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 被偽儀式感「榨乾」的年輕人

2021-01-16 中國青年報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儀式感。但有人為了面子,在社交平臺上把日子過成了詩,實際生活卻亂作一團,慢慢被「偽儀式感」榨乾。


真正的儀式感從來不是為了滿足虛榮心的,而是把細碎的生活也能過得講究,讓平淡的日子擁有開出花來的小驚喜。
被偽儀式感「榨乾」的年輕人

來源 | 極物  | ID:ijiwulife

作者 | 秦桑


前段時間,南京的高端日料店柒本味因為一條宣傳視頻突然火了。


視頻中,有著22年廚師經驗的老闆嫻熟地處理著三文魚,精細地揉捏著壽司。他給店裡訂下了一系列規矩,食物不能打包、點餐沒有菜單、不接生客,只能老顧客帶新顧客,來店用餐,食材必須在端上桌的一分鐘內食用。


老顧客紛紛稱讚,即使是豪華酒店的出品,也比不上柒本味的味道。


但是視頻一播出,卻遭到了網友們的「群嘲」。老闆一再強調,「柒本味」就是「吃本味」,卻在壽司表面擠上篡改食物本味的蛋黃醬。


不僅如此,老闆在之前製作壽司的照片中,手部有著明顯的瘡口,並且戴著手錶進行食材的處理。


要知道,一名專業的壽司師傅,手與食材直接接觸,手錶很容易藏汙納垢。


風波之後有關部門突襲檢查,發現其違反《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已經停止經營。在曝光之前,即使人均最低消費要400,來捧場的顧客也只增不減。


不知何時開始,網紅店頻頻冒出,滲透進大街小巷,它們花樣百出,用一系列規矩增加噱頭,似乎規矩越多越花哨,吃的時候儀式感才越強。奇怪的規矩和作秀般的包裝讓一群人寧願花上幾小時排隊,也要追求一頓飯的「儀式感」。


很多人告訴我們,生活需要點儀式感。


是的,但所謂儀式感,並不是一些虛無縹緲的作秀。吃一頓各種規矩冒著乾冰的菜,在周末的午後擺拍一本文藝雜誌,不喜歡漫威,卻依舊跟風花高價看一場復聯4。


美其名曰「生活要有一點儀式感」,然而這些充其量不過是戴上虛偽帽子的「偽儀式感」,早已經一點一點侵蝕我們的日常。



01

生活中那些偽儀式感


近幾年,INS風、北歐風突然大熱,成為了儀式感生活的標配。散尾葵、星光燈、大理石......總是頻繁地出現在我們朋友圈裡。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條新聞。97年女生在宿舍把日子過成了詩,卻被室友爆出了照片背後的秘密。


照片裡,精緻的大理石碟子上擺放著巧克力蛋糕卷,龜背葉、小松果在一旁點綴,原本平平無奇的早餐頓時儀式感滿滿。


但看似精緻和儀式感的生活背後,卻是女生用購買的道具,站在凌亂的床上各種擺拍。在朋友圈裡,生活文藝又美好,每次一曬照片,總能收穫無數的點讚,可光鮮的照片背後,卻是亂成一團的宿舍。


仔細一想,生活中類似做作的偽儀式感也不在少數。朋友圈裡生活精緻又體面,現實生活卻是另一種模樣,即使月薪3000,花錢時也決不心軟。


健身瑜伽齊上陣,卻堅持不到一個月。時不時在社交網絡上安利新買的奢侈品,晚飯卻只敢買泡麵。


桌上是幾百塊的香薰蠟燭,一旁是分期買的蘋果電腦,即使信用卡已經刷爆,朋友圈裡配文依舊是:「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很多時候,生活是需要儀式感,但被物慾支配的偽儀式感不過是招搖過市的虛榮心。只顧著跟風和迎合他人眼光,即便是提前透支,也要滿足所謂的儀式,這樣的生活,不過是一場虛浮的自我表演,表面絢爛,內裡卻空洞不堪。



02

招搖過市的偽儀式感,讓生活陷入漩渦


儀式感本是讓某一天區別於某天的小確幸,偽儀式感卻成了他人顯擺造作的藉口。表裡不一的虛偽下,留下的是生活的一地雞毛。


想起之前,鄰居家因為婚禮的事鬧得沸沸揚揚。


二人剛湊上婚房的首付,女生卻提出要辦一場30萬的婚禮,場地要在戶外,布置時必須要有她最愛的香檳玫瑰,要求一定是真花。和婚慶公司商量後,對方給出了30萬的數字,即使深知對方的經濟條件,女生依舊不屈不撓態度堅決。


