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真人秀變遷:從前看處對象 如今直播生孩子

2020-12-17 騰訊大粵網

[摘要]正當「沒頭腦」和「不高興」們在《花兒與少年》裡上演迷失羅馬的戲碼時,這邊《來吧孩子》已經把攝像機架進了產房。

  騰訊娛樂專稿(文/趙振宗 採訪/小方芳 責編/禾小夕 子時)正當「沒頭腦」和「不高興」們在《花兒與少年》裡上演迷失羅馬的戲碼時,這邊《來吧孩子》已經把攝像機架進了產房。網友們一邊感嘆著這些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明星們完全沒有get到窮遊技能;一邊又在琢磨,既然這麼痛苦這麼醜,還要不要生娃了,去年《爸爸去哪兒》帶來的對萌娃的憧憬,瞬間就被澆滅了。

  如今,內地真人秀節目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除了旅遊、親子、相親、選秀,還有整容、減肥、搞笑和秀智商……周末的黃金時段已經基本被真人秀壟斷。從1991年開播的 《今晚我們相識》,到2014年的《來吧孩子》,作為「90後」的內地真人秀已經23歲了。這期間,它登過高峰、走過低谷,爆發過也慘敗過,本期《貴圈》就帶領小夥伴們一起來回味一下個中變化。

  設計圖片

  史前回憶:爸媽追過的骨灰級節目,你造嗎?

  時間:上世紀90年代

  什麼是真人秀?業內人士和學者各有不同論斷,但總結下來,真人秀得具備幾個基本特徵,說白了,就是參與的人得是「真人」,按照「事先確定好的規則」錄製節目,錄製中沒有「臺本」,但最後播出的內容一定經過剪輯加工和精編處理。按照這個定義,內地第一檔有影響力的「類真人秀」節目可以追溯到1991年,北京臺播出的相親節目《今晚我們相識》。

  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了別人處對象

  「心心相印我們倆手拉手,共享今晚這一份溫柔,無論我們相戀還是朋友,這一份愛心天長地久。」看到這個歌詞你是否還會跟著哼唱?如果會,或許就說明你老了。因為這首名為《愛心天長地久》的歌曲,正是當年《今晚我們相識》的主題曲。

  這個開播於1991年的節目,每期8男8女如約而至,相向而坐,簡單介紹後進入遊戲環節,男女嘉賓各展才藝,只為博得「意中人」的垂青。是不是有點《非誠勿擾》的意思?但是那年的孟非爺爺還是個青澀小哥,還在印刷廠當工人。

  闊別13年後,該節目2013年重新開播。

  北京臺播出的《今晚我們相識》第一次讓內地觀眾在電視上看到別人處對象的過程,這對當時國人的保守思想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也因此,這個節目很快就聚攏了相當高的人氣,收視率最高時達30多個點。直到2013年,還有人在微博上尋找當年的主持人楊光,說要感謝媒人,「1998年秋季我花費300元人民幣,上了楊光主持的《今晚我們相識》節目,那年我28歲,她23歲,99年10月我們倆結婚啦,2000年7月我兒子出生.....」

  「當時我們是一檔完全服務性質的節目,目標就是幫助普通人找尋另一半。」楊光這樣介紹《今晚我們相識》。那會兒,她不僅要做節目,還要負責組織線下的相親活動,甚至還得主持通過節目成功聯姻的新人婚禮。據楊光說,通過這個節目成功結婚的新人不下千對。

  一時間,婚戀節目開了30多檔

  《今晚我們相識》之後,1995年臺灣的相親節目《非常男女》也一夜走紅,並迅速席捲內地,上海臺的《相約星期六》、湖南臺的《玫瑰之約》、山東臺的《今日有約》相繼開播。到2000年前後,國內各電視臺跟風開辦了30多檔婚戀節目,其中又以湖南臺的《玫瑰之約》最為火爆,大有後來居上的架勢。其欄目冠名權,1998年還只是每年100萬元,1999年就飆升至390萬元。頂峰時期,其廣告收益一年就有2000萬到2500萬之多。

