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科幻小說的高級工程師劉慈欣:連拿8年銀河獎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多年來,很少有一部本土科幻小說像《三體Ⅲ》這樣受到讀者的熱烈追捧。在網絡上,這部小說被頻頻提及,成千上萬的讀者把劉慈欣尊稱為「大劉」。

  他是中國唯一連續拿了8年銀河獎的科幻小說家,「三體」系列的銷量超過15萬,是國內近20年來最暢銷的科幻小說。有評論認為,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此前,在上世紀70年代末,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發行100多萬冊,成為中國科幻小說至今無法超越的高峰。

  「三體」系列之外,還有《鄉村教師》、《流浪地球》、《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梁文道在《開卷八分鐘》連續5天分析「三體」暢銷之謎,「香港書展」上劉慈欣的講座,吸引上百名讀者到場;《三體Ⅲ》獲2011年度《當代》雜誌評選出的「長篇年度五佳」,標誌著多年來處於文壇邊緣的科幻文學獲得主流文學的認可。

  這些榮耀的光環沒有太多地改變劉慈欣,作為中國電力投資公司高級工程師,他仍是山西娘子關發電廠一個走入人群就無法辨認的中年男人。只是我們永遠無法想像,當他埋入文山會海,當他等車的瞬間,他貌似平靜的眼神背後,也許已是宇宙萬象——是的,他只能在節假日或晚上熬夜寫作,但是想像天馬行空,無所不在。

  劉慈欣接觸科幻小說,是在「文革」時期。父親的舊書被視作「毒草」塞到床底的一個箱子裡,還在上小學的劉慈欣偶然間發現了這些「寶貝」,一下就沉迷其中,他在這裡找到了儒勒·凡爾納的《地心遊記》,成為他最早的科幻小說的滋養。後來,他陸續地看到蘇聯的科幻小說,阿·卡贊採夫的《太空神曲》和葉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雲》。「以前的世界很狹窄,現在打開門走出來,感覺世界突然擴大了許多。」在他的視野中,科幻小說大致可分三類,一類以阿瑟·克拉克為代表的以技術內核展開的小說,能從中感受到技術帶來的美感;一類以艾薩克·阿西莫夫為代表的小說,他的《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讓人感到科幻可以建立在理性的設定上,創造平行而完整的世界;還有一類,是以喬治·歐威爾為代表的西方社會科學性作品,他的《1984》設想一種不存在的極端的社會狀態,通過這種狀態,達到主流文學所不能抵達的思想實驗。

  想像中的科學世界令劉慈欣不能自拔。他沉浸於跨越數萬光年的浩瀚空間裡,而宏大敘事的準確與冷靜,也成為他的科幻作品的特點之一。「我是執著的科幻迷。」劉慈欣說,從上世紀70年代末便開始關注科幻文學,他認為中國的科幻從《珊瑚島上的死光》開始活躍,後來中斷過。直到1995年以後科幻小說又漸漸地復甦。他敏銳地看到這一點,開始著手第一個短篇《鯨歌》。他坦率地說,寫作的唯一目的就是發表。如果不能發表,他不會去練筆,更不是寫給自己看。

  這樣的自信並非狂妄之語。雖然從未動手寫過,以劉慈欣多年來的閱讀積累和創意積累,不但處女作順利發表,同年的短篇小說《帶上她的眼睛》便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第二名;此後便是一路寫作,一路獲獎,由科幻迷轉為視科幻為終生事業。「我靠創意和想像力徵服讀者,這是科幻小說存在的依據。」在他看來,想像力如罌粟般充滿誘惑和吸引力,更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劉慈欣的想像力又不是凌空虛蹈,比如短篇小說《贍仰上帝》,便是以深厚的科學知識作為想像力的基礎,把人間的生活、想像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產生獨特的趣味。按時間順序看劉慈欣發表的小說,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的精神走向。《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曾經評論說,進入劉慈欣的世界,立刻會感受到如粒子風暴般撲面而來的澎湃的激情——對科學,對技術的激情。的確,剛開始寫作的幾年,劉慈欣的作品帶著某種激情使人振奮;隨著寫作的成熟,他的激情也逐漸沉澱為冷靜甚至冷酷。

  「頑固不變」的是他的科幻理念,「我說過,我很可能成為中國傳統技術性科幻最後一個守衛者。」以往的創作,劉慈欣的目光一直盯著人與自然的關係,他認為科幻本身最關注的應該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如果在科幻裡還是過多地關注人類自身、人與社會的關係的話,就會把科幻本身的特性消磨掉。但是在《三體》的創作中,他開始關注到人類自身,融入了人類本身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在類型文學之中,言情、驚悚、武俠、官場,哪一個類型裡沒有突破40萬冊的暢銷書?唯獨科幻小說沒有。」劉慈欣的心裡,很希望能有一兩部暢銷書,這暢銷書應該能使自己下半輩子衣食無憂,專心寫作。因為近來,他突然發現自己不能熬夜了,這對於業餘作家而言,幾乎像得了絕症一樣令人恐懼。

