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0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蘭谿市「溫暖的旅程」未成年人親子讀書活動由中共蘭谿市委宣傳部、蘭谿市文明辦、蘭谿市教育局主辦,蘭谿市新華書店協辦,至今已是第十一屆。活動圍繞「快樂閱讀和諧成長」主線,以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重點,大力營造全民閱讀良好氛圍,激發未成年人閱讀熱情,深入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現將第十屆讀書活動中獲評金華市的優秀讀後感作品予以選登,今天推出的是讀《追夢的孩子》有感——《給夢想插上翅膀》。
給夢想插上翅膀
——讀《追夢的孩子》有感
蘭谿市實驗小學四(5)班 徐睿宸
指導老師:錢蘭香
哪個更鋒利?是斬斷夢想的手斧?還是為他人開闢道路的鐮刀?
——題記
有一個這樣的男孩,他愛凝望天空中的白雲;他愛用耳朵聆聽淅淅瀝瀝的雨聲;他愛用鼻子聞大自然的氣味;他也愛用手觸摸美麗的世界。他,就是追夢的孩子,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巴勃羅·聶魯達。
聶魯達原名內夫塔利·雷耶斯,從小愛幻想,愛收集大自然的種種寶藏,尤其熱愛創作。而父親並不支持他,希望他成為醫生或商人。聶魯達就是用超乎想像的勇氣克服了多重困難,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名詩人。
聶魯達的夢想之路走得並不輕鬆,尤其受到了父親的百般阻撓。然而,是什麼力量讓他能克服重重困難,執著於夢想的呢?
無窮的熱愛是夢想的土壤
聶魯達與眾不同,他充滿愛,愛自然,他具有敏銳的感知力,大自然的一切存在都是靈感和想像的源泉。從天而降的雨水、廣袤的大地、浩蕩的森林、威嚴的山川、奔湧的江河湖海,都在他的心裡敲響令人震顫的鼓點、傳唱出神奇美妙的韻律。他願意用整日整日的時間去感受自然的一切,感受每一寸土地,感受一花一草,甚至可以感受一隻獨角仙……去收集自然的一切,雨水的聲音、各種形態凸起的蕨類、鳥兒的各色羽毛、從樹蔭上掉落的莢果……豐富多彩的自然令他痴迷,因此,他的詩也是與眾不同的,具有自然力,感染力,直抵內心。
是誰將雲朵裡的水
變成山頂的白雪,
把白雪變成了河流,又令河流匯入了浩瀚的大海?
——選自《雨》
他還愛家人,愛一切平凡的事物。他會保護一隻綿羊,會去感受陌生人的內心,他的愛始終為那些長著羽翼的生靈而湧動。他的內心充滿了一切美好與平和。
充滿思考的探索是夢想的翅膀
「我能夠把宇宙間難解的奧秘以及人類的種種可能性寫詩。」這是聶魯達閃耀的夢想。他寫的詩不止於感受,不止於讚美,更是對自然的洞察,對宇宙的探索,對心靈的叩問。
蒼鷹在向那些學習飛翔的人,
低聲傳遞著什麼智慧呢?
——選自《森林》
像這樣的詩句在書中比比皆是。一切的夢想,缺少探索的行動,都是紙上談兵。聶魯達用寫詩來思考,來探索,來行動,寫詩是他的日常,是他生活的方式,更是探秘自然的行動。
聶魯達成長的經歷讓我很羨慕,也很受啟發。在現實中的我,也是一個充滿幻想的人,我幻想天上有棉花糖,幻想學校是一座森林,幻想自己成為一名作家……但是,媽媽告訴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夢想需要熱愛去支撐,需要探索和行動去實現。
是呀,看看我的處女作《溫妮的日記》,兩年了,只開了頭。是我不熱愛寫作嗎?是我沒有夢想嗎?是時間不夠嗎?生活中的我常常抱怨作業和各種輔導班擠佔了我的時間和空間。
不,都不是。夢想很高遠,記得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說過,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時,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因為這句話,忙碌的董卿做成了她想做的節目《朗讀者》。我想我也是一樣的。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擋我實現夢想的決心。
早上,吃雞蛋的時候,我在思考雞蛋的生長;
課間,同學們都在嬉戲,陽光照進了窗戶,我的心靈為之一顫,《陽光》一詩應運而生了;
深夜,媽媽夜深還在備課時,我的眼眶不禁溼潤,我寫下一首《母愛》……
熱愛吧,生活是創作的靈感和源泉;
探索吧,少年,為夢想插上行動的翅膀!
評語:詩意的語言,真誠的呼喚,始於靈魂的叩問和心底的熱愛。全文構思精巧,感情真摯,閃耀著小作者文學的靈性和駕馭語言的能力。「言為心聲」,本文也是小作者心靈的映照。人生之路漫長而曲折,只要你能如聶魯達一樣,排除萬難,持之以恆,必定能夠如你所願!
原標題:《溫暖的旅程⑥ | 讀《追夢的孩子》有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