  《今晚我們相識》之後,一大波相親節目跟風開播。從左到右:《玫瑰之約》《相約星期六》《今日有約》。

  主持人楊光在回憶當年時說:「國外媒體也對《今晚我們相識》頗為關注,認為它是了解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窗口。在此之前,他們認為中國是不可能將相親、結婚這樣私密度極高的事情拿到電視上來說的,他們也沒有想到節目會有如此多的參與者,這些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思想的開放。」

  回顧第一波相親節目,它們在滿足了觀眾積蓄已久的窺私慾中達到鼎盛,又在過度跟風中退了潮。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真實。雖然編導們也是奔著節目要好看的目的去的,但大前提一定得是真情流露,而且男女嘉賓上節目就是為了牽手結婚,而非如今很多節目的男女嘉賓,牽手與否遠不如博出名來得重要。

  水土不服:光抄老外行不通 真人秀慘遭滑鐵盧

  時代:2000年前後

  1999年,荷蘭推出了真人秀節目《老大哥》,一群陌生人聚在一間屋子裡,7*24小時不間斷被拍攝,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可能被放在電視上播出。幾乎同年,美國的《倖存者》開播,十幾個參與者被送到荒島,依靠極其基本的工具維持生存,最終勝出者將贏得百萬美元的獎金。這兩檔真人秀節目因為完整呈現了現實的世界和人性的殘酷,瞬間風靡全球。內地很快也推出了複製版,但都鎩羽而歸。

  《倖存者》火了,咱們也來搞一搞

  「2000年左右,最先進入中國視野的就是這兩檔節目。」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在接受騰訊娛樂記者採訪時說道,「那會兒國內還處於錄像帶時代,也沒有網絡,普通人能有個VCD就不錯了,國外的節目源很稀缺,所以這兩檔節目最早只能在北京廣播學院等專業院校、機構內小範圍流傳。」

  據冷凇回憶,國內電視人在關注到這些節目後,曾在第一時間開了一次專家研討會,討論的內容就是,照著外國的這兩檔節目,我們有沒有能力做,我們能不能也上。「當時還真有兩個臺上了,廣東臺做了一個,上海臺做了一個,廣東臺做的就是《生存大挑戰》,但這兩個節目都是慘敗。」冷凇說道,「原因是這種生存類節目,在中國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水土不服。」

  那時戶外真人秀的製作水平沒法讓觀眾買帳。

  只會照貓畫虎,結果造出個四不像

  冷凇把「水土不服」的原因歸為兩點,第一就是節目參與者的水平與外國人差距明顯。冷淞認為,當時國外參加這種生存類節目的人雖然都是普通人,但西方人天性喜歡挑戰,而且都具備一些基本的野外生存知識。可中國的選手平時缺乏這類知識和經驗,對野外生存表現出了巨大的不適應。「甚至,廣東和上海都出現過選手退賽的情況。這在國外是不會發生的,國外籤的合約,有非常嚴格的操作流程。」

  而第二則是當時內地電視節目製作還在起步階段,在攝影棚內做春晚一樣的綜藝節目經驗很豐富,可一旦走出攝影棚,去錄野外生存節目,差距就出來了。「(野外生存秀)有光的要求,有攝像的要求,有景別的要求。而我們那個時候還沒跟老外學到真正的精髓,只是照貓畫虎,結果節目編出來以後非常非常粗糙。紀錄片不是紀錄片,遊戲不是遊戲,變成了一個四不像,觀眾自然就不適應了。」冷凇說道。

  想火得「換件馬甲」,你看益智節目就紅了

  雖然野外生存真人秀的複製不成功,但此前還是有一些源自歐美的真人秀節目在內地落地生根。1998年,CCTV2花了400多萬元購買了英國博彩娛樂節目《GOBINGO》,將其改頭換面成《幸運52》,2000年又跟進推出了《開心辭典》。來自普通家庭的參賽者為了「家庭夢想」在節目裡答題,還能搬冰箱、搬彩電,這類益智闖關類真人秀非常符合中國觀眾重視家庭觀念和親情關係的口味,一經播出,便掀起收視高峰。

  《幸運52》可謂國內第一個引進版權節目。

  雖然央視的這次嘗試開創了國內版權引進的先河,但在那時的大環境下,多數電視臺還沒有「引進版權」這個概念。不過那時的內地電視人,已在有意識地學習,積蓄經驗和技術,好迎接即將到來的內地真人秀的一個高峰。

