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武大郎潘金蓮,到底有沒有真實歷史原型?

2020-11-09 秘史拾遺

武大郎,《水滸傳》中的小說人物。在《水滸傳》的描述中,武大郎在武家排名老大所以叫武大郎,河北清河縣人。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含辛茹苦將弟弟武松撫養成人,以賣炊餅為業,娶妻潘金蓮。小說中的武大郎又矮又醜,人稱「三寸丁」。後來潘金蓮因與西門慶有染,毒殺武大郎,最後兩人惡行曝光,均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所殺。

水滸傳

以上就是我們熟知的《水滸傳》中關於武大郎、潘金蓮、武松的人物設定。但是根據後面出土的武植及潘金蓮合葬墓、武松墓來看,網上關於這幾個人是否就是《水滸傳》中的歷史真實原型,展開了激烈爭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整件事情的經過:

歷史真實之武松

『宋江降大宋之後,武松流落杭州,並不像《水滸傳》寫得那樣出家六合寺以終天年,而是在杭州賣藝為生。由於他武藝高強,杭州知府高權招他到衙門當都頭,這就是電視劇中「武都頭」的由來。武松是個知恩圖報之人,在知府衙門勤勤懇懇,高知府又提升其為「提轄」,主管捕盜。正當武松在提轄位上幹得風生水起之時,高權被罷官,武松受到牽連,被逐出衙門。新任知府乃是北宋大奸臣蔡京之子蔡鋆,他依仗其父權勢,虐政殃民,民怨沸騰。武松決心為民除害。某日,武松持刀埋伏在蔡知府附近,突襲將蔡知府刺死,知府隨行者一擁而上,武松奮力拼殺,終因寡不敵眾被擒,最終被殺害。杭州百姓深感其恩,將其葬於杭州西冷橋畔,並立碑曰:「宋義士武松之墓」,時至今日,西冷橋畔武松墓尚在。』

--摘自2020 年 9 月 12 日《邢臺日報》

武松是清河縣人,隸屬於今河北省邢臺市。「武松打虎」的原型據說是蔡鋆任官期間,虐政殃民,杭城百姓怨聲載道,背地裡都稱其為「蔡虎」。武松死後,當時的杭城百姓,為感其為當地除一「虎」,自發為其殮葬,造墓於西泠橋畔。


武松墓

武松的故事,後面被南宋龔開(1222年~約1302)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收錄:「行者武松,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優婆塞:即居士,指依雙佛的戒律受持五戒在家的男性信徒。《宋江三十六人贊》是後面《水滸傳》創作的參考資料之一。

以上會不會就是《水滸傳》中武松的真實歷史原型呢?答案留給讀者們自己判斷。

歷史真實之武植與潘氏

發現武植與潘氏,是在一次當代一次考古活動中。

『1992年,考古學家在河北武家村發現武大郎墓及墓志銘,墓中的男子骸骨竟與小說中所描述的截然不同,這名男子身高足有一米八左右,並且這是一個合葬墓,經過專家推測,墓中女骸便是潘金蓮。』


武植墓

『武植墓志銘: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武植墓志銘

那麼,這裡發現的武植與潘氏,是不是就是《水滸傳》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歷史原型呢?

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貧。後來通過自身努力考上進士,後當上縣令。武大郎的配偶潘金蓮,出身名門,大家閨秀,知書達理,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的賢妻良母而聞於鄉裡。

武植早年貧苦,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武植做官後,黃堂家的房屋失火,便前往武植處求助想謀個差事。誰知道這武直每天都不見人,只是好吃好喝地供著幾個月。這黃堂氣不過,覺得武植是個忘恩負義的人,就不辭而別。

這黃堂在回老家路上,就到處造謠說武潘二人的「醜事」,然後剛好被一個惡少西門慶聽到,便添油加醋地把自己也加了進去。

後來這黃堂回到家一看,傻眼了。原來武植已經派人偷偷把自家房子修好了,只是當時因為武植忙於公務沒太多時間見他。黃堂懊悔不已,於是連忙回去澄清,但是喜歡八卦的吃瓜群眾哪裡肯相信啊,好不容易有個「瓜」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給平靜的生活增加點樂趣,你說假的就假的?我不聽我不聽!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這些關於武大郎和潘金蓮的謠言經過口口相傳再添油加醋,便成了後面《水滸傳》裡面的創作材料。

