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原型是明朝進士武植?兩個人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2020-08-03 輕撫狗頭

三寸丁谷樹皮——《水滸傳》中對武大郎的形容

對於《水滸傳》大家都不陌生,其中&34;更是為人熟知。

武松為何殺西門慶這裡也不用多說,全因自己嫂嫂和西門慶構陷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可以說在《水滸傳》中,這是極為精彩的一回。武松耿直正義的形象也躍然而出,武松整個形象也變得豐滿無比。

不管《水滸傳》只是一本小說,但在真實的歷史之中還真的有一位武大郎與潘金蓮。而且兩人在史書上留下的也是美名讚譽。

武大郎原型是明朝進士武植?兩個人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水滸傳)


這其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武大郎會遭此污衊呢?

武植

首先要聲明一點,歷史中的武大郎本名武植。他可以說是相貌英俊的美男子,一點也不像《水滸傳》中所說的那樣矮小並且醜陋,當然《水滸傳》屬於小說,是一種藝術載體。對於歷史人物的藝術化處理的必須的,但是這種藝術化處理卻害苦了武植。

武植乃是明朝清河縣人士,年幼時候家境貧寒,可是他讀書上進最後考取了功名,成為了一縣父母官,可以說是魚躍龍門。

&34;這個稱呼最早是對武植的一個褒意稱讚,因為他在任期間為官清廉又為關愛百姓,所以民眾以&34;稱呼。

武大郎原型是明朝進士武植?兩個人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武植)


&34;在古代是家中第一個兒子的稱呼,百姓這麼尊稱武植也是說他關愛百姓,如同家中長子一般。

另外要說的就是武植的身高問題,長久以來人們對於&34;的印象都來源於《水滸傳》,當這本名著被拍攝成為影視作品之後,武大郎的象形更是深入人心。

但在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武植身高七尺,換算成現在的身高也在一米八以上。關於他身高的疑問,已經經過現代考古學家的驗證,是完全沒有疑問的。

而在《清河縣誌》與《陽穀縣誌》中對此都有記載,這裡不再多做贅述。

潘金蓮

既然武植與《水滸傳》中的形象不符合,那麼潘金蓮又真的如同《水滸傳》中是個蕩婦嗎?

首先武植的妻子的確姓潘,但不一定就叫潘金蓮。因為史書中只記載了武植妻潘氏,這與古代社會婦女地位低下有關,只要嫁為人妻都只能有名無姓。

武大郎原型是明朝進士武植?兩個人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影視資料:《水滸傳》中的潘金蓮)


武植妻子潘氏乃是大家閨秀,與《水滸傳》和《金瓶梅》中的記述不同。

而且潘氏身份也不一般,乃是&34;的女兒,嫁給武植都可以算是下嫁了。在典籍中對於潘氏的記載也是各種讚美之詞,比如知書達理,溫文爾雅,賢妻良母等等。她與武植一共生有四子,最後白頭到老合棺而葬。

可以說歷史中的潘氏與《水滸傳》中的潘金蓮是兩個極端,一位是古代賢內助的代表,而另一個是遭受萬人唾罵的蕩婦。

既然武大郎與潘金蓮與《水滸傳》中的大不一樣,在歷史中不說青史留名但至少美名也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他們怎麼又成了《水滸傳》中矮、醜、窮的武大郎,和人盡可夫的潘金蓮呢?

黃堂造謠

相傳武植與潘氏變成《水滸傳》中的形象,是有典故的!

前文以敘,武植早年家境貧寒生活艱苦。但武植是個讀書人,自古都說&34;,在考取功名以前,書生家中若不富裕真的很難堅持下去。在他最艱難的時候,武植的一位同窗好友黃堂雪中送炭,給予了武植資助使得他能夠堅持下去,直到考取功名。

考取進士之後,武植就到了陽穀縣當了縣令,又娶了知州的女兒為妻,可以說是功成名就家庭美滿。

武大郎原型是明朝進士武植?兩個人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水滸傳節選)


但是人有旦夕禍福,黃堂家中遭逢變故,家裡的房屋被一把火給燒了。無奈之下,他只好去找武植,希望武植能給予他一些幫助。

可是武植因為公務繁忙,壓根沒時間接待黃堂。過來幾天之後黃堂以為武植忘恩負義,所以一氣之下就走了。歸途之中黃堂越想越氣,所以就編排了許多不堪之事給武植潑髒水。

但等到黃堂回到家鄉以後卻發現,自己被燒毀的房屋已經被修繕一新。原來是武植雖然瑣事纏身,可卻一直將黃堂的事情掛在心上,所以早就派人給黃堂修繕了屋子。

然而黃堂卻誤以為武植翻臉不認人,還編排了許多事情來詆毀武植。

武大郎原型是明朝進士武植?兩個人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影視資料:《水滸傳》中的武大郎)


因此許多人都認為《水滸傳》中的武大郎與潘金蓮的形象,就來源於黃堂的詆毀。由於施耐庵不知道事情真相,胡亂以這件事情作為故事背景,創造出了武大郎與潘金蓮這個形象。

但是,我忍不住想要問一個問題!

