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悲的儀式感,只「活在朋友圈」裡!

2020-12-04 誓與

「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一句話炸出了多少人的熱血,非紛紛開始裝飾自己的房間,讓自己過得更舒適,更有儀式感。

這句話本意是讓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要停下來享受生活,感受下生活的氣息,不要辜負生活。

可越到後來越跑偏了,這種對生活的儀式感越來越成為一種「偽精緻」,很多年輕人為了儀式感而儀式感,儀式感不再是「更熱愛生活的方式」而是成了發朋友圈炫耀的素材。很多年輕人的儀式感徹底跑偏。

什麼是儀式感?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儀式感無處不在。

我們生活中需要儀式感,提醒我們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可是這種儀式感似乎越來越跑偏了。

儀式感淪為偽精緻

很多人告訴我們,生活需要點儀式感。

但更多的人把它過成了一些虛無縹緲的作秀。

近幾年,INS風、北歐風突然大熱,成為了儀式感生活的標配。大理石、星光燈、貓爪杯總是頻繁地出現在我們朋友圈裡。

朋友圈裡一片祥和,現實中一片狼藉。

買來的道具,站在凌亂的床上各種擺拍。光鮮的照片背後是一片狼藉。

穿著幾千塊的大衣,蹬著紅底鞋,挎著lv的包包,然後回自己破舊的廉租房。

另樣的「人前顯貴,人後遭罪。」

生活的確是需要儀式感的,但不需要招搖過市的虛榮心,更不需要提前透支、背上一身巨債的「偽儀式」。表面絢爛、內心空洞,這不是儀式感,是一場虛浮的自我表演。

真正的儀式感,是將日常生活過得講究

儀式感一定是建立在過好普通生活的基礎之上的。超過了本身的生活水平去追求的儀式感,只會讓你在現實中感到滿滿的落差感。

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答主@小缸和阿燦說:單調的生活容易枯燥,日常的循環容易無聊,我只是想選擇開心一點,我們這麼努力不就是為了讓自己活得開心嗎?

一成不變的生活容易讓人懈怠,偶爾來些不一樣的,準備些驚喜,讓這一天與往日不同,我們會過得 更開心、投入。

生活本身就足夠動人。

那些隔著口罩的擁抱和親吻;

經歷過危險後,解封的武漢婚紗訂單大增;

宅在家裡的日子,很多的年輕人紛紛學起廚藝;

