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失火,法國舉國憂傷!漫談巴黎聖母院建築之美!

2020-12-05 世界第一爺說史

4月15日巴黎時間下午6點半(北京時間16日0:30分),正在維修中的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燒,塞納河畔上濃煙遮天蔽日。巴黎聖母院標誌性尖頂在巴黎人民注目下轟然坍塌,目睹這一幕的巴黎市民無不哀傷,甚至有的驚恐的捂著嘴巴,有的忍不住痛哭流涕,有的哀嘆文化珍寶的喪失……目前巴黎聖母院起火的原因正在緊急調查中,西岱島所有進出路口已被封閉,總統馬克龍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視察,並且在媒體上對此表示哀悼!

巴黎聖母院,是鬼斧神工之作,近千年矗立塞納河邊上西岱島上;它氣勢雄偉,美輪美奐,它的建成歷經180多年的滄桑歷史;外表莊嚴肅穆,體現了巴黎人民對上帝的膜拜,是巴黎傳統歷史的象徵;它是哥德式建築的完美典範,是西歐中世紀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法國經典教堂建築的標杆,對歐洲後世的建築風格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公元前後羅馬帝國的軍團進入塞納河下遊的西岱島,在島上建立行宮,蓋教堂,塞納河畔逐漸空前繁華起來。公元4世紀,羅馬人建立起聖特埃努教堂,這個教堂就是巴黎聖母院最早的前身,它是一座丘比特神殿,在當時這座建築主要作用是羅馬人祭祀諸神的祭壇。

1163年,教皇和法王路易七世共同主持了巴黎聖母院的奠基儀式,巴黎聖母院的建築才算真正開始起步。讓·德·謝爾和皮埃爾·德·蒙特葉這兩位傑出的建築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巴黎聖母院的建設中來,繪製了藍圖並領導了第一期的工程。1182年巴黎聖母院的基本功能大致成型,建成了唱詩壇,並逐漸將哥德式的穹頂完成。13世紀後教堂雙塔造型在第三期建築師手上動工,直到1345年才最後完成了原定的設計方案,歷經四期工程,在眾多優秀工程師的協助下歷時180多年最終落成。

巴黎聖母院作為一個宗教建築單體,全歐洲最大的供奉聖母瑪利亞的天主教堂,擁有無與倫比的地位和歷史價值,沒有哪一座名聲和地位能與巴黎聖母院媲美,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服務於宗教活動的開展,承擔著宗教與公民生活的紐帶角色,也是哥德式建築經典的代表之作,同時堂內所藏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

外觀上看,巴黎聖母院底層三個桃核形門洞並開,從左往右分別是 「聖母之門」、「最後審判之門」、 「聖安娜之門」右門。巴黎聖母院形制巴西利卡式平面,拉丁十字形的,短翼的十字形,東西長130m,整個造型莊嚴聖神。西面構建是典型的哥德式設計風格,眾多塔夾著中庭的山牆,垂直地分為三部分。正中間的是圓形的大玫瑰花窗,正是聖母的純潔的象徵。它沒有正立面就刺向天空的尖端結構,教堂保留至特殊的平頂雙塔結構。一般說來巴黎聖母院以其柔美勻稱感而聞名,不像別的哥德式教堂,但是充滿張力的穹窿與尖拱傲然屹立,顯示出一種人與自然的對峙和人對自然的徵服,把信徒或遊客的意識和感受推向極致,從而引發人們驚異、恐怖、詭譎的審美情緒。

教堂平面院內進深130米,寬48米,高35米,可容納大約9000多人,聖壇外有教堂的標誌性尖塔,高90米。巴黎聖母院是早期哥德式建築的傑出代表,正是從巴黎聖母院建立後,歐洲的教堂開始擁有了輕巧的拱頂和敞亮的空間。內部教堂結構上採用拱頂和飛券結構,從教堂的側面,我們可以看見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頂承重構件,其餘填充維護部分減薄,使拱頂減輕,節省材料,圍繞中廳的眾多飛扶壁和柱墩清晰可見。

