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嶽大足聯手 明年推出「唐宋石刻精品旅遊線路」

2020-12-03 中國網

新華網重慶11月28日專電(記者茆琛)記者近日從重慶市旅遊局市場處獲悉,重慶大足石刻旅遊線路明年或將延伸到四川境內。來由四川安嶽縣與重慶大足縣聯手打造,橫跨川渝兩地「唐宋石刻精品旅遊線路」將於明年一月正式推出。

大足石刻是重慶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石刻始創於唐永徽元年,歷經晚唐、五代,盛於兩宋,綿延明清。大足石刻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包括北山石刻、寶頂石刻、南山石刻、石門山石刻和石篆山石刻等。大足石刻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石刻中的「千手觀音」造像是我國最大的集雕刻、貼金、彩繪於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被譽為「天下奇觀」。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慶的大足石刻已聞名遐邇,而毗鄰大足的四川安嶽縣,也是一個「石刻之鄉」。從地理位置上看,安嶽縣和大足縣相距僅30公裡,40分鐘左右車程便可到達。儘管分屬重慶和四川,但兩地卻同樣擁有眾多優美的石刻資源。據悉,四川安嶽縣是我國古代佛教造像遺址較為集中的縣,已發現歷代石窟造像200處,造像10萬餘尊。

重慶市旅遊局市場處介紹,兩地旅遊部門近日達成合作協議,將以「石刻」為關鍵詞,共同打造國際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根據雙方協議,重慶大足石刻一日遊將延長為兩日遊,遊客參觀完大足石刻後,還將乘車到安嶽縣參觀安嶽石刻。

