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6 點史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流傳了很多的民間話語或者民間習俗,這些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又回歸於生活。農村裡有一句俗語是來形容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是關於孩子孝順父母的了。其實這是說關於父親或者母親的老伴。這句話就是「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這句話其實很早以前就出現了,在我們國家都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其實就是在說自己的家裡哪怕是孩子很多,但是也不如陪你走過大半輩子的另一半。有這些感嘆地大部分都是經歷過自己的另一半離開的中老年人。其實大家可能覺得不理解,兒女怎麼就不如老伴了。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大家看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話能被人一句一句口口相傳下來也是有它的道理的,在古時候對人們的要求非常的苛刻尤其是對女子,很多女子在丈夫死後就不能再嫁,否則就是一個不乾淨的女人。會被人罵死,但是自己一個人把孩子養大以後,真正孝順的孩子真的挺少的。

事實上真的有那些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等到他們事業有成或者成家立業就把自己的父母拋到了腦後,絲毫不顧念他們的養育之恩,有的人不經常回家但是還會給父母寄一點錢保障他們的生活,但是有的人還在繼續啃老。甚至更嚴重的就是那些人不孝順父母就算了,還打著把老人接回來孝順的名義在家裡對老人虐待,經常不給老人飯吃。所以自己沒有了自己的老伴,又沒有孩子孝順,生活可以說非常可憐。

所以很多老人就會想給自己再找一個老伴過剩下的日子,其實無非就是兩個原因,第一就是為了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不至於再麻煩子女。第二個就是在自己精神上有一種安慰,不會讓自己在子女忙的不回家的時候自己覺得孤獨。

但是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的生活,很多子女都不會同意去讓自己的父母再去找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害怕那個人進來就會平分自己的地位和財產。還有人覺得老人就應該有個老人的樣子,一大把年紀了還學年輕人談戀愛找老伴,為老不尊讓別人會笑話子女,讓他們在人前抬不起頭來。還有的人就會覺得自己家裡什麼都有,你還必須去找個老伴來照顧你的生活,不是明擺著告訴別人當子女的不光不孝順還虐待你嗎,讓人背後戳脊梁骨。

作為子女這麼想無可厚非,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過作為父母他們也是人,他們有做任何事情的權利,他們不光只是需要自己吃飽了就什麼事都不愁了,他們需要一個知心人來聊聊天,兩個人一起度過晚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上有一種慰藉。

作為子女我們不應該去反對老人這種想法,而是應該反思老人為什麼想去找老伴,是因為他們和你們沒有交流覺得孤獨,一定是你們沒有去關注過他們的內心。一個人需要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老人覺得自己和誰在一起相處的好就願意和誰在一起。