  全民追捧:草根選秀開花遍地 總局出手喊停

  時代:2003年-2006年

  2005年的「超女」引發全民瘋狂,也奠定了湖南臺延續至今的江湖地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掌舵人龍丹妮曾做過兩個選秀節目試水,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積累,「超女」才能一擊命中。「超女」的爆發,也帶火了內地的選秀市場,《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相繼開播,草根才藝選拔類真人秀在內地進入了一個爆發期。

  什麼!「超女」的前身居然是選男人

  2003年,還在湖南地方臺的龍丹妮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大家小時候常看香港小姐、亞洲小姐,如果讓男人參加選美呢?一問,身邊所有女生聽了這個想法都尖叫起來,龍丹妮和她的團隊就在湖南經視推出了一檔男性選秀節目——《絕對男人》。沒想到第一期播出後,收視率「高得嚇人」,他們就做了一期又一期,一共十五期。

  經過《絕對男人》和《明星學院》的鋪墊和試水,2004年,龍丹妮推出的《超級女聲》一炮而紅。

  第二年,龍丹妮又模仿《美國偶像》,製作了歌唱選秀節目《明星學院》。有了《絕對男人》的遞進式比賽經驗,龍丹妮索性將比賽時長拉長到五個月。這檔節目第一次將決定選手去留的權力交到了普通觀眾手裡:第一季決賽,冠軍爭奪者張亞飛和郭彪一共獲得99.5188萬條簡訊投票。

  《明星學院》直接促成了湖南衛視「超女」的誕生。2004年趁熱打鐵,《超級女聲》一炮而紅,從海選開始直播,觀眾守著電視看全程,16歲的小可愛張含韻一夜之間蛻變成國民妹妹;2005年的《超級女聲》把選秀節目推向巔峰,創造了平均8%-10%的收視神話,成就選秀時代最成功的一年。相信那一年,你一定在路邊見過組團拉票的「玉米」、「筆迷」,也一定聽過諸如「把手機拿出來,我要給李宇春投票。」、「不投就絕交」這樣的對話。

  那年,5個人中就有1個在看「超女」

  咱們用數據說話,根據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公布的2005年《超級女聲》節目收視數據表明,在北京、上海、長沙等12個城市「收視儀」調查中,「超女」平均收視率為8.54%,決賽期間平均都有11%的收視率。這是什麼概念?2012年大火的《中國好聲音》第一季最高收視率也沒到6%。

  尤其是三強對決的尖峰時刻,個別時段的市場份額(以當時在看電視的觀眾人數為基數)最高達49%。如果按照央視索福瑞在全國範圍內1%的市場份額平均有580萬的觀眾來計算的話,那麼當晚收看「超女決戰」的觀眾則一度超過2.8億人,直逼3億大關。也就是說,每5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在看「超女」。有網友回憶稱:「瘋狂迷戀過超女的人們終於體會到了,吸毒的感覺也不過如此!」

  2005年夏天,全國各地的秀粉組團湧上街頭為偶像拉票,「玉米」和「筆迷」之間甚至還爆發了衝突。

  「超女」模式或者說是《美國偶像》這種真人秀的成功,就是讓全民參與到造星的過程中來,你的投票決定了這個年輕人將來的路能走多遠,支持不同的選手還成了大家交流和拉進距離的一種手段,這些都是選秀節目能突然爆紅的原因。

  也許你會好奇,「超女」當時為什麼自己造了一個「選秀節目」的概念,而沒有用國際流行的「真人秀」這個說法?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國外,真人秀節目的尺度相對較大,無論這個人是什麼背景、道德標準、文化習俗、政治等,都可以展現。廣電總局認為這難以把控,將其視為洪水猛獸。「超女」為順利獲得批文,於是用了「選秀」這個概念來代替。

  總局:太多了太低俗了,得管管

  2005年出了春春、筆筆和靚穎之後,2006年草根選秀花開遍地。據不完全統計,當年能數的出來的在播草根選秀,就得有不下10個:央視《夢想中國》、東方衛視《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以及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北京臺的《紅樓夢中人》……王嘯坤、尚雯婕、蒲巴甲、馬天宇、熊汝霖、海鳴威等人,也都從路人甲乙丙丁,一下子成了粉絲心中的男神、女神。

