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美畢業展: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書法系畢業創作——「跬步...

2020-11-23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CAA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作者CAA 國書院

CAA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下設中國畫系和書法系。學院以「畫學宗脈,書道首望」為建設目標,以「克紹前修,藝合於道」為建設理念,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使命,充分發掘中國傳統藝術的本質內涵和核心精神。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2020屆畢業生作品展·書法篆刻篇

跬步·高遠

《荀子·勸學》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者,積以為行,發而為藝,固問學之軌轍也。夫學必漸次以有成,求之急而失之躁,貪之便而失之淺,擬之末而失之本。近時學子,因科技之利,恃索引之便,廣搜博檢,得之太易。事不出於深思,則守之不能固也。《學記》所謂「或失之多,或失之易」,此豈進學之道也哉!

夫書畫之道,始於入門專一,成於參證廣大,終於化去痕跡,而必以誠敬貫乎始終。況乎天地之大,萬物之繁,非謹嚴無以立其規矩,非精深無以開其境界。其間至道要術,不可不察也。畫之六法,書之五體,皆同自然之妙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道有本末,學分源流。且夫藝有淺深,學有疏密。「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循茲工夫,積次以進,然後為能,技近乎道也。綜觀書畫之史,推時驗跡,益信斯言有徵。趙松雪橅《千文》盡五百紙,黃大痴歷四載寫就《富春山居》長卷,今人孰能過之?夫欲開境界,啟後來,無有捷徑。惟立定腳根,朝夕沉浸,淹通古今,砥礪前行,方能總而有成,以俟乎進道之際,斯固學者所宜知也。

庚子之歲,自春至夏,疫情磨人,我院師生雖困鬥室,而不廢教學。或心繫社稷,寫抗毒之讚歌;或自令省覺,練滴水穿石之工夫。胸中丘壑,灑落光明,皆秉志勵學之效也。今畢業在即,吾儕各攄藎誠,集眾志而成展,積跬步以致高遠焉!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本科畢業生

(以學號為序)

黃建森 楷書《陳孔璋檄文兩則》 宣紙 192cm*121cm

指導教師:沈浩 沈樂平

黃建森 大篆《節錄詩經大雅抑》 宣紙 248cm*129cm

指導教師:沈浩 沈樂平

黃建森 《篆刻印屏長如花月相招呼》 宣紙 90cm*20cm*4

指導教師:沈浩 沈樂平

溫安俊 楷書《西都賦》(節錄) 絹 120cm*28cm*8

指導教師:沈樂平

溫安俊 《篆刻組件》 宣紙 27cm*19cm*6

指導教師:沈樂平

溫安俊 篆書《三略·中略》(節錄) 宣紙 248cm*12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朱科宇 《道德經八百方》 紙本 200cm*100cm*4

指導教師:沈樂平

謝賽雯 篆書 《泉從雲與聯》對聯 宣紙 180cm*25cm*2

指導教師:沈樂平

謝賽雯 楷書 蘇軾《論書》立軸 宣紙 248cm*55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謝賽雯 《篆刻印屏》 宣紙 36cm*25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張子寅 《古代愛情詩四首》 宣紙 73cm*340cm*4

指導教師:沈樂平

張子寅 《邊款印象》 宣紙 25cm*283cm*4

指導教師:沈樂平

張子寅 《宋詞選印玩》 宣紙 25cm*30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崔澤超 行書 《摩詰詩選》組件 竹紙 31cm*33cm*8

指導教師:沈樂平

崔澤超 《篆刻組印》之《蜩翼》青田石 3.2cm*1.8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崔澤超 《篆刻組印》之《野馬塵埃》青田石 2.8cm*2.8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崔澤超 《篆刻組印》之《勇猛精進》青田石 2.4cm*2.4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崔澤超 《篆刻組印》之《屠龍》青田石 2.5cm*1.3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崔澤超 小楷《杜詩選鈔》組件 土紙 15cm*22cm*9

