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等重慶文旅亮相第七屆四川旅博會 助力巴蜀...

2020-11-26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9月24日至28日,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第六屆中國(四川)國際旅遊投資大會、第七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旅博會」)在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舉行,旨在促進文旅產業文旅消費加快恢復發展,推動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深度融合發展。

作為本次旅博會的主賓省,重慶共組織了全市各區縣旅遊管理部門、旅遊企業等30多家單位參會參展,通過參展「1+3」、推介「1+3」、文旅大篷車巡遊等形式,集中展示和推介重慶都市旅遊、長江三峽深度遊、世界遺產之旅、民俗風情之旅等精品旅遊線路產品,推廣「山水之都,美麗重慶」旅遊形象。

重慶文旅集中亮相

重點展示特色旅遊景點

本屆旅博會上的重慶展廳以「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為主題,重點展示了重慶的特色旅遊景點、特色文化產品。

記者在現場看到,進入重慶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面積的卡通貼圖,細品的話,會在裡面找到「火鍋崽」「紅葉妹」兩個卡通形象,寓意是「重慶旅遊像重慶火鍋一樣火,像三峽紅葉一樣紅」。

重慶展廳還專門開闢三個單獨展示區域,分別是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大足區、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的武隆區和南川區。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武隆喀斯特旅遊區擁有罕見的喀斯特自然景觀,包括溶洞、天坑、地縫、峽谷、峰叢、高山草原等;南川金佛山有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生物多樣性、佛教文化三大奇觀。

據了解,重慶現有A級以上旅遊景區255個,其中5A級9個,1個世界文化遺產,2個世界自然遺產。

巴蜀世界遺產聯盟正式成立

川渝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本屆旅博會上,還舉行了巴蜀區域合作文旅推廣活動」盛大舉行。活動上,「巴蜀世界遺產聯盟」、「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大渡河風景道聯盟」正式成立。

「巴蜀世界遺產聯盟」範圍包括重慶市、四川省轄區內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有九寨溝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峨眉山—樂山大佛、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南方喀斯特—重慶武隆、中國南方喀斯特—重慶金佛山。「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 範圍包括大足石刻、樂山大佛、夾江千佛巖石窟、安嶽石刻。

在推廣活動上,重慶永川區、江津區、榮昌區還和四川宜賓市、內江市、瀘州市、自貢市共同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活動現場,大足鯉魚燈、武隆川江號子等具有重慶特色的節目精彩上演,大足區、武隆區、南川區還進行系列文化旅遊推介。

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副主任秦定波表示,自古以來,川渝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經濟同體、人緣相親。打造巴渝文化旅遊走廊,加強巴蜀區域文化旅遊合作,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舉。多年來,川渝文化旅遊合作已有較好基礎,先後籤訂了合作協議,搭建了會商會研機制,在共同打造國家級紅色旅遊示範帶及精品線路、開通川渝旅遊直通車、文旅聯動推介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有益探索。

秦定波還表示,以此次博覽會為契機,下一步,川渝兩地著力深入推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將更加有利於持續鞏固雙方前期合作成果,進一步發揮兩地優勢領域的協同共振效應,切實形成巴渝文旅「大融合」,共創巴渝文旅「大發展」的生動局面。

展現秀美風光

現場發布特色旅遊路線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旅博會期間,2020重慶文旅「大篷車」四川巡遊活動也將走進樂山市。

重慶市黔江區、大足區、九龍坡區、南川區、潼南區、彭水縣、秀山縣、石柱縣8大區縣將在現場向市民和遊客展示了各種秀美風光,以及各區縣美食、美宿等,並發布了一日遊、兩日遊、三日遊、深度遊、團隊遊等特色產品線路,讓現場市民在身臨其境享受美景。

