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錯把郵筒當垃圾桶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遊客錯把郵筒當垃圾桶

■ 韓國工作人員在清理首爾的郵筒

韓國的郵筒 本版圖片GJ

  繼找不到公廁之後,中國遊客出國旅遊又遇到找不到垃圾桶的尷尬。韓國《朝鮮日報》9日呼喊「救救郵筒」,抱怨中國遊客習慣性地往韓國郵筒裡扔垃圾。

  韓郵筒內清出垃圾

  韓國媒體在報導中採訪了用中文勸阻中國遊客的韓國市民,也採訪了留學韓國的中國學生,暴露了有關「垃圾桶」的這個兩國社會文化差異問題。報導說,首爾明洞和東大門的郵筒因為中國遊客扔的垃圾骯髒不堪,樂天百貨店前的郵筒每周能清出10升垃圾,東大門平和市場入口處的郵筒每周能清出2至3升垃圾。

  《朝鮮日報》報導稱,6日,位於明洞的首爾中央郵局郵遞室室長金學成打開郵筒,菸頭、橘子皮、竹籤以及中國人喜歡吃的南瓜子皮譁啦啦地撒了出來。金學成調侃說:「只要打開這裡的郵筒,就能知道明洞有做什麼生意的攤販。」

  日街頭也沒垃圾桶

  韓國郵筒被誤當成垃圾桶的原因可能是,一來韓國街頭沒有垃圾桶,二來語言不通導致遊客誤解。據了解,韓國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取消了街頭垃圾桶,但絕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清楚這點。韓國人逛街時有垃圾了,要麼交給購物地點的商販,要麼自己想法子帶走處理。而中國人不明情況,有的就錯把郵筒當垃圾桶。

  其實,街頭沒有垃圾桶的不光是韓國。日本的街頭、公園等公共場合都沒有垃圾桶,而且實行嚴格的垃圾分類,市民出行也都自覺地把消費垃圾分好類,或者帶回家,或者送到有垃圾站的商店和餐廳等地方。

  在新走路不吃東西

  在新加坡一度也有類似情況。中國遊客黃牧遙在2007年去新加坡旅遊的時候,感覺難覓垃圾桶。後來,黃牧遙發現新加坡沒人邊走路邊吃東西、喝飲料,社會常識是:除了餐飲區,其他地方不會產生垃圾,所以只有在餐飲店,或是休閒驛站、機場等地方才有垃圾桶。

  現在新加坡路邊、紅綠燈旁、公交車站和機場一般都有垃圾桶,還比較方便。但地鐵站裡、車廂和公交車上都不會有垃圾桶,而且嚴禁亂丟垃圾,違者罰款很重。

  報導引發網友議論

  《朝鮮日報》的報導也引發了韓國網友的議論,有對中國遊客的不滿,也有對韓國大城市的反省。網友「鄭方鎬」說,大城市沒有垃圾桶本身就是問題,韓國人同樣感到不方便,甚至直接往街上扔垃圾。網友「金基範」認為,旅行社並沒有為中國遊客準備垃圾袋等解決方案的意識,有關部門應儘快尋找對策,這才是韓國成為觀光大國的正確道路。

  面對韓國公民的反省,中國遊客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了解所在國的習慣,找對垃圾桶再扔垃圾的小改變或許是文明的一大步。而這一點點文明,在國內也一樣重要。

