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發掘距今約5800年新石器時代遺址

2020-12-10 央廣網

9月6日,浙江寧波市奉化區下王渡遺址Ⅰ期考古成果公布,該遺址核心區分布範圍約9500平方米,屬於河姆渡晚期,距今約5800年。 據介紹,下王渡遺址I期總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共清理出史前至宋元時期各類遺蹟現象170處,出土殘損文物標本千餘袋、各類可修復文物320餘件和豐富的動植物遺存。

發掘過程中,共清理河姆渡文化遺蹟18處,其中灰坑9個、幹欄式建築房址7座、圍欄2條,出土遺物主要見有陶鼎、陶豆、陶壺、陶盤、陶罐、陶支座、石鉞、石錛、石楔、石鐮、石鏃、石紡輪、骨鏃、骨錐和豬頭骨、豬下頜骨、鹿角、編織物等;共清理良渚文化遺蹟107處,其中房址20座、建築基址3處、灰坑77個、灰溝1條、墓葬5座、水井1口,出土遺物主要見有陶鼎、陶豆、陶壺、陶盉、陶罐、陶支座、石鉞、石錛、石鏃、石犁、石紡輪和動物骨骼等;共清理商周時期遺蹟33處,其中房址2座、灰坑28個、灰溝2條、水井1口,出土遺物主要見有印紋硬陶和原始瓷豆、盞等;共清理宋元時期遺蹟12處,其中灰坑7個、灰溝5條,出土遺物僅見少量青瓷碗、盤、盞等。 當鋪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發掘情況表明,下王渡遺址地層堆積深度約1.75-2.5米,文化層可分為四個大層,其相對時代由早至晚分別為河姆渡文化時期、良渚文化時期、商周時期和宋元時期。其中,河姆渡文化時期和良渚文化時期是下王渡遺址的主體階段,其遺存具體年代最早可至距今約5800年左右,相當於河姆渡文化晚期階段。 當鋪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專家表示,下王渡遺址的發現,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學術研究價值:其一,該遺址內涵清楚、時代明確、延續性強,表明這裡自5800年前以來一直有著較為頻繁的人類活動存在。其二,該遺址地處平原地帶,聚落特徵明顯,而此前對於河姆渡文化聚落的認識是依託丘陵、低山等高地分布,未發現有依託平原作為居址的先例,這對今後認識河姆渡文化聚落形態的變化及其擴散的原因可謂十分重要。