「一輩子就一次的婚禮,為什麼不能有一點儀式感?」,她振振有詞地質問男生,無奈之下,男生只好拿出原本裝修的錢款辦了這場開滿香檳玫瑰的婚禮,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新娘一臉滿足。


本以為新生活會像婚禮一般,延續浪漫和甜蜜,二人卻開始因為裝修的事爭執。錢都花在了婚禮上,新房只能簡陋裝修,連買張新沙發都要等下月的工資。原本不錯的小日子,因為一場婚禮的儀式感變得節衣縮食,矛盾劇增。


對生活有儀式感,原本只是為了給平淡的生活加一點甜,但超出現實基礎的偽儀式感卻讓生活一地雞毛,虛榮一時,最後只會跌得更慘。


儀式感原本是一件浪漫的事,而招搖過市的偽儀式感卻讓人身心疲憊。


把面子工程作為衡量儀式感的標準,最後卻成為了拖垮生活的罪魁禍首,儀式感讓生活不只是生存,偽儀式感卻讓生活連生存都變得艱難。



03

真正的儀式感,是將日常生活過得講究


讓生活有儀式感的前提,是過好普通的生活,否則再美好的偽儀式感,只要回歸到現實,剩下的只能是滿滿的落差感。


曾經在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需要儀式感?」

 

答主@林木然說:「人生於世,就像在一條漫長的暗黑河流裡漂泊。而所謂的儀式感,大概就是人類於這河流上建造的閃閃爍爍的小燈塔。靠這些燈塔,我們才能標定我們的存在。」


生活中的很多儀式感就像是小小燈塔,泛著微光,讓生活變得溫暖而亮堂。


最近筆者在INS上關注了一位日本博主。看他在社交網上發布照片,不過是日常的小事,卻滲透著滿滿的儀式感。


一日三餐,他最喜歡拍下太太做飯的場景,並配上簡短的「告白」。照片從不露臉,但卻滲透著濃濃的廚房煙火氣。


「老婆牌羅勒醬烤麵包!自己摘種的羅勒,自己製作的青醬,自己烤的麵包,老婆好棒!」


「今天在家也用便當盒吃飯吧」,老婆笑著提議說。在熟悉的家裡吃著熟悉的便當,嗯,特別香!」


「其實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日子,老婆卻心血來潮做起了蛋糕,2歲的女兒也在一旁開心地幫忙擺藍莓。這絕對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蛋糕之一,一連拍了好多照片。」


親手栽種羅勒,在普通的日子為全家人做蛋糕,真正的儀式感從來不是為了他人的眼光,而是對自己生活的小事格外用心,那些用心的時刻,才是生活裡微小的燈塔,總讓人有細碎又溫暖的感動。


《北京遇上西雅圖》裡有一句臺詞:「他也許不會帶我去坐遊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為我跑幾條街去買我最愛吃的豆漿油條。」


真正的儀式感不過就是這些淡淡的生活小事,它和法餐遊艇無關,和別人的眼光無關。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是的,生活需要一點形式主義的儀式感,但真正的儀式感,並不僅僅是買幾件漂亮衣服,曬幾套網紅化妝品,在裝潢不錯的咖啡廳拍幾張照,讀幾本暢銷書那麼簡單的事情。


真正的儀式感從來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而是把細碎的生活也能過得講究,讓平淡的日子擁有開出花來的小驚喜。



—THE END—


作者:秦桑:愛折騰的萌妹子,趁早把生活折騰成你想要的樣子。轉載自公眾號:極物(ijiwulife),原標題:《「偽儀式感」正在榨乾中國年輕人》。


投稿·合作:yesi@cyol.com

(郵件後請附聯繫方式)



睡不著,聊幾句?

