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F後疫情時代思忖:從家空間到共享空間的演變

2020-12-17 中華地板網

今年7月18-21日,中國家博會(廣州)將聯合土巴兔、設計本合力打造「灣區·城市設計展—設計大玩家」,邀請國際知名設計師分享最新作品和最前沿設計思維。就疫情影響、行業思考、參展理念等多方面,我們邀請其中三位大咖展開討論,看他們如何面對後疫情時代的挑戰。

秦嶽明 

朗聯設計創辦人/設計總監 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用空間的過渡讓人們思考生活方式的變化

問:這次疫情對公司有哪些影響?

答:影響還是很大的,比如公司最初響應國家號召進行延期復工,剛復工後為了大家的安全又進行遠程辦公。公司正式上班後對大家的衛生防護特別重視,口罩、消毒液、酒精這些變成了消耗量很大的日用品,公司也在盡最大努力保護好每一位員工,讓大家疫情期間能夠安心上班安全辦公,平安渡過疫情。    

問:疫情之下設計師群體有什麼新的思考?如何適應疫情後的家裝行業變化?

答: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成為7x24的「宅家族」,家裡人口眾多,如何能讓大家有各自的隱私空間,如何讓家人團結抗疫的同時,還能為家裡不同年齡人群創造適合的宅家空間,讓家兼顧娛樂辦公又能健身鍛鍊。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防患於未然?如果家裡有了患者暫時去不了或沒必要去醫院,如何能在家就設立安全的隔離區,並照顧好生病家人的日常起居?還有就是對於疫情期間使用頻率極高的廚房、衛生間、玄關的思考,如何讓廚房更方便,讓衛生間和玄關消毒更安全等。   

案例展示

問: 這次家博會帶來什麼驚喜?對這次家博會什麼期待?設計方案的思路和想法?

答:驚喜還是用實際設計效果來展示,暫時先留點懸念。不過,這次對家博會的合作期待能用空間讓人們對當下的生活狀態進行回顧與反思。設計方案主要體現的是人與生活的一種變化狀態,整個空間採用曲線切割的手法來呈現,因為人對弧線的感受是最舒適的,從而結合城市建設與人的發展為切入點,用空間的過渡讓人們對生活方式的變化而產生思考。

本次展區設計主題為「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空間」體現了灣區建設中的工匠精神,城市的建設離不開這種精神所象徵的執著、堅持和追求,擁有這種精神的人用自己的匠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創造了更高的品質,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並以此推動城市發展;「現在區域」可以讓人們重新審視自己,並對當下快節奏生活產生的各種問題進行反思;「未來空間」則代表著未知與無限可能,人們一方面在進入科技時代、資訊時代,另一方面也需要工匠精神的重新回歸來精益求精,創造更健康環保的生活。

 李奇恩 

尚策設計創辦人&董事長、艾鼎獎2018年度設計人物

點線面呈現實用共融又好玩的宜居空間

問:這次疫情對公司有哪些影響?

答:首先室內設計是一個被動的專業,就如醫生、律師等,開發商的營運和市場銷售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室內設計這個行業。2018年開始,國內房地產市場已開始呈現飽和,今年又遇上新冠疫情,給開發商、物料供應商以至市場消費意欲都帶來極大打擊,我們公司當然也難免獨善其身。好在十年過來也遇上一些實力非凡的客戶,在這嚴寒之下還能支持下去。

問:疫情之下設計師群體有什麼新的思考?如何適應疫情後的家裝行業變化?

答:有實力和成熟的設計師們應該多放時間在培養新生代,把審美尺度、空間運用及生活哲學等,更接地氣地分享給青年新進們。年輕的設計師可在這段時間多想一些大膽嶄新的防疫過渡空間,例如大門玄關、電梯大堂的分區,室內空間的空氣流動線,經驗再加上無邊創意必有另一番氣象。疫情之後,業主或開發商以至商業空間必然對個人衛生、空氣淨化、收納取捨、環保物料尤其重視,建議設計師及供應生產商可從這些方向多去思考及研發。

 案例展示

問: 這次家博會帶來什麼驚喜?對這次和家博會的合作有什麼期待呢

答:很簡單,空間的構成不外乎在於點、線、面,這次會嘗試用這些基本原素呈現一個具前膽性的但實用共融又好玩的宜居空間。期待通過這次合作引發更多有潛質和優秀設計師的無限創意聯想,同時也希望讓更多用戶蒞臨參觀交流,帶出更多設計力量。

    

餘靜贛 

星藝裝飾創始人、國家高級建築師

要做好準備去面對不上門的客戶

問:這次疫情對公司有哪些影響?設計師群體有哪些新的思考?