相關焦點

  • 雲端開幕式、成立巴蜀世界遺產聯盟 2020年四川旅博會有哪些新看點?
    封面新聞記者 楊金祝今年9月24日-28日,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第六屆中國(四川)國際旅遊投資大會、第七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三會」)將在四川樂山舉行。其中,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自2014年落地樂山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6屆,成為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旅遊專業展會和推動四川旅遊開放發展的重要平臺。與往屆旅博會相比,今年的旅博會有哪些新亮點?9月7日,記者從三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屆旅博會主要有3個特點。
  • 本期撒糖:大足石刻&樂山大佛 門票免費搶!
    人間四月天,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客戶端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一起,推出「成渝cp 辣麼甜me」大型全媒體活動,聯動川渝兩地知名景區,串聯重點文旅體驗場景和項目,將免費為網友送出四川與重慶多家知名景區千張門票!
  • 成都金沙遺址與重慶大足石刻組團「出道」!
    成都金沙遺址與重慶大足石刻組團「出道」!從岷山深處走來穿越成都平原跨過巴山疊嶂匯入中華文明的浩瀚汪洋川渝自古便是一家「我的金沙遺址你的大足石刻」構成底蘊豐富的巴蜀文化走廊今年6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籤訂
  • 成都金沙遺址與重慶大足石刻組團「出道」!
    大足石刻研究院籤訂《學術文化交流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在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科研交流、展覽交流、文物保護、宣傳推廣、社會教育、公眾服務、文創開發、智慧博物館項目等多領域開啟合作。太陽神鳥金沙遺址 石虎四川和重慶
  • 川渝聯動、名家薈萃,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10月17日,重慶市大足區雍溪鎮古戲樓,中國·重慶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活動正式開幕。這場以「川渝交流·戲匯巴蜀』」為主題川劇盛會,匯聚了川渝兩地多位名角大家,一聲聲嘹亮的戲腔,一場場精彩川劇展演,一系列趣味互動項目,讓雍溪這座花香古鎮再次成為了歡樂的海洋,也給川渝文旅協同聯動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 重慶市大足區委書記於會文代表:發揮文化遺產優勢 建好巴蜀文化...
    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是川渝兩地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內容。」重慶市大足區委書記於會文代表說,大足要充分發揮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優勢,加快建設大足石刻國際文旅城,全力打造區域文化旅遊休閒中心,建成建好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
  • 重慶唯一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保護研究再添重要動力!四川美術學院...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就已經是大足石刻研究重要學術力量的四川美術學院,將再一次為這項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研究貢獻出自己力量!10月18日上午,四川美術學院大足學研究院舉行成立儀式。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重慶市社科聯、大足區委區府、大足石刻研究院,以及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等高校專家學者齊聚四川美術學院,共同見證了這一盛事。眾所周知,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最後一座豐碑」的大足石刻,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 成渝CP 辣麼甜me①|本期撒糖:大足石刻&樂山大佛 門票免費搶!
    借春風十裡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與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客戶端攜手推出「成渝cp 辣麼甜me」大型全媒體活動聯動川渝兩地知名景區串聯重點文旅體驗場景和項目將免費為網友送出重慶與四川多家知名景區千張門票!大足石刻景區供圖 華龍網發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所有石窟造像的總稱,迄今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窟多達75處,造像5萬餘尊,其中尤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
  • 開箱「鎮館之寶」大足石刻將亮相成都
    央視網消息:昨天(8月12日),來自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的90餘件展品到達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即將和四川觀眾見面。這尊釋迦牟尼佛像是大足石刻研究院的「鎮館之寶」。 佛像面容柔和,身軀微微前傾,顯露慈悲之態;衣飾紋路疏密有致,流暢生動,體現了極高的雕刻技藝水平,是宋代佛像的典範之作。
  • 大足這場節會招募100名體驗官!邀你免費看川劇,遊大足石刻,泡...
