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女王草間彌生和她的瘋狂圓點(圖)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前衛女王草間彌生和她的瘋狂圓點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對於藝術家來說,「瘋狂」似乎是個司空見慣的標籤,不足為奇。但是,當其他藝術家們的「瘋狂」被拿來與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相比較時,就顯得太過於小巫見大巫了。

  這位被認為是日本現存的最偉大的藝術家,頭頂籠罩著一系列耀眼的光環:可以與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匹敵的波普藝術領袖、作為紐約前衛藝術的先鋒人物之一的亞洲女子、1993年獨自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英國《泰晤士報》評選出的「二十世紀 200名最偉大的藝術家」中四位上榜的日本藝術家之一……

  但與此同時,草間彌生作品中透露出的詭異氣質和瘋狂想法也使得她被貼上了一些另類的標籤:「日本怪婆婆」、「精神病藝術家」、「話題女王」、「藝術家中的藝術家」……而她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更是如此:與世隔絕、語出驚人、在精神病院裡生活了三十幾年……

  圓點女王

  相對於村上隆、奈良美智這樣正當紅、而且已經深入流行文化的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似乎有些陌生。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她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經成就了今天日本藝壇仍無人超越的藝術高度,而且已經引領前衛藝術半個世紀。

  因為作品常常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圓點,而且幾十年來一直不斷重複,草間彌生被冠以了「圓點女王」的名號,而這些圓點也幾乎成為了她的「註冊商標」和留給世人最深的印記。實際上,即使是第一次見到草間彌生作品的人,當你注視著她那些標誌性的圓點構成的畫面,你也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足見其符號價值和影響力。

  作為第一家在北京開設代表處的亞洲拍賣行,韓國首爾拍賣(Soul Auction)今年秋拍前在北京舉行了規模空前的預展,其中相當一部分拍品是來自於亞洲各國的當代藝術作品,這其中就包括了草間彌生一系列經典作品,這也給了大陸藏家和藝術愛好者們一個難得的近距離接觸草間彌生作品的機會。

  「國內的拍賣公司極少關注除來自中國藝術家外的當代藝術作品,而歐美的大拍賣行,如蘇富比、佳士得,也主要是向國內買家介紹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一位前來參觀預展的北京藏家王先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儘管日本當代藝術家們在世界藝壇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要遠高於中國藝術家們,但是目前涉足日本當代藝術家作品收藏的國內藏家人數還非常有限。」

  「這些作品大多是從韓國藏家手中所徵得的。」首爾拍賣北京首席代表李宜珍女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至於究竟會有多少中國的藏家買家會對草間彌生等亞洲其他國家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感興趣,李宜珍表示,這並不是他們將這些作品帶到北京來的主要目的。

  「草間彌生等當代藝術家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毋庸置疑,他們的作品在很多地方都非常受歡迎。但是,中國的藏家確實還對他們相當陌生。所以,我們只是想通過預展或者一些專題展覽的方式,讓更多的中國藏家有一個和他們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她說。

  預展除了呈現出草間彌生經典的「圓點南瓜」等油畫作品之外,有一件首次在拍賣市場上曝光的草間彌生的雕塑作品——《維納斯—被無限網所抹殺的維納斯雕像》也頗為惹人關注。而在香港舉行的首爾拍賣2011年春季拍賣會上,這件作品也最終以495.7萬港元成交,並刷新草間彌生雕塑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據李宜珍介紹,草間彌生從1998年開始創作了共計十件《無限網》雕塑系列作品,將大小相同的維納斯像施上不同顏色。她先在畫布的二元平面上繪上幻想出來的圓點圖案,繼而把它們延伸到維納斯女神的三元立體雕塑上。

  「由於雕塑與其背景的顏色相同,維納斯肖像仿佛在擴展到畫布以外的網紋中消失,而雕塑也因為與網紋融為一體而被重複的圖案佔領,這使得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草間彌生的藝術感官完全被強烈的潛意識幻想操控。」李宜珍說。