相關焦點

  • 「偽儀式感」正在榨乾中國年輕人
    美其名曰「生活要有一點儀式感」,然而這些充其量不過是戴上虛偽帽子的「偽儀式感」,早已經一點一點侵蝕我們的日常。很多時候,生活是需要儀式感,但被物慾支配的偽儀式感不過是招搖過市的虛榮心。只顧著跟風和迎合他人眼光,即便是提前透支,也要滿足所謂的儀式,這樣的生活,不過是一場虛浮的自我表演,表面絢爛,內裡卻空洞不堪。
  • 夜思|沒有「儀式感」,我還能做成什麼?
    來源:新周刊 | ID:new-weekly作者:穎寶小年說:「儀式感」對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比如周末喝杯紅酒、吃飯時認真擺盤……有人說,儀式感就是「偽精緻」。也有人說,儀式感是對生活的熱愛和紀念。你覺得呢?推薦給你,靜夜思。沒有「儀式感」,我什麼都做不成自打臉,是年輕人的日常。
  • 被花唄榨乾的中國年輕人
    眼看就是雙十一剁手日,很多的年輕人一定又在想我的花唄在緊要的關頭還能不能夠提一點額度。商家打著節日名義的銷售方式,無疑成了最好的炒作方式。現在的90後大多數人沒有什麼錢。芊芊他們最怕的不是貧窮,而是生活沒有了所謂的儀式感。
  • 最可悲的儀式感,只「活在朋友圈」裡!
    可越到後來越跑偏了,這種對生活的儀式感越來越成為一種「偽精緻」,很多年輕人為了儀式感而儀式感,儀式感不再是「更熱愛生活的方式」而是成了發朋友圈炫耀的素材。很多年輕人的儀式感徹底跑偏。什麼是儀式感?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儀式感無處不在。我們生活中需要儀式感,提醒我們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當代年輕人生活的儀式感 | 也說儀式感
    作者:卡爾赫林(一)#當代年輕人生活的儀式感#儀式感,是當下被用濫的詞,無論做什麼都講究儀式感。普通人的生活,動不動就講什麼儀式感。身為普通人,也不是什麼王公貴族,吃的也不是什麼高檔西餐,出入也並非是富麗堂皇的奢華場所,自身修養也遠沒有達到高層次,各種社交禮儀也沒有完全掌握和運用自如,就不要動不動講什麼儀式感。再說:儀式有很多種啊!開業慶典儀式、結婚典禮儀式、開工奠基儀式、旗幟交接儀式、剪彩通車儀式、授勳嘉獎儀式、運動會開幕儀式等等,好多種啊。你要選用的儀式感,是哪一種?
  • 生活需要儀式感,但別讓偽精緻毀了你的生活
    「生活需要儀式感」,這是一句來自網絡的流行語。確實,因為這句話,很多平淡的生活中有了色彩和樂趣,但也因為這句話,也催生了一個新詞——「偽精緻」。沉迷於偽精緻,遲早會讓這樣的生活毀掉你。馮唐有句話說得特別有意味:「別看我長得像殺豬的,其實我是個寫詩的。」
  • 「偽精緻」,正在掏空中國年輕人
    不知何時,「精緻「和」儀式感」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標準。越來越多的女孩,都在期待成為別人口中「精緻」的人。前幾日,幾名研究生就因此走紅網絡。為了追求儀式感,她們花了近萬元改造寢室。羽毛,串燈,紗簾,這都是改造後「仙女寢室」裡的物件。
  • 夜思丨為什麼我們總是迷戀於儀式感?
    但很多時候,儀式感好像也會失靈。 01 說幾個自己的失敗故事。 以前為了提高自己做事的計劃性和儀式感,我在網上買過好幾款漂亮的年度工作計劃本。就是那種每天一頁紙的本子,上面標註了每一個小時或者每兩個小時的工作記錄。
  • 縱慾過度,正在榨乾年輕人
    今天這篇文章,袋鼠君為大家介紹三種普遍的但卻榨乾了許多人的欲望。看完之後,希望我們都能努力成為不被欲望奴役的人,讓人生散發獨特的光芒。縱慾之樂,憂患隨焉。這是清代學者申居鄖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過度放縱自己的欲望,不加以節制,那麼憂患就會隨之而來。
  • 《生活需要儀式感》-讀書筆記2
    本篇的對象為《生活需要儀式感》,連山\編著。對於「儀式感」,我們的第一印象差不多就是作秀、擺拍之類,重形式而輕內涵,顯得矯揉又做作。就比如老夫妻之間搞什麼浪漫,總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其實生活中的「儀式感」必不可少然而本書卻認為「儀式感」本身就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而且這種態度會讓生活變得更高級
  • 有儀式感的閱讀,有儀式感的生活
    記錄是閱讀的儀式像童韻這樣喜歡記錄的閱讀者並不在少數。隨便在社交網站上搜索「讀書筆記」等關鍵詞,就有大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內容跳出來。「年輕人喜歡儀式感,尤其90後、00後。電子化產品很難去營造這樣的儀式感。」你以為儀式感就限於手動記下來嗎?當然不,「誰現在寫讀書筆記還要密密麻麻把筆記本寫滿字啊?」童韻反問。讀書筆記也得好看,不管是摘抄法、思維導圖法、時間軸法,還是組織結構圖法,都得有文有圖,版式新穎,顏色豐富。這樣的需求,可不是普通文具能滿足的。
  • 偽合群,榨乾了多少中國年輕人
