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來自千島湖的科幻作家江波:業餘時間寫小說拿下銀河獎

2021-01-21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帶有濃厚科幻色彩的,由海寧鐵幕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出品的懸疑片《緝魂》正在影院熱映,原著小說《移魂有術》作者科幻小說作家江波,也引發關注。

江波是中國科幻作家代表人物之一,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碩士。他從大學時開始嘗試創作科幻小說,讀研期間首次在《科幻世界》發表科幻作品,此後在科幻小說領域筆耕不輟。

江波的作品語言簡潔,想像汪洋恣肆,充滿科幻小說獨有的藝術魅力,多次榮獲中國科幻銀河獎。

近日,錢報記者在杭州獨家專訪了科幻小說家江波,他是杭州人,是當年以淳安縣高考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清華的學霸。

清華學霸淳安人江波

成了科幻小說家

1月14日晚,在《緝魂》杭州百美匯影城的出品方觀影場活動之前,江波出現在錢報記者面前。

1978年出生的江波,戴著一副眼鏡,說話簡短而有條理,邏輯性很強,是一位典型的理工男。

他說,帶領他邁入科幻世界的是閱讀。

「我小學是在淳安縣排嶺鎮一小(排嶺鎮後更名為千島湖鎮)讀的,記得每年放暑假,每天一早就跑去縣城圖書館看書。」

江波最初的科幻啟蒙讀物,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一本科幻短篇集,「書裡面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屬於科普型的科幻小說」。書中有許多在當時還是腦洞大開的想法,比如換頭術、隱形塗料、機器人、冰凍長生等。

老師問小江波長大要做什麼,他的答案是「要做一個宇宙開拓者」 。

1991年,國內引進電視動畫片《太空堡壘》,因為父母不讓多看動畫片,江波會特意跟著同學繞遠道多走十幾分鐘回家,就為了聽一下劇情。「看不到,聽別人講講,想像那波瀾壯闊的戰鬥篇章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1996年江波在淳安中學畢業,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微電子專業,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大三時,他參加《科幻世界》在清華組織的徵文比賽,最終這篇名為《歷史》的萬字處女作得了三等獎。

2003年,江波清華大學微電子碩士專業,同年發表科幻小說處女作《最後的遊戲》,此後筆耕不輟,代表作品有《溼婆之舞》、《時空追緝》、《宇宙盡頭的書店》等。

2015年,他的《機器之道》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同年《桃源驚夢》獲得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銀獎。

2016年,江波的長篇小說《銀河之心》三部曲完結,2017年《銀河之心Ⅲ》摘得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

2018年《機器之門》出版, 2019年在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頒獎典禮上,獲得銀河獎「最佳長篇小說」。

他說《緝魂》是一次成功的改編

因為看哭了

當日,聊起正在影院熱映的科幻懸疑片《緝魂》,已經看過電影的他表示,改編很成功。

他說,比起自己的原著小說,《緝魂》在情感上增加了不少戲份。原著小說的主線類似一個解謎過程,從陷阱到智力、勇氣,像是一個智力遊戲。

電影將原來醫生角色變成了兩個人,一個是刑警,一個是檢察官,且是配偶關係,這樣就埋下了夫妻情感線,在情感的表達上很強烈。電影是用情感來推動整個事件發展。

江波在看的過程中好幾次熱淚盈眶:「電影能夠感動我,說明改編是成功的。」

他還表示,片中男女主角在汽車上關於生死觀的那段臺詞,具有哲學深意,提升了電影深度。

至於科幻元素,他表示《緝魂》將之道具化和概念化了,通過複製記憶、腦細胞生長、連接,將兩個人身份互換,在生物性上需要漫長的時間。小說中,人因此發生精神錯亂、人格分裂。電影中,這一時間縮短了,也是為了情節更加緊湊。對一般觀眾來講,這些科幻元素能看懂就行了,不需要了解那麼多。

與B站合作

代表作《銀河之心》動畫版已出預告片

《銀河之心》三部曲是江波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2016年,小說一度傳出消息有望改編成電影,讓科幻迷們一度欣喜萬分。該三部曲以星際流浪漢李約素為主角,講述了一個人類抵抗未知入侵者的故事,分為《銀河之心 :天垂日暮》、《銀河之心: 暗黑深淵》和《銀河之心 :逐影追光》