  選秀節目遍地開花,各節目間的競爭也隨之加大。除了爭搶為數不多的可造之材外,為了拼收視率,導演組在節目內容上大作文章,「紅衣教主」、「菊花姐姐」等各種奇葩選手頻頻閃現,評委席上也開始上演起各種戲碼。

  重慶衛視的《第一次心動》曾被批低俗停播。

  於是,從2006年開始,廣電總局發布了一系列針對草根選秀的管控措施,從規定選手年齡不得低於18歲、摒除低俗內容、分賽區節目不得上星,到播出場次不得超過10場、不許場外簡訊投票,最終到2007年直接將選秀節目清除出了黃金檔(各省級、副省級電視臺上星頻道所有群眾參與的選拔類活動不得在19:30至22:30時段播出)。

  沉寂,拿明星也拯救不了真人秀

  正是因為這些限制,再加上一大波跟風節目出現,造成的選手荒和審美疲勞,內地選秀在2006年的波峰之後,直接跌到了谷底。草根選秀不讓玩了,電視臺便開始打起明星的主意,《名師高徒》《名聲大震》《舞林爭霸》等一大批明星參與的真人秀開始出現。但不論怎麼折騰,還是無法再現此前高關注、高話題、高收視的狀態。至此,內地真人秀節目也進入了一個相對沉寂的階段。

  洋和尚組團:編故事屢試不爽 成大事者寥寥

  時代:2010年-2013年

  2010年,兩檔節目讓真人秀重回前臺,一個是《非誠勿擾》,一個是《中國達人秀》。這兩檔節目的形式都不算新鮮,一個相親,一個選秀,但這兩檔節目卻成功地把觀眾拉回了電視機前。冷凇認為,正是從《中國達人秀》開始,內地真人秀節目才慢慢恢復元氣。至於成功的秘訣,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他們都走了一條不同以往的路——看似真人秀,實際是卻是精心設計的。

  《非誠勿擾》,到底是不是真的?

  馬諾塑造的「拜金」形象,讓自己成功出位。

  「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這句出自《非誠勿擾》女嘉賓馬諾口中的話風靡一時,準確地擊中了浮躁拜金的社會心態,也讓這檔相親節目一夕爆紅。《非誠勿擾》上,男女嘉賓能不能找著對象倒成了其次,時不時冒出的勁爆話題和爭議嘉賓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於是,「這人是不是託兒啊?」也成了這個節目被討論最多的地方之一。

  這就是這個時代真人秀的一大特點——被設計過的真實。再加上網際網路的普及,這些女嘉賓的身世一個個被人肉出來,她們複雜的經歷讓節目再次成為輿論中心。「節目組不可能承認,但這些臺詞肯定有臺本」,這種言論是不少業內人士對開播之初的《非誠勿擾》的共識。

  但是,江蘇衛視品牌推广部負責人劉宇哲對騰訊娛樂記者表示,《非誠勿擾》確實做足了真人秀節目的效果,但肯定沒有臺本:「節目是要讓嘉賓碰撞產生火花來表現人物性格,而不是通過腳本。我們在前期完成的,只是找到合適的人,把他們放在合適的環境中,讓他們自己發揮自己的性格。這其中當然會產生我門想要的戲劇效果。」

  沒有「好故事」,怎麼好意思

  2010年,《中國達人秀》取得了最高5.7%的神奇收視率;到了2012年,《中國好聲音》讓人們對版權引進節目的概念一下子熟悉了很多。

  「《中國達人秀》算是我們一個成功的範例。」IPCN國際傳媒公司是將《中國達人秀》和《中國好聲音》這兩個王牌節目引入國內的版權代理公司,其項目經理李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達人秀》播出之後,找上門來要購買版權的節目製作方一下子湧了上來。」這不,2013年各臺引進版權的綜藝節目就有30檔左右。「因為大家都開始明白了,那些內在成熟的模式是不可能光靠模仿就出來的。」

  比完才藝比故事似乎是內地真人秀的潛規則。

  李遠介紹道,版權方會提供幾百頁的節目「寶典」,從情節設計、場地、燈光、音樂、舞美到整個流程,連一封邀請函的寫法都會詳細說明,同時還會派專人進行現場指導,參與節目的製作、執行、營銷等各個環節。於是,除了選手在舞臺上的表演,我們在電視裡還能看到他的小片,身世、經歷、父母、朋友,這種看似「紀實」的全面展示,讓觀眾更容易產生代入感,也更容易喜歡上一個選手。

  但是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是不是每個選手,都要有一個「好故事」?