  張欣 (新華社供本報稿)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郵筒垃圾桶傻傻分不清楚 中國遊客出國遊又遇尷尬
    繼找不到公廁之後,中國遊客出國旅遊又遇到找不到垃圾桶的尷尬。韓國《朝鮮日報》9日呼喊「救救郵筒」,抱怨中國遊客習慣性地往韓國郵筒裡扔垃圾。  韓國媒體在報導中採訪了用中文勸阻中國遊客的韓國市民,也採訪了留學韓國的中國學生,暴露了有關「垃圾桶」的這個兩國社會文化差異問題。
  • 由韓國郵筒與中國垃圾桶撞臉說開去……
    韓國郵筒上貼中文告示:「這不是一個垃圾桶」        繼找不到公廁之後,中國遊客出國旅遊又遇到找不到垃圾桶的尷尬。韓國《朝鮮日報》9日呼喊「救救郵筒」,抱怨中國遊客習慣性地往韓國郵筒裡扔垃圾。    在首爾樂天百貨店前,做生意的韓國小販安民旭衝著一名45歲的中國遊客高喊:「這是郵筒!」這名把郵筒當垃圾桶並準備扔菸頭的中國遊客面帶尷尬背過身去。安民旭說,「中國人扔了很多垃圾,雖然我出面說了幾句漢語,但實在管不過來」。報導說,首爾明洞和東大門的郵筒因為中國遊客扔的垃圾骯髒不堪,樂天百貨店前的郵筒每周能清出10升垃圾,東大門平和市場入口處的郵筒每周能清出2至3升垃圾。
  • 韓國郵筒屢被中國遊客當垃圾桶 貼標識提醒
    韓國的郵筒和垃圾桶  韓國《朝鮮日報》去年1月曾報導稱,明洞的郵筒被中國遊客當作垃圾箱往裡扔垃圾。一年後情況是否有所改善呢,記者專門實地探訪。  在商業街主幹道的明洞警所門前,紅色的郵筒格外顯眼,周圍的地面沒有雜物,郵筒上雖然有些汙跡,但並沒有垃圾,而且因為旁邊就是可愛的卡通警察,不時有遊客在郵筒前拍照留念。尤其是此前韓媒報導中提到的貼在郵箱上的便條「這不是一個垃圾桶」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郵箱上印上了韓英中日四種語言標識。
  • 韓媒抱怨中國遊客往郵筒扔垃圾 街頭不設垃圾桶或拉「觀光大國」後腿
    隨著中國遊客在韓國越來越多,中韓兩國社會文化差異產生的問題也部分顯現。韓國《朝鮮日報》1月9日呼喊「救救郵筒」,抱怨中國遊客習慣性地往韓國郵筒裡扔垃圾。不過,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因為韓國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垃圾桶,這可能是中國遊客在不懂韓文的情況下發生的誤會。據悉,韓國網友對該報導議論紛紛,除譏諷聲音外,也有不少反省。
  • 郵筒變身更可愛
    日前,一條「給海牛郵筒打扮」的小視頻成為微博熱門話題。一位國外友人將自家郵筒設計成海牛造型,下雨天給它穿雨衣,過節了為它盛裝打扮。看過視頻後的網友被集體萌化:「這也太可愛了吧?」「路過之後心情都變好了!」「激發了合影的衝動!」     在筆者的印象中,這是繼鹿晗與郵筒合影事件之後,郵筒第二次登上微博熱門話題。
  • 獨特造型吸引遊客 日本「異形」郵筒成景點
    在日本旅遊如果想寄明信片,你可能會因此偶遇一些造型獨特的郵筒。日本「郵政地圖」網站統計,全日本超過17.5萬個郵筒中有205個「異形」郵筒,分布在日本各地。有興趣的遊客可以按照該網站提供的地址,尋找並參觀這些造型別致的郵筒。
  • 巨型聖誕郵筒亮相廣州 遊客可向芬蘭聖誕老人寄信
    巨型聖誕郵筒亮相廣州 遊客可向芬蘭聖誕老人寄信     高8米、重2噸的巨型聖誕郵筒12月10日在廣州長隆歡樂世界亮相,園區遊客可通過該郵筒向芬蘭聖誕老人寄信,其中20位幸運遊客將會收到芬蘭聖誕老人的親筆回信。
  • 鼓浪嶼郵局「華麗變身」 不少遊客抱郵筒合影(圖)
    除了屋簷的遮陽篷、門口的大郵筒仍是傳統的「郵政綠」,新裝修的八九十平方米的空間裡,有高高低低的陳列架,擺滿了花花綠綠的旅遊紀念品。當然,這些紀念品大都離不開郵政的主題,可謂「旅郵」產品。  這裡有紀念清末「廈門一等郵局」的專櫃,手繪的「一等郵局」建築圖案被設計在了明信片、信封、筆記本上;有中國第一張郵票的紀念專櫃,票面上的金色五爪雲龍印在瓷杯、明信片、相框、T恤上,十分時尚;還有多國郵筒專櫃,各色郵筒變成了儲蓄罐、明信片、掛件、便籤等等;更有鼓浪嶼專櫃,少不了鼓浪嶼風景明信片、信封和郵票冊。
  • 郵筒也賣萌!圖看世界各地「萌萌噠」小郵筒
    &nbsp&nbsp&nbsp&nbsp2015年8月8日,臺北,颱風「蘇迪羅」將兩隻郵筒都吹歪,但這個意外造型卻被民眾大讚好萌,可能會維持「歪腰」模樣原地保留,成為臺北別類景點。
  • 鹿晗又和郵筒合影 這次的郵筒在哪裡?
    (原標題:鹿晗又和郵筒合影 這次的郵筒在哪裡?)時隔一年半,鹿晗再次回到上海外灘中山東一路與「故交」郵筒合影,並在微博曬出一組著名景點網紅郵筒「遊客照」。
  • 浙江省麗水市垃圾桶-垃圾桶廠家-洛陽中星
