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東亞文化之都」後 紹興梳文脈向海外展江南底色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紹興一景 李典 攝

中新網紹興1月5日電 (李典 謝盼盼)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筆下的煙雨紹興成為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今,穿越歲月長河,浙江紹興成功入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

作為中日韓三國文化領域重要品牌,「東亞文化之都」旨在通過開展多樣文化活動,帶動東亞區域文化合作與城市文化建設。自2013年啟動以來,三國已有7組21座城市當選「東亞文化之都」。2020年12月20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消息,經三國各自評選,2021年度「東亞文化之都」花落中國的紹興市與敦煌市、日本的北九州市及韓國的順天市。

紹興,究竟以何種魅力當選「東亞文化之都」?成功入選之後,這座千年古城將迎來哪些發展機遇?

紹興古纖道 李典 攝

文脈綿延千年 書寫城市氣質

紹興文脈綿延數千年,時至今日,越文化、酒文化、戲曲文化、書法文化、陽明文化等璀璨星光依舊在中華文化長河中熠熠生輝。自古以來,鑑湖越臺多名士,孕育出書聖王羲之、愛國詩人陸遊、心學大儒王陽明、辛亥志士秋瑾、民族脊梁魯迅等。歷史上,紹興出過文武狀元27名、進士2238名;現如今,在「兩院」院士中,紹興籍累計達77位。

隨即而來的,則是因人而興的文化故事。行走在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的紹興,舜禹遺蹟、越國古址、書聖故裡、大禹陵以及古運河、古橋群、古纖道等歷史遺存展示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紹興魯迅紀念館 項菁 攝

靈山秀水塑造出紹興特有的文化氣質,寫就的中華文化的江南底色對東亞區域產生了重要影響。

「紹興的青瓷、黃酒、茶葉、會稽銅鏡等物產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運往海外,也將中華文化帶到了東亞地區。」在紹興市文史館副館長、紹興古城保護利用專家任桂全看來,日本的許多地名烙下了越國地名的印記,正是紹興影響東亞的佐證之一。

此外,紹興嘉祥寺吉藏大師創立的三論宗由高麗名僧慧灌傳至韓國和日本,慧灌也因此被尊為日本三論宗初祖;日本空海、圓珍法師等曾來紹興求法、修行,把大批佛典文獻帶回日本,並回國創宗;大批日本僧侶、留學生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等很多書法碑帖帶回日本……

紹興八字橋 李典 攝

斜倚靈秀江南 梳理文化脈絡

2019年8月,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參加文化和旅遊部「東亞文化之都」候選城市終審活動時說:「我們將高標準辦好各項活動,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為促進東亞文化交流合作作出紹興貢獻。」2020年4月,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在紹興市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爭創「東亞文化之都」。

依託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自然資源,紹興圍繞自身文化資源稟賦、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非遺活態傳承以及文化與旅遊融合等方面,為申請「東亞文化之都」進行了細緻規劃。

在頂層設計上,紹興制定並實施了「東亞文化之都」三年創建方案。盛閱春表示,紹興設立古城專項基金,按照世界遺產的標準保護利用古城。推進黃酒小鎮、徐渭藝術館、浙東運河博物館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的同時,該地以「文脈千年、尋夢紹興」為主題,利用書法、黃酒、陽明文化等當地特色元素來系統化、全方位向世界展示紹興這座東方水城、歷史名城的獨特風採。

另一方面,該地加大文化保護與傳承力度。以其非遺工作為例。紹興現如今共有浙江省級非遺傳承基地42個,紹興市級非遺傳承基地110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1人。為進一步保護非遺文化,該地還啟動了紹興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程,開展浙江省級、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走訪活動。

守護文化「珍酒」之時,當地還加大對外傳播力度,讓「酒香」遠飄海內外。近年來,隨著公祭大禹陵、蘭亭書法節、陽明心學大會、「大師對話」等活動的開展,紹興已成為東亞國家認同的國學高地、心學聖地、書法朝聖之地。談及此,紹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何俊傑坦言,這種影響與交流讓紹興成為越來越多東亞遊客心之嚮往的地方。