  編故事,用得了一時用不了一世

  「你可以玩煽情,可以講故事,但能不能動腦筋講得自然點?」作為國內選秀節目的「資深評委」,金星日前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表達了對目前內地真人秀節目製作環境的不滿,「老外(原版節目製作方顧問)說,有些人可以問故事,有些人沒故事就不要問,直接讓她跳,她的肢體就是她的故事。咱們這邊,每個人都要挖故事。中國觀眾的欣賞能力、鑑賞能力,包括判斷力都在提高,電視人卻還在掩耳盜鈴,覺得老百姓不懂,其實是他們自己沒有長進。」金星這一番真話,點中了不少內地電視節目的疼穴,打動觀眾有很多種辦法,編故事是其中一種,但也只能用一時,一直用下去,就是懶惰和不思進取了。被觀眾拋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紀實回潮:生孩子都能直播了 洞房還會遠嗎?

  時代:2013年-2014年

  2013年,在一眾編故事比慘的節目中,《爸爸去哪兒》依靠溫情和萌娃,成功抓住了觀眾的心。電視從業者們重新發現了「真實」的魅力,開始推出各種主打紀實的真人秀。比如,之前一直被當做新聞節目來播的《變形記》,搖身變成真人秀後被排到了湖南臺的黃金檔,而《來吧孩子》則直接把攝像機架進了產房。真實確實能刺激到觀眾,但如何找到真實和觀眾接受度之間的平衡,還需要電視從業者去摸索。

  明星真人秀,越家常越賣座

  明星上真人秀並不新鮮,但電視臺早已不再滿足於讓明星比拼才藝。去年,明星跳水節目大玩「虐星」,可因為不夠接地氣,再加上同類節目競爭,大噱頭並沒換來高收視。於是,電視臺又打起了明星私下生活的主意。《爸爸去哪兒》與以往明星真人秀最大的不同,就是讓明星去做普通人做的事,而且還是私事。一日三餐、吃喝拉撒、居住環境統統都有,看點也就有了。

  看到明星也手足無措,觀眾們就「安心」了。

  至於《爸爸去哪兒》有沒有設計,業內人士認為,「有肯定是有,但這個節目的重點是經過設計之後,能讓孩子和明星爸爸展示出觀眾平時看不到的或者他們藏起來的真實,關鍵還很真誠、能感動人,這才是節目最厲害的地方。跟風的節目如果抓不到這個點,以為請幾個大牌就萬事俱備了,那真是想錯了。」

  《爸爸去哪兒》之後,陸續有了《爸爸回來了》《花兒與少年》《花樣年華》第二季,其實都試圖把明星拉到普通人的層面,看他們過普通人的生活時會出什麼狀況,靠反差拉攏觀眾,也能讓觀眾有一種,「原來明星不過如此」的代入感。不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預言,「這類真人秀跟風是沒用的,如果創意不新,就達不到『現象級』的成功,尤其是類似模式的《爸爸去哪兒》已經那麼成功了。」但光「新」也不夠,「與觀眾聯繫緊密」同樣重要。他舉了一個反例,北京衛視的《星兵報到》同是明星戶外真人秀,卻收視不佳。其實《星兵報到》的原版節目在韓國特別成功,「因為韓國年輕人都得參軍,牽動著整個家庭。可在中國,孩子當兵還是少數,沒什麼廣泛影響。」

  真人秀到底需要多少真實?

