姫田小夏:「中國膨脹的海洋戰略,日本海成為通往北極的通道」

2020-12-13 觀察者網

【日本媒體人姫田小夏將目光投向中國東北邊境小城琿春,認為琿春將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新支點。她指出,「中國在南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同時,中國的戰略早已經延伸到了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北冰洋。日本海被中國納入「一帶一路」戰略也許只是時間問題」。觀察者網全文翻譯。】

在中國東北吉林省的最東端有一個名為琿春的小城市,位於中國、俄羅斯和朝鮮三國接壤的地方。幾天前,在琿春出生長大的一位中國朋友與筆者在東京見面時說:「現在的琿春正在發生著巨變」。

筆者上次去琿春還是2005年,一晃10多年過去了,據說與那時相比,現在的琿春已經認不出來了。

琿春雖然是個內陸城市,但你若在琿春下轄一個叫防川的地方面向東方站立,面前是圖們江,同時可以眺望左邊的俄羅斯和右邊的朝鮮。圖們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而入海前最後15公裡已經變為俄朝兩國的界河。沿著眼前的圖們江向下遊走過這15公裡,就可以到達日本海(如下圖所示)。

粉色部分為位於中、俄、朝三國接壤地區的琿春

琿春正是利用了這樣的地理優勢,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逐漸發展起來。首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提出共同開發倡議,計劃將中國的琿春、俄羅斯的波謝特以及朝鮮的羅津三地聯結在一起,啟動了建設國際物流、貿易和工業中心的各類項目。另外,在2005年左右,還啟動了琿春與朝鮮、韓國、俄羅斯的港口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計劃。筆者上次去琿春正是那個時候。

琿春已成為東北亞重要的物流中心

昔日「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落後的小縣城」——琿春,如今已經脫胎換骨。

琿春已經成為水產加工中心,市內有很多配備現代化加工設備的海產品公司。而朝鮮的水產商人也經由此地向中國市場不斷供應著高級海產品。

另外,從俄羅斯進口木材的生意在這裡也很興盛。隨著中國對境內伐木活動的限制愈加嚴格,2015年之後從俄羅斯進口木材越來越多。2016年夏,這些進口木材甚至已經被運往遠在華東的上海。

2015年,琿春與俄羅斯扎魯比諾港、韓國釜山港之間的海上航線開通。隨後聯結吉林省會長春與琿春的高速鐵路開通,將兩地通行時間壓縮至3小時,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正加速推進。

琿春正發展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物流中心。本文開頭提到的中國朋友的話「現在的琿春正在發生著巨變」在筆者耳畔不斷迴響。

中國進入日本海真正的目的

琿春是中國進入日本海的交通要衝,如今作為熱門話題「一帶一路」的一個據點正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從俄羅斯進口的木材在琿春加工後經由朝鮮羅津港被運往上海。中國正積極推進利用朝鮮羅津港,從琿春出發向日本海地區運輸貨物的計劃。韓國《朝鮮日報》曾報導,「中國2008年獲得了朝鮮羅津港1號碼頭、4號散裝碼頭、5號貨櫃碼頭以及6號大型貨物碼頭50年的使用權」。

中國還出資為朝鮮更新了港口設施,而中國這樣做並非僅僅出於運輸考慮那麼簡單。在中國的新浪博客網站上,就有這樣的聲音:「只要中國掌握了朝鮮羅津港的使用權,就可以完全控制日本海」。實際上,中國正在日本海地區穩步擴大影響力。

中國為何要進入日本海呢?

日本海洋政策方面的專業智庫OB認為,「中國的目的在於確保控制通往北極的航道,而對朝鮮羅津港的投資和開發活動也是出於這個目的」。

中國構想的「海上絲綢之路」目前有三條路線。第一條從中國沿海出發,經南海抵達印度洋海域;第二條經南海抵達南太平洋;第三條經東海貫穿東南亞。

但2016年10月,筆者在研讀《中國社會科學報》時發現有一篇論文指出:「還有一條重要路線被落下了」。這條路線就是經日本海到鄂霍次克海的航線(如下圖所示)。

紅色圖標處為琿春,其東側為日本海,跨過日本列島後可到達東北方的鄂霍次克海

這篇由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執筆的論文的標題就是《向北極拓展東北亞絲綢之路》。這篇論文指出,中國有必要確保在北冰洋地區豐富資源的利益並溝通通往歐洲的航路。因此,應該將「東北亞海上絲綢之路」和「北極海上絲綢之路」合二為一。

另外,進入北冰洋「能有效降低美國在朝鮮半島、南海和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這位作者暗示這一戰略將有效排擠美國在上述地區的勢力,而琿春將成為推進該戰略的重要支點。

中國在南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同時,中國的戰略早已延伸到了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北冰洋。日本海被中國納入「一帶一路」戰略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作者簡介:姫田小夏,記者,東京人。1997年被派往中國上海,第二年在上海創立日本語信息刊物,主要發布各類日本企業在華商務動態。2008年夏,姫田小夏離開該刊物總編崗位,主辦圍繞中國提供最新商務信息的「亞洲商務論壇」。她曾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管理學院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並經常在中日兩國舉辦演講活動。著有《在中國勝出的中小企業的人才戰略》。