時間不符

如果《水滸傳》中的武大郎與潘金蓮,就是陽穀縣的縣令武植與他的妻子潘氏,那麼施耐庵是怎麼聽到黃堂編排他們的故事的?

這裡存在一個嚴重的時間錯誤!

《清河縣誌》和《陽穀縣誌》都記錄了武植是明朝進士,可明朝開放科舉卻是在洪武四年。而在明朝第一次科舉進士名單之中,也沒有武植這個名字。如果說武植是進士,那也是以後考取的進士。


而就算武植是洪武四年的進士,那麼他也不可能是《水滸傳》中武大郎的原型。因為《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只活到了洪武三年!

武大郎原型是明朝進士武植?兩個人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施耐庵)


試問洪武三年就死了的人,是怎麼知道洪武四年的進士武植,以及他以後當陽穀縣令與其好友黃堂詆毀武植故事的?

這不是瞎扯嗎?!

就算武植考取進士的事情,是後人妄加記述。他早在洪武登基之處就是陽穀縣令,那麼武植也不可能是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因為施耐庵洪武三年就死了,在他死前三年寫好的《水滸傳》?

這更不可能!

一點猜測

既然武植不可能是《水滸傳》中的武大郎。那麼到底武植是如何被人與武大郎聯繫在一起的呢?

武大郎原型是明朝進士武植?兩個人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武植墓)


關鍵還是武植墓前的墓志銘,上面說了武植的功勳政績,在擔任縣令時是個好官,但後來被人誤解。墳墓一度被破壞,所以特立這個墓志銘以作解釋,讓後人以免誤解。

首先這個墓志銘立於1996年,並非古人所立。上面也沒有說武植就是武大郎,只是他被人誤認為是武大郎。其實一切都在墓志銘上說的清清楚楚,只是有些人牽強附會而已。

就算武植被認為是武大郎,那也可能是黃堂借用《水滸傳》武大郎這個角色來詆毀武植而已。畢竟《水滸傳》在前,而武植在後。

武植是洪武四年進士,擔任陽穀縣令十多年,那時《水滸傳》也許早就家喻戶曉。所以黃堂借用武大郎來詆毀武植也並無什麼不可能。

至於為何武植的妻子也叫潘氏,那只能說是歷史的巧合,只能一笑爾爾!