  「草間彌生、村上隆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日本當代藝術家較之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家動輒幾千萬的作品身價來說,確實很是相形見絀。但是十年、二十年後呢?甚至是五年之後呢?」王先生說。

  前衛女王

  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的一個富裕家庭,她的家族一百多年一直在經營種子生意。但是,由於父親的放蕩生活和離家出走導致家庭分裂,而母親也因此患上了歇斯底裡症,這一切也讓草間彌生自幼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孤獨性格。

  在不到10歲的時候,草間彌生就患上了一種神經性視聽障礙疾病,這使她經常出現幻聽、幻視。「我看到的世界仿佛隔著一層圓點狀的網,於是我開始嘗試把這些斑點畫下來。」草間彌生說,她之所以痴迷於圓點和反覆使用重複圖像都是來源於她的精神疾病,而這樣的精神疾病與藝術創作也幾乎伴她一生。

  在草間彌生看來,「地球也不過是百萬個圓點中的一個」,而圓點就像細胞、分子一樣構成整個世界,「圓點是來自宇宙的信號。」

  但是,草間彌生表現出的對繪畫的興趣和潛質,像她出現的幻覺一樣,被母親認為統統是在做不該做的事情和胡說八道,因為母親認為,富家女應該做的是「收藏藝術品」,而不是自己去畫,更何況草間彌生的畫作實在讓人無法理解,而且透露出莫名的詭異。

  1957年,草間彌生在和母親決裂之後,帶著自己的2000多幅作品隻身來到美國。1959年,在抵達紐約18個月之後,草間彌生的5件作品參加了第十街布拉塔美術館的一次年輕藝術家的群展。從此,她的圓點開始受到紐約一些知名評論家的注意。

  1966年,草間彌生創作出具有相當視覺迷幻性的作品《無限的愛》,這也使得她一舉成名。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正值美國波普藝術的興盛期。草間彌生式的瘋狂也使得一個日本人,而且是一個日本女人的名字寫入西方波普藝術史,同時,草間彌生也因為大膽的藝術表現方式開始有了「前衛女王」的稱呼。

  在紐約的這段時間,草間彌生除了在藝術上的非凡成就,也參與了大量的反戰活動。而她最大的收穫還是在此期間,邂逅了美國近代著名藝術家、雕塑家和實驗電影先鋒人物約瑟夫·柯內爾,兩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約瑟夫·柯內爾去世。

  1973年,備受失去伴侶打擊的草間彌生從紐約回到日本,便遠離了藝術家、評論家和公眾的視野。1977年,她自願住進了精神療養院。「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她後來說。

  精神病院的生活並沒有讓草間彌生放棄藝術創作,但是確實打磨掉了她的叛逆,之後她的作品開始慢慢回歸到繪畫和雕塑,布滿圓點的南瓜系列作品成為她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經典。

  1993年,草間彌生獨自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日本政府專門為她設立主題館,以此向這位「前衛女王」致敬,草間彌生在本國以及國際藝術地位得以重新確認,她的藝術生涯進入了又一個高峰。

  如今,已經80歲高齡的草間彌生已經在日本新宿精神療養院中居住了三十幾年,除了完成了數千件繪畫雕塑作品之外,她還發表了十幾本小說和詩集。

  幻象中的真實

  草間彌生和小野洋子被評論家們認為是20世紀國際藝壇最閃耀的兩位「女明星」,她們也是為數不多的可以進入歐美藝壇核心的亞洲女性面孔。她們都真正融入了美國的藝術圈,而且還成為了風雲人物,這是之後的很多藝術家無法做到的。

  雖然,小野洋子因為與傳奇巨星、披頭四主唱約翰·列儂(John Lennon)的世紀之戀而在流行文化中的知名度更高,但無疑,草間彌生更能凸顯日本藝術勢力在世界藝壇的獨特性。

