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高校綜合實力,最重要有兩個標準。第一個是高校的科研實力,第二個是高校的人才培養情況。這兩個就能夠反映出一所學校發展的情況,也是最得到大家認可的兩個指標。
因此,今天筆者著重為家介紹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情況,筆者強調的是,這裡主要是指培養學術型人才的數量,主要的依據有高校培養兩院院士及其候選人的數量、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者、傑出人文社科科學家等國家級的評選。下面就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些高校的情況。
從這裡看到,前十位的高校大家都很熟悉,北京大學本次奪得第一名,在兩院院士以及國家青年傑出學者方面都有著比較大的領先優勢。而經常被認為是華東五校「守門員」的南京大學,本次是排名第三,在人才培養方面,應該是有諸多的貢獻,這也奠定學校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特殊地位。而吉林大學則是深藏不露,整體人才培養的數量排名第7,也是讓很多人刮目相看。
在前20名的高校裡面有很多突出的亮點,比如說在綜合排名當中,表現得比較差的蘭州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卻有著很大的成就,能夠排名18,緊跟在上海交通大的後面。這也能夠體現出,蘭州大學自身人才的培養體系相當的完善,即使沒有地理位置的優勢,同樣能夠為國家培養出傑出的人才。
最近半個月裡面,西北工業大學因為一張「大國工匠」名單的圖片,成為大家所熟悉的「網紅」高校。在國家的航空航天領域,西工大確實能夠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培養眾多的頂尖人才,所以本次人才培養也能夠排名30。當然,這裡就主要是指學術方面的人才,並不包含各類設計師或者是工程師。
從這裡來看,西工大也是表現得不錯,既能夠培養出研究型的人才,又能夠培養出國家需要的工程師,可以說是兩手共抓,確實也讓人佩服。
另外,陝西還有一所大學排名比較靠前,也是很值得讚揚。這所學校就是排名31的西北大學,這是一所偏文性質的高校,所以在人文社科領域有著很強的實力,學校堅持著低調發展,踏實地為我國的各個學科培養研究人才。
即使西北大學每年的科研經費都很有限,又因為地理位置的問題,沒能夠獲得很多的支持,也很難從外部引進高端的人才。因此,西北大學只能自己培養,利用本校的生源培養出傑出學者。
筆者看法
從生源質量方面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的名校可以說是佔盡優勢,但是我們也看到,並不是說生源質量好,就能夠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人才,有時候生源質量和人才的數量並不成正比。比如說排名第三的南京大學,第8的吉林大學,第18名的蘭州大學等,這些學校的送別質量恐怕都難以進入前30名。
但是,這些學校培養的頂尖人才數量,卻超過那些錄取分數線很高的學校,這說明吉林大學以及蘭州大學等,才是真正的注重人才的培養。
我們也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如果高分的學生都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都是嚮往金融或者網際網路行業,那麼很難成為頂尖的科研人才。或者是那些被清華北大錄取的頂尖學生,最後卻選擇出國發展,直到學業有成後,也沒回國,這些人才,即使在世界的舞臺有再大的成就,也不會被統計在內。
我們看到那些為國家做貢獻的科研者,都是來源於那些生源質量並不是很好的高校。比如說哈工大、西工大、華科、吉林大學等。這些學校才值得大家真正的尊敬。
希望大家都能夠理性看待每年的高考錄取分數線,而是更要看到高校的人才培養數量。能夠把二流的學生培養成一流的人才,這才是真正厲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