吃瓜造謠之後續影響

謠言的力量有多可怕?經過後面的口口相傳,再經過《水滸傳》和《金瓶梅》這種有廣泛民間基礎的小說作品潤色加工,把潘金蓮刻畫成妖豔、淫蕩、狠毒的「淫婦」形象。


劇照潘金蓮

潘金蓮故居為貝州清河縣潘家莊,後面為了避潑汙,改名為黃金莊。

後面真相大白於天下之後,《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後人向武、潘建造像並寫了道歉詩。凡是去過武植祠的潘姓人,都會拍下這組照片,一來敬佩施耐庵後人的勇氣,二來也告訴世人,潘金蓮並未給潘家丟臉。


施耐庵後人道歉詩

如今網上關於武大郎歷史原型的爭議焦點

關於武大郎、潘金蓮的歷史真實原型,到底是不是上面所說的武植和潘氏,目前網上存在比較多的爭議:

爭議一:

『據《清河縣誌》主編表述,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清河縣誌》首次修志以來,先後經歷了7次重修,其中都沒有關於武潘的任何記載。』

據武植墓志銘來看,武植是中年才考上進士,後面在陽穀縣做縣令。根據陽穀縣縣誌記載,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武植在陽穀縣擔任縣令。所以至今陽穀縣仍有各種「武大郎故居」、「武大郎燒餅」等特色產業。


武記燒餅鋪

至於為什麼清河縣武家村發現了武植墓,但是《清河縣誌》中的卻關於武植的記載呢?答案不得而知。據我猜測可能是武植小時候就跟隨母親外出了,然後長期在外為官,直到老死之後才回鄉安葬,所以《清河縣誌》沒有相關記載也是情有可原。


爭議二:

『歷史上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的陽穀縣縣令武植,並不可能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病死的施耐庵所寫的武大郎的原型。』

討論這個爭議之前,我們先來說說《水滸傳》的作者爭議問題。關於《水滸傳》的作者,歷來爭議很大,比較主流的說法是:

「《水滸傳》的作者據傳為元末明初施耐庵,並由羅貫中加以潤色及編排,實際參與創作者跨越了從宋元到明末的數百年,包括了民間說書人、文人、書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積型的長篇文學作品。」

早在南宋龔開(1222年~約1302)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就已經有36人的原型,這裡36人中有包含武松,但沒有武大郎。元初話本《大宋宣和遺事》中亦載有「水滸」故事。


《大宋宣和遺事》

而胡適(1891—1962)在《〈水滸傳〉考證》中亦曾明確指出:

「《水滸傳》不是青天白日裡從半空中掉下來的,《水滸傳》乃是從南宋初年(西曆十二世紀初年)到明朝中葉(十五世紀末年)這四百年的『梁山泊故事』的結晶。」

而關於施耐庵的正式史料記載也很少:

『 「而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卻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施耐庵故裡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現有《施氏家簿譜》存世。」』

而且,《水滸傳》歷來版本眾多,有繁體本、簡體本、全傳本、明末清初金聖歎的腰斬本,每種版本的回數都不盡相同……

所以,根據以上資料,我們推測:《水滸傳》的參與創作者可能比較多,早期主要由施耐庵創作,由羅貫中潤色及編排,但是後期持續演變,或許中間經過不知名作者把聽到的武大郎潘金蓮故事添加進去也不一定。

結語

歷史的真相總是撲朔迷離。如果武松、武植、潘金蓮的歷史真實人物不是《水滸傳》的原型,那麼以下的問題又該怎麼解釋呢:

1.真實的武植小名武大郎,妻子潘氏,跟《水滸傳》中的人名吻合

2.真實的武植曾在曾在陽穀縣做縣令,而《水滸傳》中的武松在陽穀縣做步兵教頭

3.真實的武松、武植、潘氏,均是清河縣人,而《水滸傳》中的武松、武大郎、潘金蓮,也是清河縣人

小說一向是幾分真幾分假,藝術源於生活又脫離生活。那麼,我們文章中所說的武松、武植及潘氏,到底是不是《水滸傳》中的歷史真實原型呢?各位讀者你們怎麼看?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章為作者原創,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潘金蓮和武大郎?他們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歷史有時候就是任人拿捏的小角色,隨著歲月變遷,我們所了解的很多歷史人物已經嚴重變形失真,甚至醜化了,比如武植(武大郎)和潘金蓮,居然成了矮醜拙和蕩婦的象徵性人物,不得不說,《水滸傳》和《金瓶梅》的流傳實在是太成功了,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 武大郎是怎麼進入水滸傳的?他到底有沒有歷史原型?
    這都要歸功給他媳婦潘金蓮,因為潘金蓮實在是有名,就算到了現在,也大有成為IP之勢。那麼問題來了,在施耐庵筆下活靈活現的綠帽王,到底有沒有歷史原型?如果有會是誰呢?2、說說武植是原型的漏洞關於武植被抹黑成武大郎的故事,在當今是流傳特別廣的說法,為武大郎的翻案文章數不勝數。可問題是,關於武植這個歷史原型,其實有個跟武大郎一樣的疑問:歷史上真有武植這個人嗎?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怎樣的?與《水滸傳》中形象一樣嗎
    譬如說,武大郎和潘金蓮這兩個人物的形象是否存在謠傳的可能?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武大郎和潘金蓮兩個人物的形象多半都是從《水滸傳》原著或者被改編的影視作品中了解的。那麼我們就了解一下《水滸傳》原著中兩人的形象。
  • 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歷史原型人物是誰?
    在水滸傳中武大郎與潘金蓮乃是夫妻關係,後因潘金蓮出軌勾引小叔子武松。又害死夫君武大郎。劇中的潘金蓮給觀眾的形象無疑是勾引男人的「淫娃蕩婦」。可是真實的潘金蓮究竟什麼樣?也如影視劇中那樣無恥下賤嗎? 至於潘金蓮的丈夫武大郎,在劇中可謂是一等好男人。
  • 水滸傳歷史原型-還武大郎潘金蓮一個清白
    歷史上有四大名著,也是我國小說演繹的最高殿堂之作,而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稱為明朝四大奇書。金瓶梅是蘭陵笑笑生所著作,水滸傳和金瓶梅人物多有交叉,如武大郎,武松,潘金蓮,西門慶。潘金蓮貌美如花,風流淫蕩,心狠毒辣;武松,孔武有力,為人正直,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西門慶,紈絝子弟,沾花惹草,風流成性,謀財害命。但是歷時上的他們真的如施耐庵先生所寫的嗎?今天咱們就還原這幾位真實的歷史人物。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但這只是小說中的情節。真實歷史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什麼形象呢?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武大郎是水滸傳中虛構的人物,其實水滸傳的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是真實存在的,例如確實發生過宋江起義。武大郎也是真實存在的,只是相反,他並非是宋朝時期的人物。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原型,原來我們被電視劇騙了
    大家好,我是文史小強,相信大家都知道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讓人忍俊不禁,潘金蓮更是招人唾棄。但是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並不是電視劇演的那樣。接下來,小強為大家揭秘一下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咱們先從武大郎說起吧,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自幼家庭貧困,父母早亡,考古證明武大郎身高一米八。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從小聰穎過人,崇文尚武,尤其喜歡詩書。前半生的不幸造就了這位七尺男兒,在他中年的時候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中進士, 並且出任山東谷陽縣令,在任期間興利除弊,清正廉明。
  • 歷史中的武大郎是真實存在的嗎?
    歷史中的武大郎是真實存在的嗎?網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歷史小編,不知道大家對於歷史當中的一些人物是有什麼樣的想法或者說有什麼樣的看法。因為在現實當中是一些並不存在的人物。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這個歷史人物就是要探討一下他到底在不在歷史當中存在?可能很多的網友們都看過他的電視劇,或電影覺得他一定是存在於當今歷史當中的,也有很多網友,覺得他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那麼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小編所認為的這個人物到底是存在不存在,還是說只是存在於歷史當中了?不知道網友們有沒有看過這樣一部小說,叫做水滸傳。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武大郎,而「水滸傳」卻深度醜化二人