三部,壯闊的星域文明,龐大的戰爭場面,被贊是銀河系的人類史詩。

有科幻影迷表示,如果《銀河之心》三部曲能被翻拍成電影,那將是媲美《星球大戰》的國產科幻片。

當日,江波告訴錢報記者,《銀河之心》講的是太空、未來,完全脫離了人類社會,創造了一個新世界,屬太空歌劇,改編成電影有一定難度。

但他表示,《銀河之心》和《機器之門》的動畫版已有眉目。

《銀河之心》動畫與B站合作,目前預告片已經曝光。《機器之門》動畫與杭州玄機科技公司合作,也在積極推進中。

問起江波最喜歡哪幾部科幻電影,江波說是《黑客帝國》和《2001:太空漫遊》。

他表示,沃卓斯基姐妹導演的《黑客帝國》中對虛擬世界的創造等,可謂開創了一種科幻片流派。

庫布裡克導演改編自科幻小說巨匠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則是一部永不過時的經典,本身就是一個科幻類型。江波說,將科幻文學文本變成視效大銀幕作品,對提高大眾對科技的嚮往,尊重科學技術有很大好處,對寫作的人也是一種鼓勵,希望中國科幻片票房越來越好。

業餘時間寫出大部頭

時間是靠擠出來的

2003年,江波清華大學微電子碩士專業後,在上海某外資企業從事半導體研發,業餘時間從事科幻小說寫作。

記者好奇既要上班又寫出了那麼多大部頭,時間是怎麼安排的?

江波說,其實寫作並不需要太多時間,只要工作不是996。他自己就是上完班,做完家務,剩下的閒暇時間拿來寫作,有時寫得快,有時寫得慢,目前一年大概能寫作二三十萬字。

如果光靠寫科幻小說,能養活自己嗎?