王羲之歸隱地紹興嵊州金庭觀 項菁 攝

打造交流平臺 推介中華文化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紹興與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人文交流由來已久。紹興與日本的福光町(現南礪市)、蘆原町(現蘆原市)、西宮市、富士宮市和韓國的麗水市、龍山區、大邱市等多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彼此每年文化交流頻繁,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

與此同時,紹興與日韓經貿往來十分密切。紹興企業與日韓企業共建了許多重大合作項目。目前,共有290多家日資企業和340多家韓資企業在紹興投資興業,韓國和日本也分別成為了紹興市的第一大、第二大進口國。

2019年5月26日,紹興成功舉辦中日韓「一帶一路」工商大會,中日韓工商界「一帶一路」聯誼會發表了《中日韓工商界紹興倡議》,在紹興成立了中日韓企業交流中心長三角分中心和中日韓工商界「一帶一路」聯誼會長三角聯絡辦公室。

而今,借力「東亞文化之都」,紹興將持續擦亮與日韓等東亞國家交流的「金字招牌」。「紹興市開展對日、韓文化及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能夠推進文化包容相鑑,取長補短,維護東亞文化的多樣性。」何俊傑說。

「東亞文化之都」落戶千年古城紹興亦讓許多海內外僑胞為之振奮。

日本紹興同鄉會會長夏良根曾參加於日本橫濱舉行的2014年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活動。「紹興與日本有著很深的淵源。魯迅的小說《故鄉》被選入日本中學教科書,紹興黃酒被很多日本人所鍾愛,日本人很喜歡紹興江南水鄉粉牆黛瓦的氛圍。」他憧憬著,入選「東亞文化之都」的紹興能夠吸引更多日本民眾到紹興旅遊觀光,帶動相關企業到紹興投資興業。

黃酒酒缸 項菁 攝

夏良根痴迷於紹興黃酒文化,為此,他準備在日本建立紹興黃酒品酒師制度,持續培養專業的品酒師,讓他們在日本推廣正宗的紹興黃酒,讓日本社會更加了解紹興黃酒文化,並加強與日本清酒的合作交流。「希望通過『東亞文化之都』這一文化平臺,在不遠的將來,東京會有一家能品嘗各種紹興黃酒和紹興美食的飯店,成為紹興文化的傳播基地。」

「『東亞文化之都』的美譽將更好地吸引日韓等國對紹興的關注,是讓世界更好認識古城紹興的重要平臺,將開啟東亞各國對紹興文化研究的熱潮。」紐西蘭紹興會館館長曾險受訪時表示,這座有著酒鄉、水鄉、橋鄉、書法之鄉、戲曲之鄉之譽的古城將迎來更多世界友人。

但入選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在何俊傑看來,「東亞文化之都」不僅僅是一個稱號,而是一個更高要求下的城市文化功能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建設『東亞文化之都』並非易事,對城市文化傳統、相關硬體設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非遺保護與傳承等有著多項具體量化的考核指標,並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動態的變化。」他直言,對紹興來說,這恰好提供了城市文化建設的具體方向,在不斷靠近「東亞文化之都」建設標準的同時,城市本身的文化功能也隨之不斷完善。

眼下,紹興正重塑城市文化體系。運河文化帶、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一個個文化符號被串珠成鏈,助力紹興成長為「東亞文化之都」,在對外交流中將盡顯中華文化魅力。(完)