    浙江省麗水市垃圾桶-垃圾桶廠家-洛陽中星垃圾桶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景區裡,它只是個很小的設計,小到可以讓大家直接忽視掉。然而,就是小小的垃圾桶卻是在環保這一大問題中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設計師們用**有趣、**簡單、**人性化、**有創意的方式 來「裝扮」、設計垃圾桶,讓它們更加容易得到人們的關注與喜歡,同時也讓環保這件事不再古板嚴肅,而是變得富有創意、樂趣。
  • 中國郵政太空郵局郵筒落戶未來世界
    2019年4月24日,第四個中國航天日,為弘揚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識,激發全民的探索創新熱情,夢東方未來世界聯合中國郵政太空郵局共同舉辦「中國航天日紀念封」首發儀式,同時太空郵局郵筒正式落戶夢東方未來世界航天主題樂園,中國郵政太空郵局項目部主任李瑋禕等出席活動。
  • 「中國最大郵筒」悄然拆除
    許願牆仍在,大郵筒沒了。 2010年「中國最大郵筒」亮相,號召寄語亞運。 譚偉山 攝   許願牆仍在,「中國最大郵筒」沒了。   南方日報記者 劉懷宇 實習生 呂政樺   現場   大郵筒所在地已鋪上水泥   2010年10月15日,「寄語亞運——百萬情書愛廣州」暨「中國最大郵筒」揭幕活動在廣州北岸文化碼頭舉行。該活動的主辦方介紹,揭幕儀式之後,廣大市民可投遞對亞運的祝福,或者寄信給「廣州市長、我的父母、30年後的自己、30年後我的小孩和你想寄的人」。
  • 【紀念中國郵政開辦120周年特刊】郵筒的使命
    2016年3月20日,是中國郵政開辦120周年紀念日。120年前的3月20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辦郵政機構——大清郵政成立,宣告了全民性郵政服務在中國的誕生。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大清郵政也更名為中華民國郵政。
  • 鎌倉的老式郵筒
    在日本,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都鎌倉,就像一位耄耋之人,連那些紅紅的、圓形的老式郵筒也歷盡歲月的磨難,透露出一種沉重的滄桑感。據舊郵政省記載,1901年,第一個老式郵筒在東京日本橋誕生,從那時到1950年,全國共設置此類郵筒3800餘個;但由於鑄鐵業人手不足,1965年已停止生產。同時為了提高郵件分揀效率。自1970年起轉產目前通用的設有兩個投信口的箱形郵筒。
  • 中國最大郵筒期待百萬「情書」
    中國最大郵筒期待百萬「情書」高15米、直徑13米,可容納500萬件信件鄭秋琳 薛燕妮2010-11-01來源:    10月15日,在與琶洲展館隔江相望的廣東省廣州市北岸文化碼頭,可容納500萬件信件的中國最大郵筒——廣州市北岸碼頭郵筒驚豔亮相。
  • 世界最大冰郵筒向「一帶一路」65國寄「祝福」
    世界最大冰郵筒於1月23日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啟用,現場向65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駐中國大使館郵寄祝福明信片。在冰郵筒旁還設立了世界最大「冰郵戳」,契合「冰雪為媒,容納四方,郵聯世界」的活動主題。
  • 信件銳減 臺灣郵筒玩「變身」
    例如臺南郵局表示,有的郵筒經常一個月只有兩三封信,甚至有時候沒有信,因此當地將裁撤133個使用率低的郵筒;基隆郵局管轄的偏鄉地區郵筒經常收不到信件,今年7月當地已裁撤23個郵筒;花蓮縣前不久也在21個郵筒前貼出公告,告知民眾這些郵筒今年8月1日起被裁撤……看到這些即將消失的郵筒,許多年長者都表達了傷感之意。
  • 市區僅剩43個郵筒!這些郵筒會消失嗎?
    曾經的郵筒承載著書信的真情關愛,傳送到千家萬戶,維繫著人們的感情。時過境遷,昔日被人們視作感情驛站的郵筒,似乎遺忘在茫茫人海裡……」近日,網名為「好好青年」的網友發布了一組郵筒的照片在桂林生活網論壇裡,並寫下感慨,掀起了共鳴。
  • 上海郵政為鹿晗郵筒戴鹿角 疑遭當地城管拆除
    郵政部門:安裝時被告知需報備  4月8日晚11時,明星鹿晗通過個人微博曬出了一張自己與一個綠色郵筒的合影,很快這個位於上海外灘的郵筒就吸引了大批粉絲,不少鹿晗的粉絲從外地趕來與郵筒合影。合影隊伍有時候長達百米。  昨日下午,上海郵政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合影確實帶來了大量鹿晗粉絲,帶火了這個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