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在《水滸傳》裡是一個有罪的人。但是她的罪在於殺人,而不是貶低她的人格。幾百年來,她不應該被中國人在道德上罵成「婊子」。特別是當我們進一步考察她為什麼殺人,她是怎樣走上殺人之路的,以及她的道德內涵時,我們會發現潘金蓮的一生真是一場大不幸,一場大悲劇。
數百年來,她一直被列入歷史恥辱柱,成為喜怒無常、淫蕩惡毒的典型!然而,有些人同情她的經歷,羨慕她追求自由和抵制舊道德的勇氣。這就是潘金蓮。她在封建社會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下,以極端的手段和巨大的代價追求女性的愛情自由和人類的性權利,這一結果仍然讓我們在顫抖、猶豫、彷徨、困惑中掙扎,在掙扎中反思。
潘金蓮從小就是奴隸,後來被「獎賞」或「出賣」給又矮又醜的武大郎做妻子。這段婚姻中沒有任何情感。在封建道德制度的束縛下,潘金蓮別無選擇,只能忍受。這已經是不幸了。如果她一生都沒有遇到第二個男人,一直呆在武大郎的灶房裡,直到死去凋零,就像中國幾代無數的普通女人一樣,壓抑人性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悲劇。如果中國人給了潘金蓮一頂道德皇冠,並把它裝飾得很漂亮,他們就掩蓋不了摧殘青春、扼殺人性的邪惡。然而,生活最終沒有讓潘金蓮走完這場悲劇,而是轉向了另一場悲劇。畢竟,潘金蓮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畢竟,她年輕漂亮。不管她有多沮喪,她都需要情感生活和性安慰。這一切,武大郎都不能給她。
潘金蓮在此之前不想背叛武大郎,直到潘金蓮認識了武松之後,她才開始改變。武大郎總是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娶到這麼漂亮的妻子,而潘金蓮本來打算陪武大郎平平安安地去賣蛋糕。每天早上,潘金蓮都會為武大郎準備蛋糕。武大郎出去後,潘金蓮也關上了家裡的門,以免被人懷疑。直到武松回來,這一切才改變。
潘金蓮喜歡武松,因為她聽說過武松的英雄事跡。當武大郎告訴潘金蓮武松要回來時,潘金蓮甚至開始打扮以吸引武松的注意。只有當武松回家時,他才與潘金蓮保持距離。在他眼裡心裡,只有武大郎是他的哥哥,完全無視潘金蓮的存在。潘金蓮勾引武松的企圖被宋武當面拒絕,甚至為了保住哥哥的名譽,武松也多次警告潘金蓮要盡職盡責,不要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後來,潘金蓮心裡怨恨武松,因為武松體格健壯,潘金蓮打不過他,所以只能遷怒於武大郎。
後來,偶然間,潘金蓮遇到了西門慶。起初,潘金蓮以女性道德為由拒絕了西門慶,但西門慶的攻勢太猛,這讓潘金蓮意識到她內心深處有一種長久以來沒有意識到的東西。後來,潘金蓮沒有抗拒誘惑,答應了西門慶,這件事就發生在她身上。其實,潘金蓮這樣做,除了西門慶自身的魅力外,還因為武松激起了潘金蓮的仇恨,她想報復宋武和武大郎。所謂愛是深的,恨是切的,武大郎是多麼喜歡潘金蓮,當她知道自己被背叛的時候,她會多麼傷心。
然而,武大郎生性懦弱,低估了潘金蓮的邪惡。潘金蓮怕武松知道後會殺了她和西門慶,於是她開始計劃殺武大郎,後來武大郎被潘金蓮毒死了。他被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武松的存在。如果不是因為潘金蓮對武松的愛,她不會因為愛而墮落;如果不是因為害怕武松的影響,武大郎也不會被殺。
在封建道德制度的陷阱中,離婚是不可能的,應該被視為一種極大的罪過。她不得不走上許多遭受不幸婚姻迫害的女性走過的道路:欺騙。這是一種受非人社會壓迫的非「道德」行為;這是在邪惡的道德體系的壓迫下對生命力量的扭曲的鬥爭。
當我們認同古希臘戲劇中那些欺騙和亂倫的女性,並稱讚她們是偉大的悲傷女性時,為什麼我們要對潘金蓮如此刻薄,侮辱她數百年?
如果武松同意潘金蓮的要求,那麼按照邏輯,會有哪些發展?
叔叔和嫂子通姦,這是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被發現的,在國外是虛偽的,包括男賊和妓女;這是中國古代和現代社會最普遍的現象,即使發生了,也沒有人能說不負責任的話。叔叔和嫂子成功地私奔了,離家出走,開始了新的生活。我相信潘金蓮也會成為賣酒人,陪伴武松一生,成為一個歷史故事。在叔叔被騙了一段時間後,武松累了,離開了。潘金蓮要麼回到過去,和武大郎在一起,更加殘酷地壓制人性;或者在西門見一個官員,寫一個和現有的《水滸傳》一樣的故事。叔叔和嫂子合謀殺害武大郎,構成了同一起謀殺案。然而,武松不善於女人味,不了解潘金蓮,也不願意用它來欺騙。所以潘金蓮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春情的瘋狂是不可回收的,另一方面,也沒有渠道可以流失,這是最容易被摧毀的情緒狀態之一。於是西門慶,一個強大而富有的官員,開始討價還價,買賣自己的感情和肉體,開始了。潘金蓮為了擺脫與武大郎的悲劇婚姻,陷入了又一場更深層次的悲劇,被當成了愛情。中國封建專制主義觀念體系的特點之一是完全否認個體人性的存在,並絕對要求所有個體人性都服從群體所尊重的理性規範。與社會構成相比,每個人的人性都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根據這一概念的規則,任何要求肯定個人存在價值和尊重個人感情、個人意志和個人生活的思想和做法都被認為是違反道德戒律的,並被指控為個人墮落。潘金蓮就是這樣一個社會道德罪惡的受害者。不幸的是,潘金蓮滿足自己愛情生活的欲望最終驅使她投入西門慶的懷抱。
一方面,任何個人都必須反映他生活的社會群體。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有一千個獨立存在和被肯定的理由。因此,無論潘金蓮有多少人生選擇,無論她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她的悲劇絕不是缺乏個性,而是一場真正的社會悲劇。把被玩弄視為愛情已經夠可悲的了。西門慶進一步把一個無助的虛弱女人變成了殺人犯。可以想像,如果武二郎不是英雄,沒有殺敵報仇,那麼以西門慶的實力,潘金蓮自然會逍遙法外。
不過,不難估計,在和潘金蓮玩了一段時間後,西門慶會找到另一個女人,把潘金蓮踢走。當時,西門慶仍會以謀殺罪將潘金蓮送上死囚牢房,或把她賣去賣淫。
綜上所述,無論你怎麼想像,潘金蓮都難逃一個悲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