相關焦點

  • 紹興非遺添彩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
    紹興非遺展示區,在展陳設計上是以「文脈千年,尋夢紹興」為主題,以「紹興名人」背景牆為底色,通過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活態展示和作品展陳相結合的形式,充分展現出紹興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非遺魅力,贏得了與會領導嘉賓和觀眾朋友們的熱情讚嘆和廣泛肯定。尤其是紹興花雕製作工藝省級非遺傳承人王文俊獨特設計製作的8壇以「東亞文都」其他8個城市為主題的花雕作品,更是賺足了領導嘉賓和觀眾們的眼球。
  • 東亞文化之都:紹興登上世界文化的高峰!
    紹興的歷史和文化,在世界的星河中,閃爍著光芒,照耀著東亞,是名副其實的東亞文化之都。成為東亞文化之都意味著登上世界文化的高峰東亞文化之都,是歷史對紹興的選擇;東亞文化之都,是文化對紹興的呼喚紹興當選為東亞文化之都,意味著紹興登上了世界文化的高峰。
  • 東亞文化之都:紹興登上世界文化的高峰!
    紹興最有資格成為「東亞文化之都」,具備東亞文化之都的底氣。  早在10萬年前,紹興這片大地上,就有人類繁衍生息。紹興有9000多年前的小黃山遺址,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存,這些都是人類歷史文明最珍貴的遺存。「古有三賢,越兼其二」。舜、禹在紹興的大地上,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和傳說。大禹得天書於宛委,治水成功後,大會諸侯於會稽,死後歸葬於會稽山。
  • 紹興當選2021「東亞文化之都」
    據了解,「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是中日韓領導人機制下創建的中日韓三國文化領域的重要品牌,自2013年啟動以來,每年各國評選出1-2個城市當選「東亞文化之都」。唐代開始,絲綢、越瓷、茶葉等產品,伴隨著古越文化經海上絲綢之路向東亞傳播紹興是真正的東亞文化之都,還在於日、韓、朝等國文化在紹興皆可尋根溯源。
  • 紹興當選「東亞文化之都」無懸念
    9月4日下午,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組織評審專家委員會對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候評城市進行終審,現場公布得分。紹興終審得分名列「東亞文化之都」候評城市第一,這意味著,紹興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已無懸念。
  • 越地歷史文脈展詮釋紹興文化
    原標題:越地歷史文脈展詮釋紹興文化   昨天,「北京·紹興周」活動在北京開幕。當天,「文獻名邦 書香紹興——越地歷史文脈展」在國家圖書館開展,國家圖書館和紹興圖書館拿出各自珍貴館藏,展示紹興的歷史文脈。
  • 悠悠江南 文脈流傳——首屆江南文脈論壇綜述
    針對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西北大學名譽校長張豈之認為,這一工程固然可以以江南為主,但又不必僅限於江南,如泰州學派、明代書院文化等都可以納入整理與研究的範疇。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杜澤遜則建議,在整理清代纂修的《四庫全書》時,江蘇應採集進呈的書目——《江蘇採輯書目錄》;此外,應釐清「歷代江蘇籍學者」這一概念,從而加強江蘇流寓文人研究。
  • 敦煌當選「東亞文化之都」
    首席記者 田蹊 攝中國甘肅網12月16日訊據蘭州晨報報導(通訊員 王文江 記者 楊亮)近日,記者從江蘇揚州舉辦的「東亞文化之都」聯盟工作研討會上了解到,敦煌市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2013年啟動,目前中國已有泉州、青島、寧波、長沙、哈爾濱、西安、揚州、紹興、敦煌9座城市當選。
  • 「東亞文都」紹興首次亮相2020中國國際旅交會
    據悉,今年12月,第十三次中日韓文化和旅遊部長會議將在日本北九州市舉行,三國部長將向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當選城市代表授牌。這是繼紹興當選2021年東亞文都城市之後,紹興首次以「東亞文都」城市的身份,帶著紹興所轄6個縣市區10餘家文旅企業單位來參加今年的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推介紹興文化和旅遊資源和產品。
  • 助力泉城打造「東亞文化之都」東亞國際文化交流展圓滿落幕
    繼山東首屆國際球鞋潮流嘉年華之後,9月19-20日,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濟南明府城文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信泰富地產主辦,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愛濟南客戶端承辦的東亞國際文化交流展在泉城路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隆重舉辦,泉城市民又迎來了一場家門口的時尚盛宴
  • 「紹興花雕」是以酒罈命名的「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展開眼界