答:這次疫情肯定對公司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是去年留下來的庫存單的交付,很多社區是封閉狀態,開工有困難,以及現有環境下幾乎不可能接新單,前面訂單交付不了,後面接單更接不了,導致人員復工難,公司在消耗現有資源。第二方面就是流動資金,工資、房租、運營成本等消耗。像我們公司比較大,一個月要幾個億的日常開銷。第三方面就是人心的變化,因為現在國外疫情的嚴重程度超過了中國,大家覺得待在某個地方不外出更安全,這會對公司造成很大影響。我們開拓出新業務,比如新房戰略作為應對措施,我們做了充分準備。在行業裡,新婚家居是剛需,受疫情影響大幅減少。

面對設計師,我一直在開課,最多時有將近20萬設計師在聽課,授課期間也會跟設計師做交流。對主力設計師、設計總監來說,跟我們企業是一樣的,就是在找出路找新市場。我們在為後面復工充好電,做好人才培訓準備。

手繪圖展示

問:設計師在疫情後將如何適應家裝行業變化?

答:過去的設計不到現場看就沒底,現在形勢下不允許太多人去現場,需要遠程設計服務,正好與5G時代融合。所以面對不上門的客戶,我們對這種變化是有準備的,而且整個社會都在適應。對設計師在專業上有一些新課題,比如說過去的裝修、家居基本上不考慮辦公區域,現在我們的課程裡會探討如何讓家不影響家庭生活又不影響事業工作,要考慮業主在家裡辦公的地方和辦公效率,考慮到讓空間來修復心中的不適應,既要是一個有辦公感覺的氛圍,但是還不能影響家居生活的氛圍。新課題推廣新的空間設計理念,讓社會順利的由公共辦公過渡到家居辦公相結合的共享模式。現在每個人要兼做多份工作,所以要我們適應變化思考和探求探索。

問:這次家博會帶來什麼驚喜?對這次和家博會的合作有哪些期待?

答:這次家博會我們想做一個新婚家居設計,已經準備在這個課題上做設計方案和家博會的課本,作品集也會在展會上展示出來。希望家博會能成為疫情之後復工的一劑強心劑,既能夠推動和促進家博會的人氣和產品展示效果,有助於社會快樂愉悅的行業行為,讓大家能夠帶著這種愉悅的心態去工作,努力做好家居裝飾行業。

為更好擴大設計師對於未來設計的發展的了解與認知、推動中國優秀的青年設計力量的成長與發展,中國家博會聯合設計本、一點資訊、網易家居、新浪家居、建E室內設計網、D在線、圓點直播、77度等策劃舉辦「CIFF社交圈直播計劃」,4月15日,秦嶽明老師將受邀打造一場雲端的設計交流盛宴,敬請期待。

 

(文章來源:中國家博會CIFF-公眾號,侵刪)