  至於《來吧孩子》,羊水破裂、產房慘叫、血淋淋的胎兒……雖然最大程度地滿足了觀眾的窺私慾,挑戰著觀眾的底線,但是不是只要真實、刺激,就有收視率?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來吧孩子》第一集雖然收視率不差,但網友普遍反映「看不下去」、「太素」,也沒有形成自發的討論,只博到了眼球,將來估計很難轉化成持續的收視率。

  太過真實的畫面,讓網友無法直視。

  那麼,一檔好的真人秀節目該往什麼方向努力?在冷凇看來,一檔好的真人秀就要把「真」「人」「秀」三個方面都做足,「什麼是真,就是用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人呢?就是人物要有改變,如果沒有改變就不好看了。而這種改變有三個層面,最簡單的就是狀態改變,比如從吃飯到睡覺,就是狀態改變;中級層面的是情緒改變,比如一個人從笑到哭,這個也有看點;最高級層面的就是命運改變。那秀是什麼呢?秀這個字的解釋是遊戲規則下的工作、生活或表演。真人秀說白了其實和紀錄片就差一個字,就是有沒有秀。」

  「真人秀的任何形態模式只是鋪墊,背後的人情人性才是看點。」看來,如何平衡「真」和「秀」,是未來的電視從業者們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

  總結陳詞:

  電影《楚門的世界》裡的楚門,一生下來就被無數的攝影機偷偷對準,一輩子的隱私都通過電視展現在別人面前,這是電影裡對真人秀的寓言。23年前,大家處對象還要躲躲藏藏,23年後,生孩子都可以上電視了,再過23年,我們能在電視上看到什麼?

