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之林,撫州之書院文化

2020-12-11 流若西風

古代撫州書院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據撫州宜黃縣《羅氏宗譜》載:唐天祐年間(904—907) ,節度使羅堅、羅信曾贈田於宜黃棠陰創建了湖山書院和三灣書院,這是見諸於史志記載的撫州最早的書院。到宋以後又創建了盱江書院、興魯書院、仰山書院、琴城書院等比較著名的書院。歷經唐宋元明清數代,古代撫州書院的發展一直位居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期間著名書院和著名教育大師層出不窮,為古代撫州的教育與人才培養和我國的教育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也為撫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北宋時期,江西創建的書院的數量居全國之首,約為39所。北宋初期,亂世漸平,撫州地處江南腹地,社會相對比較安定,經濟文化相對繁榮,這為撫州書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基礎。撫州書院建設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先後興建了慈竹書院、南豐書院(曾氏書院)、華林書院、鹿岡書院、旴江書院、靜逸書院、塗時甫書院、興魯書院、進修書院、溪山書院、定庵書院等11所。由此可見,北宋時期撫州書院建設在全國書院發展中居於南宋時期,領先地位。

南宋時期,撫州新建了子男書院、環溪書院、梭山老圃、槐堂書院(青田書院)、杏塢書院、曾潭書院、碧潤書院、心齋書院、武夷講堂(崇正書院) 、峨峰書院、漁野書院(文溪書院) 、槐堂書院(象山書院)、文林書院、臨汝書院、古梅書院、紅泉精舍、汝水書院、石林書院、道山書院、沂水書院、龍眼書院、庵山書院等23所。

明代,撫州新建了小陂書院(康齋書院)、東園精舍(東園書院)、巴山書院、雯峰書院、圭峰書院、三谷書院和賢溪書院等7所,並重修、重建了槐堂書院和石林書院。正德至嘉靖之間,江西共新建書院108所,重建興復宋元時期的書院25所。其中,撫州新建了鬥湖書院、前峰書屋(前峰書院)、石岡書院、正宗書院、紫陽書院、明德書院(從姑山房) 、道一書院、大成書院、雪峰書院、圓通書院、東園書院(皆春堂)、稟山精舍、象山書院等13所,並重建興復了鰲溪書院、旴江書院和臨汝書院。有明一代,撫州先後建有書院40餘所,這在江西乃至全國都是十分可觀的。

清代,江西在此間共新建書院66所,其中撫州新建了仰山書院、青雲書院、嘉禾書院(琴臺書院、琴城書院)、黎川書院、相山書院、旴源書院和崇文書院等7所。另外,江西在此期間還修復書院25所,其中撫州修復了旴江書院、興魯書院、草廬書院、青城書院、鰲溪書院等5所。道光以後,書院發展已漸衰微,但撫州仍然新建了劉公書院、安浦書院、汝東書院、汝陽書院、尚義書院和崇正書院等6所。有清一代,撫州共建有書院60餘所,其規模仍然是空前的。

據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撫州各市縣新修市志、縣誌統計,自唐至清末,撫州先後創建書院總數高達157所。

