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脾與現代醫學的脾是完全不同的。中醫方面的主要生理功能,人體脾臟功能,強調脾是人體消化食物,吸收並運化全身的重要臟器。
脾也是人體參與代謝的重要器官之一。食物攝入體內,通過脾臟的運化,擴散到全身的內臟和器官,發揮營養和滋潤的作用。脾是如此重要,但在中國,十個人中有九個患有脾虛,該如何解決呢?
脾胃有5怕,別自己「作」出脾虛,惹一身病
1. 脾胃怕「寒」
炎熱的夏天,喝涼水,吃冰解渴是許多人都有的習慣,但是經常喝和吃冷的食物,不僅對胃黏膜刺激很大,而且也容易破壞或破壞胃壁組織的功能。
2. 脾胃怕「氣」
睡覺時,有些人喜歡「晾氣」,這給了水分侵入身體的機會,經常晾胃長時間會引起慢性胃腸炎等疾病,婦女還會引起月經不調、宮寒、婦科炎症等症狀。
3.脾胃怕「餓」
吃東西的時候,胃分泌胃酸來分解食物。如果沒有食物,就會破壞胃黏膜和胃壁,很容易形成胃炎等疾病。
4. 脾胃怕「飽」
放縱飲食使人的胃、腸等消化系統總是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內臟也超負荷而無法維持。長期飽腹可能引起許多疾病,如胃炎、胃腸消化紊亂或胰腺炎。
5. 脾胃怕「氣」
中醫認為,氣會使肝氣鬱滯,肝氣攻胃,導致脾胃損傷,引起疾病。
研究發現,過度憤怒會導致緊急反應,導致血壓升高和胃潰瘍問題。
自測脾虛症狀
1. 早上起床時,是否有頭暈、腦脹、胸悶的感覺,如果有則說明脾胃功能較弱。
2. 刷牙時要注意舌苔的變化。舌頭邊緣上若有齒痕,舌苔又白又厚,也是脾虛的表現。
3. 上廁所的時候檢查一下。大便軟黏,為脾溼症狀,提示消化功能異常。
4. 食慾也可反應脾的健康狀況。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或飢餓感強,但只吃一點食物就飽脹,也是胃強脾虛的表現。
如果你有上有症狀中的2條,那就需要重視脾胃調了。
山楂和它一起,經常泡水喝,健脾強胃,或給脾胃來個大保健
山楂片作為一種健脾開胃的零食,家長時常會給小孩買上一些,由此可見其健脾的作用深入人心。其實山楂歸脾、胃,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的作用。《本草再新》記載其:治脾虛溼熱,消食磨積,利大小便。
但單一成分效果是有限的,將其搭配丁香、猴頭菇、砂仁、山藥、蓮子等藥食同源的食物一起,配製成代飲茶,其效果更佳。
丁香暖胃,溫中散寒;猴頭菇滋補身體;砂仁醒脾,可健脾益氣;蓮子健脾益氣,促中焦運化。
6種食材一起相互作用,可補氣健脾和胃,堅持飲用可改善脾虛、幫助消化、養胃暖胃。
此外,常做3件事護脾胃,大小胃病不來找,脾虛躲開你
1、飲食宜定時定量
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不要暴飲暴食,少吃刺激、油膩等食物,減少對腸胃的刺激。飲食宜清淡,多吃五穀雜糧,輔以蔬菜水果,可以喝一些健脾養胃的茶飲,來滋養脾胃。
2. 按摩
經常按摩腹部和脾臟也可以起到保健作用。經常按摩足裡穴、肚臍,也可調節脾胃。
3.避免憂思
建議調整使用大腦的時間,適當調整情緒,每天午休或睡前靜坐冥想,放鬆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