指導教師:沈樂平

阮天倫 楷書《選錄韓愈詩》 紙本 260cm*18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阮天倫 行書《東坡詞》 紙本 35cm*40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阮天倫 小楷選鈔《花間集》 紙本 30cm*15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阮天倫 《阮天倫印痕》 紙本 135cm*35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黃雅玲 《大篆孟子句軸》 宣紙 190cm*68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黃雅玲 隸書《久離別》軸 宣紙 248cm*129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黃雅玲 《黃雅玲篆刻》 宣紙 180cm*49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姚瀾 漢篆《水調歌頭 遊泳》 宣紙 180cm*61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姚瀾 《杭幫菜》 青田石 陶瓷 150cm*9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陳奐 楷書《阮籍詠懷詩》 宣紙 200cm*27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陳奐 《秦詔版印象·橘頌》 銅 紙本 95cm*85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陳奐 《小陳刻印》 宣紙 100cm*10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張磊 隸書《東方朔誡子書》宣紙 368cm*12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張磊 篆刻組印:《變法出新意》《書貴瘦硬方通神》《妙在能合神在能離》青田石等 30cm*30cm*3

指導教師:沈樂平

金雨嫻 篆書《陳繼儒小窗幽記集素篇》軸 宣紙 368cm*95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金雨嫻 楷書《曹唐遊仙詩選》四條屏宣紙 182cm*20cm*4

指導教師:沈樂平

金雨嫻 《篆刻組件》 青田石 2.4cm*2.4cm 2.5cm*2.5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寧作超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楷書軸 宣紙 78cm*224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寧作超 陸龜蒙《和茶具十詠其一》行草軸 宣紙 62cm*224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寧作超 《篆刻組印》 2.5cm-3cm見方

指導教師:沈樂平

寧作超 陸羽《茶經》小楷手卷 宣紙 23cm*129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鞠楊 楷書《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 宣紙 248cm*25cm*4

指導教師:沈樂平

鞠楊 篆書《四季詩選》組件 土紙 50cm*50cm*4

指導教師:沈樂平

鞠楊 篆刻《竹杖芒鞋》、《情深不壽》 青田石 2.1cm*2.1cm 2.4cm*2.4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楊子騰 草書《赤壁賦節選》 銀箔 150cm*85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楊子騰 篆刻《異材印組》琥珀,水晶,木,牙,銅,銀,玉等 1cm-3cm見方不等

指導教師:沈樂平

王子豪 小篆《湘江賦》 日式道風和紙 230cm*45cm*4

指導教師:沈樂平

王子豪 《詠茶》系列作品 羅紋紙&紫砂壺 205cm*30cm*4

指導教師:沈樂平

王子豪 《印鈕主題性創作》日式卡紙 12cm*12cm*10

指導教師:沈樂平

劉開任 楷書《圍爐夜話節錄》 竹紙 62cm*235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劉開任 草書《畫禪室隨筆選錄》 宣紙 62cm*24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劉開任 篆刻《雪酌梅花館印痕》 青田石 20cm*20cm*2,25cm*25cm*2,30cm*30cm*2,20cm*40cm*2

指導教師:沈樂平

李嘉茵 篆書《擬古四首》《李太白古風十二首選錄》宣紙(pvc材料立體裝置) 180cm*225cm*3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李嘉茵 《嘉茵印跡》 宣紙180cm*225cm*3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李嘉茵 楷書《曹植書牘二篇》 宣紙 248cm*129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張鵬 《李清照詩詞選抄》木皮&宣紙 25cm*35cm*9

指導教師:沈樂平

張鵬 《黃庭堅弈棋二首》皮紙 170cm*8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張鵬 《篆刻組印》青田石19cm*11cm*4

指導教師:沈樂平

羅錫清 篆書 蘇軾《與子由論書》四條屏 宣紙 30cm*200cm*4

指導教師:沈樂平

羅錫清 行書 米芾《海嶽名言》組件 宣紙 70cm*15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羅錫清 《羅錫清篆刻》 亞克力板 60cm*15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羅錫清 楷書 蘇東坡《前後赤壁賦》四條屏 宣紙 120cm*24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李配志 行草 高濂《四時幽賞錄》詩三首 宣紙 475cm*49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碩士畢業生

(以學號為序)