相關焦點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說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僅局限於農村,如果從農村角度來說的話也是可以的。黑嫂小時候就經常會聽到村裡老人說這樣的話,一些老人,大多都是老太太,會坐著曬太陽時突然嘆口氣,然後說一句:滿堂的兒女,不如半路的夫妻。小時候是不太懂這句話的,現在長大了,再回想這些話,能感受出說這些話人心裡的無奈。
  • 俗語:半路夫妻,永遠是賊,啥意思?有何道理?說了你可能不信
    俗語:半路夫妻,永遠是賊,啥意思?有何道理?說了你可能不信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用語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是俗語在農村仍然非常常見,甚至與人們的生活融為一體。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關於夫妻之間的四句俗語。第一句:半路夫妻永遠是賊。在婚姻中,夫妻恩愛是每個夫婦之間嚮往的生活,但是感情上的事情又不是如每個人所願的那樣美好。所以很多夫妻婚姻失敗之後,選擇尋找另一半,重新開始新的家庭。對於這樣的情況,農村人稱之為半路。這樣組成的家庭,夫妻之間會因為上一次婚姻的失敗而對彼此產生芥蒂與防備。
  • 都說「兒孫滿堂,不如半路夫妻」,真的是這樣嗎?古人誠不欺我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也有很多文化體現在俗語中,雖然說有些話上不得臺面,但是一直是在民間流傳,經過千年大浪淘沙的洗滌而沿用至今,那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俗話說」古人誠不我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兒孫滿堂,不如半路夫妻」,字面意思來說也很簡單,主要就是講人吶,年過半百之後,大半輩子已經過去了,有一大堆的孩子,且不說他們是孝順不孝順,不如和你半途結髮的妻子。對這事怎麼看呢?我想,應給分為幾點來看待這個問題,首先,得先講個故事,說一老爺子生了個病,醫院做了個小手術,問題不大,在家休養,兒女呢?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
    如何過好夫妻關係,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體會。在農村俗語中也有不少關於此類的俗語,或許讀懂它,多多少少能夠我們以啟迪和智慧。在我們這,一直有這樣一句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那麼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看命先生半路死,地理先生沒處埋」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和老人聊天的時候,往往會從他的嘴裡蹦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聽起來是既有意思,又有充滿了道理。下面要說的這三個農村俗語,言簡意賅聽起來朗朗上口,大傢伙看看它們說了個什麼意思,講了個什麼道理?但是有的夫妻,可能說著說著有一方就慢慢的不回應了,一般是男方,這樣這個架就吵不起來,氣消了也就沒事了。可是大部分夫妻,一旦吵起來,那可是互不相讓,生怕自己少說一句,這樣你一句我一句,有時候吵著吵著,可能就會說出非常過激的話,極易觸及一方的心理底線,那時候就不好了,矛盾一旦升級,後面發生的事就不易控制。所以就有人就這種情況總結了這麼一句俗語「天上打雷雷對雷,夫妻幹仗錘對錘」。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60後母親出院後的一席話,耐人尋味
    我開始明白老師想告訴我什麼了:亦或是讓我能早些有心理準備,接受晚年的孤獨;亦或是讓我早做準備,能「上行下效」,教出能夠知冷暖、懂感恩的孩子。「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位60後母親的這句話,並無偏見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如果說出「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話,人們或多或少地會從中感受到其中的抱怨之意,說出這句話,多半是對兒女有所不滿。
  • 「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人們是那樣的淳樸善良,而且遇到外來人士,都會熱情招待,也特別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是在現實的社會中,很難得的一種品德,但是農村人還保留著。不光如此,在農村還流傳著一些古語,並且在他們眼中,這些話是那麼的有道理,也正所謂話俗理不俗。
  • 農村俗語: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有道理嗎?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有道理嗎?是什麼意思農村中的俗語,往往會通過簡練的語言將道理反應出來,不僅朗朗上口,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農村有很多老人,都會將這些俗語,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交給我們。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永遠是賊」,字面意思很好懂,其中卻有講究
    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農村俗語「半路夫妻,永遠是賊」,這句俗語雖然說字面意思很好懂,但是其中卻大有講究,這句話其實也從側面看出老一輩對於原配夫妻的看重。畢竟原配夫妻的感情都是比較好的,而且彼此都是對方的第一個伴侶,既然兩人都選擇了結婚肯定早就做好了兩人要一起同甘共苦的準備,也彼此都把對方看成是自己以後要共度一生的那個人。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這農村俗語的意思就我們經常說的俗話,很多張口就來俗話說怎麼怎麼,說明都是一些有道理的話,從古自今這話能流傳到現在如果沒有道理根本不會被傳承,那麼大家有沒有通過農村這麼一句俗語呢:「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看不是很深奧,其實很多人不懂裡面還有一層比較深的意思,現在農村離婚率越來越多更應該去深深體會這句話的意思,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這句話當然指的就是農村婚姻一些問題
  • 「半路夫妻,永遠是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婚姻和諧才是真
    「半路夫妻,永遠是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婚姻和諧才是真古代的女子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在喪了夫之後都是安心守寡,很少再嫁給他人的,而當時的政府也是非常鼓勵這種思想的。人們將像這樣兩個人都離過婚再結婚的人叫做「半路夫妻」。起初,人們對這種「半路夫妻」並不看好,或許是因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又或許是因為某些人的眼紅,總之大家對「半路夫妻」沒什麼好印象。甚至還寫下這樣一句關於半路夫妻的俗語—「半路夫妻,永遠是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那些離婚後重新組織家庭的人永遠過不了安定的生活,總覺得對方是賊。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到底何意?有什麼道理?
    而俗語的涵蓋面也十分廣播,關於人性的「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關於居住的「樓上樓騎樓房,不敗也得亡」等。而本期我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是關於婚姻的,叫「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綿」,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其中又蘊藏著什麼道理呢?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到底何意?有什麼道理?
    而俗語的涵蓋面也十分廣播,關於人性的「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關於居住的「樓上樓騎樓房,不敗也得亡」等。而本期我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是關於婚姻的,叫「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綿」,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其中又蘊藏著什麼道理呢?
  • 農村俗語「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啥意思,你怎麼看?
    農村俗語「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啥意思,你怎麼看?農村的生活總是那麼的愜意,每每回到農村時茶足飯飽之後,村裡的大傢伙總喜歡相聚一起,圍圍坐的聊天。他們稱之為老話,我們則就叫俗語,其作用是常常用來說道理給晚輩聽的。俗語經過長時間的洗禮,時不時的在生活中教化著我們。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意思的俗語。1,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 農村俗語:「三親三不親,娘舅為大」,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人對親戚之間的關係看得很重,不像城裡人,對這些關係看得很淡,只是覺得跟誰關係好,相處得來就多走動。而農村親戚疏遠都是有很明顯的界限,甚至大家作為一起座次和親疏都有明顯的關係。而在農村裡,也有不少俗語老話就是說的親戚之間的關係,下面給大家分享4句農村親戚之間的俗語,看看有什麼道理。第一句:三親三不親。
  • 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
    有一種文化,它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書本記載,但是它卻在農村廣為流傳,久而久之,就稱為農村俗語或農村老話,從這些俗語裡我們可以看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俗語雖短,但道理深刻,發人深省,比如這句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有道理嗎?
    說起農村老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封建、迷信,哪怕你還沒有說出到底是哪句話。這就是現在年輕人對於老一輩這些觀念的刻板印象。說到底,還是因為不夠了解,所以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偏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道理。
  • 農村人說: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知道什麼意思嗎?
    特別是一些農村諺語,通俗易懂,簡簡單單的一兩句話,韻律感極強,便於流傳,更蘊藏著為人處世的大智慧。農村人常說: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這句話悟透了,對於改善夫妻關係,防止夫妻感情分裂大有益處,你知道什麼意思嗎?01,半路夫妻硬如鐵那些半路夫妻,走到一起確實不易與其說是緣分讓他們走到了一起,不如說是生活將這些半路夫妻擰在了一起。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這農村俗語又分為很多種,有涉及生活的、有關於健康的、有了解氣象的、還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因此來說,這些農村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原因都有,這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自然有很大的幫助。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老人和少年健康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認為,老人是以後是否要長壽,少年知否以後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和自身的養生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