他笑著表示,文學創作這行收入並不高,能上作家富豪榜的畢竟是少數,不過現在養活自己沒問題。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作家江波作品《銀河之心Ⅲ》摘得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
    作家江波作品《銀河之心Ⅲ》摘得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 11月11日晚,第28屆中國科幻「銀河獎」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這一獎項被譽為中國科幻最高獎項,代表中國科幻的最高水平。
  • 拿下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金獎 業餘作家如何逆襲?
    北極熊溺水後和垃圾海島結合,成為可以感染人類的大肉瘤,一場危機即將來臨……這是80後作家灰狐在小說《固體海洋》中描繪的場景。  前不久,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重慶頒發,他憑藉《固體海洋》獲得長篇科幻小說金獎。這位業餘作家,就此走進讀者的視線中。
  • 《銀河之心》獲科幻星雲獎金獎
    時光網訊 9月11日,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在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著名中國科幻更新代作家旗手江波憑《銀河之心III·逐影追光》獲最佳長篇科幻小說金獎。據悉,《銀河之心》三部曲在網絡平臺火熱連載已逾四年,被譽為中國科幻的「史詩級巨作」。科幻讀者評論:「江波的《銀河之心》三部曲,是《三體》之後中國科幻的扛鼎之作。」       而在此次星雲獎頒獎典禮上,壹天文化宣布壹天資本將發行2億元科幻電影基金,用於挖掘及推動中國科幻作品的發展。
  • 中國最好的科幻小說家:業餘寫作連奪八年銀河獎
    他是中國最好的科幻小說家,他的作品將拍成電影本報記者 屠晨昕本報記者 屠晨昕「誰是劉慈欣?」對這句話的回答,大抵可以區分他是不是科幻迷。近來,「沉默」的科幻迷們都不淡定,因為「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小說將頭一次被搬上大銀幕。
  • 兩個淳安人打造的「淳版」科幻電影《緝魂》今日上映
    幾年前,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一度掀起了科幻電影的觀看熱潮。1月15日,淳安科幻作家江波首部科幻小說所拍成的電影《緝魂》正式公映,再度引發社會關注。《緝魂》這一電影是通過一樁刑事案件講述用RNA人腦複製技術來「移植靈魂」,讓人實現永生的故事,改編自江波的科幻小說《移魂有術》,原作小說刊登於《科幻世界》2012年5月刊,曾獲得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小說改編之後,增刪了原著人物,故事也更複雜,整個故事風格有了些改變,」江波說,在前不久的試映式上,自己觀影后被影片真切感動到,希望也能帶給大家驚喜。
  • 寫科幻小說的高級工程師劉慈欣:連拿8年銀河獎
    多年來,很少有一部本土科幻小說像《三體Ⅲ》這樣受到讀者的熱烈追捧。在網絡上,這部小說被頻頻提及,成千上萬的讀者把劉慈欣尊稱為「大劉」。  他是中國唯一連續拿了8年銀河獎的科幻小說家,「三體」系列的銷量超過15萬,是國內近20年來最暢銷的科幻小說。有評論認為,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 2016星雲獎蓄勢待發 《銀河之心》《天年》受熱捧
    本著探討如何繁榮中國科幻產業,讓中國科幻走向世界。本屆星雲獎也是邀請到來自全世界在傳播領域、創作領域的權威人士進行學術研討與互動交流,強勢定調未來科幻發展方向。其中包括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即美國星雲獎)主席:Cat Rambo,世界科幻大會主席:Crystal M. Huff,日本科幻作家俱樂部(日本星雲賞)會長:藤井太洋,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益肇等重要嘉賓。
  • 第七屆全球華語星雲獎落幕《銀河之心》獲金獎
    網易娛樂9月12日報導 9月11日,由時光幻象、北京壹天文化共同主辦的「科幻?中國與世界」國際科幻高峰論壇暨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在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隆重舉行。著名中國科幻更新代作家旗手江波憑《銀河之心3-追光逐影》獲最佳長篇科幻小說金獎。
  • 科幻作家何夕:人類重新認識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新華網成都10月16日電(記者姬少亭、童方)中國科幻作家何夕長篇小說《天年》正式在蓉出版,被視為《三體》獲得雨果獎之後,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科幻長篇。  13次榮獲中國科幻「銀河獎」的何夕,原名何宏偉,從中短篇創作轉為長篇創作,此為首次。「這是一部非常有挑戰性的作品,講述的是宇宙級別的災難,人類自我的救贖。」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姚海軍說。
  • 90後科幻作家阿缺:寫一部讓人感動的「太空歌劇」
    北方文學創作中心作為本屆銀河獎的特邀單位,在活動現場對作家阿缺進行了專訪。以下根據專訪實錄整理整篇,以饗讀者。所以我現在覺得,我最早寫科幻文學的時候,這個趨勢已經出現了,但我依然不敢全職寫。   我是三屆銀河獎獲得者,銀河獎在我的創作科幻文學路上佔據著特別位置,它甚至改變了我的人生。如果沒有科幻和銀河獎,我應該是一個水電工程師。因為銀河獎,我辭職了,拋棄了原本的專業去進行科幻創作,整個人生軌跡由此改變。
  • 「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揭曉,最佳長篇小說獎首次空缺