    大足人民都期待的盛大節會中國·重慶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終!於!要!來!了!中國·重慶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指導單位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政府主辦單位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
  • 成都金沙遺址與重慶大足石刻「組團出道」!
    8月16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今年6月,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大足石刻研究院籤署《學術合作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
  • 重慶大足石刻
    帶著多年前《話說長江》裡虹雲、陳鐸娓娓的訴說,帶著對大足石刻魂牽夢縈的嚮往。大足石刻開鑿於唐、五代、宋及明清時期,中國自唐以後很少再開鑿石窟,因此大足石刻代表了9-13世紀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大足石刻令我震驚的是佛像竟然是有顏色的。水月觀音。這尊觀音衣裙華麗,遍布瓔珞,衣䊽飄飄,頭戴珠冠,容貌秀麗,右腿曲起,又叫「風流觀音」。下方有一汪泉水,據說月亮可以倒映水中,因此又叫水月觀音。
  • 川渝五位「梅花獎」得主同臺獻藝,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10月17日,重慶市大足區雍溪鎮古戲樓,中國·重慶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活動正式開幕。這場以「川渝交流·戲匯巴蜀』」為主題川劇盛會,匯聚了川渝兩地多位名角大家,一聲聲嘹亮的戲腔,一場場精彩川劇展演,一系列趣味互動項目,讓雍溪這座花香古鎮再次成為了歡樂的海洋,也給川渝文旅協同聯動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 對話|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大足學」研究涵蓋整個巴蜀石窟
    2019年是重慶大足石刻申遺成功20周年,作為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的黎方銀,從1982年參加工作起,至今在大足石刻已住守37年。「最開始來到大足石刻的時候,那真是堆堆荒土、片片雜草,一片荒涼。」他尤其提到「大足學」不是只研究大足石刻本身,而是以大足石刻為中心,涵蓋整個巴蜀石窟研究的一門地域性學科。
  • 專訪黎方銀院長:大足石刻要擔起川渝石窟保護研究的領頭角色
    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11月18日,「成渝文旅新地標」等五大榜單發布,重慶大足石刻獲得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稱號。大足石刻是中國南方石窟藝術的巔峰之作,199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開鑿年代從晚唐起一直綿延到明清時期,擁有儒釋道造像10萬餘尊,因此業界有「北敦煌、南大足」的說法。
  • 大足石刻與盆地文明
    」抗日戰爭,是中國的不幸,卻是大足石刻的幸運,重慶成為陪都,冠蓋相屬,學者雲集,大足石刻終於撩開了她覆蓋千年的面紗。故乙酉考察團團長楊家駱在1990年寫給大足博物館的信中回憶:「早歲駱讀《蜀中廣記》等書,因有探索四川尤其貴縣石刻之願」。
  • 大足石刻亮相金沙遺址博物館
    >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華夏 曾江 通訊員 劉虹)8月16日,由大足石刻研究院與金沙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院開幕。  作為大足石刻研究院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展,本次展覽將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全方位呈現大足石刻的藝術價值和文保成果。其中,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也首次在成都集體亮相。
  • 重慶大足石刻「重磅」來蓉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官宣出道」以來,「點石成金」的文旅CP讓觀眾期待不已。在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發起的「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評選活動中,網友不僅為兩大文博單位「自來水」安利,更期待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首次牽手。
  • 重慶大足石刻「重磅」來蓉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官宣出道」以來,「點石成金」的文旅CP讓觀眾期待不已。在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發起的「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評選活動中,網友不僅為兩大文博單位「自來水」安利,更期待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首次牽手。
  • 重慶主城擴圍後的大足:除了石刻,還有什麼?
    首先就是想到大足石刻。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大足,是重慶,甚至是中國石刻文化的代表之一,十分有面。但是,即便有面,那也是古人留下的遺產。作為重慶的文化符號之一,大足石刻很長時間代表了重慶歷史文化和文化旅遊,是一張名副其實的重慶走向世界的名片。許多外國政要來訪重慶,行程中都有大足石刻一站。近年,重慶城市文化越來越多元,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大足石刻卻由一個影響力領頭養的角色,退居為一個多元中的「一角」,顯得黯淡起來。留不住客、參觀之外樂趣甚少都是不可迴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