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國建設的指南——讀《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有感

2020-12-17 中國文明網

  最近,中央宣傳部、中央文獻研究室組織選編的《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正式出版。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大舉措,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成果,值得慶賀。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在9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我們黨幾代領導人形成了大量關於文化建設的文獻。該書從中精選出300多條重要論述,編成8個部分,雖不到5萬字,卻涵蓋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指導思想、基本方針、核心價值體系、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體制改革、人才隊伍、組織領導等各個方面,可謂言簡意賅,提綱挈領。在當前深入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的熱潮中,該書的出版,令人欣喜。結合我國文化建設的歷史和現實,仔細讀一讀這些重要論述,使人有如沐春風、豁然開朗之感。

  學習這些重要論述,有助於進一步明確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我國先進文化建設開始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其標誌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正是有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的引領,新文化運動才明確了自己的性質和方向。正如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所說,「至於新文化,則是在觀念形態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經濟的東西,是替新政治新經濟服務的。」由於我們黨所領導的新政治新經濟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新文化也就呈現為不同形態。解放前,我們黨領導的是新民主主義政治和經濟,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文化。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制度,新文化就表現為社會主義文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逐步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制度,新文化就表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的新文化儘管有不同階段,不同內容,但總體上都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這種新文化是為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的,是人民大眾的思想武器,從根本上區別於封建文化、官僚資產階級文化和殖民主義文化。其他舊文化都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而被歷史所淘汰,只有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現代文化前進的方向,因而能夠不斷繁榮興盛。面對新形勢,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還會不斷變化,但文化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性質不能變,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向不能變,這是我們實現文化強國藍圖的根本保證。

  學習這些重要論述,有助於進一步理解我們黨關於文化建設理論之間的繼承和發展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思想,諸如關於文化的「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復興中國文化、建設文化大軍、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等思想,都直接源於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同時,在許多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又極大地豐富發展了前人思想。如「兩個文明」建設、「三個面向」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文化建設、文化產業發展、網絡文化建設、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走出去戰略等思想,都是在改革開放條件下,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逐步提出來的。仔細讀一讀該書,會深切領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歷史脈絡,更加自覺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道路。

  學習這些重要論述,有助於進一步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所具有的優勢以及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鄧小平說:「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鬥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有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支撐,加之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建立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我們已經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有利條件。然而,也要看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人民群眾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我們的文化建設還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另一方面,隨著世界各國文化軟實力競爭的加劇,我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還不大,甚至還面臨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挑戰。正如胡錦濤同志所告誡的,「西方敵對勢力的鼓譟,國內的各種噪音雜音,不僅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因此,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文化的改革發展,大力進行文化創造,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同時,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學習這些重要論述,有助於進一步增強我們做好文化工作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不僅要組織人民進行經濟、政治建設,還要組織人民進行文化建設。所以,我們的黨員幹部要自覺做文化建設的先鋒。我們的文化工作者,承擔著「文化戰線上的各級指揮員」、「靈魂工程師」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用科學理論作指導,大力進行文化創新,積極引導文化潮流。只有這樣,我們的文化建設工作才能健康穩步地向前推進。

  要之,《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一書,雖然篇幅不長,但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所選的重要論述,多為經典。其旨亦高,其意亦深。通觀全書,自成體系,是指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文獻,是我們每個黨員幹部特別是文化工作者不能不讀的權威教材。(中央編譯局秘書長 楊金海)

相關焦點

  •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編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內容簡介   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
  • 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一)
    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一、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  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  毛澤東:《中共中央給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的賀電》(1949年7月1日),《毛澤東文藝論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130頁。  要安下心來,使我們可以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
  • ...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曲阜舉行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曲阜舉行張政致辭 靳諾出席 楊東奇講話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並在孔子研究院發表重要講話七周年之際,今天上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
  • ...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山東曲阜舉行
    本報曲阜11月26日電(記者趙秋麗、李志臣、馮帆)11月26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山東省曲阜市舉行,座談會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
  • 吳敏燕 | 習近平關於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邏輯理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高度,緊緊圍繞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不斷深化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形成了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特徵論析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論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機制和機理的認識,是站在人類思想史的高度、科學社會主義未來前景的高度作出的概括。  第1期孟憲平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特徵論析····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報2019年世界社會主義發展中,馬克思主義文化及其價值觀具有自己的理路和進路。社會主義文化是馬克思恩格斯極為傾情的事業,在他們的論著中可以看到很多關於文化及其發展規律的思想。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深刻認識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意義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主講人:胡智鋒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標誌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 如何建設文化強國
    文化強國有一些具體的標誌,比如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比較完善,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等等。現在我們與上述目標還相差較遠,需要努力奮鬥。  建設文化強國必然要求文化強民。一方面,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建設文化強國的目的就是豐富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努力使文化建設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另一方面,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是文化強國的重要表現。
  • 如何理解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對此如何理解? 69221部隊 蘇建國 答: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直是我們黨為之不懈奮鬥的目標。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深刻認識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意義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主講人:胡智鋒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標誌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 【陝西社科】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陝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甘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號角,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的奮鬥目標,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馬文洋)11月26日上午,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曲阜舉行。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一套相互聯繫、內在統一有機整體和具有全局性、長遠性指導意義的大方略、大思路和大布局:  一面偉大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 確立海洋文化自信 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2018-03-01 07:27 | 浙江新聞 | 張芝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海洋強國建設離不開海洋文化建設,確立海洋文化自信是海洋文化建設的前提,是實現海洋文化創新的基石。
  •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6日訊 今天上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濟寧曲阜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與傳承、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等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 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民族性和人民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民族性和人民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深沉厚重的民族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是在對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 黃坤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長期奮鬥追求的重要目標。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致力於建設一個文化繁榮、文明興盛的社會主義中國。
  • 抓住建設文化強國契機,推動天津海洋文化建設
    、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並提出到2035年要實現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這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深刻理解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首先,建設文化強國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文化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也就無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文化強國既構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條件和精神支撐。  其次,建設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