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苦行僧式自律」騙了!跟自己作對,是對意志力的最大誤解

2020-12-13 DJ敖小敖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困惑:

別人總是自律力驚人,而我半途而廢?

對一件事,剛開始信心滿滿,做著做著突然沒了動力?

每天什麼也沒做,為什麼也覺得很累?

在今天的文章中,你將找到答案。

01

意志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們自律的基礎。

我猜你常會看到這樣的名人故事:沒日沒夜的工作、廢寢忘食地向前奔跑、數十年如一日的保有著熱情和初心。

他們似乎有著如永動機一般發達的意志力。

可是如果你只關注到了他們自律力如何驚人這一面,你就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因為事實上,沒有人可以100%地完美掌控自己的意志力。沒有人可以讓自控力,在醒著的時候時時刻刻為你工作。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讓一群飢腸轆轆的人,走進擺放了巧克力曲奇餅乾和生蘿蔔兩種食物的房間。

一組人被允許吃曲奇,而另一組人被要求只能吃生蘿蔔。

研究員透過秘密窗戶觀察,發現只能吃生蘿蔔的一組人,表情異常痛苦,他們顯然需要調動意志力,來克制吃餅乾的強烈欲望,最後委屈地選擇生蘿蔔來充飢。

緊接著,研究員就把他們帶到另外一個房間。

等待他們的,是一道超難的幾何題。剛剛被允許吃曲奇餅乾的人,在這一關,平均能夠為解題堅持20分鐘。

而剛剛只能看著餅乾吃蘿蔔的人,在平均8分鐘後,就放棄了解題。

實際上,這個道題目是無解的。研究人員設置這一實驗流程,就是為了觀察意志力的消耗這一課題。

結果就是,蘿蔔組的朋友,因為在前一環節已經消耗了部分意志力用來自控,所以在解題環節的表現普遍遜色。

原因很簡單。意志力是腦力的一部分,之前我們講了自控力主要由大腦中的前額皮質來完成。而大腦是身體的一部分,它在工作的時候,自然會消耗身體的生理能量。

幹了體力活之後,你一定知道休息或補充能量,而換成大腦之後,你怎麼可能讓其中的前額皮質不停地為你工作?

除了睡覺,你必須100%自控地行事,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不現實的,或者說是和自己作對。

02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普通人每天腦海裡會閃過6萬個念頭,他們中大部分都在潛意識中進行,你甚至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

而這6萬個念頭中,80%都是無意義的、消極的,95%是和之前想法重複的。

而人們對於腦力的最大誤解,恐怕就是,認為只有在思考有價值的事情時才消耗意志力和腦力。

但實際情況是,那80%無價值的想法和雞毛蒜皮的零碎小事,一樣在使用你的意志力。

比如「這會兒先幹什麼?」「今天中午吃沙拉還是蓋飯?」「哦,這個標題真吸引人,我想看,但我沒時間,到底要不要點開」「現在坐的這輛公交車太破了,咯吱咯吱響,好煩」

每件事都很細小,不值一提,但別忘了,它們的數量足足有6萬個。

你是不是常聽到有人這樣抱怨:「哦,我一天什麼也沒做,完全荒廢了,但依然覺得很累!」。

這正是因為,你只是沒有去做你認為有價值的事,但你的腦袋可從未停下來過。

03

好了,我們知道了,意志力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需要補給和恢復。

所以,沒有絕對的「苦行僧般的自律」,一直如苦行僧一般做事,就好比不停地鞭笞驢兒拉磨卻不餵他吃的,想讓車加足馬力卻從不加油。

在健身圈裡有一個說法叫欺騙日(cheat day)。

你知道,專業的健身愛好者,對飲食有著苛刻的要求,吃低卡食品,補充蛋白質,所有的飲食都要配合訓練、塑形的需求。

然而喜歡高熱量、高糖食品才是人的本能,每天這樣進食,都需要調動意志力、消耗自控力。

於是,就有人提出一個概念:欺騙日。每隔10天左右,就抽出一天,,打打馬虎眼,騙騙自己,這一天,你可以吃炸雞、薯條,蛋糕、冰淇淋,總之就是讓你的本能說了算。

1天的欺騙,不會影響大局,又給意志力留出了一絲喘息的機會,修養和恢復,那麼在接下來新的10天裡,你反而可以更好地自控。

曾經有聽友問我,一天當中,如果最初的兩個計劃沒有完成好,就會非常沮喪,導致一天行程都被打亂,該怎麼辦?