相關焦點

  • 國際設計大咖的後疫情時代思忖:從家空間到共享空間的「演變史」
    現在就疫情影響、行業思考、參展理念等多方面,我們邀請其中三位大咖展開討論,看他們如何面對後疫情時代的挑戰。 答:影響還是很大的,比如公司最初響應國家號召進行延期復工,剛復工後為了大家的安全又進行遠程辦公。公司正式上班後對大家的衛生防護特別重視,口罩、消毒液、酒精這些變成了消耗量很大的日用品,公司也在盡最大努力保護好每一位員工,讓大家疫情期間能夠安心上班安全辦公,平安渡過疫情。
  • 後疫情時代,辦公空間將「莎士比亞化」
    從私到公,從無名到著名,它保留著現代社會形成初期人們對「公共性」的嚮往。公共性定義著人的社會關係和心理屬性。以此觀之,我們可以不誇張地說,新冠肺炎疫情撼動現代社會關係和集體文化心理根基。它不僅暫時關閉公共空間,也動搖了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文化心理定勢。醫學上,我們已經做好了與疫情長期斡旋的思想準備。
  • 測繪學是怎樣一步步演變到空間信息學的?
    畢竟,測繪學經歷了傳統測繪→數位化測繪→測繪信息化與地理空間信息學的轉變,各方面取得進步也是理所應當的了。那麼測繪學是怎樣一步步演變到空間信息學的?,使測繪學科從理論到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03 測繪信息化與地理空間信息學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測繪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地理信息需求迅速增長,數位化測繪技術和產品已經在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測繪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
  • 打磨場·共享際打造院落共享空間 重塑北京文化創新生活
    共享際立志於為創造力階層打造未來城市共享生活方式及創新空間。繼共享際@國貿盛大開業後,在北京西打磨場核心區域開啟了一個理想的共享城市創意生活空間。2018年3月23日,打磨場·共享際——集共享辦公、胡同LOFT民宿、創新商業IP於一體的庭院式共享生活空間,正式啟動亮相。
  • 辦公環境設計 | 如何打造符合後疫情時代的「樞紐空間」
    ▲雪梨Havas通訊公司總部 當企業開始思考後疫情時代的辦公需求時,會進一步審視自己現有的辦公空間,了解其是否能夠滿足新的要求。 辦公場所的「樞紐空間」也稱為多功能空間,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但是新冠疫情發生後,基於保持社交距離的必要性和對員工辦公體驗的重視,使得此類空間成為業主和設計師的關注對象。 符合疫情需要的多功能空間的打造,可以通過設計手段,利用現有的會議室或重新分配空間或重新選擇辦公家具來達到。
  • 共享茶空間詳細
    北極鏡共享茶空間01地域選址在龍華區國貿大道新達商務大廈創立北極境共享茶空間,主要原因為:附近都是商業辦公區域,沒有茶館。我們選擇在辦公樓內創立北極境共享茶空間,是為了讓工作繁忙的人能夠便捷的擁有一個安靜、喝茶、休息、談事的私密空間,讓他們自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身心放鬆、回歸本我的空間。
  • 從A到Z:設計未來辦公空間
    未來的辦公場所將會如何演變?受新冠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不得不重新審視辦公場所的本質及其所承載的來自各方人士的期待。對改變的訴求是全方位的:在辦公室裡保障員工的健康福祉、增強工作歸屬感是至關重要的;同時,無論是自主選擇還是情況使然,都必須要把員工在居家辦公時養成的行為習慣納入考量的範疇。從全盤出發,管理當下,重構未來。
  • 冠珠「幸福空間」全屋體驗館演繹後疫情時代家居需求
    1000+參展商、150000+㎡,30+個專題策展,1000+家品牌亮相,規模及展覽內容再創新高。其中,來自佛山的名企冠珠陶瓷「幸福空間」主題展開展首日就聚集了大量人氣,設計師和觀眾們打卡點。冠珠陶瓷廣州設計周「幸福空間」全屋體驗館,實景全面演繹了後疫情時代的家居需求。為後疫情家居難題提供答案,也為設計師提供了新的設計靈感。
  • 不斷漲價的共享充電寶還有多大空間?
    隨著共享充電寶價格的不斷上漲,在脫離了價格優勢之後,還能擁有發展的空間嗎?在藍科技看來,共享充電寶的潛力還十分巨大。首先,市場格局已定,價格戰已成過去。2014年在「共享經濟」加速的年代,共享充電寶也應運而生。在ofo創建不久之後,第一家共享充電寶企業來電科技也正式成立。之後的2017年,街電、來電、小電和怪獸充電四家企業拿下總額1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 共享閱讀辦公、藝術展、咖啡館 豐臺新增一處文藝範城市共享空間