金海英 行書邵長蘅《八大山人傳》 紙本 300cm*50cm

指導教師:沈浩

金海英 草書王羲之《記白雲先生書訣》 紙本 89cm*50cm

指導教師:沈浩

孫熠琮 《若昧室印存》宣紙 30cm*27cm*8

指導教師:沈浩

孫熠琮 小楷選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宣紙 35cm*35cm*4

指導教師:沈浩

孫熠琮 隸書「小字篆印」七言聯 宣紙 180cm*25cm*2

指導教師:沈浩

水歌 隸書米芾《呈王彥舟詩》 宣紙 96cm*180cm

指導教師:沈浩

水歌 隸楷書秋瑾詩六首 宣紙 158cm*248cm

指導教師:沈浩

水歌 行書《讀賓虹先生詩有感》 宣紙 42cm*120cm

指導教師:沈浩

何穎姿 隸書潘天壽《聽天閣畫談隨筆》 紙本 270cm*137cm

指導教師:沈浩

何穎姿 篆刻《未了》組印 紙本 42cm*336cm

指導教師:沈浩

謝懷玉 《懷玉印痕》 紙本 20cm*30cm*12

指導教師:沈浩

楊世榮 草書《黃庭堅詞六首》宣紙 240cm*65cm*6

指導教師:白砥

楊世榮 楷書《康有為書論一則》宣紙 240cm*120cm

指導教師:白砥

楊世榮 草書《王維詩一首》宣紙 48cm*73cm

指導教師:白砥

祝文彬 隸書李嗣真《後書品》節錄 宣紙 360cm*140cm

指導教師:白砥

祝文彬 草書《少年歌行》 宣紙 360cm*140cm

指導教師:白砥

李梅 草書《御街行》宣紙 248cm*190cm

指導教師:白砥

李梅 大篆《八聲甘州》五條屏 宣紙 224cm*206cm

指導教師:白砥

李梅 《陶印系列》 宣紙 140cm*70cm

指導教師:白砥

歐陽麒 篆書《奧馬.海亞姆,魯拜集第三十首詩》 生宣 240cm*80cm

指導教師:張愛國

歐陽麒 篆隸《無邊》 鐵板 90cm*90cm

指導教師:張愛國

歐陽麒 草書《無量》 鐵板 90cm*90cm

指導教師:張愛國

高陽 《獨立自由》紙本 20cm*100cm

指導教師:張愛國

高陽 《題石門銘》紙本 330cm*200cm

指導教師:張愛國

張楚 《篆書十言聯》 宣紙 31cm*248cm*2

指導教師:張愛國

張楚 篆書《六如居士題畫八首》 宣紙 31cm*248cm*4

指導教師:張愛國

張楚 隸書《飛白書勢銘》 宣紙 70cm*70cm*4

指導教師:張愛國

張楚 篆書《春山煙樹圖》 宣紙 20cm*30cm*12

指導教師:張愛國

鄭力勝 《甑廬日記》 紙本

指導教師:沈浩 方波 戴家妙

鄭力勝 楷書楊雄《羽獵賦》 紙本 330cm*160cm

指導教師:沈浩 方波 戴家妙

陳昊月《行書翁方綱論書詩二首》 紙本 23cm*420cm

指導教師:沈浩 方波 戴家妙

陳昊月《訪祀三公山碑有感》 紙本 124cm×124cm

指導教師:沈浩 方波 戴家妙

陳昊月《隸書「菊與酒隨」聯》 紙本 80cm×25cm×2

指導教師:沈浩 方波 戴家妙

金秦瑞 小楷《殘石拓片題跋》宣紙 150cm*50cm

指導教師:沈浩 方波 戴家妙

金秦瑞 楷書節錄《文心雕龍》宣紙250cm*130cm

指導教師:沈浩 方波 戴家妙

李維達《鶴壽千歲以極其遊》 宣紙 4cm*4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李維達《酒中時有得物外復何求》 宣紙 4cm*4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李維達《韶華不為少年留》 宣紙 4cm*4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李維達《歲寒破屋萬卷》 宣紙 4cm*4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李維達《戲墨》 宣紙 2.5cm*2.5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李維達《尋思百計不如閒》 宣紙 3.6cm*3.6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李維達《跋黃庭堅論書詩卷》 紙本 31cm*520cm