……

真正的儀式感,絕不僅僅是買幾件漂亮的衣服,入手幾隻大熱的口紅,在裝修精緻的網紅店裡拍幾張照片這麼簡單。

而是發自內心的對生活熱愛,是把細碎的生活也能過得講究,讓平淡的日子開出花來。

相關焦點

  • 你的儀式感,不應該只出現在朋友圈
    我終於忍不住問她:「你經常發朋友圈,是在記錄生活嗎?」她只回復了幾個字:「這是我對生活的儀式感。」我不禁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才是對生活的儀式感?的確,現在儀式感這個詞漸漸紮根在年輕人的腦海裡。不論做大事小事,都要發個朋友圈,美其名曰「儀式感」。仿佛發了朋友圈了,儀式感就算完成了,然後皆大歡喜地說一句「我完成了我承諾的儀式感。」
  • 生活的儀式感,從來不止在朋友圈裡
    儀式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記得這一輩子,讓別人記得我們這一輩子,讓我們記得別人那一輩子。」常常有人問:儀式感到底是什麼?《小王子》裡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儀式感對我們而言,從來都不只是朋友圈裡的隻言片語,而是一種對記憶的隆重提醒,和對生活的真正熱愛。
  • 朋友圈裡的儀式感,會毀掉你的生活
    聖誕節,我看朋友圈裡一位朋友,家裡買了一棵聖誕樹,樹上有小彩燈特別漂亮,我平時只能在商店櫥窗裡見到的東西,她居然搬到了家裡,她還寫了一段話:「生活要有儀式感,儀式感才能帶來幸福感!」朋友圈裡的儀式感,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有一位女同事,感覺她的生活特別充實,而且精緻。她家有錢,天天在朋友圈曬美食,早餐都是西餐,一片麵包一個煎蛋,擺放到大號盤子裡,不用筷子用刀叉。不說別的,我是無法追求這種儀式感的。
  • 九圖朋友圈丨生活的儀式感
    人的交際圈真的很奇怪,身邊的朋友裡,總會有那麼幾個活的「超脫於世俗」。她們恨不得把自己的日常拍成一部朋友圈大片。但這只是因為我懶,我也羨慕有著精緻朋友圈的人,至少她們很多人,都是在表現一種快被快節奏生活拋棄的東西——儀式感。每次和朋友出去聚餐,我們都會事先商量等會上菜的時候拍幾張好照片紀念一下。結果都是菜盤子空了才摸出手機。
  • 充滿儀式感的朋友圈,是生活最後一片淨土
    原標題:你的儀式感全在朋友圈裡前言:生活需要儀式感,這才能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我身邊最有儀式感的大概還是我朋友,她的朋友圈可以說明一切。她和男友戀愛100天的時候,她發了朋友圈,第一次給男友餵飯的時候她發了朋友圈,男友生病她照顧的時候她發了,戀愛一年的時候,第一次一起做飯,第一次一起遊玩,第二次去遊玩,甚至她和男友第一次睡覺她都發了朋友圈。
  • 儀式感不是矯情,是積極豁達的生活態度
    在《生活需要儀式感》一書中,很多人品出的是——給潦草的生活一巴掌,擁有儀式感,你才能真正成為有愛、有溫度的人,讓我們潛意識裡覺得生活有了儀式感就可以拯救生活中的平淡,失格的情緒、工作中的煩惱,讓我們感受到了歸屬感,確實是的
  • 有多少人,只活在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裡?
    有多少人,只活在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裡,在朋友圈裡吃精緻早點,在朋友圈裡下豪華館子胡吃海塞,在朋友圈裡遊山玩水,在朋友圈裡曬奢侈品購物。有多少人,只活在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裡,看的是綜藝裡的明星,畫的是最熱門的仿妝,穿的是誰誰誰上臉上身上腳的同款,聊的是稍縱即逝的熱搜,過的是輕薄短小的生活。有多少人,只活在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裡,不容置疑的標準,簡單輕率的判斷,刻舟求劍的效仿,掩耳盜鈴的附和。
  • 「仲夏六月」生活除了刷朋友圈,還有儀式感
    有時候我們寧可把空閒或是重要的時間留給朋友圈,也不願意和身邊最親近的人說一句話。真的迎合了那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坐在你對面,你卻在玩手機。有很多人,仿佛擁有了朋友圈,就擁有了整個世界。然而,生活的美好就在於真實。真實的生活,要求用心對待、精心地去打理,這樣才會享受到生活的樂趣!所以,一個真正會生活的人,除了刷虛擬世界裡的朋友圈外,還要有儀式感。
  • 友緣在線:愛情裡,需要多一點儀式感
    什麼是儀式感?日本著名當代作家村上春樹曾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走路時,你特意蹲下來幫我系好鞋帶,是儀式;逛街時,你特意記得我喜歡的衣服買來送給我,是儀式;別人生日你切蛋糕下去的第一刀是儀式,拆掉新書的塑料包裝也是儀式。誠然,一段好的愛情關係不僅需要平淡的日常,還需要一些簡單的儀式感,讓愛情永葆新鮮。
  • 夜思 | 被偽儀式感「榨乾」的年輕人
    但看似精緻和儀式感的生活背後,卻是女生用購買的道具,站在凌亂的床上各種擺拍。在朋友圈裡,生活文藝又美好,每次一曬照片,總能收穫無數的點讚,可光鮮的照片背後,卻是亂成一團的宿舍。仔細一想,生活中類似做作的偽儀式感也不在少數。朋友圈裡生活精緻又體面,現實生活卻是另一種模樣,即使月薪3000,花錢時也決不心軟。
  • 「偽儀式感」正在榨乾中國年輕人