  社會在變,電視在變,觀眾的接受度也在跟著變。按照如今的態勢,楚門的世界變成真實的世界也不是沒有可能,就不知道觀眾和從業者們,是否準備好了迎接這一天。

相關焦點

  • 英國電視臺將首次直播生孩子真人秀
    海口晚報網10月2日訊  據英國《觀察家報》1日報導,英國第五頻道電視臺將於10月8日晚在一家英國醫院中直播英國首例「生孩子真人秀」,幾名英國孕婦已經同「老大哥」真人秀的製作者達成了協議,讓攝影師拍攝自己的分娩過程。
  • 從「姐姐」說說真人秀節目之變遷
    05年開創了國內真人秀節目的巔峰,它幾乎完全顛覆了以往人們對電視綜藝的預期。不再只是被動地觀看與接收,觀眾同樣可以參與、互動、投票,甚至自己決定偶像的誕生,而偶像又來自於普通人。這些借鑑自《美國偶像》的節目模式,讓國內觀眾第一次參與到全民造星的狂熱運動中來。
  • 韓興起「吃飯直播」真人秀
    原標題:韓興起「吃飯直播」真人秀   「吃相」若受網友歡迎 每晚可獲上百美元「打賞」   廣州日報訊 坐在家裡吃飯,通過網絡攝像頭向成千上萬名網友直播,如果網友喜歡你的「吃相」,你就會被「打賞」,一個晚上可以收入數百美元。這就是韓國正在興起的一股新潮流——「吃飯直播」真人秀,你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靈犀)   想預見未來,就應該看看目前地球上網際網路最發達的國家在製造什麼潮流。
  • 喬碧蘿國外直播狂噴國內觀眾 如今造勢準備復出 網友:舉報了!
    喬碧蘿給許多觀眾都留下了陰影,對於直播界不露臉的主播都產生了懷疑,因為自主策劃、惡意炒作「蘿莉變大媽」事件遭受國內直播界的封殺,雖然只有五年時間,但是這已經足夠讓喬碧蘿當初炒作得來的人氣全部消散,不過喬碧蘿當初這麼費勁得來的人氣怎麼會甘於全部消失呢?開始在微博上各種作妖。
  • 國內真人秀的生態隱患:對「爆款」影視明星的過度消費
    摘要:相比傳統的訪談、脫口秀、歌唱、選秀類節目,影視明星參與的真人秀節目發展蔚為壯觀。基於影視明星龐大的粉絲基礎,這類節目趨於娛樂化、多元化。與此同時,國內真人秀節目卻逐漸顯現出一種生態隱患——對當紅演員形象的過度消費。
  • 國內真人秀節目大浪淘沙時代或將來臨
    國內真人秀節目大浪淘沙時代或將來臨 2015-06-11 15:22:38  對於明星真人秀大製作不惜成本,一手打造了《中國好聲音》和《奔跑吧兄弟》的夏陳安在優酷土豆2015綜藝論壇提出警示,他認為如今的綜藝大片面臨著很大的風險,一方面這些大綜藝節目都是大投入、大製作,另一方面廣告客戶已經愈加謹慎觀望。
  • YY LIVE開創首檔相親真人秀《e網情深》
    為了解決這個世界難題,YY LIVE 9696頻道12月20日將開設一檔新的情感節目《e網情深》,這將是國內首檔婚戀交友直播真人秀節目。更具草根性、參與度更廣的網絡相親,能否讓你更容易找到心儀對象呢。領銜情感導師團的是國內著名情感專欄作家、歷史小說家侯虹斌女士。
  • 原來國內的「真人秀」節目都有劇本?真人秀的本質就是「秀」?
    導語:國內「真人秀」都有劇本?真人秀節目的本質就是「秀」?近年來,中國大陸颳起了一股「真人秀」的風潮,越來越多的電視臺和網絡平臺紛紛推出「真人秀」相關節目,也收穫了大量的粉絲和關注。「真人秀」是由「真人」與「秀」組成,在「真人」部分,沒人可以控制你的一言一行,參與者的性格也會暴露無遺。而所謂「秀」是指看點、笑點、哭點,必須有這部分存在才構成真人秀。因為沒人願意看平淡似水僅僅記錄生活的紀錄片。所以真人秀就像參與一場會議,聊什麼大概知道,也有「劇本大綱」誰會說什麼,卻不清楚。然後後期剪輯再「特別」一點,節目效果就出來了。
  • 歌舞直播真人秀如何刷新舞臺定義?
    由東方衛視與蘇寧易購聯手打造的綜藝電商融合直播「618超級秀」將於6月17日19:30播出。節目通過演播室、直播間、線下空間無縫對接的三大現場,將傳統歌舞遊戲、帶貨直播、真人秀在一場盛典中相融,打造全新的沉浸式盛典體驗。
  • 39歲ELLA直播生子,全程勇氣卻被網友解讀為:你生孩子的樣子真醜
    生孩子其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寶媽們肯定都有同樣的感受。只要是經歷了生孩子這件事情的媽媽,相信都不想有第二次這種體驗了。如今,生孩子的方式其實更多的只有兩種,一種是順產,另一種是剖腹產。但是,最近,39歲的ELLA生孩子的方式是水中分娩,並且她還在網上直播生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 韓綜真人秀鼻祖《無限挑戰》完結,國內「真人秀」該何去何從?
    我們去哪兒》版權推出中國版《爸爸去哪兒》,國內萌娃真人秀一炮而紅,2014年浙江衛視購買《RM》版權推出《奔跑吧兄弟》(現已更名《奔跑吧》),明星真人秀席捲綜藝圈,從此國內真人秀綜藝遍地開花,這或許是國內明星真人秀的第一波高潮。而這其中《無挑》擔任了什麼樣的角色?
