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與「譚張爭霸」前,歌壇哪些歌手屬一線當紅明星?

2021-01-09 歐楊歐

眾所周知,歌壇「四大天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90年代全面上位,直到至今還是人氣高漲。而在「四大天王」之前,歌壇最有名的就是「譚張爭霸」了,那時候的歌壇,除了男歌手譚詠麟,張國榮和陳百強之外,還有女歌手梅豔芳,徐小鳳,葉倩文,林憶蓮等人,幾乎紅透了亞洲華語歌壇,使得粵語歌真正雄霸一方,風光一時無二。那時候的粵語流行音樂正屬於成熟期,他們那一代當紅明星就是最大功臣,許多代表作非常值得收藏和欣賞,直到至今一樣這麼受歡迎!

那麼,有多少人知道,在譚張梅之前,歌壇哪些歌手屬於一線當紅明星的存在呢?他們才是開創粵語流行音樂的鼻祖,他們至今都還是一個傳奇式的存在,受譚張梅,受四大天王等人的崇拜與尊敬!

他們就是六七年代的香港歌手,開創了粵語流行音樂,在七十年代與八十年代初期,為華語樂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起來認識一下老前輩們:

1.許冠傑,1948年生於廣東省廣州市。要說粵語流行音樂的鼻祖代表,非許冠傑莫屬,他就是一個大師級別的存在,他為華語樂壇粵語流行歌曲作出了不可限量的巨大貢獻!說到「歌神」這一稱呼,現在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十天王張學友,第二個想到的或許是陳奕迅,然而,「歌神」的第二代才是張學友,第一代就是許冠傑了,他才是最實至名歸的歌神!

許冠傑的音樂代表作有:《鐵塔凌雲》《半斤八兩》《印象》《滄海一聲笑》等,這些歌曲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作品!

2.關正杰,1949年生於中國香港,籍貫也是廣東佛山。關正杰在當時的粵語流行音樂發展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連後來張學友在多次重要的場合也選擇演唱關正杰的歌曲,籍以表達對這位前輩歌手的喜愛和尊重!關正杰淡泊名利,多次拒絕參與頒獎典禮,也拒絕領獎,算是一個為粵語默默貢獻的人才!

關正杰的音樂代表作有:《萬水千山縱橫》《天蠶變》《大地恩情》《人在旅途灑淚時》等。

3.羅文,1945年生於廣西百色。說到羅文,八九十年代的朋友人應該有聽說過,譚張之前的男歌手中,他可是獲獎最多的歌手之一,1975年還獲得了「全日本歌謠選手比賽」的冠軍。如果說現在有很多人不認識羅文,那不要緊,《鐵血丹心》那一首歌的曲子應該很多不認識他的人都有聽過。不論是武俠劇,還是網路遊戲裡,熱度最高的就是這首歌的曲子了!他與甄妮合唱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主題曲--《鐵血丹心》,成就了武俠經典之歌,幾乎可以確定沒有「之一」!

羅文的音樂代表作有:《小李飛刀》《鐵血丹心》《時間始終你好》《幾許風雨》《塵緣》等,他的歌成就了很多很多的經典時刻,讓人一生難忘!

4.林子祥,1947年生於中國香港。這一位大人物基本都無需多介紹了,無論是音樂歌曲,還是電影作品,他的貢獻都實在是太大了,「香港電影與粵語歌曲離不開林子祥的努力」這話絕對不誇張。一首《男兒當自強》想必沒人會覺得陌生,想必大家都熱血沸騰!一首《財神到》哪個新春不播放?當年他的人氣幾乎無人能比,他的經典金曲不只是受歌迷愛戴,也受後輩歌星們的愛戴。林子祥當年還做了一件非常成功的事,就是在音樂方面給了劉德華很多幫助與教導,最終成就了一代天王劉德華的輝煌人生!

林子祥的音樂代表作有:《男兒當自強》《選擇》《財神到》《在水中央》《長路漫漫任我闖》《莫再悲》等,每一首的經典到幾乎拿不出別人多少歌曲來對比!

當然,那個時代不只有這幾個人實力最好,只是他們對粵語歌曲作出的貢獻幾乎最大。當時人氣高,紅極一時甚至成為傳奇人物的歌手還有來自臺灣的羅大佑,鄧麗君等人,特別是鄧麗君,為整個亞洲歌壇都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準確來說,鄧麗君是屬於中國臺灣的女歌手,也是日本昭和時代代表性日語女歌手,她的日語歌曲風格在日本作出的貢獻更大。不過她的國語與粵語歌曲也是特別的經典,其中代表作有:《甜蜜蜜》《北國之春》《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漫步人生路》等!