其三,該遺址河姆渡文化晚期遺物中能看到不少馬家浜文化因素,良渚文化地層堆積中也能發現部分錢山漾文化因素,這對研究寧紹地區史前文化的變遷同樣十分重要。 當鋪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安徽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 距今約6000年(圖)
    而在工程開工之前,一支由省考古隊和當地文物部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悄悄進入腹地,經過10個多月的發掘,一個碩大的遺址呈現在世人眼前。考古人員初步判斷,此屬新石器時期遺址,距今6000年左右,比凌家灘還要早。1月10日,本報記者現場探訪了這處遺址。
  • 阜陽城區發掘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華社合肥11月15日電(記者董雪)安徽省阜陽市嶽家湖遺址近日完成挖掘工作,這是阜陽城區發掘的唯一一處以新石器時代遺存為主的遺址,首次科學證明阜陽城區確實存在距今約5000年的史前文化。嶽家湖遺址位於阜陽市潁東區。
  • 崇左發掘新石器時代遺址
    考古專家何安益向記者介紹,近期,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崇左市文物局,對位於崇左市江州區太平鎮衝塘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考古人員掘進地表約1.6米,發現十多座史前墓葬。同時出土的還有石器、骨器、蚌器、裝飾品、碳化植物果核及大量的水生、陸生動物碎骨。  據考古人員分析,衝塘遺址的文化應來自於邕江流域頂螄山,但地域文化差異比較明顯。
  • 遼寧現早期古村落 發現距今約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
    遼寧現早期古村落 發現距今約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時間:2018-03-14 22: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遼寧現早期古村落 發現距今約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對阜新他尺西溝遺址的階段性考古發掘,確認該遺址為一處距今約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村落
  • 阜陽發掘新石器遺址
    據新華社電 安徽省阜陽市嶽家湖遺址近日完成挖掘工作,這是阜陽城區發掘的唯一一處以新石器時代遺存為主的遺址,首次科學證明阜陽城區確實存在距今約5000年的史前文化。  嶽家湖遺址位於阜陽市潁東區。
  • 山西發現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聚落遺址 距今約六千年
    山西發現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聚落遺址 距今約六千年 原標題:   出土的平底瓶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圖  本報太原11月29日電(記者李建斌、楊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9日正式對外公布了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賈得鄉桃園村南部考古成果:發現一處約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聚落遺址。
  • 應城又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5000年,面積有待勘探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詠 通訊員程國輝 熊俊傑 餘志紅)昨日,記者從應城獲悉,武漢大學一考古隊日前在該市新發現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一處。11月6日,武漢大學科技考古中心考古工作隊在應城市黃灘鎮木行村老虎臺灣開展文物調查勘探時,發現地面有大量新時器時代陶片。在對地下進行勘探時發現地下5米處有文化層。經初步辨認,該遺址為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目前,遺址的面積還有待進一步調查勘探。
  • 內蒙古發現距今九千年新石器時代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包青川1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透露,經美國BETA實驗室放射性碳14測定,當地化德縣四麻溝遺址第Ⅲ地點房址內三個樣本的年代分別為:距今9000年、7500年、7000年。
  • 距今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文物出土(圖)
    古耶貝丘遺址挖掘現場,考古人員發現一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錛昨日,為期兩個月左右的古耶貝丘遺址搶救性發掘工作正式開始,一件距今4500年、名為「雙肩石錛」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物首先出土。   古耶貝丘遺址受損嚴重  據了解,古耶貝丘遺址位於高明荷城街道古耶村東北黃湧橋附近,由於廣明高速公路規劃經過該遺址,省考古所決定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  昨日下午,記者沿著山路一路探訪,幾經周折來到古耶貝丘遺址。
  • 四川汶川發現距今4800年新石器時代遺址(組圖)
    汶川新石器時代遺址   大量陶片、石器出土昨(17)日,記者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員近日在對汶川縣「布瓦群碉」進行文物災後重建保護中,發現了一處距今4800年新石器時代遺址——布瓦遺址據了解,這一新發現將有助於探索千百年來蜀人的遷徙和文化交流,揭開古蜀國神秘面紗。發現 汶川現石器時代遺址2009年4月29日,汶川縣威州鎮布瓦村三組(龍山組),「布瓦黃泥群碉及民居村寨」田野考古調查及勘探工作隊在入駐布瓦村開展系列田野考古工作時,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布瓦遺址。
  • 南山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石斧、陶鼎足
    日前,在我縣南洲鎮南山村新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目前已採集到陶鼎足2個、陶釜陶缽等陶片數十塊、石斧1把。據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南山新石器遺址距今5000至7500年,時間跨度從商周至新石器時代,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2米左右。歷經3天採集,出土了石刀、石錛、石刮削器、砍砸器等工藝水平高超的打磨石器,陶釜陶缽等物件碎片的千載釉衣,顏色鮮豔如昨。
  • 安徽阜陽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華社合肥11月15日電(記者董雪)安徽省阜陽市嶽家湖遺址近日完成挖掘工作,這是阜陽城區發掘的唯一一處以新石器時代遺存為主的遺址,首次科學證明阜陽城區確實存在距今約5000年的史前文化。嶽家湖遺址位於阜陽市潁東區。
  • 內蒙古乃仁陶力蓋遺址發現距今8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大型聚落
    隨著近年來在陰山北麓及草原地區裕民文化類遺存的不斷發現,對於草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研究一直備受人們的關注。2020年6月至9月,考古人員對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鑲黃旗乃仁陶力蓋遺址進行考古勘探發掘工作。共揭露房址27座,墓葬17座。房址為圓形和圓角方形半地穴式,有二層臺、地面灶。出土有大量石製品,少量陶器、骨器及獸骨。
  • 餘姚井頭山遺址比河姆渡遺址早約1000年新石器時代遺址
    井頭山遺址是浙江省餘姚市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位於三七市鎮三七市村,分布面積7000平方米,年代為公元前6300年至公元前5800年,比附近發現的河姆渡遺址早大約1000年,是寧波市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蹟。
  • 中國歷史:新石器時代前篇
    中國歷史:新石器時代前篇 中國歷史悠久,自夏(新石器時代二裡崗文化),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神話傳說中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約公元前2070年,新石器時代二里頭文化(夏)出現。
  • 南縣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5000至7500年
    4月28日,記者從南縣文聯獲悉,南縣南洲鎮南山村進行土地項目平整時,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據初步推算,南山新石器遺址距今5000至7500年,時間跨度從商周至新石器時代,面積1.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2米。
  • 距今7000年!臨沂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存
    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當地水利、文物部門的支持下,對沂南縣磚埠鎮裡宏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環壕聚落遺存,這處遺存是目前整個臨沂地區時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之一。
  • 豐城發現距今5500年築城遺址 江西築城史向前足足推了1000年(圖)
    我省此前考古發現的樟樹築衛城遺址,上限距今約4500年,在當時鑑定為江西最早的大型築城遺址,該遺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時期大型土城之一。  9月16日,記者從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由該所聯合豐城市博物館等部門在豐城市發現一處新石器晚期聚落遺址。經過考古發掘,該遺址被認定為江西少見的史前環壕聚落,上限距今約5500年,將江西築城史前推了1000年。
  • 繁昌三山神墩新石器時期人類活動遺址發掘結束
    江淮晨報7月25日訊 近日,由省考古研究所和繁昌縣文物所組成的考古隊,結束了對繁昌三山神墩遺址的發掘。從目前考古發掘的結果和出土文物初步研究,該文化遺址最底層最早約始於新石器時代,距今約5000年。
  • 新石器時代•蕭縣金寨文化遺址?
    【蕭縣莊裡鄉 不僅有金寨玉文化 還是原始部落聚集地】 金寨文化遺址,位於蕭縣莊裡鄉金寨村相傳「玉石塘」的地方。經縣博物館和省文物考古隊現場勘察,認為該遺址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2016年之前,從該遺址發掘出土玉器134件,綠松石27件,石器4件,陶器2件,共167件文物。這批文物,不論其成型、研磨、拋光、打孔工藝都相當精細。其中的玉璧、玉刀、玉錐等,至今光豔如新,為我國目前同期出土文物中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