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千仞這個人身上,折射的矛盾點是很多的。有很多地方解釋不通。比如前期描寫賣國求榮,打傷黃蓉又打了瑛姑孩子一掌,摻合丐幫的事情等等,完全就是反派的套路,期間也沒看見過有懊悔的心理展示,為什麼突然間就大徹大悟出了家?而且追隨一燈大師了呢?
而且,都知道黃藥師護犢子,對門下人好。可是自己親女兒差點被裘千仞殺青了,黃藥師和郭靖為什麼沒有去給黃蓉討個說法?洪七公又為什麼放過了賣國求榮的裘千仞呢?
裘千仞打傷黃蓉攪合丐幫等以及出家是怎麼回事呢?
裘千仞有個孿生兄弟叫裘千丈,總是靠著他的名頭在江湖上混吃混喝,招搖撞騙。偏偏這倆人長得一樣,有時候碰見真的,有時候碰見贗品。郭靖黃蓉也沒搞清楚,就一直以為裘千仞武功不怎麼樣,可是後來在鐵掌峰上碰見了真的裘千仞,黃蓉郭靖以為是假的,結果被裘千仞一鐵掌打翻,黃蓉身受重傷,差點就領了盒飯。
裘千仞是極其不消停的一個人,閉門練鐵掌的空閒時間還去了趟大理,打傷了瑛姑和周伯通的孩子,目的是讓段王爺耗費功力治他,就無法華山論劍爭奪天下第一了。之後又與楊康攪合丐幫上下亂七八糟,同時私通大金國,鐵掌幫的費用都是大金國支持的,而換來裘千仞幫助大金國刺探軍情,做一些不恥勾當。可謂堅定不移,確鑿的走反派路線。
別看裘千仞這樣一直在作死路上行進,可他卻不能死,因為他有更大的作用。
黃藥師和郭靖以及洪七公為什麼不能找裘千仞報仇?
嚴格講,黃蓉其實是找人為自己報過仇的,這個人很奇葩,玩得不亦樂乎,大家想到是誰了吧?沒錯,就是老頑童。
老頑童折磨的裘千仞想找個痛快的方式自戕,你說這熊孩子周伯通多麼能折磨人,可是周伯通也不能幹掉裘千仞,最後被裘千仞拿毒蛇嚇跑了。與黃藥師不能給自己女兒報仇,還有郭靖,洪七公等等都是一個道理,總之就是裘千仞不能死,那問題來了,裘千仞為什麼不能死?
直到神鵰結尾,一燈大師和瑛姑還有老頑童的故事都沒有了結。設想一下,如果裘千仞掛了,剩下的故事線該如何走呢?
一燈大師了卻不了心願,瑛姑恨恨而終,老頑童倒是可以沒事人一樣逍遙一輩子。但這樣的結局實在是太平凡無趣了,各人的矛盾並沒有隨著裘千仞一死解開,反而顯得更亂,一點教育意義都沒有,所以裘千仞是不能死的。
可如果關鍵人物裘千仞出家,這些人與他的外部矛盾都將解開,事情可以得到圓滿解決。
這就是金庸先生告訴世人,冤冤相報何時了,過好這輩子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這顯得有點單薄,咱們逐個來分析一下裘千仞的重要程度
為什麼他不能死?
對於裘千仞自己來講,猛然間覺得自己愧對師父的遺願,師父上官劍南是忠心報國的大英雄,臨死告訴自己要如何愛國愛民,可是自己把鐵掌幫變成了藏汙納垢之所。自覺一生所做皆是惡事,而且事事都沒成。良心發現,頓生死志,多虧一燈點化才開了竅,如此方顯頓悟悔改的作用,一旦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
對於郭靖來說,裘千仞的頓悟良善,正好給此時的郭靖指點了道路,這時郭靖的一番心理活動暴露了郭靖思慮的問題:
這些日來苦惱他折磨他的重重疑團,由此片 言而解,豁然有悟:「師父說
他生平殺過二百三十一人,但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只要不殺錯一個好人,那就問心無愧。瞧師父指斥裘千仞之時,何等神威凜凜。這裘千仞的武功未必就在師父之下,只因邪不勝正,氣勢先就餒了。只要我將一身武功用於仗義為善,又何須將功夫拋棄忘卻?」這番道理其實平易淺白,丘處機也曾跟他說過,只他對丘處機並不如何信服,而他隨成吉思汗西徵,眼見屠戮之慘,戰陣之酷,生民之苦,母親又慘死刀下,心中對刀兵徵戰大為憎惡,方有這番苦思默想。他素來敬服洪七公,恩師這番言行,比之丘處機的空言開導,自有效的多。經此一反一復,他為善之心卻更堅 一層了。
而裘千仞既然頓悟點化,成了一燈大師座下,那基本上就沒黃藥師,洪七公什麼事情了,人家已經從善如流了,自然不需要這些高人動手了,黃藥師動手是因為打傷自己女兒。洪七公是因為裘千仞賣國求榮和擾亂丐幫。這都是裘千仞的死局。可裘千仞又不能死,這些外部矛盾無法解決,只好出家了。一旦出家,所有的賣國求榮,擾亂丐幫就都隨著青燈古佛一筆勾銷了,不得不說高明。
可是還有一個內部矛盾未解決,就是裘千仞一時的心致良知,此心是否堅固呢?還有他對瑛姑的罪孽怎麼來還呢?金庸都想到了,裘千仞在神鵰俠侶中糾結為不為裘千丈報仇,最後才真正的堅固內心專一向佛。與金輪法王大戰一天一夜,重傷垂死更是促進了三人冰釋前嫌,同居深谷。最終給了他一個英雄該有的身份。
小狠總結:裘千仞的出家被點化,在射鵰中,只是解決了外部矛盾。最後在神鵰俠侶裡才把一燈大師瑛姑與老頑童三人的矛盾化開,是合理的,更能體現金庸的筆法和結構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