指導教師:沈樂平

李維達《馬戴詩三首 》 宣紙 36cm*180cm*4

指導教師:沈樂平

華怡 篆書 選錄《急就章》 宣紙 290cm*15cm*6

指導教師:沈樂平

華怡 《篆刻組件》 宣紙 170cm*50cm*2

指導教師:沈樂平

邢爽爽 篆書《杜甫詩四首》 宣紙 138cm*23cm*4

指導教師:陳建中

邢爽爽 隸書 李白《俠客行》 宣紙 138cm*37cm

指導教師:陳建中

込山 譽実 行草書 陶淵明《桃花源記》卷 紙本

指導教師:陳建中

込山 譽実 篆書《豳風·七月》立軸 紙本

指導教師:陳建中

張芸嘉 隸書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六條屏 234cm*24cm*6

指導教師:韓天雍

張芸嘉 篆書選錄曹操《短歌行》四條屏 210cm*24cm*4

指導教師:韓天雍

李雪童 草書王守仁《龍潭夜坐》 紙本 240cm*120cm

指導教師:韓天雍

李雪童 大篆李瑞清《放大毛公鼎跋》紙本 366cm*140cm

指導教師:韓天雍

博士畢業生

(以學號為序)

王欽賢 大篆《唐詩選錄》 宣紙 367cm*72cm*4

導師:韓天雍

王欽賢 草書手卷《七言律詩三首》 宣紙 1000cm*36cm

導師:韓天雍

張傳維 鳥蟲書篆刻司空圖《詩品》組印 北部黃 50cm*50cm*24

指導教師:陳振濂

郭建黨《唐詩四首》 宣紙 360cm*60cm*3

指導教師:白砥

郭建黨 隸書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宣紙 360cm*140cm

指導教師:白砥

REN TIANJIN 《東風》 白銅雕塑 255cm*115cm*95cm 1300 Kg

指導老師:王冬齡

REN TIANJIN 《草書之影》 畫布,丙烯 200cm*300cm

指導老師:王冬齡

吳舒舒 《西湖夢尋》 宣紙 240cm*120cm

指導老師:王冬齡

吳舒舒 《滕王閣序詩》 宣紙 240cm*120cm

指導老師:王冬齡

展覽現場

THE END

庚子端午之際,中國畫與書法學院迎來了2020屆畢業展。本屆畢業展以「跬步高遠」為主題,以昭示「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之箴言。

本屆中國畫與書法學院本碩博畢業生共計156人。其中中國畫系110人(包括5人線上展覽),展品127組。書法系46人(包括2人線上展覽),展品113組。內容涵蓋中國畫之人物、山水、花鳥、綜合及書法與篆刻。同往年相比,本屆展品數量更多,內容與形式也更為豐富。

2020年的畢業季,註定是不平凡的。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學習與生活原本的節奏,種種變故對畢業班的師生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它既是磨難,也是一個喚起對生命與責任更深度思考的契機。此次畢業展,是思想與情感的爆發,在作品中,能夠看到豐富的創造力、敏銳的洞察力與強烈的社會使命感。

書畫不僅是藝術,更是成人之學。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有著深厚而悠久的學脈傳統,以「克紹前修,藝合於道」為建設理念,堅持固本培元,守正創新,力圖培養兼具社會關懷、生命體驗、人文知性、學理並重的藝術人才,營造「品學通、藝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成人之境。在當下,學院的精神得以延續,需要關心社會、兼具傳統學養與時代精神的藝術人才。從本屆展品中,既能看到對於學院傳統的繼承,又可見融古而通今、反映當下社會問題的嘗試。這些藝術創作,使傳統得以活化,並與當今時代接軌,延續生生不息的藝術精神。

在全院師生的努力下,本屆畢業展得以順利進行。這些展品的背後,凝聚著同學們日積月累的平時之功,承載著他們的青春與理想、社會擔當與人文關懷。於他們而言,畢業展不僅是學業生涯的總結與展示,更是走向未來精彩人生的序曲!