  但是,如果你把草間彌生的藝術只看作一個瘋人的恣意所為就大錯特錯了,在她那似乎本能的、非理性的,或者是在孤絕的、無意識狀態下進行自然創作,實際上是一種能夠深入人內心的表達。更為重要的是,雖然一直在重複,但草間彌生似乎是永遠時尚而前衛的,即使已經幾十年過去了。

  比如,她為Ferragamo設計的經典Marisa Bag,為蘭蔻設計的唇彩、睫毛膏和化妝包,為AU設計的iida手機,為海港城設計的限量購物袋……都在熱賣,昔日紐約轟轟烈烈的「前衛女王」至今依然引領著時尚,她的圓點依然風靡在T臺、秀場和大街小巷。

  實際上,從1990年代之後,草間彌生就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當然,這要更多地歸功於她身後的團隊。她與眾多品牌跨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產品,同時也售賣眾多藝術商品和版畫。

  雖然現在已經不是日本當代藝術最為風光的時候,甚至很多頂級藝術家的作品從價格上無法與中國的當代藝術家相比,但是,他們在國際藝壇的影響力和認可度要遠遠高於中國藝術家,而且他們的商業開發也相當成功,比如與很多奢侈品牌和時尚品牌的跨界合作、與流行文化的融合、對西方主流文化的滲透等等。

  因此,有不少評論家認為,雖然中國當代藝術風頭正勁,日本當代藝術則已經呈現疲態,但是我們想要追上後者,可能還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

  「草間彌生不知是在哪面牆上鑽了一個洞,窺知了造物者的某個手勢或背影,她從此寄居這面牆上,在兩個世界間來回顧盼。」草間彌生的「粉絲」、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為草間彌生的小說《克里斯多福男娼窟》的中文版作序言時如此表達他對這位傳奇藝術家的認識。