(觀察者網馬力譯自12月27日「日本商務報導」網站)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中國直接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琿春市!
    琿春市(滿語:Hunchun)位於吉林省最東端,圖們江下遊,隸屬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中國唯一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的邊境窗口城市,與俄羅斯、朝鮮山水相連,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 琿春既是中國直接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是中國從水路到韓國東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歐的最近點。
  • 東北是靠近日本海最近的城市,為什麼沒有日本海的港口呢?
    在談到海港時,我必須知道東北地區一直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距離東部三省最近的海洋是日本海。即便如此,中國東北部在日本海也沒有海港。這是為什麼呢?最初,日本海在中國古代被稱為鯨海。自唐代以來,一直由特殊的人管理。有兩個司法管轄區,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後來,日本海也是遼。金、元、明代接任。充分證明,日本海屬於中國的管轄範圍。
  • 中國唯一的日本海海濱城市,一缺憾讓中國人倍感辛酸!
    是咱們中國唯一瀕臨日本海的城市!也是東北亞區域的幾何中心!東北亞的金三角!被稱作「遠東的鹿特丹」!是國家級「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窗口城市和吉林省的開放前沿! 琿春既是中國直接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是中國從水路到韓國東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歐的最近點,以琿春為中心,周邊分布著俄、朝眾多天然不凍港。
  • 中國的北極政策
    1996年,中國成為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成員國,中國的北極科研活動日趨活躍。從1999年起,中國以「雪龍」號科考船為平臺,成功進行了多次北極科學考察。2004年,中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地區建成「中國北極黃河站」。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在北極地區已成功開展了八次北冰洋科學考察和14個年度的黃河站站基科學考察。
  • 腐朽的清政府為何能從沙俄手裡獲得日本海出海權
    1860年11月14日沙俄又趁英法聯軍入侵中國之機迫使清政府籤訂《中俄北京條約》:割讓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至此吉林將軍轄區已失去全部沿海領土,中國也因此喪失了在日本海沿岸的全部領土。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呢?無論是在經濟戰略上或軍事戰略上出海口對一個國家都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為什麼需要海洋大戰略?
    中國南海艦隊中國究竟是要發展陸權還是要發展海權,這個問題隨著中國的崛起而成為一個爭論的熱點。關於中國發展戰略著重在陸權還是在海權,可以上溯到晚清時期的「塞防」與「海防」之爭。世界形勢的發展促使中國不僅要保持一個陸權大國,而且還要成為一個海權大國,中國的大國成長還需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海洋大戰略。海洋文化與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密切相關中國是一個大陸文化的國家,用臺灣學者凌純聲的話來說,秦統一六國實際上就是以秦為代表的大陸文化對以齊、楚等為代表的海洋文化的徵服。
  • 中國的北極政策(1)
    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北極在戰略、經濟、科研、環保、航道、資源等方面的價值不斷提升,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北極問題已超出北極國家間問題和區域問題的範疇,涉及北極域外國家的利益和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攸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共同命運,具有全球意義和國際影響。
  • 「犧牲最大」的城市,被三個國家包圍,是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
    眾所周知中國現在雖然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大國形象,在國際上也非常有話語權,但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卻和現在有著很大的區別,那就是一把血與淚的歷史,任何中國人都會因此痛心疾首,當時的國家面對這一切漢武反抗之力,在領土方面可是說是損失慘重,雖說隨著國家的發展也逐步收回不少,但是這個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直到現在還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沒有解決,列如今天要說的這個特別的城市便是如此
  • 豎版世界地圖發行 展示世界海洋新形勢(圖)
    ,適應了當今世界海洋新潮流,有利於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提高國民的海洋意識。目前,世界上唯一尚未確定主權歸屬的地區便是南極洲和北冰洋,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資源異常豐富,將是各國主權爭奪和世界關注的熱點。豎版世界地圖展示了南、北兩極全貌及同世界各國間的地理關係,適應了當今時代的需要。  北極是人類最後激烈角逐的白色大洋。一是環北冰洋大陸架上有著極其豐富的石油、煤炭及其他各種稀有戰略資源,二是潛在的、重要戰略意義的海洋交通資源。
  • 豎版世界地圖發行 海洋紛爭熱點地區一覽無遺(圖)