自律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我們就是在不斷被外界環境、內在念頭打擾,又不斷靠意志力將自己拉回來的過程中前進的。

我想起王爾德的一句話:切莫垂頭喪氣,即使失去了一切,你還握有未來。

所以,偶爾打了個盹,錯過了一些事,沒有關係,就讓它們隨風去吧,別把自己的大腦逼得太緊了。下一秒把注意力收回來就好啦。

相關焦點

  • 生活總是保持苦行僧般的自律,讓人不得不服氣的三個星座
    生活總是保持苦行僧般的自律,讓人不得不服氣的三個星座 成功的路上少不了自律的因素,都說超級自律的人一定超級成功。不得不服氣,事實真的是這樣。自律的人不一定唱功,但是一定很健康幸福。自律的人真的不簡單。
  • 嚴歌苓:你眼裡苦行僧般的自律,只是我日常的生活方式
    的確是的,每個人都想去過上讓他人羨慕的生活,但對於苦行僧般的自律,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 但其實,當自律成了一種習慣,習慣成自然以後,別人眼裡苦行僧般的自律,只是你的日常生活方式。
  • 不僅演技出眾,孫儷更被好友說是「苦行僧」,對自己嚴格自律
    今天青山碧水共雲天小編跟大家來聊一聊,不僅演技出眾,孫儷更被好友說是「苦行僧」,對自己嚴格自律。孫儷演出《後宮甄嬛傳》後,電視連續劇《第一個姐妹》的地位,她不想成為「電視劇中的一個姐姐」的稱號,「第一個我覺得很累。
  • 都什麼年代了,你還靠「意志力」堅持自律嗎?
    都說小成功靠天分,大成功靠自律,沒錯,自律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一個人成就的層次。道理誰都懂,可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正所謂「大道至簡」,如果你做一件事覺得非常困難,大概是因為方法錯了。真正的自律其實並不需要和懶惰作鬥爭,不僅簡單溫和,而且會讓人「上癮」,愛上自律的自己。
  • 丟掉偽自律: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讀《自控力》
    為了打卡而打卡,為了自律而自律,很多人正是過著這樣的偽自律生活,甚至還時常為自己感動到不行,這就是「偽自律」。只要你願意,還有很多「偽自律」的事情可以裝。騙別人很容易,騙自己更容易,可是,騙這個世界有點難。別在錯誤的生活方式裡,越走越迷茫;別為了那些虛偽的「面子」,弄丟了做人的根本。
  • 易經:一個人「自律」需要超強意志力嗎?你只需要抓住3個重點
    因為大多數人都缺乏:自律。一個人「自律」需要超強意志力嗎?不一定。自律,是一種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只需要抓住3個重點,你也可以成為一個「自律」的人。2019年,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謹記以下3點,助你抓住好運勢!
  • 所有優秀的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自律才能贏得未來
    苦行僧是印度盛行的一種修煉,他們經常會蓬頭垢面,衣不蔽體,帶著象徵溼婆神的三叉杖,邊走邊吟誦古經文。他們認為精神只有脫離了肉體才能夠得到淨化,所以他們就做一些常人不能忍受的事情,讓自己痛苦,長年累月的虐待自己,企圖達到精神修煉的最高限度。印度苦行僧阿瑪爾,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突然感悟,為了修行,斷絕世間的享樂,他毅然高高的舉起了右手,並且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堅持長達四十四年。
  • 「清華學霸計劃表」再次點亮自律:但很多孩子誤解了自律這個詞
    由此可見,大多數家長和孩子其實並不了解自律這個詞,產生諸多誤解。還以為只要讓自己痛苦,只要自虐,就是自律!其實,那絕不是真正的「自律」,而是「偽自律」!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自律?人們對誤解存在哪些誤解?到底什麼才是自律正確的模式?一、什麼是真正的自律。
  • 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深度好文)
    胸中藏有大志的人,往往是一個很自律的人。重慶談判中,蔣介石曾對秘書陳布雷說:「毛澤東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菸後,在同我談話期間,竟絕不抽一支。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自律的人,既可怕,又可敬。如果是夥伴,你要跟他學會律己;如果是對手,你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 自律?你們都誤解彭于晏了
    一談起自律這個話題,人們總會聯想到彭于晏。看過他成長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曾經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胖子。小學時158cm的他,體重卻達到140斤。上大學之前體重甚至飆到了180斤。就連導演姜文都稱讚他「活生生把自己練的比古希臘雕塑還好看」。很長一段時間,彭于晏仿佛成了「自律」的代名詞。但在《魯豫有約》裡,魯豫問他「外界對他最大的誤解是什麼?」彭于晏卻說,「自律是對我最大的誤解」。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別讓孩子過得亂糟糟的