    散尾葵、星光燈、大理石......總是頻繁地出現在我們朋友圈裡。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條新聞。97年女生在宿舍把日子過成了詩,卻被室友爆出了照片背後的秘密。在朋友圈裡,生活文藝又美好,每次一po照片,總能收穫無數的點讚,可光鮮的照片背後,卻是亂成一團的宿舍。
  • 生活要有儀式感,朋友圈的三大常客是哪三大星座
    既有那些不願發圈的星座也有一些星座卻願意將自己的心情與生活都記錄在社交網絡中,這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我們一起看看在朋友圈或者微博等其他網絡平臺經常能看到身影的是哪三大星座吧。天秤座天秤座的朋友圈中記錄著生活中他們生活裡大大小小的事情,美好的回憶,不好的事情,無論大小他們都一一展示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我們有時候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內看到他們的多條朋友圈,有時候還會忍不住吐槽一下這樣的人。但是別人的評價與他們無關,是要屏蔽自己也好,是熟視無睹也罷。
  • 情侶之間儀式感有多重要?在交往中,你覺得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老婆 我愛你 在以後的日子裡 你開心我願做你的萬花筒你不開心的時候我願做你的打狗棍 我只想要你陪我走過泥濘的道路 也願你陪我看過美麗的風景 做的我女朋友吧其實在一起時間久了覺得 我們還很相愛就好 不是說儀式感沒用 只是感情才更應該是我們的重點 至於儀式 有就更好就這麼說吧 我其實不是一個喜歡在微信上聊天的人 我也不太喜歡跟一個男人天天聊沒話說也聊 還互道早安晚安
  • AJ女孩只喜歡渣男,穿Vans就是缺乏儀式感?球鞋girl大揭秘!
    時尚觀穿AJ的女孩喜歡最新最快的單品,買衣服追求時效性,家裡的衣服一堆又一堆,很多衣服買回來吊牌都沒剪就不想穿了。AJ女孩的衣櫃裡,必備OFF-WHITE、YEEZY、Vetements、Balenciaga、Gucci、424、Supreme,她們永遠是朋友圈裡的焦點。
  • 刷屏朋友圈,秋天第一杯奶茶是啥梗?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
    刷屏朋友圈,秋天第一杯奶茶是啥梗?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時間:2020-09-24 07: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刷屏朋友圈,秋天第一杯奶茶是啥梗?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 不知不覺,入秋了! 今天很多小夥伴和拾趣君一樣被朋友圈的奶茶刷屏了。
  • 《年夜飯》增添了家風傳承的儀式感
    久而久之,過年變得「隨便」,也就「意思一下」,更不用說像過年歌謠裡唱的那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只雞……」精心準備過年,如今甚至貼春聯、放鞭炮也都省了。當過年的儀式感,被簡化為一個自認為消耗精力的程序,原本承載的文化意義也就漸漸散失。沒有了這些,年味自然變得如同一杯清水般無味。
  • 吳尊每晚睡前都對妻子說「我愛你」:婚姻裡,儀式感有多重要
    其實每天的擁抱和表白,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儀式感,不能因為結婚久了而不在意,誰不喜歡被肯定被表白呢?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一段感情裡,禮物就是愛的象徵,儀式感就是愛的行動。而這些細微的行動裡,就藏著你滿滿的愛。2有一部韓國的短篇,讓我印象很深刻。短片裡,老公因為一成不變的生活,向老婆提出了離婚。
  • 時光裡的儀式感
    什麼是儀式感?《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有時候,你會覺得生活太過粗糙,那是因為你沒有想辦法讓它變得精緻。只有儀式感,才能讓你放大積極的情緒,化解掉消極的情緒。讓繾綣在歲月中的日常瑣碎,變成愉悅身心、豐盈靈魂的細水長流。儀式感可以讓平凡的生活變得優雅。
  • 豆瓣評分9.0《小王子》:不要去過沒有儀式感的生活
    ①儀式感是愛情的保鮮膜前段時間微博上大火的一張圖引來了熱議.畫面是一位滿頭白髮的老爺爺,手背在身後拿著一朵玫瑰花,眼睛深情地看著自己面前的老伴,面帶微笑。有評論說「不羨慕街角相擁的情侶,只讚嘆攜手到老的夫妻」。的確,一輩子很長,如果兩個人在一起連最起碼的儀式感都沒有,又要怎麼熬過這漫長的一生呢。
  • 喝茶需要儀式感!村上春樹說:廣州人生活的儀式感離不開茶?
    茶文化廣州的茶葉消費量穩居全國第一,要比起喝茶,可以說:命是茶給的!碗熱了,杯熱了,捧在手心裡,也是暖暖的。為身邊的家人或愛人燙杯,也是一份愛的傳遞。燙好的茶杯,在倒茶時,每個人都會習慣用扣指的方式表示感謝。不僅是一種回禮,也是嶺南文化的細微體現。說到嘆早茶,既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門學問。很多第一次接觸的人,都會嘖嘖讚嘆,食在廣州果然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