令人感嘆的是,這樣一座美輪美奐且精雕細刻的建築完全用的是產自法國的一種石灰石建造,屬於西方古典磚石結構體系,它完全符合古羅馬建築家維特魯耶提出的堅固、實用、美觀建築三個標準。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是一座經典的,最典型的哥德式風格的教堂,是巴黎市民朝聖的聖地,它集建築藝術、宗教文化於一體,是世界上哥德式建築中最精美、最典雅、最富麗堂皇的精品,也代表了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成熟。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的建築之美
    近日,山東大學副教授谷健輝博士做客山大文學生活館,詳細解讀了巴黎聖母院的歷史地位和建築之美。空靈、輕盈、升騰、精緻  谷健輝說,巴黎聖母院是世界最美的大教堂之一,它見證了法國的歷史,開創了歐洲建築史上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先河,「建造之初,它就是巴黎人生活的一部分,巴黎人,要麼能見到它——它那麼高而挺拔,要麼能聽到它——它的鐘聲給了人們生活的定位和節奏。我覺得它就是古老巴黎的那顆心臟」。  巴黎聖母院的建造和當時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有關。
  • 最美建築:巴黎聖母院
    前段時間巴黎聖母院著火事件在網上引起很多爭論,今天就帶你們領略一下巴黎聖母院的風採。是位於法國巴黎西堤島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巴黎聖母院這個建築屬於哥德式建築,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是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一座。巴黎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近6時左右,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失火區域集中在教堂中後庭正在施工修復的部分,塔尖在大火中坍塌後巴黎聖母院的所有木製框架都在燃燒。
  • 巴黎聖母院失火,中國人應該幸災樂禍嗎?
    提起巴黎聖母院,很多人都會首先想起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在這本書中,那個人醜心善的卡西莫多曾說:每天我敲的鐘,是我的愛,是我的情。我要她們高歌,愛斯美拉達在何方?我們可以說,這不僅是巴黎與法國的災難,也是屬於全人類文明的遺憾。
  • 我為什麼在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日子提起火燒圓明園?
    有「法國國寶」之稱的巴黎聖母院15日晚突發大火,尖塔倒塌、屋頂坍陷,消防隊員正在加緊搶救館藏藝術品。截至當地時間16日凌晨3時(北京時間9時)左右,火勢大致撲滅。這座有著大約800年歷史的哥德式建築「保住了主體結構」,舉世聞名的兩座鐘樓得以保住。
  • 小評論|痛心巴黎聖母院失火,有話說
    #重拾敬畏#就在前天我們還在東城區第一圖書館和銀齡書院的老年人一起觀看電影《巴黎聖母院》,那莊嚴輝煌的建築,合著浪漫的情節、優美的畫面,深深的打動了我們。今天凌晨就聽到這樣痛心的消息:位於法國首都的巴黎聖母院,當地時間15日傍晚發生大火,造成巴黎聖母院塔尖倒塌。《北京晚報》報導:新華社記者在前往巴黎聖母院的路上看到,大量消防車、警車趕往火災現場,空中有救援直升機盤旋。火勢很大,數公裡外就能看到滾滾濃煙。在巴黎聖母院附近,數百人跪在地上禱告,有人在啜泣,有人眼含淚花。
  • 巴黎聖母院失火,為中國的古建築保護敲響警鐘 | 洞見
    就在昨天,鳳凰網文化推送了關於巴黎聖母院的文章,從歷史角度回溯了巴黎聖母院的損毀史,今天,我們繼續推送相關文章。本文由撰稿人宋晨希所寫,他從巴黎聖母院失火延伸開來,談談在歷史上,被大火毀掉的珍貴古建築物。防火並非小事,當中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夠影響一座古建築的命運。希望這次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悲劇,可以引起我們的重視,推進古建防火保護工作,不要讓悲劇再次重演。
  • 巴黎聖母院失火一周年前夕日出靜謐如畫 修復工程暫停
    當地時間4月14日,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失火一周年前夕,朝陽照射在大教堂上。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標誌性塔尖倒塌,建築被嚴重摧毀。如今,事故發生一周年之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暫時被擱置。
  • 網紅打卡聖地「巴黎聖母院」失火案例簡述
    巴黎聖母院起火濃煙滾滾巴黎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30(約北京時間16日0:30),法國著名景點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此次火災損失慘重,個別珍貴文物已被燒毀,被搶救出來的部分文物已轉移至巴黎市政廳及羅浮宮博物館。據美聯社4月16日報導,法國巴黎消防人員稱巴黎聖母院大火已完全被撲滅。
  • 僑報觀察:巴黎聖母院失火 豈能看做圓明園的「報應
    作為一座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老建築,在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哥德式尖塔坍塌的那一刻,世界對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破壞感到遺憾。當地時間4月15日,巴黎知名地標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受損嚴重。(圖片:中新社)作為一座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老建築,在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哥德式尖塔坍塌的那一刻,世界對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破壞感到遺憾。
