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在省委常委會上呼籲深刻反思「小悅悅被車碾壓事件」。這次事件中是18個人而不是一兩個人所表現出的冷漠,折射出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我們工作中長期存在問題的反映。我們在消除貧窮追求財富增長的過程中「一手硬」、「一手軟」,是導致這種社會冷漠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我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10月22日《廣州日報》)
導致這種社會冷漠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表面上看,人命關天卻不關己,18個人視而不見,不睬不理。你裝沒看見,我也裝沒看見,大家都裝看不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是一種羊群效應,是一種從眾心理在作祟。正是這種集體的冷漠,道德的滑坡,人道主義的缺失,造成了小悅悅的慘死。
近年來,全國各地出現的「做好人難」,「好心無好報」,「法官判案的奇異邏輯」一樁一件接連發生,讓人想做好事而顧慮重重,望而卻步。南京「彭宇案」起到了一個標杆性的負面效應。天津「許雲鶴案」引發的糾紛尚未止息,8月26日江蘇如皋公交司機殷紅彬又差點因為同樣的原因,成為又一個助人為樂反被誣的「彭宇」。救人者反被誣為撞人,遭到敲詐和不公正判決。陳賢妹的義舉也被指「想出名,炒作」,讓她心裡好難過。是非顛倒,誠信缺失,公平正義難覓,人們就難免明哲保身了。
對「小悅悅事件」我們固然不宜以偏概全,無限放大。但這個事件的出現也並非偶然的,孤立的。經濟社會轉型期對權力制約的體制機制措施滯後、監督乏力。某些官員把人民給予的權力當作赤裸裸的牟利手段,買官賣官,索賄受賄,貪得無厭,包養情婦,違計超生,燈紅酒綠,欺壓百姓。經濟適用房自己近水樓臺,單位招工招幹自家子女捷足先登。有的官員的配偶和子女在國外定居,財產向國外轉移,自己做裸官卻教育人民愛國。由此帶壞了社會風氣,滋生了其他各種腐敗。一切向錢看的觀念衝擊和突破了道德底線。各行各業的潛規則挑戰誠信和公平正義。一些經商者見利忘義,制假販假;一些學者學術造假,追名逐利;一些醫者開大處方,收取回扣紅包;一些師者不甚求傳道授業解惑,只走歪門邪道,明裡是教授,暗裡是「叫獸」。無庸諱言,「小悅悅事件」出在「草根」上,根子卻在社會精英上。「小悅悅事件」的道德話題更應引起精英階層的深刻反思。
發展方式上「一手硬」、「一手軟」要不得。鄧小平曾說,「經濟建設這一手我們搞得相當有成績,形勢喜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成功。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上去又有什麼意義?」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道德淪喪,一盤散沙,這樣的國家和民族是不會受到尊重的,是沒有前途的,更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來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醜陋,忍住刮骨療傷的疼痛來喚起社會的警醒與行動。我們的官員,我們先富起來的實業家,我們知識界的精英要帶頭深刻解剖自身的醜陋,反思自己是以何種理念、良知、人格、行動引領道德建設的。道德重建,精英階層理所當然要率先垂範。我們8千萬共產黨員,數以千萬計的公務員和一大批知識精英帶頭解剖醜陋,去除醜陋,構築新的道德長城。我們的道德建設乃至整個精神文明建設就一定能夠呈現出嶄新的風貌,讓世人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