    24日,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在揚州486非遺集聚區開展。記者看到,活動現場,我國各座「東亞文化之都」城市設立展臺,進行非遺技藝展示,令人眼界大開。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詠我國已有7城成為「東亞文化之都」,揚州是江蘇首個獲選城市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和揚州市政府主辦,是該市2020年「東亞文化之都」活動年系列活動之一,旨在進一步促進「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提升「東亞文化之都」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 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關於「紹興東亞文化之都」攝影圖片徵集(比賽...
    、衛生、體育 發文字號: 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關於「紹興東亞文化之都」攝影圖片徵集(比賽)、製作及宣傳推介項目單一來源採購公示
  • 紹興,當之無愧!
    紹興的歷史和文化,在世界的星河中閃爍著光芒,照耀著東亞,是名副其實的東亞文化之都。02 .紹興城市氣質具有東亞文化的引導力一河兩岸,百舸千舟,千年古城在江南溫潤的氣候下,被紹興人的才智和人文所滋養,使紹興城市形成了獨特的氣質。
  • 建設東亞文化之都 打造「海絲」先行區
    評選「文都」,東亞、中國看泉州,泉州更自信 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是中日韓三國文化交流與合作的一項創新,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的具體行動。回顧啟動參評、初審入圍、終審勝出整個過程,泉州在10個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偶然的背後有著必然的因素。 泉州是城市文化外交的先行者。
  • 紹興市來深推介文化旅遊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董思一個是最年輕最富有活力的城市代表,一個是古樸儒雅、充滿歷史人文底蘊的東亞文化之都,紹興與深圳兩座城市再次邂逅。紹興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也是東亞文化之都,「江南水城、文化名城」,使「鑑湖越臺名士鄉」充滿著文氣和靈氣,越文化、酒文化、水文化、書法文化、陽明文化、戲曲文化、魯迅文化等,都已成為中華文明的璀璨明珠。
  • 敦煌彩塑亮相「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展
    敦煌彩塑亮相「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展圖片由甘肅省文旅廳提供每日甘肅網11月26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11月24日,「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展在揚州「486非遺集聚區」開幕。來自泉州、青島、敦煌、長沙等9個國內「東亞文化之都」城市的30多項代表性非遺項目亮相揚州古韻河畔。甘肅展區展出了來自敦煌市莫高裡工匠村的敦煌泥塑、敦煌壁畫古法臨摹體驗。展會現場,敦煌彩塑、泉州花燈、長沙湘繡、揚州刺繡等非遺項目奪人眼球,非遺傳承一絲不苟地創作作品,成品其精美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 浙江紹興、甘肅敦煌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
    經過中日韓三國各自評選,中國的紹興市與敦煌市、日本的北九州市、韓國的順天市共同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是中日韓領導人機制下創建的中日韓三國文化領域的重要品牌,自2013年啟動以來,每年各國評選出1-2個城市當選「東亞文化之都」。
  • 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展讓人流連忘返
    以「東亞文化之都」為名,以「優秀非遺文化」為媒,作為2020年「東亞文化之都」活動年的系列活動之一,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今天(11月24日)在揚州486非遺集聚區集中展出,16位大師和傳承人應邀在現場表演,令人眼界大開,流連忘返。
  • 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展在揚州舉行
    揚州市市長張寶娟(前排左二)、文旅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張西龍(前排左三)同嘉賓觀看敦煌彩塑製作11月24日上午,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展在揚州486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區開幕,泉州、青島、寧波、長沙、哈爾濱、西安、揚州、紹興、敦煌9個城市的30餘項非遺項目,齊聚揚州古運河畔。
  • 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 泉州非遺瑰寶驚豔亮相
    來源:泉州網泉州非遺惠安石雕在展會現場收穫許多關注(王海波 攝)臺海網12月8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日前,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在揚州開幕,泉州、寧波、青島、長沙、揚州等9個城市的30多個非遺項目集中展示,各地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全方位展示「東亞文化之都」城市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絢爛多彩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