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講劫。特別在民間有個說法:「五百年一小劫,一千年大劫。」一般人遇到讓自己經受磨難的人,就說此人是自己的「劫數」,也有的人說自己遇到什麼苦難,是在「渡劫」。關於渡劫的說法,在修真小說、民間故事中比較多見。那麼,「五百年一小劫,一千年一大劫」的說法,是真的嗎?
在《白蛇傳》中,白娘子修煉千年,終於修煉成人。但是由於沒有經歷「劫數」,始終容易變化回白蛇的原形。並且,在法海的眼裡,白娘子卻屬於妖類,要降妖除魔。所以,對白娘子大打出手。白娘子不甘示弱,水漫金山。最後幾經波折,將白娘子鎮壓在雷峰塔下。但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最後受到傷害的,卻是普通的凡人老百姓。
在修真小說中,修真到一定地步,就必須要「渡劫飛升」,如果成功渡劫,境界修為,就會大增。如果渡劫失敗,就會神魂消散,世間從此不再有他。所以,很多修真者,到處尋找渡劫的幫手,甚至一些「渡劫丹」來幫助自己提升渡劫飛升成功的機率。
那麼,渡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渡劫就是修行到一定地步,尤其是動物修仙,在修成人形,徹底拋棄掉動物身體的時候,會遇到這些事情。一般的動物,它們的本性不是善良的。當它們修成了,就會到處害人。所以,有法力的正派人士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講究「衛道降魔」、「降妖除魔」等等。比如我們熟知的真武大帝,修成後,降伏無數妖魔。最後被尊稱為「蕩魔天尊」。
除了有法力的人除魔外,在動物渡劫時,還有一種「五雷轟頂」的說法。所謂的五雷,就是遭受「金木水火土」的打擊而來斃命。《濟公傳》中,濟公發現徒弟雷鳴將要遭受「土雷」之災,立即前往雷鳴的身邊,原來雷鳴在一堵將要倒塌的土牆旁邊行走。眼看土牆倒塌,就要砸死雷鳴,濟公一把將他拉走,從而讓雷鳴避開了「土雷」的解難。
在民間傳說與小說中,存在有渡劫的說法,但是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沒有「渡劫」的說法。因為道家追求的是真正的長生之道,認為人修行到一定地步,就直接「白日飛升」,獲得永生不滅的能力。還有一種升仙的方式,在《抱樸子》中說:「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也就是說,道教對「渡劫」的說法,其實並不贊同。但是在修行的時候,遇到各種困難,卻是存在的,並且將這些困難,稱之為「劫」。所以,道教修行,講究「九九八十一劫」,才會圓滿飛升。
佛教更加不講究渡劫,並且認為渡劫,只是存在於妖怪身上。真正的一個人修行,並不需要通過渡劫的方式來幫自己「升仙得道」。因為佛教中講究「明心見性」,一個人真正能使自己得到解脫,是除掉自己所有的心魔。心魔不存在了,就能得到真正的解脫,成為大自在。
佛教中講的劫,是用來計算時間的一個量詞。一劫差不多是二十億年。我們熟知的阿彌陀佛,他修成如來,距今已經有十劫的時間。如果換算成現代的數字,就相當於二百億年。
其實,真正的劫難,都是人的生活中的困苦。遇到困苦時,不同的人,要學會使用不同的方法來對待它,真正修行中的「渡劫」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