  • 曾出演中國電視劇走紅,遠嫁中國演員,如今為生孩子九死一生!
    曾出演中國電視劇走紅,遠嫁中國演員,如今為生孩子九死一生!以前的痛苦不代表以後的你會不幸福,凡事往前看,可能這些挫折只是為了讓你成功後向後看的時候,覺得以前的痛苦並沒有什麼,一切都會好起來。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韓國的女星,曾經出演中國電視劇走紅,嫁給中國演員,如今生孩子住院九死一生的女星,秋瓷炫。秋瓷炫出生於韓國,曾出演《偶像劇少女》成長的感覺,18歲出道,劇中的秋瓷炫雖然青澀,但是把這個角色把握的非常好。雖然這部劇的影響並沒有太大不過也是出道的第一步。
  • 劉武力《從前慢》:莫怠慢了從前
    包括此次在喜馬拉雅開通的文化欄目《365天精讀文學名著》也是如此,在一期直播中,有讀者問劉武力老師:以後會不會成為像羅胖那樣的知識販子?劉武力老師給出的回答是:知識和文化是不同的,他是文化的傳播者。對於劉老師的回答我思考了許久,如今自媒體在發展,大家過去知識的途徑在增多,但是獲取文化的途徑呢?
  • 我國綜藝這十年(四):戶外真人秀盛極而衰?
    如今的電視熒幕上,這些明星早已走上街頭,或帶娃出遊,或組團窮遊,或在諸多關卡前急得焦頭爛額。不知不覺間,曾讓人望而卻步的戶外真人秀,成為了時下最熱門的節目類型。僅僅過了三年,戶外真人秀就顯出了頹勢,同質化、套路化的節目受到觀眾詬病,「限真令」、「限童令」、「限洋令」的發布又給這些節目套上新的「枷鎖」,一度爆紅的戶外真人秀如今迎來了成長中的「陣痛」。未來的戶外真人秀將走向何方?或許我們可以從它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窺究竟。
  • 國內首檔野外探險直播綜藝節目《荒島求生》主播招募中
    《荒島求生》是國內首檔野外探險主題的大型直播互動綜藝節目。節目定檔在今年十月下旬在星瞳直播,愛奇藝旗下奇秀直播等平臺播出。目前,節目組已經在星瞳直播平臺開始了女主播的報名選拔。共計將選拔出8名女主播參加本次直播真人秀節目。
  • 柴靜:從主持界的女神,到群嘲的對象,移居國外後,如今怎樣了
    但她並沒有成為國內主持界首屈一指的常青樹,而是選擇移居國外,漸漸被大眾所遺忘。柴靜:從主持界的女神,到群嘲的對象,移居國外後,如今怎樣了?山西姑娘柴靜,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小聰穎過人、口齒伶俐,主持人的天賦展露無疑。多年後,播音專業的柴靜,實現了所有主持人的夢想,成為央視主持人。
  • 李黎談無腳本真人秀:內容不僅僅是觀看和娛樂
    李黎作為此次活動的評委,與她在國內電視及綜藝節目製作領域的成就分不開。她憑藉過硬的專業水準和多年的製作經驗,被業內稱為網絡綜藝自製「女王」。「在談及網際網路綜藝的趨勢時,李黎告訴記者,「明星真人秀在國內已經過度消費,未來素人真人秀將更有市場。而對於網際網路來說,則有兩大趨勢:一是隨著新媒體的社區化發展,內容更加具有實用性,而不僅僅是觀看,自媒體垂直化內容開始變為綜藝節目呈現,更接近於紀錄片;二是網際網路綜藝並非單純追逐大場面,而是更加具有互動性和新鮮感。」
  • 整容真人秀半年脫胎換骨 《美麗新約》頂著爭議上
    本報訊(記者錢佳芸)繼眾多歌唱、舞蹈等選秀活動的視覺轟炸後,在美國紅極一時且爭議多多的整容真人秀《整形手術臺》也有了中國版本,前天,由廣東電視臺公共頻道主辦的大型真人秀活動《美麗新約》舉行盛大啟動儀式,活動斥資千萬打造時尚魅力女性。
  • 西安光棍的困境:去越南沒找到對象,做直播還要挨打
    近年來因為工作難找,許多人被迫做起了自媒體,寫文章拍視頻做直播。雖然自媒體成功率較低,大多數人並沒有賺到錢,但也有人因為有才藝,積累了大量的粉絲,成為網紅,收入不菲。不過,人紅是非也多。近日,有個擁有12萬粉絲,知名度極高的網紅「西安8哥」連續發視頻吐槽,說有網友不讓他直播了,要去他家裡打他,晚上12點到門口。這也讓8哥很害怕,在視頻裡他神色慌張,憂心忡忡,大口大口地喝果啤,同時他有點想不明白,說不偷不搶,為啥不能直播。老實人就該被欺負嗎?我直播有錯嗎?為什麼別人都可以直播,就我不可以?
  • 《奮鬥吧主播》,葉璇頻頻「翻車」,姐姐們的直播真人秀修羅場?
    節目在召集25位跨界女藝人的基礎上,糅合直播、電商、藝人、真人秀、綜藝等元素於一體,第三期以後開始調檔至每周六中午12:00在優酷播出。節目中,25位女藝人將經過為期三個月的直播帶貨學習養成以及實戰考核,最終通過選拔誕生四位「最強電商主播」。包括蔡少芬、黃奕、葉璇、陳法蓉、李彩樺、陳碧舸、何潔、王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