    在寒冷的冬日,不論是入駐企業員工還是周邊市民都可以走進來欣賞藝術展覽,坐下來讀一本書,品一杯咖啡,遠離城市喧囂,享受城市共享空間的溫暖。萬開公共空間是由北京文化創新工場萬開基地籌建的 「文化及共享辦公空間」。
  • 共享閱讀辦公、藝術展、咖啡館,豐臺新增一處文藝範城市共享空間
    它由文化藝術展廊、多功能共享辦公空間、葡萄文化酒廊、咖啡館和水系花園庭院5個公共空間組成,為這條著名的餐飲街增添文化藝術氛圍。在寒冷的冬日,不論是入駐企業員工還是周邊市民都可以走進來欣賞藝術展覽,坐下來讀一本書,品一杯咖啡,遠離城市喧囂,享受城市共享空間的溫暖。
  • 上海大劇院闢出共享親子閱讀空間
    新華網上海10月22日電(記者 孫麗萍)綠色地毯呼應著生機勃勃的室內植物,流線型書架上琳琅滿目擺放逾千冊童書;在下沉式圓形「閱讀角」,孩子們隨時可以席地圍攏而坐,傾聽一場小型讀書會……作為滬上知名文化地標之一的上海大劇院,近日開闢出一處氛圍怡人的親子閱讀空間。
  • 疫情陰影下的主題短片:在空間稀缺的時刻反思空間
    項目要求導演只能在隔離期間最重要的空間——「家」中展開,如果需要拍攝別的空間,也多是與居住體驗相關的陽臺、花園等,同時在拍攝時長上控制在三分鐘左右。從列斐伏爾到大衛·哈維,許多當代思想家都強調空間並非純粹物理性的,而是社會的,具有建構的、開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屬性。學者陳濤在新著《穿城觀影——中國當代影像的空間生產與體感》中就認為,影像與空間之間有著重要的交互關係,這種關係不僅體現在影像對空間的呈現上,同樣體現在通過影像,空間得以呈現的豐富隱喻中。
  • 金寶匯打造藝術共享空間 推動藝術與購物中心共生
    通過空間語言的延伸,運用藝術激活購物中心的多維場景,給予共享的幸福感,才會真正吸引一切有秩序的聚合和連結。現在,這樣的效應仍在持續,只是時代不同,圈層不同,對藝術品的需求和理解有階段性的變化。原國鐳認為,藝術和商業的結合是大勢所趨,故宮作為中國最有藝術氛圍的空間,已經開始與世界各大商業品牌合作,從而使藝術更貼近民生,更多人接納和了解藝術。參與金寶匯共享藝術空間的藝術家們,也願意提供藝術作品的版權,與金寶匯內的品牌跨界合作,將藝術與商業的結合落實到具體行動。
  • CIFF上海虹橋丨從「新」出發,CIFF新物節正式啟幕
    「展會+」即中國家博會作為全球**的家居展覽平臺的雄厚實力+**參展品牌陣容+龐大的資料庫資源+權威媒體合作資源;「渠道+」即紅星美凱龍作為**的家居渠道商,運營全國400多家家居商場,擁有強大的營銷網絡,為品牌企業落地轉化賦能;「玩法+」即CIFF新物節為企業量身定製的先森創新營銷模式:「線上小程序+直播+全網覆蓋傳播=線下落地」,線上的流量,打通線上發布、展會商貿對接到線下開店全流程。
  • 融合•共享 | 人力資源服務與法律服務融享空間-君倫會客廳正式...
    融合•共享 | 人力資源服務與法律服務融享空間-君倫會客廳正式揭牌 2020-06-20 0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寧又一「共享空間」對外開放!
    作為江蘇路街道曹家堰居民區「佳鄰睦鄰點」的延伸空間,近日,「佳鄰共享屋」正式啟用。昭化東路77弄小區是一個已經建成近40年的老公房,鄰裡關係和睦,其中80%的小區居民都是這裡的「老土地」。通過發動社區黨員、挖掘社區志願者,組建社區自治團隊,動員社區居民參與「佳鄰共享空間」微空間打造,組織居民共商對小區空間微改造的需求,以共享圖書角、共享客廳、共享器具為目標,改造車棚邊的廢棄空間,打造「佳鄰共享屋」活動點,將小屋打造成一個集娛樂性、實用性、觀賞性、便捷性於一體的共享空間。
  • 上海這個街道竟有34個社區共享空間,這些空間都是幹啥的?
    在家門口能有更多共享空間,對居民來說當然是鼓掌歡迎。但如何建立起一個多功能、融合性、全覆蓋的社區共享空間網,為居民群眾構建一個便民利民的社區生活圈?這是漕河涇街道在大調研中問需於民的重要舉措。漕河涇街道地處徐匯中城,共有30個居民區,105個居民小區,常住人口11萬人,60歲以上老年約佔三分之一。
  • 商業空間+共享辦公「新經濟」下的「新模式」
    此次新開幕的優客工場凱德MALL·望京社區,位於凱德MALL·望京塔樓部分的9層,場區面積約1500平米,提供200個開放式和封閉式的共享辦公位,還包含咖啡廳、共享廚房、靜吧、圖書角、培訓教室、肖像館、兒童日託班在內的多種空間補充內容。
  • 後疫情時代,商業空間設計將會如何發展?
    Philip: 後疫情時代,帶著購買目的前來門店的客流,是否會進一步減少 Philip: We got together and reflecting forward at how our work as retail pacemakers could potenti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