相關焦點

  • 圓點女王 草間彌生
    2014上海草間彌生大展到場觀眾30萬人!為  /  什  /  麼  /  推  /  薦《圓點女王 草間彌生》這本書中草間彌生以個人經歷為基礎,更多地談到自己多年來的一以貫之的創作理念,用隨筆自傳的方式,分成了藝術、奮鬥、人生、社會、生、死、愛五個章節,「解密」耄耋之年卻仍激情慷慨的藝術家生命。
  • 前衛女王草間彌生:這三十幾年一直住在精神病院
    對於藝術家來說,「瘋狂」似乎是個司空見慣的標籤,不足為奇。但是,當其他藝術家們的「瘋狂」被拿來與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相比較時,就顯得太過於小巫見大巫了。草間彌生作品中透露出的詭異氣質和瘋狂想法,使得她被貼上了諸多另類標籤:「日本怪婆婆」、「精神病藝術家」、「話題女王」、「藝術家中的藝術家」。
  •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
    ▋ 還記得2013年10月下旬,臺灣桃園新屋的池塘裡出現了像是放大了數萬倍的奇異單細胞生物,一個個布滿黑色斑點的桃紅色、大型不規則物體漂浮在水面上。它們的創作者,正是日本國寶級藝術家草間彌生。她給這些「單細胞」們起了一個很了不起的名字「生命的足跡」。
  • 草間彌生:世界著名的圓點女王
    在接受《外灘畫報》採訪時,草間彌生一遍又一遍地表述著藝術對於她的重要性,藝術是她一生中唯一抓住的東西。有人猜測,草間彌生把自己關進精神療養院,是在約瑟夫·柯內爾去世後的一種自我懲罰。她為博取盛名而進行的瘋狂行動感到後悔,認為自己更應該聽從約瑟夫·柯內爾的意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品上。
  • 日本前衛怪婆婆:被「圓點」包裹的草間彌生
    紅點、綠點、黃點,極度誇張,顏色豔麗,是草間彌生的創作標誌,這三色圓點代表了太陽、地球、月亮。高彩度對比圓點花紋,經常出現在她的繪畫、軟雕塑、行為藝術與裝置藝術作品中。  在長期被認為是精神異常的放逐者之後,草間彌生現在被視為日本現存最偉大的藝術家。她是第一位單獨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女性藝術家,她曾與著名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克勒斯·歐登柏格一同聯展。
  • 不老的「圓點女王」草間彌生:童年悲慘用藝術麻醉自己,成為傳奇
    此刻,讓我們從一個波爾卡圓點出發去追尋草間彌生悲慘、虛幻、瘋狂、激進、極端而又勇敢的一生。找尋草間彌生愛之世界的盡頭。草間彌生,日本當代國寶級前衛藝術大師,小說家、詩人、無性戀者。與村上隆、奈良美智並稱為「日本當代藝術三劍客」,被譽為「前衛女王」。她是當代藝術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這位和荒木經惟同時被批評為日本壞品位的代表人物,年逾80歲,用半個世紀的藝術創作來不斷證明自己,並和安迪·沃霍爾、小野洋子等先鋒藝術家見證了當代藝術史。
  • 【故事】草間彌生:波點女王的幻象世界
    草間彌生是誰?前衛的藝術天后。波點女王。「日本壞品味」的代表人物。打扮奇特的怪婆婆。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噩夢。
  • 無限的鏡子 映照草間彌生的圓點宇宙
    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曾被英國《泰晤士報》選為「20世紀200名最偉大的藝術家」,2016年也獲選美國《時代雜誌》百大人物,作品不斷在世界各地美術館展出與典藏。2月23日起,美國赫希洪博物館(Hirshhorn Museum)為草間彌生舉辦個展,回顧她長達65年的藝術生涯。
  • 「裸露」「非法」「被驅逐」——瘋狂的草間彌生
    相信大家都知道草間彌生,她是日本的一位前衛女藝術家,尤其是她的「圓點」作品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為眾人所熟知。對她有一定了解的網友們,都知道草間彌生患有精神疾病,她的藝術成就幾乎是基於其「精神疾病」的,又被人稱作「精神病藝術家」。
  • 日本前衛怪婆婆草間彌生的南瓜駕到
    「日本怪婆婆」對南瓜情有獨鍾草間彌生因為作品透露出的詭異氣質和瘋狂想法使得她被貼上了一些另類的標籤:「日本怪婆婆」、「精神病藝術家」、「話題女王」、「藝術家中的藝術家」……而她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更是如此:與世隔絕、語出驚人、在精神病院裡生活了三十幾年……因為已經82歲高齡並長期住在療養院,被視為日本當代藝術女王的草間彌生本人將不會出席此次成都雙年展,但她的雕塑作品首次來到成都
  • 草間彌生 世間萬物,皆是圓點 | 佳作重讀
    85歲的草間彌生,過著精神療養院和工作室之間兩點一線的生活。她入住的醫院就在工作室對馬路,步行僅5分鐘。醫院生活相當規律,早上起來7點檢查體溫,晚上9點就寢。她早上9點半到工作室開始創作,午飯5分鐘完成,然後接著畫,直到傍晚7點。緊握畫筆的草間彌生,仿佛在跟時間搏鬥,像草一樣頑強生長。