    文/可馨育兒 所謂「自律」,就是針對自己的情況,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變被動為主動,以一定的標準和行為規範指導自己的言行,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別讓孩子過得亂糟糟的如今很多的孩子不成熟的表現,往往就是不能自律。
  • 彭于晏意志力有多強登上網絡熱搜了,發生啥了?
    @娛樂扒皮說: 論彭于晏意志力有多強,戲裡戲外一樣的自律,型男這魅力誰能頂得住?@全娛樂爆料說: 彭于晏說外界對他最大的誤解是他很自律可能就像劉德華說的:不是我敬業,而是現在的標準變了。 @影視劇未央說: 倫彭于晏拍戲有多認真多付出!
  • 自律半年,發現自己還是「廢了」?
    但職場人自我提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最怕就是陷入自欺欺人努力/自律的錯覺裡,荒廢了時間和金錢。先檢測一下,以下幾種常見的自欺欺人式努力/自律,你中了幾招?裝備先買一堆,至於正事兒,嗯,看心情吧;補償式自律——充電一小時、刷劇一整天……這些自欺欺人式的努力雖然啪啪打臉,但不可否認,一邊工作一邊充電、時間和精力跟不上;加班、聚會等容易打亂學習計劃;「孤軍奮戰」的孤獨感且不容易檢驗學習效果;因為充電而放棄了休息、娛樂,內心難免不平衡;為了消除焦慮而盲目跟風
  •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欲望
    記得有一句名言:「微博是用來撕逼的,微信是用來點讚的。」就是不管你在微博上發表什麼,總有人過來找你撕逼理論。而不管你在微信朋友圈發表什麼,得到的基本都是一片點讚。關於掐架,有一個修辭定律:就是爭論一般都會發展成為掐架,最後誰會贏,不是取決於誰的觀點好,而是取決於誰更會用「修辭」。所以,永遠不要跟有些人爭論,因為他會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一個水平,然後用豐富的「修辭」打敗你。
  • 如何拯救自己薄弱的意志力,這個辦法超實用
    自律是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而保持自律的核心基礎就是意志力的強弱。於是,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和自身的意志力作鬥爭:不甘心渾渾噩噩,於是刪掉電腦裡的遊戲和美劇,收拾起床上的懶人桌,決定重新開始,無奈只堅持了一個星期。想減掉身上的贅肉,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擁有性感的身材。
  • 所有的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所有的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用來讀書,你會變得更加聰慧睿智讀書使人進步,當你實在無聊至極不知道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就讀書。不管是讀什麼書,只要是你自己喜歡的,只要是你能夠看進去的,你終究是有所收穫的。
  • 間歇性自律持續性懶散,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1   意志力式的堅持,不靠譜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過給自己打雞血的經歷,在某個消沉的瞬間,在某個忍無可忍的時刻,衝著生活大吼大叫,心裡默念著努力奮鬥,未料到僅僅堅持了幾天,便打回原形,生活一如既往地慵懶,得過且過。
  • 84歲鍾南山「肌肉照」曝光:一切優秀背後,苦行僧般的自律
    再加上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練習。很多人在遇到疾病或病痛時,會下意識地選擇逃避,縮在角落裡,被動地等待命運的審判。殊不知,越是無助的他們,對運動的自律和堅持越能帶來救贖。鍾南山院士說:「除了鍛鍊身體,鍛鍊身體還能培養人的三種精神。第一種是競爭精神。第二種是團隊精神。第三種是如何在單位時間內高效完成任務。」為什麼大多數成功人士熱愛並堅持運動?
  • 別再一昧自律了,自洽才是快樂人生的正解
    自律自律再自律啊!自律就像是一道符,誰被貼上就是優秀,誰被貼上就是了不起。一些被貼上自律標籤的名人明星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例證,例如,彭于晏。自律雞湯文怎麼會放過這個教科書級別的經典例子。拍攝《邪不能勝正》時,姜文曾經說過,彭于晏的身體比古希臘的雕像還漂亮,還承認曾在拍攝現場摸他的腹肌。
  • 所謂的意志力,也許根本就不存在-虎嗅網
    也正是這個理論,成為近 20 年來心理學界最大的發現,被寫進許多教科書裡。他烤了一堆巧克力小餅乾,然後叫一堆學生進來。其中,A 組學生可以吃美味的巧克力餅乾,B 組學生只能吃旁邊的小蘿蔔。接著,再讓他們去做一道極其複雜的題目。他發現:A組學生平均放棄的時間是 19 分鐘,而 B 組學生放棄的時間是 8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