    本屆「閱文杯」銀河獎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科幻作家、科幻產業人士和科幻愛好者300餘人齊聚一堂。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經戈出席頒獎典禮,並代表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致歡迎詞。典禮共頒發了十三項獎項,反映了過去一年我國科幻文學創作和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和未來方向。
  • 科幻作家寶樹:用哲學的語言與科幻對話
    「銀河獎」最早創立於1985年,被業界公認為中國科幻文學的最高榮譽獎項,累計推介了王晉康、劉慈欣、韓松、何夕等一批國內重要科幻作家。  隨著我國科幻文學的快速發展,銀河獎在持續推動科幻創作的同時,也見證了一代代科幻作家的成長。
  • 斬獲銀河獎、星雲獎的科幻作家們,帶你踏上2020年絕無僅有的創作之旅 | 三明治x微像科幻小說工作坊
    10月11日至11月22日,國內六位知名科幻作家再次聯手開設為期七周的線上寫作工作坊,導師陣容包括幻迷們耳熟能詳的夏笳、阿缺、張冉、王侃瑜,以及新銳科幻作家譚鋼、念語。他們都有豐富的小說創作出版經驗,斬獲過銀河獎、星雲獎等國內科幻文學領域各項大獎。
  • 《人物專欄》中國科幻人物博覽
    八、引領潮流的的科幻活動家 ——中國當代科幻的領軍人物 註:本文統計數據主要來源於《中國科幻總目錄》(來自網絡)《科幻世界雜誌總目錄》(來自網絡)《新科幻目錄》(來自網絡)《中國銀河獎歷屆獲獎名單》(時光幻象科幻博物館藏)《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獲獎全名單》(時光幻象科幻博物館藏)《20世紀中國科幻小說史(吳巖主編、內部資料)
  • 中國當代科幻小說作家後新生代崛起人數太少
    劉慈欣  □記者張曉東  雨果獎餘波未消,銀河獎風雲再起——劉慈欣捧得國際科幻小說最高獎項雨果獎沒多久,9月12日,大陸科幻小說唯一獎——銀河獎揭曉:劉慈欣榮獲  《2014中國最佳科幻作品》精選了2014年在傳統期刊或電子媒體上所發表的佳作,包含了平宗奇的《智能型人生》等在內的13篇中短篇作品。剛剛結束的第26屆銀河獎的頒獎結果,也再次證明了本書編選者的精準眼光,最佳中篇獎張冉的《大飢之年》、寶樹的《人人都愛查爾斯》,最佳短篇獎吳巖的《列印一個新地球》,以及最佳新人獎索何夫的《風暴之心》均收錄其中。
  • 銀河獎長篇小說獎空缺 科幻電影何時再出爆款?
    空缺的最佳長篇小說獎  日前頒發的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受到了廣泛關注。該獎項由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主辦,最早設立於1985年,是公認的中國科幻最高獎。資料圖:本次銀河獎頒獎典禮現場。 安源 攝  在這次頒獎典禮上,共頒發了包括最佳中篇小說、最佳短篇小說、最受歡迎外國科幻作家、最佳新人等大獎,但「銀河獎」的重磅大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卻出現了空缺。  對此,《科幻世界》主編拉茲回應稱,主要是終審評委意見無法達成一致。「目前國內長篇出版數量相對有限,存在明顯的『大小年』。2019年算是科幻長篇的『小年』。」
  • 直播預告|科幻寫作班最後一周!江波和譚語蕊會講什麼呢?
    科幻小說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哪些科幻小說具備影視化價值?再比如...本周末,我們邀請到了著名科幻作家、銀河獎得主江波、資深編劇/電影導演譚語蕊,帶你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幻創作。這次除了科幻寫作之外,譚語蕊老師也將和大家聊到科幻的另一個方向——科幻作品的影視化,對編劇/影視化感興趣的讀者不容錯過!
  • 2020年第九屆蝌蚪五線譜「光年獎」原創科幻徵文大賽正式啟動
    年科幻孵化平臺作為科幻圈裡對新人最友好的平臺,8年時間,光年獎挖掘了很多新作者,也孵化出眾多的優秀作品,出版成冊,集結成書,呈現在讀者面前。富有想像力的創作者們在這裡出道,走上了科幻圓夢之路。名家評審助力為了能讓大家的作品受到專業、嚴謹和高水準的評審,我們特邀中國科幻頂流名家助力。科幻小說評審團由著名科幻作家韓松、楊楓領銜,知名科幻作家張冉、江波、寶樹、阿缺、夏笳、遲卉坐鎮;「校園之星」獎由新銳科幻作家灰狐、楊晚晴聯合評審;設計獎則由視覺系專家鄒波、李聰穎、莊維嘉共同把關。
  • 作家何夕:科幻小說難寫
    科幻作家何夕重慶商報訊中國科幻小說「四大天王」之一的何夕,昨日帶著自己的新書《天年》來到重慶新華書店解放碑店舉行籤售。何夕從19歲開始寫第一篇科幻作品,到現在已有20餘篇作品問世,其中有13篇獲得過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昨日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卻感慨:「科幻小說太難寫,一不小心就寫成科普。」感嘆科幻小說難寫《天年》是他的第一部長篇作品。寫了那麼多年短篇,直到現在才嘗試長篇,何夕道出其中原因:「長篇需要積累。
  • 中國科幻最高獎揭曉《機器之門》獲最佳長篇小說獎
    江波憑《機器之門》獲得「最佳長篇小說」。 鍾欣 攝中新網成都11月23日電 (王鵬)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頒獎典禮22日晚在成都舉行,這一獎項被譽為中國科幻最高獎項,代表中國科幻的最高水平。當晚,中國「硬科幻」作家江波憑《機器之門》獲得本屆「銀河獎」最重量級的獎項「最佳長篇小說」。江波生於七十年代末,2003年於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研究生畢業。2003年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發表自己的處女作《最後的遊戲》。圖為頒獎典禮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