  • 90歲,身價幾十億,她是最貴的藝術女王——草間彌生
    人們眼裡的「怪異老婆婆」和這些孩子一樣,很多人對草間彌生的第一印象,都是「很多波點」和「怪婆婆」。但恰恰是這些標誌性的圓點作品,讓她在藝術市場上頗受青睞,動輒拍出百萬美元高價,她在時尚圈更是有著無可比擬的號召力,許多奢侈大牌都爭相與她合作。
  • 草間彌生的波點藝術——用重複的視覺圓點與世界溝通
    「圓點女王」、「話題女王」、「精神病藝術家」、「怪婆婆」,這些都是草間彌生身上的標籤。不拘一格的性格,前衛的創作方式和執著、純粹的藝術態度,讓她贏得了「日本最偉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的美譽。這種障礙在7歲左右開始出現大量的圓點幻覺,在她眼中的人和物都布滿了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黑色圓點,並且這些幻化的圓點卻伴隨了草間一生的創作生涯。
  • 奇怪的畫家:草間彌生是「日本藝術天后」,她的畫充滿著小圓點
    草間彌生的前半生堪稱瘋狂的,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的一個富裕家庭,但她從小性情陰鬱。10歲那年,她患上了神經性視聽障礙,經她的主治醫師診斷還伴隨有精神分裂症。草間彌生看到的世界仿佛隔著一層斑點狀的網,同時她也被大量幻覺困擾,因而常常有自殺衝動。於是,她開始用繪畫釋放恐懼,試著用重複的圓點把自己的幻覺表現出來。
  •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她一輩子用幻覺畫畫,影響了一代人審美觀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她一輩子用幻覺畫畫,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觀草間彌生最經典的就是她的波點,這個畫了一輩子波點的老太太,也因此被稱為是「波點女王」。在她的作品中充斥著無邊無際的波點,這讓人感到迷惑不解,普通人怎麼會那麼的痴迷波點呢?最初畫波點是為了排解精神上的恐懼感,草間彌生說是波點給了她生的勇氣。
  • 草間彌生的波點
    而提到波點和迷幻鮮豔的色彩造型,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肯定是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接下來大家看看草間彌生與波點之間的故事吧~世界著名的圓點女王、日本超級藝術天后、話題女王——草間彌生。她的名字聽起來相當古典和優雅,但是任何看到其作品的人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無窮無盡的圓點和條紋,豔麗的花朵重疊成海洋,混淆了真實空間的存在,只有陣陣眩暈和不知身處何處的迷惑。據統計,日本年輕人穿著的服飾中,帶有圓點圖案的服飾約佔30%左右。草間彌生10歲左右就開始運用非對稱的袖,加半身紅半身白的毛衣裝飾自己。至今為止,她的服裝全部由自己設計完成。
  • 東京「LOVE展」 草間彌生的炫目圓點作品
    東京「LOVE展」 草間彌生的炫目圓點作品 來源:人民網  2013年08月24日20:52 從森大廈展望臺觀賞到的東京夜景(人民網記者 滕雪    攝於東京森美術館 人民網東京8月24日電 (滕雪)日本著名藝術家、有「前衛怪婆婆」、「波點女王」之稱的草間彌生,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對空間的另類思考
  • 草間彌生:自小患精神分裂症,26開始追夢,因畫圓點名譽全球
    但無論是褒,還是貶,都無法描繪出草間彌生這複雜而又離奇的一生,以及她獨特的藝術風格。「精神病畫家」和「圓點女王」,這似乎就是人們對於草間彌生最深刻的印象。顯而易見的是,這兩個標籤,已經貫徹了草間彌生的整個人生。但這位日本身價最高女藝術家的人生,卻不僅僅被限於這兩個詞語當中。她的人生,比眾人想像的,要精彩得多。
  • 草間彌生:精神療養院裡的日本藝術天后(圖)
    畫廊「無限鏡屋」展覽現場 Ota Fine Arts, Tokyo 授權刊登  專訪草間彌生:精神療養院裡的日本藝術天后   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
  •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藝術能帶來幸福嗎?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藝術能帶來幸福嗎?  抵達東京拜訪草間彌生並不容易,因為80多歲的高齡及其間歇性的精神分裂症,草間彌生要經常去醫院複診。本來約定的那天去她的寓所,但又被通知改到次日。等我們如約到她位於東京的一棟三層小樓,她又去了醫院。草間彌生1973年回國後為了方便就醫,專門購置了鄰近醫院的這棟樓作為工作室,過著每日往返於療養院和工作室之間的簡單生活。在工作室等了三個小時,終於,草間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