    不久前,湖南地圖出版社編輯發行了豎版世界地圖,以嶄新的圖像展示了世界海洋新形勢,適應了當今世界海洋新潮流,有利於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提高國民的海洋意識。這是中國地圖史上的重大變革,更是人們認識的革命、思維的革命。
  • 冰與火之歌:北極,不止於北極
    作為地緣上的「近北極國家」,以及陸上最接近北極圈的國家之一,中國是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早在1925年,中國就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正式開啟參與北極事務的進程,如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北極在戰略、經濟、科研、環保、航道、資源等方面的價值不斷提升,正在成為各國關注的熱點地區。近年來,中國主要從北極航道和資源開發兩個方面切入北極議題。
  • 揭秘為什麼我們的貨船要走馬六甲海峽,不走日本海
    中國圖們江入海口,與日本海隔海相望,此處是俄羅斯、朝鮮、中國的特殊三角洲之地,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日本海不是日本的內海,有很大部分是公海,就像黃海一樣,很大部分在中國,但還有部分在韓國、朝鮮。日本海的名稱在韓國、朝鮮和日本之間存在爭議:韓國稱之為朝鮮東海,少數中國的民間人士稱為中國的古鯨海。
  • 中國直接進入日本海的唯一的通道,在這裡一眼可以看到三個國家
    你或許不知道我國有這麼一座城市,它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但是它離海最近的地方不到3公裡,也是中國唯一一座位於三國交界處的城市,地理位置不言而喻,這座城市便是我國吉林省的最東部,名叫琿春市。它不僅是我國通往日本海的唯一要道,而且也是我國從水路到日本西海岸、北美、北歐等地的最近的地方,周邊還分散著多個朝鮮、俄國的天然不凍港,這樣的地理位置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這個城市的名字由來也是獨具一格的,早在《金史》中就有「渾蠢」這一說法,代表著邊陲、邊陬(角落)、近邊的意思。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這裡還有人類生存的痕跡呢!
  •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戰略關係
    歐亞大陸內部從蒙古高原到東歐的地帶是古代遊牧民族橫行的通道和基地,即「樞紐地帶」或「心臟地帶」。古代草原帝國常常攻擊大陸沿海的「邊緣地帶」,而更外圍的新月形地帶則為海上強國的領地和勢力範圍,三個部分構成同心圓結構。麥金德還使用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的概念。1943年他發表論文《周圍的世界與贏得和平》,動態地修訂心臟地帶的範圍。
  • 跨越北極三萬噸紙漿走「冰上絲綢之路」,北極航線首航青島港
    繞過馬六甲海峽、避開印度洋,穿越冰層覆蓋的北極,9月17日,滿載近3萬噸紙漿的天禧輪從芬蘭歷時近一個月順利抵達青島港開始接卸作業。這是山東港口集團今年迎來的首個穿越有「冰上絲綢之路」之稱的北極航線航次,至此山東港口徹底打通了東亞經北冰洋連接歐盟的藍色經濟通道。
  • 提升參與國際海洋治理話語權——訪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隊領隊徐韌
    新華社「雪龍」號7月28日電  題:提升參與國際海洋治理話語權——訪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隊領隊徐韌  新華社記者鬱瓊源  目前,「雪龍」號正在白令海執行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任務。與以往七次科考相比,本次特點主要是滿足國家需求,開展業務化觀測;提升我國參與國際海洋治理的話語權,中國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兼首席科學家徐韌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據介紹,我國前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都是圍繞重點科學問題展開,而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首次實施極地業務化調查,旨在建立長期調查斷面,開展系統監測觀測,推進北極環境的長期業務化觀測,為系統掌握北冰洋特性和變化趨勢積累資料。
  • 川普政府北極政策的調整
    2016年10月,美國國防部發布《北極地區國家安全利益戰略》,其中一項關鍵性戰略目標是「加強同北歐盟友、夥伴的關係」。為了鞏固與北歐五國的關係,美國採取了諸多措施:第一,高層領導人頻繁互動。第二,拉近芬蘭、瑞典與北約的關係。第三,維繫北歐盟友的方式還包括製造俄歐之間的持續矛盾。第四,為維持對北歐國家的影響力,美國還幹擾北歐國家與中國的合作。
  • 龐中英:全球海洋治理——中國「海洋強國」的國家目標及其對未來...
    有意思的是,口口聲聲不同於歐巴馬的川普也選擇在2017年在越南舉行的APEC峰會上宣布其「印太」戰略。「印太」戰略至少在形式上是顛覆性的,就是顛覆了柯林頓首先提出、歐巴馬升級的美國的「亞太」。「印太」戰略的全稱是「自由和開放的印太」(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這一戰略在形式上是清晰的海洋重心的。
  • 我國「最尷尬」的城市,鄰近海洋卻不能去,地處三個國家交界處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旅遊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須品,成為了一種生活態度。旅遊需要「佛系」,千萬不要刻意計算你去了哪裡,看了什麼,花費多少,而是要放下腳步享受大自然的風情萬種,品味人生百態,從而真正體驗到什麼是旅遊。
  • 張文木:21世紀上半葉中國海洋安全戰略構想
    所以,不管從經濟還是政治上說,臺灣問題已成為中國海洋安全戰略實現的最主要的瓶頸因素。因此,不管從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歷史必然性還是必要性來說,中國臺海統一是中國21世紀上半葉海洋安全戰略時不我待的近期目標;由此,為完成臺海統一而必需的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制海權,在中國同期海洋安全戰略中便合乎邏輯地成了遠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