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的「地攤經濟」火遍大江南北,連外國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報導,比如我們的鄰國日本就對此十分關注。

那麼在日語中「地攤」應該怎麼說呢?
從目前的新聞報導來看,有些是直接音譯為「ディータン(地攤)」,而大部分則是翻譯為「屋臺」或「露店」。
沒錯,日語裡「地攤」的說法有兩種——「屋臺(やたい)」和「露店(ろてん)」。
二者的區別在於:「屋臺」是指有屋頂的,可以移動的,用來出售食品,飲料和玩具的攤位,類似於我們的推車攤位。而「露/店」並不一定能移動,多指在人行道邊,或在建築物一樓的店面鋪設的攤位,更近似於「地攤」的意思,不過「屋臺」在日本更為常見。我們通過圖片來了解一下。


日本屋臺文化的起源
日本的「屋臺文化」起源於江戶時代(えどじだい)。江戶也就是現在的東京,當時是幕府的所在地,商業十分發達,外來務工人員的大量湧入增加了外出就餐的需求,隨之而來的是餐館數量的迅速增加,街頭小販也就應運而生了。
比如賣壽司、蕎麥麵、天婦羅、關東煮、烤雞肉串的小吃攤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遍布在神社門前或人頭攢動的商店街前,這些可移動的攤位就是屋臺的雛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屋臺文化進一步發展。每逢過年過節,神社舉辦廟會或集市時,人們都會見到賣章魚燒,炒麵,棉花糖,玩具等各種各樣的攤位,鱗次櫛比佔據了整條街道,這一文化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日本著名的「屋臺夜市」
在日本,雖然現在由於環境衛生方面的考慮,屋臺越來越少了,人們只能在節日慶典時才能去小攤品嘗美食。不過在某些城市裡還保留著大型的屋臺夜市(類似於我們的「美食大排檔」),有些甚至成為了旅遊勝地。最有名的就是福岡(ふくおか)的中洲(なかす)商店街。
在風景優美的河邊,霓虹燈照耀著大約120個攤位!。在這裡,遊客們除了能品嘗到博多著名的烤拉麵外,還有餃子,關東煮,烤雞肉串,天婦羅,火鍋和明太子等美味佳餚!當然,福岡當地的清酒,燒酒,泡盛酒等也是令人滿意的產品。最近,屋臺越來越走向國際化,提供義大利美食和美酒的時尚食品攤位正在增加,這些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的目光。
除此之外,栃木縣宇都宮市的「宇都宮屋臺橫丁」,東京淺草寺附近的「ホッピー通り」也都是著名的小吃一條街,有機會去日本的朋友一定要去領略一下!
最後讓我們來學習一下相關的單詞吧。
屋臺 やたい 移動攤位
露店 ろてん 地攤
お祭り おまつり 廟會,慶典活動
制限 せいげん 管制
促進 そくしん 促進
店舗 てんぽ 店鋪
復活 ふっかつ 復活;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