來源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書法系

編輯 |方 舟 趙雨岑

原標題:《2020國美畢業展: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書法系畢業創作——「跬步·高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20國美畢業展: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創作——「跬步...
    以下文章來源於CAA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作者CAA 國書院 CAA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下設中國畫系和書法系。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2020屆畢業生作品展·中國畫篇跬步·高遠《荀子·勸學》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者,積以為行,發而為藝,固問學之軌轍也。夫學必漸次以有成,求之急而失之躁,貪之便而失之淺,擬之末而失之本。
  • 天津美術學院書法系2020屆碩士研究生畢業作品展欣賞
    在2020這一年特殊而又難忘的畢業季中,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的104名本科畢業生和43名碩士畢業生將在這裡與曾經的學習時光告別,向著未來再出發……中國畫專業是天津美術學院建立時間最為久遠,發展歷程最具吸引力,在全國產生重要影響的專業之一。
  • 2020國美畢業展:纖維藝術系畢業創作——「向思而維」
    2020國美畢業展:纖維藝術系畢業創作——「向思而維」 2020-07-06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美術學院書法系2020屆碩士研究生畢業作品展欣賞
    「季憶留夏」——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2020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創作展覽 主辦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重慶文化產業投資集團 重慶日報 上遊新聞 龍湖集團 承辦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展覽時間:2020.06.10
  • 2020國美畢業展:版畫系畢業創作——「之間」
    這裡展示的是版畫系2020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作品,他/她們在思想、語言、技藝之間穿梭,努力編織著屬於自己的某種平衡,這種「之間」的態度有可能使「版畫」再次成為傳統與當代、東方與西方、藝術與生活之間的「信使」,承擔起「後印刷時代」的文化責任。
  • 「問道南山」——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藝術碩士主題書法創作十人展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5日,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的洪朝陽等10位書法家,在柯橋美術館舉辦「問道南山」——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藝術碩士主題書法創作十人展,並現場以不同字體,每人一幅,創作了一米見方的10個書法大字。
  • 「問道南山」——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藝術碩士主題書法創作十人展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5日,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的洪朝陽等10位書法家,在柯橋美術館舉辦「問道南山」——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藝術碩士主題書法創作十人展,並現場以不同字體,每人一幅,創作了一米見方的10個書法大字。
  • 2020國美畢業展:油畫系畢業創作——「逆流而上,再繪人生」
    正是這種回憶,它建構起我們這個藝術集體的「共同生活」。疫情所催生的,不僅是人們對於生命的再思考,也激蕩起我們對繪畫的再認知。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陷入政治險境中的倪貽德先生有一次面對開水壺陷入了沉思,他從灌開水的動作中想到了原子彈的爆炸和水原子的衝撞,這則掌故不僅形象地展現了倪貽德先生特有的思維方式,更體現了一位藝術家身處逆境的豁達與深刻。
  • 2020國美畢業展:藝術人文學院碩士畢業創作——無牆的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歷任院長都充分意識到,藝術史論的建設乃是學院的學科建設之靈魂,所以一直都無比重視並提倡「哲匠」之精神。2020年非常時期,全球共克時艱。我們相互隔離,卻又同視頻,共呼吸,化危為機,開展了一場線上線下藝術教育的互動與創新。現在,畢業論文通過了答辯,但並不意味已有了最終的答案。
  • 2020國美畢業展:藝術人文學院博士畢業創作——無牆的學院
    系統而開放的藝術理論建設,正是賦予美術實踐與教學學科意義的根基。缺乏理論體系支撐的美術學院形同作坊,不配學院之名。中國美術學院歷任院長都充分意識到,藝術史論的建設乃是學院的學科建設之靈魂,所以一直都無比重視並提倡「哲匠」之精神。 2020年非常時期,全球共克時艱。我們相互隔離,卻又同視頻,共呼吸,化危為機,開展了一場線上線下藝術教育的互動與創新。
  • 2020國美畢業展搶鮮看:玻璃藝術設計工作室畢業展揭秘——「透明的...
    近代到現代,玻璃藝術在中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各個地方擁有不同風格和特色的玻璃製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從事玻璃工藝的藝術家們不斷探索、創新。使玻璃工藝領域變得更加繁榮。2020屆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展主題為「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是人之為人的本質,也是文明的起點和目的。
