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高效協同,復工復產才能有序有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行蘇州分行面向民生、防疫物資等重點行業,提供多元金融服務,以金融力量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
供應鏈融資巧解產業鏈難題
疫情期間,保供企業食行生鮮由於訂單量激增公司資金周轉出現缺口。作為蘇州本地最大的生鮮食品配送服務商,食行生鮮與全蘇州千萬「宅家」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獲知這一情況後,蘇州分行快速搭建綠色審批通道,向總行提出突破產品餘額管控限制請求,當天即幫助食行生鮮完成所有審批程序並提供420萬元的供應鏈融資。
食行生鮮相關負責人說,「中行的高效率讓人驚訝,也讓人感動。疫情那會兒正是嚴重的時候,大家風聲鶴唳,但工作人員非常敬業,一接到我們的申請立刻安排,資金快速到位,是大行的擔當與風範!」
2019年5月以來,蘇州分行就針對食行生鮮的創新經營模式,分析上下遊交易辦法、結算方式、運輸配送方式、商品存儲模式、銷售回款周期等,為其量身打造了符合實際經營需求的供應鏈融資方案,制定了線下和在線兩種業務模式同步實施、分階段推進的業務方案。
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蘇州分行累計為食行生鮮等保供企業及其上下遊客戶發放融資1.48億元,有效支持了產業鏈復工復產。
場景化建設滲透產業鏈上下
在線平臺是蘇州分行提供「零接觸」供應鏈服務的重要載體。2019年,蘇州分行入選中國銀行總行首批「金融科技試點行」以來,積極探索技術創新,解決供應鏈金融痛點,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
蘇州分行與我國最大的化纖B2B電商交易撮合平臺化纖匯合作,圍繞吳江地區化纖絲在線採購場景,疫情期間成功落地首筆「纖鏈貸」「N+N」在線供應鏈項目,批量化解決了產業鏈中小客戶融資困境,是支持吳江地區紡織產業鏈發展的創新探索。
據悉,化纖匯平臺目前有供應商60餘家、採購商7300餘家,通過平臺的線上交易撮合,將「N」家供應商與「N」家採購商串聯,構建了化纖原料採購的電商交易生態環境。蘇州分行以化纖原料採購產業鏈的交易過程為核心,面向將平臺上的中小紡織企業提供「纖鏈貸」「N+N」在線供應鏈融資服務。
「『纖鏈貸』通過專業的流程控制手段,簡化授信流程,實現融資申請、在線放款、在線還款的」無紙化「操作,充分滿足平臺客戶快速、便捷的融資需求。」中國銀行蘇州分行交易銀行部金文萍總經理說。
此外,圍繞共享經濟場景,蘇州分行還為好活(崑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專屬服務平臺,提供線上現金管理業務,精準服務眾包服務平臺上的各類企業。截至4月末,交易規模達8.7億元。
數位化賦能加速產業鏈復產
「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行一直致力於優化強化線上金融產品與服務。此次疫情期間,數位化業務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力與強勁的發展力,為我行金融支持產業鏈復工復產提供重要助力。」中國銀行蘇州分行首席客戶經理、副行長劉斌說。
2018年以來,蘇州分行持續優化「一櫃檯、一平臺」,推進移動智能櫃檯、iGTB本外幣帳戶一體化管理平臺在對公開戶「三大場景」中的運用,推進了企業開戶便利化,有效擴大了金融服務半徑,讓便捷開戶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為蘇州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供強大助力。
今年一季度,蘇州分行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契機,運用移動櫃檯打破服務邊界,落地分行首筆跨省異地移動開戶業務,為上海青浦某企業上門辦理了跨省異地開戶,促成了青浦某企業與蘇州分行進行深入授信合作的意向,在服務企業異地發展、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方面跨出了「重要一步」。
此外,蘇州分行大力推廣在線金融業務,推進「零接觸」金融服務,在中國銀行蘇州分行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線上對公服務指南,企業足不出戶便可盡享線上7×24小時交易銀行金融服務。截至4月末,企業網銀交易客戶達到6.53萬戶,對公手機銀行活躍客戶累計3068餘戶。
「危困從來都是創新者的機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蘇州分行要率先在困局中發現未來,率先改變自己適應未來,因時因勢不斷創新、儲備能力引領未來,支持地方經濟社會平穩有序發展。」中國銀行蘇州分行行長董宗林說,下一步,蘇州分行將繼續按照國家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工作要求,堅守支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金融「第一線」。
(文章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