相關焦點

  • 再次為武大郎翻案,武大郎的歷史原型,不可能是陽穀縣知縣武植
    《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大家都知道,本身其貌不揚,被人稱作「三寸丁谷樹皮」。家裡又貧困,每日賣炊餅為生。基本上窮、醜、矬三樣全佔了。這樣一個男人卻迎娶了「白富美」潘金蓮。但是潘金蓮本身不是自願嫁給武大郎,被西門慶一撩撥就變成了「綠富美」。她不僅與西門慶勾勾搭搭,還毒死了武大郎。
  • 再次為武大郎翻案,武大郎的歷史原型,不可能是陽穀縣長武植
    《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大家都知道其醜,被稱為"三寸不爛之舌",家裡窮,天天賣炊餅為生,基本上窮、醜、矮三者都有,這樣的男人娶了潘金蓮這個"白富美",而潘金蓮自己並不是自願嫁給武大郎的,是被西門慶挑動成為"綠富美她不僅勾搭了西門慶,還毒死了武大郎,武大郎是《水滸傳》裡最慘最懦弱的人。
  • 武大郎的原型武植是一個怎樣的人
    武大郎潘金蓮夫妻二人到底是什麼人,難道真的是像施耐庵說的那樣,一個是醜男,一個是淫婦嗎?誰能料到一個古墓的出土徹底顛覆了水滸傳中武大郎潘金蓮的形象。河北省清河縣城東四公裡有個村子叫武家那,這裡有一座武大郎的墓葬,因為水滸傳對武大郎夫妻的描寫,讓世代居住在此村的武氏後人大傷顏面,誰願意承認是武大郎的後代呢?
  • 那個「顏值驚為天人」的高富帥「武植」並不是武大郎原型
    依據這個線索,有人考證出武大郎原名叫武植,是個文武全才,不僅力大無窮,而且早年的時候還中了進士,當上了一地的縣官,至於他的妻子,更是一名大家閨秀,雖然姓潘,但其實是一個知府的女兒,兩人一共生下了四個孩子。這樣看來,武大郎,應該說武植還相對於是個高富帥了,家庭也相對於美滿,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形象崩塌的情況呢?
  • 武大郎是怎麼進入水滸傳的?他到底有沒有歷史原型?
    從目前能查到的所有明朝資料看,壓根就沒有武植這個名字的存在,您說玄乎不玄乎?①明初沒有叫武植的進士武植墓志銘說他考中了進士,要知道明代進士的含金量是很高的。不說日後能做多大官,關鍵是人才稀少啊,全國每次科考就那二三百人能中。
  • 歷史上真正的武大郎本名武植身高一米八
    非但不矮,還是個軒昂的七尺男兒。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貧。武植之墓,早已被人發掘,經科學測驗,身高起碼在一米八以上!如今,一米八的身高,都還挺讓人羨慕的。在幾百年前的明朝,平均身高比現在矮一大截,可想而知,武大郎的身高在當時多麼令人仰視了!還有,武大郎賣燒餅嗎?真實的武大郎,連燒餅都不會做,是「唯有讀書高」的讀書人。他自幼聰敏,寒窗苦讀多年,終於中了進士,當了個縣令。
  • 武大郎確有其人:本名武植 身高起碼一米八
    明代,確實有武大郎、潘金蓮以及西門慶這三人。但歷史上真實的三人,和我們所熟悉的《水滸傳》中的三人,卻截然不同。   首先,是關於武大郎。武大郎矮嗎?一點也不。非但不矮,還是個軒昂的七尺男兒。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貧。武植之墓,早已被人發掘,經科學測驗,身高起碼在一米八以上!
  • 《水滸傳》中的武大郎真的有後人嗎?
    甚至有一些不太懂歷史的專家也就認為歷史上的武大郎和武植本身就是一個人。嚴格的來說,武大郎和武植是兩個人,兩者根本沒有任何的聯繫。儘管武植的後人表示他的祖先就是小說中的武大郎,但是二者確實不是一個人。二人為了在一起就通過投毒的方式弄死了武大郎。後來武松知道之後就將潘金蓮和西門慶兩個人給殺害祭奠自己的哥哥。根據小說中的情節我們可以推斷,武大郎一輩子之中只娶了潘金蓮這一個老婆,如果潘金蓮沒有給武大郎生孩子的話,那麼則代表著武大郎就沒有兒子。
  • 《水滸傳》中的武大郎潘金蓮,到底有沒有真實歷史原型?
    後來潘金蓮因與西門慶有染,毒殺武大郎,最後兩人惡行曝光,均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所殺。水滸傳以上就是我們熟知的《水滸傳》中關於武大郎、潘金蓮、武松的人物設定。但是根據後面出土的武植及潘金蓮合葬墓、武松墓來看,網上關於這幾個人是否就是《水滸傳》中的歷史真實原型,展開了激烈爭論。
  • 水滸中潘金蓮害死武大郎,有專家說二人恩愛有加,真相是怎樣的?
    而近年來有這樣的一個說法,說歷史上武大郎和潘金蓮夫婦是確有其人的,是明朝初期人,和施耐庵的年代大致相同。不過武大郎不是三寸丁,而是身高一米八以上的高大猛男,還是明初永樂年間的進士,並擔任山東陽穀縣的縣令;而潘金蓮也不是毒殺丈夫的心狠手辣的淫婦,而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兩人相敬如賓琴瑟和鳴,子孫滿堂。
