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原則

2020-12-17 中國軍網

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原則

作者:趙建軍(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們偉大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重要原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強黨的領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圖為遊客在福建省漳平市一處櫻花茶園內遊覽。新華社發

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文明存在和發展的環境與物質基礎。生態與文明興衰的歷史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上的眾多文明古國都發源於生態良好的地區,卻隨著生態惡化的加劇而導致文明衰落,這絕不是偶然,恩格斯就指出「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自然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前提與基礎,沒有生態自然的寶貴財富,一切社會生產活動根本無法開展,其他一切人類財富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不僅是對文明發展歷史規律的深刻總結,更彰顯了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深遠把握。生態文明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本,以經濟、社會、人口和自然協調發展為準繩,以資源的循環和再生利用為手段,所倡導的是以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再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發展模式,以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們的經濟活動,從根本上解決人類文明發展同自然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克服了工業文明的弊端,是未來人類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自然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存在於自然界的」;人通過實踐構成了自然—人—社會的有機整體;人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也造成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並強調,「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還對「兩山論」進行了深入分析:「在實踐中對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這『兩座山』之間關係的認識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這時候經濟發展和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人們意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燒。第三個階段是認識到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種的常青樹就是揺錢樹,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形成了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的關係,這一階段是一種更高的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論」為走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以綠水青山為代價盲目換取金山銀山的行為是竭澤而漁式的不可持續發展,終將傷害人類自身。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是既矛盾又統一的概念,可以通過綠色可持續發展實現合理轉化。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論」就是對如何把握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維持自然生態良好平衡的理性考量,為新時代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寶貴理論財富。我們要以此為遵循,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3、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實踐中,把增進人民福祉、滿足人民切身利益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渴望日益迫切,希望呼吸的空氣能更新鮮一點,流淌的河水能更清澈一點,城市的綠地能更多一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亟待解決的生態問題。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從理念規劃、統籌布局、具體行動、制度設計等方面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環境治理與改善中滿足民眾的生態訴求,使民眾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幸福感、滿足感、歸屬感進一步加強,切實踐行著「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的莊嚴承諾。

4、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2017年7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在「山水林田湖」的基礎上,將「草」納入其中,形成更加全面、系統的共同體,即「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強調了各生態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彼此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生命共同體不僅局限於山水林田湖草本身,更是以山水林田湖草所指代的更廣泛的自然環境,人與自然環境構成唇齒相依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的落實,切實把能源資源保障好,把環境汙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要綜合運用經濟、技術和行政等多種手段,對自然環境進行預防、保護、治理和修復,對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進行綜合保護與修復,不斷增強生命共同體的協同力和活力。還要充分認識到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組成了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共生共榮關係。

5、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圍繞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進行了專門部署。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善健全環境治理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汙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仍存在一些問題。要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推動生態法治意識深入人心,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保證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

6、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當前,經濟全球化與國際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入使得全人類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任何地區的生態問題都值得全球重視,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沒有能力獨自應對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因此,加強環境治理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人類面對未來環境問題的必然選擇。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等問題,必須加強國際合作,在本國發展的同時要兼顧他國的利益,共同維護打造人類共同棲居的美好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解決國內環境問題的同時,深度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積極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為解決世界性的生態危機提供了中國智慧,貢獻了中國力量,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我們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切實把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為建設美麗中國、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張思遠

相關焦點

  • 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項原則」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齊聲)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 大力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
    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形勢任務和實踐要求,奮力開創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
    原標題: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山西調研時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引導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 多元協同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光明日報-光明網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以來,包括《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在內的黨和國家重要文件中提出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等內容,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與決策部署。
  • 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強調指出,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環境、大生態、大系統著眼,高標準謀劃建設綠色生態屏障,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圖)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強調指出,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  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環境、大生態、大系統著眼,高標準謀劃建設綠色生態屏障,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淵源
    第二,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對環境與發展問題積累的正確思想和行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發端、政策根基和實踐條件。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 ──我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 ──我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2020-12-06 07:24 天津日報隨著天氣轉冷,南遷候鳥抵達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休憩覓食。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強調指出,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環境、大生態、大系統著眼,高標準謀劃建設綠色生態屏障,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 儒家思想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雖有明顯改善,但生態文明建設依然面臨問題。為了適時有效解決新時代生態體系和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現實的和可能的困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指導原則。
  • 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把祖國北疆這道萬裡綠色長城構築得更加牢固。
  • 新時代公民生態道德建設刻不容緩
    加強新時代公民生態道德建設,讓億萬民眾真正動員起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積極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自覺「做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是加強生態治理、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動力。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加強新時代公民生態道德建設的緊迫性《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綠色發展、生態道德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的期盼。」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生態道德的普遍缺失。
  • 建設美麗中國——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十三、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14))  ——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34)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
  • 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價值
    原標題:黃承梁: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將「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黨代會報告,且在表述中與「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一併,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和基本方略。
  •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強調必須堅持這六項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並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原則。
  • 「生態文明@溼地」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要保護和利用好溼地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溼地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生存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考察溼地,強調要保護好溼地。溼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發展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觀。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
    十九大報告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基本方略之一,意義重大,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領會。  1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體現新時代綠色發展的根本要求  十九大的召開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新時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六項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第3期《求是》雜誌發表的《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這篇重要講話,科學概括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原則」,深刻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是認識和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嚴密理論體系的基本原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核心,也是根本。
  • 國家節能中心主任徐強:推進節能工作要站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
    北極星環保網訊:精彩導讀:「新發展理念特別是綠色發展理念是我們工作重要的指導原則。我們的目標之一是實現生態文明,戰鬥在節能領域的同志們一定要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站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高度,站在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度來思考、推進節能工作。」國家節能中心主任徐強在接受《節能與環保》雜誌採訪時如是說。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
    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 理論智庫丨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推進美麗湖南建設
    付宏淵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