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京都秋天的楓葉闡釋了什麼是紅色,那麼夏季普羅旺斯的薰衣草則展示了紫色的定義!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花香,沐浴著金色的陽光,花穗隨著風搖擺,在紫色的波浪中,一個人蕩漾在薰衣草的花田裡,仿佛是在夢境中穿行。
梵谷,向日葵,星空,瘋人院,這些都是阿爾勒的標緻!阿爾勒在法國,更精確點說,在法國的普羅旺斯。在阿爾勒的旅行,不用擔心找不到方向,老城的石板路上有著清晰的路標指引——如果想看梵谷,就請往左,如果想看凱撒,就請向右。在終年陽光照耀的普羅旺斯,這種天氣並不常見。
據說,初來乍到就碰上這種倒黴天氣的可不只有我們,還有一個畫家,他叫文森特·梵谷。其實關於梵谷的旅行在聖雷米時就已開始。在距老城大約2公裡的城外,有一條以梵谷名字命名的小路。小路通往一間教堂醫院。梵谷生命中的最後一年是在這裡度過的。這也是梵谷創作力最飽滿豐盛的一年,那些看似平淡平凡的橄欖樹、教堂、庭院,都成了他無可選擇的創作主題和背景。
在去聖雷米之前,梵谷一直居住在阿爾勒。現在的阿爾勒,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梵谷的足跡和色彩。比如那間他曾入住的軍隊醫院,現在已經完全按照梵谷在這裡居住時的樣子原貌重現。還有那一座座他作畫時眺望風景的石橋,還依稀可以辨別出他繪畫時的前景與遠景。在阿爾勒到處都能看到梵谷的作品,或者被印製成明信片,或者被製作成各種紀念品,看來阿爾勒已把梵谷當成自己的城市名片。
欣賞梵谷的畫作很像一次暢快的郊遊體驗。我看到鳶尾花、橄欖樹、向日葵、小村街道、葡萄園、老磨房、麥田、花床、星空。大塊大塊的色彩自由塗抹。看到這些時,沒有人相信這是一個悲傷的人在創作。
畫畫時候的梵谷是快樂的。他說,一個農夫的形象,一片寂靜的大海,一塊耕地上的犁溝,都是不容易畫的,都是活的,都是美的。他看到了隱藏在平庸下面的詩意。
阿爾勒小鎮,早上空無一人,街邊黃色牆面的咖啡館,曾給畫家帶來無窮靈感的「夜晚咖啡館」如今已改作「梵谷咖啡館」,迎接著來往憑弔的絡繹遊人;梵谷的故居「黃屋」,畫家最喜愛的黃色外牆依舊矗立在那裡,不遠處畫家長期居住並無數次入畫的石牆意願——這座已有300多年歷史的四方形建築,卻早已被修葺一新,成為梵谷中心和埃克斯大學分部的共同所在,遊人絡繹不絕。
黃屋後金色的麥田、墨綠色的橄欖林和高高的郎格洛瓦吊橋,都是梵谷畫中勝景。然而,人非物也非,麥田、吊橋也早毀於戰火。曾有人說過,阿爾勒的星空,只為梵谷燃燒,這說法一點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