相關焦點

  • 2020江西文化發展巡禮之書院篇
    --2020江西文化發展巡禮」活動在撫州舉辦。當年朱熹和陸九淵兩位大師在這裡碰撞思想,被後世譽為「千年之辯」。「鵝湖之會」奠定了鵝湖書院作為「天下四大書院」之一的歷史地位。,被譽為「天下書院之首」。白鹿洞學規對中國乃至東南亞的文化和教育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它也奠定了白鹿洞書院「天下書院之首」的歷史地位。
  • 臨川首座皇家賜額書院:臨汝書院
    自宋代以來,臨川先賢們先後創立了南湖書院、槐堂書院、碧澗書院、紅泉精舍、峨峰書院、臨汝書院、青城書院、崇儒書院、青雲書院、興賢書院、興魯書院、汝陽書院等十數所書院,致力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而在眾多書院之中對臨川文化影響最大、最久遠者莫過於臨汝書院。
  • 饒州書院之鄱江書院
    鄱陽古代四大書院 鄱陽歷史悠久,文化昌盛,歷來興學重教,人才輩出。自宋迄清,鄱陽城內就有眾多書院。 鄱陽的書院,多創辦於明清,宋時深受朱熹學派影響,且尤以鄱江書院、芝陽書院、浮洲書院、澹湖書院最為著名,可謂「鄱陽古代四大書院」。
  • 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書院大門是一座雙層飛簷單門,門上高懸明正德年間李夢陽手書的「白鹿洞書院」橫額。門前古樹垂蔭,溪水輕吟。
  • 象山書院|追本溯源 心學之源
    青山隱隱水迢迢的盈盈贛鄱,一座座古意斑駁的書院如內蘊深厚的隱士或掩映於蒼綠的古樹之懷,或靜立碧水清流之岸,或斂藏於風光獨秀之峰。  書院因人而盛,因人而傳,有名師而後有名書院。  放眼江右的文化版圖,貴溪的丹山碧水間,赫然醒目的「象山書院」摩崖石刻讓無數的造訪者為之震撼。
  • 平涼七大書院之柳湖書院
    由上可知,在北宋時期,柳湖就已成為公共園林,明代則變為藩王苑囿和私家書院。因其可「攬崆峒之雄秀,顧涇汭之瀠洄」,故清代知府顧晴沙選址於此,設立書院。這個由園林一步步演化而成的書院,屢經重修,將園林與書院一步步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從思想和空間層面更好的闡述了「士文化」下中國西北園林書院的特點。
  • 平涼七大書院之柳湖書院
    由上可知,在北宋時期,柳湖就已成為公共園林,明代則變為藩王苑囿和私家書院。因其可「攬崆峒之雄秀,顧涇汭之瀠洄」,故清代知府顧晴沙選址於此,設立書院。這個由園林一步步演化而成的書院,屢經重修,將園林與書院一步步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從思想和空間層面更好的闡述了「士文化」下中國西北園林書院的特點。
  • 嵩山之陽訪書院
    1500多年前的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在嵩山之陽,一個名為嵩陽寺的佛教場所初建而成,它就是日後在中國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嵩陽書院。    「嵩高惟嶽,峻極於天」,書院因巍巍嵩山而名,嵩山因煌煌書院平添了幾多厚重。如今,漢武帝嵩山祭天時百官山呼萬歲的聲音早已在時空中飄散,而傳承中國文化的嵩陽書院卻在滄桑中歷久彌新。它浸潤著歷代儒生的家國情懷,也是後來者無法忘卻的精神家園。
  • 白鹿洞書院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白鹿洞書院佔地3000畝,相當於北京大學的佔地面積!這裡90%的面積都是山裡,很多的時間這裡的山裡就是教室的延伸,老師就帶著學生在山裡裡面講學!
  • 中國四大書院之首——衡陽石鼓書院
    原址在衡陽石鼓山,時衡州名士李寬在石鼓山尋真觀旁結廬讀書,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遂與睢陽、白鹿洞、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書院主要建築有武候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 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將書院文化精髓發揚光大
    活動將通過豐富的形式,來挖掘和展現書院的文化基因、時代內涵和社會價值,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那麼,書院文化有何內涵,今天如何去粗存精、發揚光大?記者日前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鄧洪波。
  • 郵票上的鵝湖書院、聆聽鵝湖之會千古雄辯的聲音
    我這裡重點介紹江西的鵝湖書院鵝湖書院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鵝湖山北麓,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佔地8000平方米,鵝湖書院曾是江西的一個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與陸九淵等人的鵝湖之會,成為中國儒學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盛事。
  • 書院之精神遺產與當代復興
    宋代理學興起,儒家學者以儒家經典教授於各地,講學之風大盛,書院蓬勃興起。在書院文化中,影響最大的人物是朱子,他在福建建立「閩學」,逐漸形成了完備的儒學體系,從二程到朱子,在幾代的傳授過程中,其學術文化都有書院與之相隨。 中國經典的性質與特性決定了書院教育的內容與方向。
  • 嶽麓書院之映象
    嶽麓書院之映象 古為嶽麓書院,傳承宋儒理學,王陽明,王夫之 嶽麓書院位於長沙市西北部,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尾的嶽麓山,借山的雄勢,陡增幾分巍峨。師生在緊張的精神修煉之餘亦可愉悅身心,修身養性,也可以達到儒家的成人成才的境界。
  • 兩岸書院山長的「中華文化大客廳」之約
    兩岸書院山長的「中華文化大客廳」之約 2018-06-12 20:林春茵 攝   中新網福州6月12日電 (記者 林春茵)由臺灣社區整體營造團隊推動建成廈門市青礁村院前社的社區書院,成為留守兒童學習國學的「四點鐘課堂」。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王立斌將之稱為「最接地氣的兩岸『中華文化大客廳』」。這樣融合臺灣經驗的書院,幾乎遍布廈門市所有社區,有200餘所之多。
  • 應天書院是如何成為四大書院之首的?
    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和嵩陽書院號稱中國的四大書院。據《宋史》記載:「州郡置學始於此。」據元朝趙孟瞓《義學記》記載:「宋初時天下有四大書院,應天書院為首。」商丘應天書院是如何成為四大書院之首的呢?
  • 饒州書院之饒州府文廟
    歷史上的書院不僅是教育的重要補充,更是文化傳承、社會主流價值傳播的重要載體與渠道,對培養人才和引導社會文明風尚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今天,書院不僅是傳統文化傳承和展示的窗口,更是作為一種活態化的文化形態日益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成為當下文化活動的重要實踐空間,蘊蓄著一種獨立自主、理性思考、啟迪教育、教化國民的一種精神性存在,成為對民族精神的一種守護和創新的載體。
  • 江西這個書院名氣最大,被譽為「天下書院之首」
    江西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宋明時期,全盛的江西文化一度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代表。江西作為中國古代書院的起源地,人才輩出,因此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稱。自李唐以降,在古代江西的發展進程中,書院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唐德宗時期,在江西高安誕生了江西歷史上第一個書院——桂巖書院。
  • 中國古建築之書院建築
    建造書院選址非常講究,嶽麓書院選址在湖南長沙著名的風景區嶽麓山下,森林茂密,漫山紅楓,層林盡染;白鹿洞書院建在天下名山江西廬山五老峰下,林壑幽深,溪流潺潺。例如長沙嶽麓書院,不僅選址在風景優美的嶽麓山下,還在書院周邊開挖溝渠池塘,引山泉人園中,種植樹木花草,形成四季奇景,逐漸形成了著名的「書院八景"——「橫塢烘霞」、「柳塘煙曉」、「風荷晚香」、「竹林冬翠」等等。
  • 將書院文化精髓發揚光大
    活動將通過豐富的形式,來挖掘和展現書院的文化基因、時代內涵和社會價值,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那麼,書院文化有何內涵,今天如何去粗存精、發揚光大?記者日前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鄧洪波。光明網:古代書院對傳統學術建設有何重要意義,有哪些精神資源值得深入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