都會事先商量等會上菜的時候拍幾張好照片紀念一下。結果都是菜盤子空了才摸出手機。
  • 生活的儀式感,從來不止在朋友圈裡
    儀式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記得這一輩子,讓別人記得我們這一輩子,讓我們記得別人那一輩子。」常常有人問:儀式感到底是什麼?《小王子》裡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儀式感對我們而言,從來都不只是朋友圈裡的隻言片語,而是一種對記憶的隆重提醒,和對生活的真正熱愛。
  • 六月芒種,一個節氣,兩部名著,讓你找回生活的儀式感,活出詩意
    6月5日芒種到,表明仲夏季節正式開始,預示著農民開始忙碌的田間生活。不僅如此,在芒種這一節氣,我們還可以從兩部名著,找回生活的儀式感,讓平淡的日子活出詩意。許多人生活在無奈與困頓之中,身邊的一切似乎都變得索然無味。同樣的生活,不同的人可以活出不同的人生。芒種時節,特別適合人們去尋找儀式感。找回生活的儀式感,讓平平淡淡的庸常日子過出詩意來。生活需要儀式感,才不至於無趣。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說過:「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曬個存在感句子_朋友圈刷存在感的文案
    生活需要儀式感 ,發朋友圈也需要,時不時要在朋友圈曬個照片,刷個存在感,小編整理了適合曬存在感的文案,好看的照片配上好看的文案,看著都舒心。曬個存在感句子_朋友圈刷存在感的文案:1、五個抗衰老的辦法:贊我贊我贊我贊我贊我2、我這麼愛拍照~ 上輩子可能是一部相機3、反正鹹著也是鹹著 不如甜一下4、苦海無邊 歡迎你光臨人間5、小小的腦袋裝著大大的發財夢6、小朋友 來日方長 快樂很重要7、我發朋友圈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 最可悲的儀式感,只「活在朋友圈」裡!
    可越到後來越跑偏了,這種對生活的儀式感越來越成為一種「偽精緻」,很多年輕人為了儀式感而儀式感,儀式感不再是「更熱愛生活的方式」而是成了發朋友圈炫耀的素材。很多年輕人的儀式感徹底跑偏。什麼是儀式感?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儀式感無處不在。我們生活中需要儀式感,提醒我們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儀式感不是矯情,是積極豁達的生活態度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生活需要儀式感成為了流行詞,甚至被賦予了很多神聖的使命和意義。到關於女人的節日,男方給女方買花、送禮物、吃燭光晚餐,然後再發個朋友圈,成了必修課和儀式感的最低配置。在《生活需要儀式感》一書中,很多人品出的是——給潦草的生活一巴掌,擁有儀式感,你才能真正成為有愛、有溫度的人,讓我們潛意識裡覺得生活有了儀式感就可以拯救生活中的平淡,失格的情緒、工作中的煩惱,讓我們感受到了歸屬感,確實是的
  • 生活中需要的「儀式感」!讓你生活能有小確幸!
    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所以說,生活中還是要儀式感的。儀式感,究竟是什麼?狐狸對「儀式感」的詮釋是,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就像是製作咖啡後的拉花,牛排旁邊放的蔬菜點綴……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有的時候很簡單,有的時候又很複雜。例如左文臣,右武將的皇家儀式。還有入睡前香薰蠟燭的生活儀式。
  • 源自北海道炭火的儀式感「爐端燒(爐端焼き)」
    」進行烹飪日本東北常見的方式,而真正把它發展成「爐端燒」的便是它的發源地,位於日本東北的宮城縣仙臺市,這個生產海鮮的地方,「爐端燒」演變成了一種頗具儀式感的燒烤形式,並把它發揚到了全國各地,特別是北海道的釧路市,有著不少頂尖好店。
  • 刷屏朋友圈,秋天第一杯奶茶是啥梗?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
    刷屏朋友圈,秋天第一杯奶茶是啥梗?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時間:2020-09-24 07: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刷屏朋友圈,秋天第一杯奶茶是啥梗?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 不知不覺,入秋了! 今天很多小夥伴和拾趣君一樣被朋友圈的奶茶刷屏了。
  • 為生活添一份儀式感 這些人間煙火中的美好滋味值得一試
    這些熱鬧喧囂固然吸引人,但生活中同樣需要優雅的儀式感,也需要繁華中一處靜謐的世外桃源,來安放浮躁的心。在不缺美味的成都,這些新增的美好滋味,想必都是將要刷爆成都人民朋友圈的存在。讓經典與新品佳餚,在味蕾中碰撞出驚喜的火花,感受仲夏的氣息,品嘗秋後該有的味道。特色河鮮季,更有隱秘驚喜藏在其中!五道河鮮菜品中隱藏一道驚喜菜品,凡點單點到此菜品,即可獲贈廚師長親自送出的美味甜品一份!
  • 浙江濱之利|冰爽仲夏龍蝦節!
    跟著小龍蝦一起進入吃貨世界的還有一個被刷爆的話題……小龍蝦盛宴油滋滋甜蜜蜜的油燜蝦~鹹香重口的十三香還有辣到跳腳嗨翻全場的香辣招牌蝦!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小龍蝦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來浙江濱之利龍蝦節歡樂趴,統統給你解決!
  • 幸福指數NO.1,家庭生活需要儀式感嗎?必須要
    是源於人們想「花錢買點『小美好』取悅自己」的生活態度。前兩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好友的一段小確幸。每一個字符看著都無比快樂。從花朵的修剪、插瓶、配色到背景布的鋪展、選出鏡服飾、攝影打光、修圖……生活儀式感並不是烏託邦。它能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很多細節中。
  • 刷屏朋友圈,秋天第一杯奶茶是啥梗?是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
    當然你得有可以秀的人,如果連買奶茶的人都沒有就尷尬了……還有朋友圈裡面的備胎都開始蠢蠢欲動了。不少人借著這個機會和自己喜歡的人表白。也有閨蜜和基友情展示的時刻,不用羨慕別人,有好閨蜜或者好基友,一樣能夠享受秋日的第一份溫暖。
  • 讓「餐具」告訴你,生活的儀式感是多麼重要!
    生活的美好,就是小小的細節開始的呀~對食物最大的尊重,除了不浪費糧食,用精美的餐具盛它一定是最好的視覺享受及精緻的生活質量吧,而日本的這些餐具真的是美的不可方物,今天5姐帶大家一起來細數日本那些精美的器物,生活的儀式感從餐具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