    武大郎與潘金蓮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也是真實的夫妻,而且夫妻二人素有賢名,可為什麼會被後人黑的如此不堪呢?追其原因竟是武大郎交友不慎造成的。潘金蓮、武植、夫婦史料記載,武大郎本名武植,身高七次,相貌堂堂,並非像「水滸傳」裡被黑的那樣,不但沒有賣過炊餅,後來還成為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 歷史上武大郎和潘金蓮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歷史上武大郎和潘金蓮的真實情況如果有看過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朋友們,一定都非常了解其中的人物,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提到的就是武大郎和潘金蓮。在水滸傳中對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描寫,讓大家覺得潘金蓮是一個的蕩婦,不僅勾搭自己的小叔子武松,還與西門慶勾結在一起,並且聯手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武大郎。因而每每提到潘金蓮這個人物,人們心中都滿是氣憤,提到武大郎又覺得非常的可悲。那麼真正的歷史與小說是否是一致的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
  • 歷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否與水滸傳中所說的一樣呢?
    武植水滸傳裡描寫的武大郎極矮,不足三尺,靠賣燒餅為生,他有一個很美貌的妻子潘金蓮,後來因為潘金蓮與西門慶有染,兩人商量毒死了武大郎。在很長的一段時期之內,武大郎一直被當做窩囊廢男人的典型代表而受到人們的鄙視,充當了一個受苦受難被人害的角色,而潘金蓮更是數百年來被視為千古第一淫婦,承受著各種道義上的唾罵,他們的形象從何而來?無非是中國的兩部古典名著水滸傳和金瓶梅。事實上,武大郎和潘金蓮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而不僅僅是小說中說的,那麼歷史上的他們又是怎樣的呢?
  • 武大郎有沒有歷史原型?確有此人!但是與小說形象大相逕庭
    武大郎有沒有歷史原型?確有此人!但是與小說形象大相逕庭 在《水滸傳》中,潘金蓮的美貌是數一數二的,容貌豔麗,婀娜多姿,最初她只是大戶人家的一個丫鬟,家中的老爺想要玷汙她,被她反抗並且將此事告訴了女主人,為了不讓丈夫另娶小妾,她想要讓潘金蓮嫁出去,在老爺的記恨下,她被許配給了平平無奇的武大郎。
  • 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與武大郎什麼樣?
    潘金蓮因《水滸》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金瓶梅》裡,她更躍為「女一號」。按書中所寫,她是所有女子中生得最美,也最擅風月的一個。《金瓶梅》這個書名,一說是「金色的瓶子裡插著梅花」的意思,一說是由該書頭三號女角(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組成,顯然後一說更為通順。
  • 再憶水滸: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被誤會千年的夫婦
    原創文/歷史長河之歌(每天垂直更新有關水滸傳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點擊閱讀也歡迎多多評論留下你的看法和見解)相信我們一提到潘金蓮就會聯想到一個,有外遇不軌的壞女人,一提到武大郎就會聯想到一個粗壯的大漢形象,這些都是我們固有的印象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夫妻恩愛,還生了四個兒子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施耐庵筆下108好漢的故事令人熱血澎湃。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了這麼多的英雄豪傑,自然也少不了小人的襯託。在強烈的對比之下,書中作惡的小人全都遺臭萬年,至今還放拎出來做反面例子。 而說起可惡之人,潘金蓮便是一個典型了。而與她同時被提起的,就一定少不了武大郎。
  •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後人給武大郎、潘金蓮後人道歉是咋回事?
    武大郎的形象,藉由施耐庵老先生的著作《水滸傳》在民間似乎已經被定住了形:性格懦弱、身高是「三寸丁」,相貌醜陋「谷樹皮」,無長技傍身,日間挑擔街頭賣燒餅。有妻如花美眷潘金蓮,但是她卻和地痞、惡霸西門慶苟且,武大郎由此招來橫禍,以至命喪黃泉,被姦夫淫婦害死。
  • 真實的武大郎到底是1.8米還是1.1米,他在水滸中有何價值
    施耐庵杜撰出來的、還是這些人物在當時的歷史社會中有原型存在?因為《水滸傳》描述的角色太多了,以至於我們無法在歷史典籍中一一將他們對照出來。但是還是有一些角色能夠在歷史典籍中找到原型的。比如魯智深,在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魯智深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員頭領之一;同時期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魯智深亦在其中。
  • 歷史上真實的武植和潘金蓮
    小說《水滸傳》可謂是家喻戶曉,其中潘金蓮和武大郎的故事為大家所熟知。武大郎矮小懦弱,賣炊餅為生,潘金蓮雖看上去美麗大方,卻是蛇蠍心腸,與西門慶有染後又毒殺了親夫,最後落得個人頭落地的下場。從古至今,「潘金蓮」已經成為了淫婦的代名詞。
  • 被小說冤枉的人物,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
    小說《水滸傳》裡描寫的武大郎奇矮無比,不足五尺(相當於一米四)而且樣貌奇醜,靠賣炊餅為生(就是現在的饅頭)但是他卻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姓潘,名喚金蓮,後因潘金蓮與西門慶有染,繼而二人商量毒死了武大郎。
  • 《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到底是誰害死的?王婆、西門慶還是潘金蓮?
    小時候愛看《西遊記》,因為降妖除魔,驚心動魄又跌宕起伏,少年時愛看《水滸傳》,因為梁山好漢,個個人物鮮明讓人喜歡。青春期愛看《紅樓夢》,時而感動流淚,時而心頭一緊,被書中的悲喜牽動,成年後愛看《三國演義》,驚嘆別人的智謀過人,想從中學習一點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