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撫州書院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據撫州宜黃縣《羅氏宗譜》載:唐天祐年間(904—907) ,節度使羅堅、羅信曾贈田於宜黃棠陰創建了湖山書院和三灣書院,這是見諸於史志記載的撫州最早的書院。到宋以後又創建了盱江書院、興魯書院、仰山書院、琴城書院等比較著名的書院。歷經唐宋元明清數代,古代撫州書院的發展一直位居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期間著名書院和著名教育大師層出不窮,為古代撫州的教育與人才培養和我國的教育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也為撫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北宋時期,江西創建的書院的數量居全國之首,約為39所。北宋初期,亂世漸平,撫州地處江南腹地,社會相對比較安定,經濟文化相對繁榮,這為撫州書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基礎。撫州書院建設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先後興建了慈竹書院、南豐書院(曾氏書院)、華林書院、鹿岡書院、旴江書院、靜逸書院、塗時甫書院、興魯書院、進修書院、溪山書院、定庵書院等11所。由此可見,北宋時期撫州書院建設在全國書院發展中居於南宋時期,領先地位。
南宋時期,撫州新建了子男書院、環溪書院、梭山老圃、槐堂書院(青田書院)、杏塢書院、曾潭書院、碧潤書院、心齋書院、武夷講堂(崇正書院) 、峨峰書院、漁野書院(文溪書院) 、槐堂書院(象山書院)、文林書院、臨汝書院、古梅書院、紅泉精舍、汝水書院、石林書院、道山書院、沂水書院、龍眼書院、庵山書院等23所。
明代,撫州新建了小陂書院(康齋書院)、東園精舍(東園書院)、巴山書院、雯峰書院、圭峰書院、三谷書院和賢溪書院等7所,並重修、重建了槐堂書院和石林書院。正德至嘉靖之間,江西共新建書院108所,重建興復宋元時期的書院25所。其中,撫州新建了鬥湖書院、前峰書屋(前峰書院)、石岡書院、正宗書院、紫陽書院、明德書院(從姑山房) 、道一書院、大成書院、雪峰書院、圓通書院、東園書院(皆春堂)、稟山精舍、象山書院等13所,並重建興復了鰲溪書院、旴江書院和臨汝書院。有明一代,撫州先後建有書院40餘所,這在江西乃至全國都是十分可觀的。
清代,江西在此間共新建書院66所,其中撫州新建了仰山書院、青雲書院、嘉禾書院(琴臺書院、琴城書院)、黎川書院、相山書院、旴源書院和崇文書院等7所。另外,江西在此期間還修復書院25所,其中撫州修復了旴江書院、興魯書院、草廬書院、青城書院、鰲溪書院等5所。道光以後,書院發展已漸衰微,但撫州仍然新建了劉公書院、安浦書院、汝東書院、汝陽書院、尚義書院和崇正書院等6所。有清一代,撫州共建有書院60餘所,其規模仍然是空前的。
據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撫州各市縣新修市志、縣誌統計,自唐至清末,撫州先後創建書院總數高達157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