  • 中國美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教師南宋文化主題創作展
    清波浮挹——中國美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教師南宋文化主題創作展學術主持:陸一中策展人:劉喜君 管淼林展期:2019.10.26 — 11.12開幕式:2019.10.26 / 14:002004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獲碩士學位,導師陳向迅教授。現為中國美術學院講師。2010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獲博士學位,導師陳向迅教授。浙派書畫院特聘畫師,浙江省陸儼少研究會會員。
  • 華東師大美院成立後的首屆畢業展:不僅是藝術人文的「融合」
    半年以後的6月8日,「融合•2018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生作品展」在上海圖書館揭開面紗。此次展覽是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去年底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的畢業展覽,展覽集結了美術學院國畫、書法、篆刻、油畫、裝置藝術等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優秀畢業作品,既彰顯了各個學科與專業的嚴謹性,又體現了華東師大藝術與文史哲的「融合性」。
  • 「學院之光」青年藝術家作品展 | 國大恆廬美術館
    201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18年進入中國美術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至今從事中國畫研究和創作,擅長中國傳統花鳥畫臨摹和寫生與創作2008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專業;2012年畢業創作《須彌》獲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暨
  • 2020國美畢業展:壁畫系創作
    從壁畫系畢業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我」,熔鑄到時代中、生活中、歷史中,更融入到大繪畫中!繪畫在繼續,畢業創作也在繼續。疫情耽誤了畢業創作的許多時間,但是如同全國人民奮起抗疫一樣,同學們返校後奮起直追,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他們運用壁畫材料及形式語言進行創作,有直接反映此次疫情中人們抗疫場景的作品,也間接反映疫情對人們產生精神上的影響的意象性作品,更有反映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作品。我想繪畫的意義也在於此,願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生活更好,願同學們前途似錦!
  • 2020國美畢業展:建築藝術學院景觀設計系畢業創作展
    疫情下的多樣性實驗 建築藝術學院2020年景觀設計系畢業展主題「都市開放空間造園」 「景觀畢業設計以杭州兩個典型社區元寶心巷(倚山)與流水苑(臨水)的公共場地為對象,探討如何觀察與認知社區,提出場所策略,進而嘗試以景觀為媒介推動社區乃至城市有機更新。
  • 華師大美院成立後的首屆畢業展:如何「融合」藝術與人文
    此次展覽是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去年底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的畢業展覽,展覽集結了美術學院國畫、書法、篆刻、油畫、裝置藝術等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優秀畢業作品,既彰顯了各個學科與專業的嚴謹性,又體現了華東師大藝術與文史哲的「融合性」。這不僅是畢業生專業水平的自我檢驗,也是華師大美術學院成立後一次教學成果的匯報。
  • 「畢業季」湖北美術學院2020屆中國畫系肖藍教授研究生作品展
    白駒過隙,三年的學習時光就要結束,而對她們來說,新的藝術徵程即將開啟……——藍山藝館葉倩倩2017年本科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同年考入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期間攻讀中國畫藝術研究方向,師從肖藍教授
  • 廣西藝術學院書法系畢業展高清作品
    一年不止四季還有一季,畢業季比四季更美,更令人難忘風華正茂——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書法系2020屆畢業作品展作品選刊(排名不分先後)許鈺 《閒居遣懷》節選 敖潤芃 辛棄疾詩詞四首曾令村 時齊留痕黃小婷 春江花月夜 姜在瑞 貨殖列傳序 李曉嵐 《廣藝舟雙楫節選》梁婭婭 《篆書創作
  • 問道南山|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藝術碩士主題書法創作十人展
    記者劉慧由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紹興市柯橋區委宣傳部、紹興市柯橋區文聯主辦的「問道南山——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藝術碩士主題書法創作十人展」在柯橋美術館開展。參展的李惠明、葉冬林、洪朝陽、蔣採、潘軍、卿三彬、趙海剛、周靜合、鄭欣玫、吳傳薪十位書法專業藝術碩士因書法而從不同區域、不同職業緣聚於西子湖畔的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書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