相關焦點

  • 香港流行歌曲發展歷程輝煌20年(譚張爭霸-四大天王)
    這時香港的樂壇還沒有成氣候,只是跟著歐美和臺灣的樂壇走,是一個「外來語言」統治的年代由於帖子限字問題,就由譚校長開始介紹吧三、譚張爭霸將香港樂壇帶至全盛時期所謂譚(詠麟)、張(國榮)爭霸,其實是一個張國榮追趕譚詠麟的遊戲,譚詠麟在強勁對手面前一直保持領先的位置。
  • 「粵語歌神、三王一後、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分別指什麼時代?
    「粵語歌神、三王一後、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分別指什麼時代?粵語歌神許冠傑:許冠傑在上世紀70年代絕對是最閃亮的歌手,真正的粵語流行樂鼻祖又被叫做粵語歌神,雖然沒有許冠傑也會出現粵語流行樂,但至少要多等數年時間,在當年那個要麼翻唱英文歌要麼就唱老上海的香港樂壇時代,許冠傑無疑是將粵語歌曲再次發揚光大。
  • 80年代譚張爭霸到90年代四大天王,哪個時期是香港樂壇最巔峰
    (二)1980年代不僅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亦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除了許冠傑徐小鳳等老牌歌手外,單飛的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beyond等不同類型的歌手一起活躍在香港樂壇。中國大陸和臺灣的人縱然不懂粵語,亦會聽粵語流行曲,甚至跟著唱。
  • 一代天王陳百強被公認為是音樂才子,為何也被譚張爭霸毒害了!
    香港八十年代的歌壇有四大著名人物,並稱為三王一後,這四個人就是陳百強,譚詠麟,張國榮和梅豔芳,但是四個人當中陳百強是最在歌壇發光發熱,三王當中陳百強年齡最小,確最早在歌壇掀起一片漣漪,成為第一代偶像天王,當然緊隨其後的譚張爭霸局面,為何男歌手裡面陳百強沒有像梅豔芳這樣一直獨領風騷,
  •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這次未免太天真
    老一代歌神許冠傑、歌聖羅文、歌隱林子祥等人拉開粵語歌壇的大幕,譚詠麟和張國榮的「譚張爭霸」讓粵語歌壇更上一層樓。90年代,伴隨著四大天王的橫空出世,香港歌壇迎來黃金盛世。與此同時,粵語歌壇上的史詩對決「譚張爭霸」也正式開始。80年代,香港樂壇的大小獎項基本被譚詠麟、張國榮承包,兩家粉絲掐架愈加嚴重。那時的唱片店老闆會在門口放個小黑板,記錄兩人的專輯銷量,以此刺激粉絲狂買唱片。
  • 因周潤發一句話,他退出領獎臺,譚張爭霸落下帷幕
    不管在哪個領域,對比是少不了的,讀書時比誰的分數高,工作後比誰的工資高,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娛樂圈也不例外,不僅明星間暗自較勁,就連各家粉絲也要互相比拼,資源,獎項,鏡頭都是粉絲爭論比拼的焦點,在八九十年代的娛樂圈,最厲害的應該是「譚張爭霸」。
  • 香港歌壇最落寞的人:他們被四大天王牢牢壓制,李克勤最是幸運!
    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首次將四人統稱為「四大天王」,名字由此而來。香港四大天王獨步歌壇,牢牢掌握了香港流行歌壇的制霸權利。譚張爭霸結束後,歌壇最具影響力的歌手譚詠麟和張國榮退出,香港歌壇面對真空期,急需一批有實力有魅力的歌手帶領樂壇繼續發展。張學友、劉德華搶先一步,開始作為新人在樂壇嶄露頭角,緊接著黎明、郭富城迅速爆紅。
  • 香港樂壇天王消亡史:獅子山下再無爭霸,香港樂壇再無天王
    於是,香港流行音樂歷史上的史詩對決——「譚張爭霸」,就此上演。對於急需培養新生力量填補「譚張爭霸」空白的香港樂壇來說,多一個有潛力的新人,就多一份保險。加上李克勤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抓住機會的黎明、郭富城後來居上,與劉德華、張學友一起躋身「四大天王」。
  • 當年的譚張爭霸究竟是誰勝出,張國榮是不是被後人吹過了頭?
    哈嘍大家好,我是偷娛樂的貓,有誰還記得香港八十年代的譚張爭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呢,「校長」譚詠麟與「哥哥」張國榮的爭霸成為了當時膾炙人口的事情。看似當時樂壇最頂峰的爭霸賽,卻湮滅了很多有才華的歌手,這些歌手也因此一度雪藏,後來大火的張學友也只是個別的例子。如今還有許多人在討論當時的譚張爭霸是誰勝出,張國榮的粉絲和譚校長的粉絲都各執一詞,在小編看來兩人各有千秋,當時的譚校長處於巔峰狀態,正在努力從一線明星上升到舉行,而張國榮作為晚輩只是在拼命努力追趕。
  • 陳百強:三王一後的港樂時代,譚張爭霸梅姐獨大,他卻總被人忽略
    雖然有點可惜,但他關閉直播間前的那段音樂,還是將我的思緒拉向了80年代。1983年,梅豔芳發布第二張專輯《赤色梅豔芳》拿到五白金的銷量,那時的她才剛剛出道。同年,厚積薄發的張國榮憑藉一首《風繼續吹》迅速躋身一線歌星行列。而彼時的譚詠麟已經從溫拿樂隊單飛,並以個人身份連發五張專輯,其中單曲有三首入選「十大中文金曲獎」,一首入選「十大勁歌金曲獎」。