  科幻作家尼爾·蓋曼說,寫小說的技巧在於,你拉著讀者的手帶他們進入一個黑暗的世界,並安慰他們說不要害怕,當他們真正感到害怕時,你就把手鬆開。劉慈欣很堅定:「我想我是不會鬆手的。」

  (舒晉瑜)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好的科幻小說家:業餘寫作連奪八年銀河獎
    他是中國最好的科幻小說家,他的作品將拍成電影本報記者 屠晨昕本報記者 屠晨昕「誰是劉慈欣?」對這句話的回答,大抵可以區分他是不是科幻迷。近來,「沉默」的科幻迷們都不淡定,因為「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小說將頭一次被搬上大銀幕。
  • 劉慈欣的科幻之路
    1966年,劉慈欣3歲,十年事件開始,父親因為有加入國軍的弟兄,而失去了煤礦設計院的工作,下放到山西陽泉挖煤。劉慈欣被送到河南老家避難。小學2年紀回陽泉和父母團聚。這期間劉慈欣下過幾次礦,劉慈欣的小說《地火》中有描述關於肺塵病的情況。而在礦上讀小學,劉慈欣讀到了他最喜歡的科幻小說《地心遊記》。
  • 劉慈欣:命中注定寫科幻
    「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特別報導  記者 錢卓君    劉慈欣還是和四年前一樣,穿著件再普通不過的夾克衫就來了杭州,出了機場不肯打的,坐著大巴進了城。晚飯喝了點酒後臉漲得通紅,說起寫作滿臉遺憾:「我已經兩年多沒寫一個字了,下一部小說在哪裡真不知道。」
  • 雨果獎得主劉慈欣編寫了一套少年科幻小說文集,好在這裡
    一、終於知道孩子們為什麼喜歡天天打小怪獸的奧特曼了劉慈欣,想必這個名字大家已經太熟悉了。他是高級工程師,更為人熟知的是2015年8月23日,他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由此中國的科幻登上了世界的舞臺。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身為一名科幻作家,我現在的責任和使命,就是世界變得平淡無奇之前,把它們寫出來。」——劉慈欣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科幻大神」劉慈欣又獲大獎了!美國當地時間2018日11月8日晚8點15分,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貢獻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這也是繼2015年8月22日劉慈欣《三體》獲得雨果獎後的又一喜訊。
  • 銀河獎、星雲獎雙獎才女顧適科幻短篇集《莫比烏斯時空》發售
    4月8日,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科幻小說集《莫比烏斯時空》正式發售,這是銀河獎、華語科幻星雲獎金獎得主顧適的首部科幻作品集。《莫比烏斯時空》這本小說集是顧適八年科幻創作的一次總結,不僅收錄了《嵌合體》《莫比烏斯時空》這樣的人氣篇目,還有3篇此前未發表的優質新作。內容涵蓋人工智慧、記憶存取、人體冬眠、腦機接口、基因編輯等前沿題材,文風細緻工麗,想像華美絢爛,兼容科幻、言情、懸疑之美;既有對未來科技的冷峻洞察,又不失女性主義的溫暖輝光。
  • 「銀河」三劍客之一:劉慈欣
    劉慈欣的作品一樣充滿著對未來的憂心忡忡。這部銀河獎獲獎的中短篇合集《人和吞食者》,第一篇《贍養人類》就是描述了人類因貧富分化,資源枯竭,物質浪費,道德喪失,這就是最後所嘗到的惡果。至於外星殖民地侵入,好像只是作為一種象徵和起因,作為鋪墊來的。這也提醒我們,真正需要正視的是我們目前所忽視的因由,以免將來造成可怕的未來。
  • 銀河獎、星雲獎得主顧適推出科幻短篇集《莫比烏斯時空》
    (環球網文化頻道綜合報導)銀河獎、華語科幻星雲獎金獎得主顧適,於本月推出了她的首部科幻作品集《莫比烏斯時空》。該書得到了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劉宇昆及著名言情作家丁墨的高度評價。劉慈欣認為:顧適的科幻小說有一種精妙的平衡感,既能滿足科幻迷的期待,又能讓對科幻不那麼感興趣的讀者樂在其中,顧適是一位有潛力「出圈」的科幻作家。而劉宇昆則說「顧適的敘事方式很古典,符合傳統的戲劇規則,工整到了甚至亞里斯多德都可以贊同的地步。」言情大神丁墨更是盛讚顧適「構造出了一個個波瀾壯闊的幻想世界」。
  • 《三體》作者劉慈欣當選山西省作協副主席 簡歷照片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3月4日上午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確認,自己已經當選山西省作協副主席一職。劉慈欣  公開簡歷顯示,劉慈欣,男,1963年6月出生,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 科幻作家劉慈欣調入陽泉市文聯事業單位 從事專門文學創作
    劉慈欣最近可謂雙喜臨門。繼「雙十一」中《三體》英文版正式登陸美國書店後,科幻作家劉慈欣如今不必再說自己是一個業餘作家了。據山西陽泉市文聯近日消息,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正式調入陽泉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室,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和研究工作。