相關焦點

  • 賞唐宋石刻、體驗傳統非遺……資陽推出5條迎春主題文旅線路
    發布會上,資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張澤淼提到,針對成渝和本地旅遊市場,策劃包裝了迎春祈福、採摘休閒、非遺體驗、入境遊等5條迎春主題文旅線路。安嶽紫竹觀音張澤淼說,遊客來資陽既能領略唐宋佛教石刻文化風採,詳細了解陳毅元帥的戎馬一生,接受偉人紅色精神的洗禮,還能近距離體驗臨江寺豆瓣、樂至烤肉、安嶽竹編等傳統非遺技藝,感受資陽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 大足石刻牽手樂山大佛、安嶽石刻,加強石刻文化遺產保護和推廣
    近日,在2020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啟動儀式上,四川省樂山市、資陽市和重慶市大足區文旅部門籤訂了《石刻藝術文化精品旅遊線路產品推廣聯盟合作協議》。為促進以大足石刻、樂山大佛、安嶽石刻為代表的精品石刻藝術文化資源的聯動開發,根據協議內容,接下來樂山市、資陽市和大足區將從文物保護、宣傳營銷、景區開發、線路打造、人才培育等方面合作。
  • 石窟遊學丨行走巴蜀大地,在「安嶽」、「大足」遇見唐宋石刻「遺珍」(9.16-9.20)
    9月,讓我們相約安嶽大足,與當地知名學者黎冷老師,共探安嶽大足石刻,感受充滿人間氣的唐宋石刻藝術。■ 精選安嶽大足地區最有價值的11處石刻群,從安嶽到大足,帶你看巴蜀地區最美的唐宋造像;■ 當地知名學者帶隊,拒絕走馬觀花式刷窟體驗,多角度闡釋安嶽、大足石刻之美;■ 不僅是一場石窟藝術的視覺盛宴
  • 四川、重慶遊學丨天下大足,安嶽石刻,川渝的唐宋歲月!(10.1-10.7)
    安嶽隱秘的佛息之地一座小城十幾萬尊佛像安嶽石刻上承龍門、雲岡,下啟大足中國大規模石刻藝術輝煌的尾聲中國石窟順著絲綢之路一路走來,千錘百鑿,伴隨著歷史的動蕩與文化的融合。為什麼去安嶽看石刻?安嶽位於成都與重慶兩大城市直接連線的中點,為四川人口大縣。國道319、省道206線和內資遂、成安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距成都、重慶主城區均只有1小時車程。安嶽以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安嶽石刻歷史悠久,上承敦煌、雲岡、龍門石窟,下啟大足石刻,有「中國古代石刻又一偉大寶庫」之稱。安嶽石刻盛於唐、五代、北宋,元、明、清漸少,民國為數最少。
  • 四川安嶽石刻之臥佛院紀行
    中國石刻藝術聞名於世,重慶大足石刻和四川安石刻享譽全國。大足和安嶽兩縣相鄰,大足石刻相對比較集中在兩處,而安嶽石刻幾乎遍及各鄉鎮。因鄉村交通不便,人多損壞少,保存相對完整。據史料記載,安嶽石窟最早開鑿於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唐宋兩代十分興盛,盛況一直延續至明清兩代直到民國初期,幾乎每個鄉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遺址,多為民間結社造像,其中以佛教石窟為主,也有部分道教造像,三教合一的造像也不在少數。
  • 大足石刻旅遊公交專線開通
    大足石刻旅遊公交專線開通。蔣文友攝人民網重慶9月23日電 早上,在大足區北山石刻領略雕刻細膩、精美典雅的晚唐、五代摩崖造像,下午,就可從唐宋「穿越」至明清,感受寶頂山石窟藝術的魅力。夜晚,直達香國公園,看城市燈火闌珊。穿梭於這三個「時代」,只需要一班公交車。
  • 重慶大足區委書記於會文一行到安嶽調研
    5月3日,重慶市大足區委書記於會文、區委副書記羅曉春一行到安嶽調研,了解安嶽石刻相關情況。縣委副書記安亮陪同調研。調研組一行來到圓覺洞景區,實地察看景區的石刻雕像,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對安嶽石刻的分布情況、雕刻工藝、文化底蘊及安嶽歷史名人、近當代名人等相關人文情況進行深入了解。雙方就石刻保護與修復工作方面的合作情況進行了交流。
  • 7條精品旅遊線路總有...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為進一步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精品線路,加快成渝經濟區新興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建設,9月24日,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在整合全市重點景區資源的基礎上,正式推出「大千故裡古牌坊·騎馬踩水遊內江」精品線路
  • 安嶽「紫竹觀音」獲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其中,安嶽石刻的代表,有「東方維納斯」美譽的毗盧洞(紫竹觀音),榮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自古以來,川渝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經濟同體、人緣相親。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要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攜手重慶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四川與重慶也籤署協議約定,建立健全川渝兩地聯動機制,協同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 四川安嶽「最美觀音」來了
    距四川安嶽縣城約50公裡外,石羊鎮油坪村塔子山上的毗盧洞,山巒疊翠、巖石峭立,宋代匠師們在此冗石鑿窟,現存摩崖石刻造像400餘尊,碑刻題記30多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紫竹觀音,它因背倚紫竹而得名。其雕刻精細、容貌溫雅、神態倜儻,有很濃的世俗風味,堪稱安嶽石刻造像之極品,是全國少有的北宋石刻藝術珍品。英籍華人作家韓素英曾把它譽為「東方的維納斯」。
  • 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等重慶文旅亮相第七屆四川旅博會 助力巴蜀...
    作為本次旅博會的主賓省,重慶共組織了全市各區縣旅遊管理部門、旅遊企業等30多家單位參會參展,通過參展「1+3」、推介「1+3」、文旅大篷車巡遊等形式,集中展示和推介重慶都市旅遊、長江三峽深度遊、世界遺產之旅、民俗風情之旅等精品旅遊線路產品,推廣「山水之都,美麗重慶」旅遊形象。
  • 被譽為「東方維納斯」 四川安嶽「最美觀音」來了
    距縣城約50公裡外,石羊鎮油坪村塔子山上的毗盧洞,山巒疊翠、巖石峭立,宋代匠師們在此冗石鑿窟,現存摩崖石刻造像400餘尊,碑刻題記30多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紫竹觀音,它因背倚紫竹而得名。其雕刻精細、容貌溫雅、神態倜儻,有很濃的世俗風味,堪稱安嶽石刻造像之極品,是全國少有的北宋石刻藝術珍品。英籍華人作家韓素英曾把它譽為「東方的維納斯」。
  • 大足區長李步彬:建設以大足石刻為核心的國際文旅城
    1月18日,在大足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區長李步彬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切實把保護好、研究好、 利用好大足石刻作為謀劃推進發展的第一號任務,發揮文旅資源優勢,加快文旅融合、城景融合步伐,奮力建設以大足石刻為核心的國際文旅城。2019年,大足區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 安嶽石刻——毗盧洞的「風流觀音」
    而四川安嶽毗盧洞的這尊觀音坐像卻是不拘小節,側身而坐,又名「翹腳觀音」,「風流觀音」,這裡的「風流觀音」並沒有貶義的成分,而代表的是一種真性情,被外國人譽為「東方的維納斯」。相信很多人看過宮廷劇。端莊大氣賢德的皇后往往會得到皇上的尊重與人民的敬愛。
  • 大足:爭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引領者和推動者
    ,五山聯動打造集旅遊觀光、文創互動、沉浸體驗於一體的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博覽園,建成「世界文化遺產旅遊綜合體」,全面提升大足石刻國際影響力。,是大足擦亮大足石刻品牌,打造區域文化旅遊休閒中心的重要舉措之一。
  • 大足:首條網約旅遊直通車線路正式開通
    華龍網10月9日16時訊(通訊員 肖國徽 陳韋違)日前,重慶市大足石刻景區直通車籤約暨大足LOTS平臺上線儀式在大足石刻博物館舉行。從即日起,遊客只需要登錄LOTS「景區末端」平臺(即微信搜索土行孫旅遊公眾號、土行孫旅遊微官網),便可享受集乘車、門票、酒店等為一體的大足石刻旅遊「一站式」服務。
  • 攜手助推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川渝八市區政協聚大足首次開展...
    記者 戴娟前不久,「理塘丁真」火遍全網,各大官博在網絡上演的「搶人連續劇」,川渝官媒也齊齊登場,聯手為兩地旅遊打CALL。「關起巫山峽,巴蜀是一家」,郭沫若這句詩生動闡釋了成渝兩地「一江兩城」「一衣帶水」的情形。
  • 大足石刻旅遊文化節於15日開幕 重慶發布出行提醒
    原標題:大足石刻國際旅遊文化節15日開幕 重慶高速執法發布出行提醒【摘要】 大足石刻國際旅遊文化節將在本月15日開幕。今(9)日,重慶交通執法高速五支隊六大隊發布出行提醒。
  • 安嶽文創作品精選丨石永恩、石光緒石刻雕刻作品,別具匠心,神採迥異
    安嶽是一個石刻大縣,在我國石窟藝術中居於「上承石崗、龍門石窟,下啟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安嶽民間石刻工藝是中國石刻雕塑的縮影。安嶽石刻具有較高的文物、美學價值,難以為現代技術所替代,是一份極其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安嶽石刻傳統工藝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更是讓安嶽石刻名動中外。而石永恩便是安嶽石刻傳統工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 「大足石刻研究院要在西南地區發揮領頭羊作用」
    (記者鄧小強)11月27日至28日,中國石窟寺考古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考古學會宗教考古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大足舉行,70多位國內考古學專家學者出席大會。在會議間歇,記者對三位考古界大咖進行採訪,了解他們對大足石刻文物保護和研究的認識、看法和建議。「大足石刻是大足最好的一張對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