  • 一個被唱歌耽誤演技的『四大天王』張學友,你不知道的歌壇冷知識
    歌神張學友是四大天王中唯一一個以歌手出道的天王,1984年憑藉一首《大地恩情》獲得首屆香港18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從而出道。在歌壇稱王封神屹立不倒的張學友,其實也有低谷期,具體就是88年到89年12月這段時間。而造成事業低谷的主要原因,除了當時電光火石的「譚張爭霸」,導致唱片銷量不佳。
  • 當「校長」遇到「哥哥」,似乎「譚張爭霸」實際上愛上了相?
    事實上當時「譚張爭霸」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譚詠麟和張國榮之間的私人關係不是很密切,但他們絕對不是敵人,唯一的一件事是,在他們身後歌迷的脅迫下,他們為到1989為期四年的歌唱界比賽做出了貢獻。一聽到「譚張爭霸」,我們對當時的香港音樂世界並不熟悉可能會感到困惑,「爭霸」這個詞在武俠電影中出現得比較多,比如黃飛鴻獅子王爭霸。
  • 香港四大天王裡邊誰最有錢,你絕對沒有想到會是他吧!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20世紀90年代香港樂壇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藝術成就是張學友吧(僅指表演,流行樂我完全不懂,從小就從來不聽毫無感情,而且歌手和演員相混淆雖然在香港是常態,唱作俱佳的男演員也是香港特產,但畢竟完完全全是兩回事)。
  • 「四大天王」27年同臺往事,一部香港樂壇狂想曲
    1988年到1990年,在媒體、市場操縱下的「譚張爭霸」,以譚詠麟不參加頒獎,張國榮退出歌壇結束。梅豔芳、許冠傑等巨星的相繼退隱,讓香港歌壇出現真空期。此時,各大唱片行業公司紛紛推出自己門下的歌手。「四大天王」就這樣應運而生。
  • 曾威脅四大天王地位的「第五天王」,還記得他嗎?
    一代人眼中有一代人的天王,從譚張爭霸結束到叱吒樂壇數十載的「四大天王」,風起雲湧的歌壇創造了幾代的回憶。
  • 香港地位最高的10位歌手,四大天王僅歌神上榜,張國榮未進前五!
    8.張學友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歌神」張學友在這份榜單之中只排在第八,這可能會引起很多網友們的不滿,但是小編想說的是如果是論唱功,張學友完全可以排進前三,但是這是論在香港樂壇的地位,張學友的地位和以下幾位相比,著實有些低了!他在2000年獲得了香港樂壇的最高獎項「金針獎」!
  • 「四大天王」的稱號,到底是怎麼來的?
    「四大天王」到底是怎麼來的?譚張爭霸,兩敗俱傷,從中得利的是四大天王,特別是張學友。張國榮1977年出道時,譚詠麟已經是當紅歌星。他比譚詠麟做的更徹底,宣布從此退出歌壇。之後一兩年,許冠傑、林子祥、陳百強等巨星由於年齡、身體等原因,也逐漸隱退。一時間,香港娛樂圈相當的寂寞,進入了無巨星的時代。甚至出現了各種活動典禮的獎項,不知道該頒發給誰的荒唐而尷尬的局面。
  • 33年前譚張爭霸誰勝誰負 譚詠麟宣布退出領獎臺 張國榮是否太過譽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還記得香港八十年代「譚張歌壇爭霸」的事情呢?那場歌壇前輩譚詠麟與後起之秀張國榮的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這場戰爭中,到底誰最終取得勝利了呢?而作為後輩的張國榮是否被人們過譽了呢?在香港樂壇上,譚詠麟與張國榮的影響力不僅衝擊到雙方歌迷,甚至讓許多元老級歌手不得不在這場戰爭中淪為炮灰,不管是歌壇大哥陳百強,還是神級歌手許冠傑都在這場戰爭中被迫從一線巨星退居二線。兩位當事人也是緊追不捨的較量,唯恐落後。
  • 香港老歌手有哪些,粵語歌壇排名
    現在,我對香港粵語歌壇各位歌手從唱功和歌唱能力方面做一個簡單的排名。(我是本著熱愛粵語流行曲和尊重各位粵語歌壇老前輩的心情寫下這個排名的) 1.從唱功(歌唱能力,咬字清晰度,氣度,音質,聲線,高中低音,功底,藝術底蘊等等)方面對歌手進行如何排名: 第一層: 1.羅文(香港歌壇的歌王,歌聖,香港樂壇教父。有很多排名中把羅文排得很後,甚至沒提,這是不準確的。
  • 譚張爭霸30年,當年這場爭鬥到底誰勝誰負?是喜是悲?
    1988年2月13日,譚詠麟在第十屆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宣布,從此退出一切有競爭性質的頒獎活動;1989年,張國榮在紅館連開33場演唱會後,宣布告別歌壇。從此,為期五年的「譚張爭霸」終於落下帷幕。這兩位代表80年代香港樂壇的殿堂級歌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自平息至今已經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