  • 武大郎後人讓施耐庵後人道歉,潘金蓮不是淫婦,這是碰瓷兒?
    很多人都好奇,武大郎和潘金蓮在歷史上是否有真實原型?他們的歷史形象和小說形象是一樣的嗎?河北省清河縣是《水滸傳》裡武松和武大郎的家鄉所在,如今在縣城東四公裡還真有一個村子,名叫武家那村,裡面住著很多武氏族人。在武家那村的綠樹紅牆掩映之下,有一座古樸的院落,這就是武植祠和武植古墓,當地人都認為,武植就是武大郎的歷史原型。
  • 《水滸傳》中武大郎的原型是誰,原來不是侏儒而是高富帥
    現在普遍認為,武大郎的原型是明朝進士武植,曾任陽穀縣縣令、而且其墓早在1946年就已被發掘,依據骸骨進行推算,其身高七尺,也就是達到了1米8左右,非但不是侏儒,反而是個典型的高富帥。但至於武植是不是武大郎,目前仍有爭議。
  • 歷史上武大郎和潘金蓮是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您被騙了
    小說有歷史原型,但歷史原型往往都是讀者的想像,有太大的主觀性。《水滸傳》中的潘金蓮和武大郎,也許有歷史原型,但絕非是廣為流傳的鳳凰男和白富美。是個人的「語不驚人死不休」?還是地方名人效應,主觀洗白,為了經濟呢?炮製出高大上的潘金蓮和武大郎,可謂是創造(杜撰)了「歷史」。
  • 一間茶室 ▏平反潘金蓮和武大郎(本名武植)
    其實,歷史上的潘金蓮,出身於大戶人家,根本不認識西門慶這個人。婚後的她賢淑善良,卻無端被人訛傳成紅杏出牆、「與人苟合謀殺親夫」的「蕩婦」。她的夫君武大郎也很冤:明明憑自己的努力當上縣令,卻硬被說成「走街串巷賣炊餅」的「三寸丁谷樹皮」,還被戴了一頂「綠帽子」。
  • 謠言不可信,武大郎原型身材高大、潘金蓮賢妻良母?事實並非如此
    武松的親大哥武大郎,他身高不滿五尺,也就是不到一米六,並且面目醜陋,性格也很懦弱,唯一值得稱讚就是為人善良老實,但是最終還是落得了被自己妻子潘金蓮毒死的下場。而武松的大嫂潘金蓮,雖說長得貌若天仙,卻是一個不忠誠婚姻、並且還十分心狠手辣的人,在婚內出軌西門慶,事情被武大郎知道後,竟然合夥西門慶毒死丈夫。結果,武松為兄報仇,被武松在武大郎靈堂前殺死。
  • 河北發現武大郎墓,開楠木懸棺後,專家:我們被小說騙了600年
    《水滸傳》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在民間的傳播度非常廣,武大郎作為水滸傳中的人物,更是被世人津津樂道,成為了世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不過要知道,在歷史上並沒有武大郎這個人物的原型,倒是在作者施耐庵已故後的幾十年中出現了一位縣令
  • 武大郎墓被「考古發現」,揭開一個長達600多年的騙局
    她嫁給武大郎後,成為賢內助。不但為武植生了四個孩子,兩人一生舉案齊眉,白頭偕老,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根本就沒發生出軌、殺夫的惡事。最重要的是,1992年清河縣發現了武植的墓,被認為這就是武大郎原型的有力證據,而且1996年還出現了《武植墓志銘》,上面寫到:「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
  • 武大郎夫婦被蒙冤,水滸傳道歉,實際郎才女貌、武大郎1米8,有四個兒子
    武大郎夫婦被蒙冤,實際上郎才女貌、武大郎1米8,有四個兒子,《水滸傳》作者後人向武、潘兩家已道歉。武大郎,原名吳春來,後隨母姓,改名武植,字大郎,河北清河縣人。從小父母雙亡,含辛茹苦將兄弟武松撫養成人。以賣炊餅為業,娶妻潘氏金蓮,原住清河縣,後移居陽穀縣紫河街。原型實為清河縣縣令:不過後來有考古在墓中發現武松和武植相差幾百歲,也就是說不是同一時期的人。
  • 武大郎是身高一米八清官?和潘金蓮恩愛?錯了
    兩下對比,就能看出來武植的墓志銘有問題了。萬民傘其次,萬民傘明代根本不存在,而是清代的東西。再說陽穀縣令墓志銘還有一個問題,只說了武植中進士,做過七品官,但卻沒說他到底做了什麼官。這其實很反常,墓志銘不提具體官職,只說官品,莫非是怕別人知道嗎?不過,很多資料(包括知網很多文章)都提到,武植在永樂年間,做過山東陽穀縣縣令,但是出處不統一,或說《山東通志》,或說《清河縣誌》等。
  • 河北發掘一墓,揭開武大郎真實面目,我們被騙600多年,真的嗎?
    《水滸傳》的武大郎,身高不滿五尺,「三寸丁,谷樹皮」,是典型的窮矮矬。而潘金蓮卻被塑造成一個妖豔、水性楊花、狠毒的女人,成為「壞女人」的代名詞。可是最近有人說,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也就是武大郎的原型,卻是一個身高七尺(最少1.8m以上)的讀書人。依據是,1992年河北武家那村武氏族人發現的武大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