  • 劉慈欣:打麻將輸800塊錢,為戒賭開始寫小說,結果寫下《三體》
    說起《三體》,大家應該都聽過,2015年這本科幻小說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小說大會雨果獎。美國前總統看過《三體Ⅰ》後專門發郵件給作者催更,天體物理學家李淼專門針對《三體》寫過一本書《三體中的物理學》,中國科幻作家王晉康說「我看了不止一遍,我很喜歡。
  • 劉慈欣:《三體》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科幻精神
    劉慈欣摸魚寫《三體》劉慈欣並不是那種職業作家,1989年他二十歲的時候,就進入了電廠工作,當計算機維修工程師。可能是工作太過清閒了,他就開始寫小說,當時劉慈欣寫小說,基本都是在上班的時候寫的,也就是摸魚寫小說。劉慈欣也挺喜歡這種上班摸魚寫小說的生活,在后里的採訪中,劉慈欣說,這種寫小說的方式,有種佔便宜的感覺。
  • 《三體》不僅僅是科幻小說,還是劉慈欣對一種生活方式的詮釋
    一、劉慈欣 與「科幻小說」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政府加強「科技興國」宣傳、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出現了諸多有利科幻創作的條件;同時以科技工作者為主的創作隊伍逐漸更新,一些從科幻迷中分離出的精英化讀者也成長為作家,而劉慈欣就是其中的一員。
  • 劉慈欣:沒有一個科幻作家預言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中國之聲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特別報導《見證》,今天推出《劉慈欣:沒有一個科幻作家預言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劉慈欣,1963年生,山西陽泉人,作家、高級工程師。他大學畢業後在火電廠工作,業餘時間開始創作科幻小說。從1999年發表小說《鯨歌》和《微觀盡頭》開始,他逐漸為人們所知。2006年5月,他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這部作品被視為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
  • 長篇科幻小說少?劉慈欣:現實問題阻礙了作者
    該書主編、《科幻世界》雜誌副總編姚海軍,第73屆雨果獎得主劉慈欣,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以及張冉、寶樹為代表的中國科幻小說「後新生代」作家,就當下中國科幻創作的面貌等問題展開探討。《2014中國最佳科幻作品》包含13篇中短篇作品,所選作品多為曾屢次獲得銀河獎等獎項的科幻作家2014年發表的新作。
  • 劉慈欣、劉宇昆力捧,她推出首部科幻短篇集《莫比烏斯時空》
    4月8日,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科幻小說集《莫比烏斯時空》正式發售。這是銀河獎、華語科幻星雲獎金獎得主顧適的首部科幻作品集,得到了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劉宇昆及言情作家丁墨的高度評價。劉慈欣認為:顧適的科幻小說有一種精妙的平衡感,既能滿足科幻迷的期待,又能讓對科幻不那麼感興趣的讀者樂在其中,顧適是一位有潛力「出圈」的科幻作家。而劉宇昆則說,「顧適的敘事方式很古典,符合傳統的戲劇規則,工整到了甚至亞里斯多德都可以贊同的地步。」丁墨更是盛讚顧適「構造出了一個個波瀾壯闊的幻想世界」。
  • 世界十大最著名科幻小說家,中國劉慈欣第九
    4、艾薩克·阿西莫夫,代表作:《銀河帝國三部曲》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 豆瓣8.4分 劉慈欣又一科幻小說將改編電影
    在中國科幻銷售界,劉慈欣已經成為一個招牌。最難的《三體》電影一直沒有拍出來,但《流浪地球》創歷史的票房也刺激了國內科幻電影,劉慈欣又一個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確定要改編電影了。網絡報導,《全頻帶阻塞幹擾》電影已經通過了備案,將由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編劇為易常春。
  • 人到中年,作家劉慈欣《流浪地球》票房20億,感慨上班偷偷創作
    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陽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
  • 劉慈欣將對話田中芳樹 銀河英雄傳說獎引關注
    2018年5月18日,由貓片主辦的「銀河英雄傳說頒獎典禮暨中日科幻文學巔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盛大發布會。屆時,貓片高層將攜手著名作家田中芳樹,劉慈欣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二十餘名國內外作者及出版人蒞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