  • 從建築學角度淺談巴黎聖母院失火是全世界共同的損失
    2019年4月16號早晨,地處東半球的中國人們像平時一樣起床,打開手機後,巴黎聖母院著火的消息鋪天蓋地的通過各種APP推送過來,漫天煙霧和通紅的火光幾乎擋住了塞納河畔的天空,手機前閱讀新聞的網友和照片上的法國人一樣震驚和意外。
  • 巴黎聖母院,法國哥德式建築的曠世傑作
    巴黎聖母院為歐洲早期哥德式建築和雕刻藝術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德式建築。集宗教、文化、建築藝術於一身。說完哥德式建築,我們把話題回到巴黎聖母院的重建方案。當地時間8月6日,巴黎聖母院屋頂設計大賽(非官方賽事),中國旅美建築師提出的「巴黎心跳」方案獲得冠軍。
  • 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雨果的一生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社會的動蕩變革,他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幾乎橫跨整個法國現代化的過程,作為中國讀者最熟悉的世界級文豪,雨果一生著述甚豐,「如果有誰的名字,跟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學乃至法國的社會生活聯繫得如此緊密的話,那麼這個人肯定就是雨果。」餘中先說。《巴黎聖母院》作為雨果的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浪漫派小說,於1831年出版問世。
  • 文學與建築的相互輝映,巴黎聖母院之美
    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是一個具有哥德式風格的教堂,它的古老和優美吸引了很多人的喜歡,它坐落於巴黎的中心,無論是在藝術價值上還是在歷史價值上,它都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在法國他算是最輝煌的建築之一,其中它包含了很多含義
  • 巴黎聖母院失火,把這些事講給孩子
    法國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18時50分,巴黎聖母院發生重大火災,大火持續燃燒4個多小時,直至當地時間晚上10時許,火勢才逐漸減弱。    儘管聖母院內部重要文物得以救出,然而由於其主體建築是木質結構,屋頂在大火燃燒後崩落,玫瑰花窗也被燒毀。
  • 留法中國學生 巴黎聖母院失火親歷記
    4月16日,一名少女在失火後的巴黎聖母院前演奏。1991年,巴黎聖母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巴黎塞納河河畔(Paris,Banks of the Seine)」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我的法國、義大利甚至南美洲的朋友,都在個人主頁上表達著震驚和痛惜,大家紛紛慨嘆: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被火焰包圍了。我是個在法國巴黎求學的中國學子,但這樣的新聞直播,卻從不願親身遇見,我覺得心也要被燒碎了。我和周圍的法國人一樣悲傷難過。真的,烈焰中的巴黎聖母院讓我心痛。在當時的直播畫面中,現場火焰躥得非常高,這讓人不由得擔心起最壞的結果。
  • 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的相互造就
    在親臨巴黎聖母院瞻仰勝跡之前,翻譯家餘中先早已熟讀法國大作家雨果的同名著作,小說中雨果對巴黎和聖母院的描述給餘中先造成了揮之不去、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即便這般,當他第一次親眼見到巴黎聖母院的偉大建築奇觀時,還是被這首宛如巨石譜寫的交響樂深深地攝住了心靈。
  • 巴黎聖母院的建築
    這是1550年的巴黎聖母院及其附近地區。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所使用的石料很多來自附近之前建造的神廟和教堂。巴黎聖母院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總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正面的北塔和南塔高69米,中間的尖塔高96米。
  • 巴黎聖母院大火:法國民眾崩潰絕望中唱起頌歌,悼念失火的聖母院
    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法國著名世界文化遺產巴黎聖母院發生嚴重火災,起火後火情迅速蔓延。塔尖倒塌,建築損毀嚴重。巴黎聖母院是位於法國巴黎西堤島的天主教教堂,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於哥德式建築,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巴黎聖母院全木製結構的塔尖成為巴黎獨特的標誌。圖為巴黎聖母院標誌性塔尖被大火燒塌的瞬間。
  • 巴黎聖母院被毀,《巴黎聖母院》典藏
    每個時代的浪潮都給它們增添衝積土,每一代人都在這座紀念性建築上鋪上他們自己的一層土,人類也是這樣做的。」上面段落摘自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這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運用強烈的對比,美與醜,善與惡,真實與虛偽,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
  • 巴黎聖母院 法國人的靈魂家園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巴黎聖母院的一把大火,讓全世界為之揪心。巴黎聖母院,這個名詞有著強烈的象徵性,對法國人的意義更是非同一般。它的建築本身,也是世界建築文化的瑰寶。在巴黎聖母院發生過的故事,它所經歷的800多年滄桑變幻,值得世人永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