    於是,多少中國年輕人,陷入了一種叫作「假裝很合群」的症狀裡。這些罔顧自身意志的偽合群,可能正在毀掉我們。《烏合之眾》裡有這樣一段話:「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 【夜讀】偽合群,榨乾了多少中國人
    但很多人卻認為「合群」是絕對正確的,於是他們違背著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來「偽合群」。讓自己越活越累......一澤特別正經地告訴他:「我們村的年輕人這些年一直跑貨車,不上學的年輕人都在幹這一行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稀裡糊塗地就去做司機了,不去會顯得非常不合群。別人都在做這個行當,我不去做我就落後了,我得跟他們合群,這樣他們才會帶著我多拉貨多掙錢。
  • 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
    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時間:2020-09-24 07: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刷屏朋友圈,秋天第一杯奶茶是啥梗?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 不知不覺,入秋了! 今天很多小夥伴和拾趣君一樣被朋友圈的奶茶刷屏了。 最愛秋天了,因為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分享的季節。
  • 年輕人的迷惑儀式感:領證必須挑日子,求婚卻可有可無
    奇怪的是,新人們領證十分挑日子,但卻省去了「求婚」這一環節,真不知這到底是看重還是不看重儀式感了。按理說,七夕本該是2020年第四個領證的「好日子」,前三個分別是2月2日對稱日、2月14日情人節和5月20日。
  • 當閱讀這種古老的方式迸發新力量,年輕人的閱讀儀式感從何而來?
    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這是一屆特殊的書展:它的實體空間比往屆更大了,步入其中,十幾萬種好書陳列在展位上,散著書墨香氣的厚實感;它的虛擬空間也更大了,新書採用雲首發,首設未來閱讀館,帶來沉浸式數位化閱讀體驗。即立於當下,又面向未來。不一樣的上海書展,展現出閱讀這種古老方式內在蘊藏的新生力量。當數位化技術發展給閱讀帶來了新的便利和體驗,當年輕人的閱讀方式發生了改變,閱讀的儀式感還會存在嗎?
  • 沉迷「偽精緻」的青年們到底在焦慮什麼?-虎嗅網
    偽儀式:視覺包裝的虛演性儀式是恰適的、精心設計的,也是自覺自愿的規範化行為表演,是以表層性、象徵性展示以及流程化、莊重化姿態對嚴肅生活的參與及呼應。儀式可以增強個體對特定事件、事體及某些重要人物、圈層組織的認知感、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是增進人際情感交流、強化個體與群體組織之間關係的橋梁和紐帶。
  • 高考作文輔導40:生活需要儀式感
    也有人卻嗤之以鼻,認為儀式感是「偽精緻」對生活的滲透,會導致對表面化、形式化的追求,甚至是虛榮的表象化和理想的物質化。還有人認為……對儀式和有儀式感的生活,你怎麼看?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是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
    年輕人的精緻生活,都會伴隨著無數個「第一」,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祭奠自己的生活儀式感。看了下日曆,22號是秋分,23號奶茶梗就來了。也正是讓人覺得秋天已經悄悄紅了綠葉,豐碩了果實。情侶、朋友之間相互分享不就是一種生活儀式感。在這個秋收的季節顯得格外應景。當然不僅是奶茶,秋天第一頓火鍋,那一定是能夠趕跑夏日的炎熱,讓人舒爽的時刻。
  • 女孩22平精緻小家:每寸空間不敢浪費,即使蝸居也要充滿儀式感!
    女孩22平精緻小家:每寸空間不敢浪費,即使蝸居也要充滿儀式感!女人獨立才美麗!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女孩自己購買住房,既為自己打造一個溫馨的港灣,還讓自己活的更有底氣!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一個年輕女孩買房裝修的故事,雖然她的小家是有22平米,但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年輕人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小家,哪怕很小,也讓她身邊的閨蜜羨慕不已!這是一套小公寓房,空間雖小但卻有3.3米的層高,因此被設計師打造成小複式,將臥室抬高,並榨乾每一寸面積,臥室底部是玄關、廚房、衛生間的區域,收納空間規劃的也很充足,讓小蝸居一點也不顯擁擠、壓抑和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