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2020-09-24 鄉愁難敘鄉土文學

文:楊曉光

圖:來源網絡

一代偉人毛澤東曾經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重陽」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唐代詩人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樣也是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重陽名篇。

自從漢魏六朝以降,九九豔陽,賞菊花,吃螃蟹,登高覽勝,重陽節就成為一個詩味很濃的節日,屈原曾留下詩歌名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古代類書中有不少關於重陽節的資料,其中陶淵明的故事有些意思。陶淵明五十多歲的時候,家境貧寒,又是九九重陽,沒有酒喝,就走到菊花叢中打坐,這時候遠遠看到一個穿白衣服的人走來,原來是他的朋友王弘給送酒來了,陶公也不多說話,拿過酒來就喝,一直喝到醉。若把陶淵明的率性而為說成是行為藝術,卻又比現在一些人風雅不知多少倍。

為什麼將農曆九月九日稱之為重陽節呢,在古代中國文化中九為陽數,這跟「周易」有點關係。月也逢九,日也逢九,九而又九,故曰重九,陽而又陽,故又重陽。於是,中國古人便覺得這是很吉利的數字,很吉利的日子。曹操的兒子曹丕曾給人寫信,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歲往月來,忽然又是九月九日了。九是陽數,日月並列呼應,民間對重九這個名稱特別喜歡,以為宜於長久,所以就到高處擺宴歡聚。」

重陽節人們要登高望遠,所以又叫登高節。相傳在東漢時期,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為民除害的英雄意志感動了一位仙長,於是老者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恆景回到家鄉,恰逢九月初九日,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大家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合力降瘟魔。最終恆景手持降魔寶劍,將瘟魔刺死。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古人的重陽登高,既反映了人們消災避禍的美好願望,又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但現代卻給它賦予了具有時代氣息的嶄新意義。秋高氣爽,有人遠足旅行,飽覽風光,寄滿腔熱情於山水;有人參觀菊花展會,抒節日愉悅之情於詩畫;還有人去戶外活動筋骨,調整心態,融健身、休閒於一體。

歷史賡續,風俗傳承,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在這一天人們要給老人贈送糕點,因「糕」、「高」諧音,體現對老人高壽的慶賀,也是祝福他們活得更長久的意思。從晉魏時期開始,我國就有將重陽糕和菊花獻給老人的傳統。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孝心,孝老敬老是人間真情永恆的旋律。兒女一聲溫馨的話語,一個質樸的微笑,一次次看似平常的回家看看,都會使老人感到溫暖、幸福。這一天,與父母一同分享喜悅,在父母開心、舒心的笑聲裡,酒杯溢出醇香的波紋。作為兒女要用心步入老人的內世界,用手去撫摸老人粗糲而蒼筋暴突的手,用眼神去撫慰老人蒼茫而依舊清澈的眼神,用心去和老人溝通、交流,與老人促膝交談。重陽節,晚輩的這份孝心,如小溪般流淌,叮咚迴響。

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索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毛主席: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今又重陽。」這一句出自毛主席寫的詞《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1929年6月22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議否定了毛主席提出的黨對紅軍領導必須實行集權制的意見,被批評搞「書記專政」、「家長制」。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九九重陽節採桑子.重陽(毛澤東)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易經》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故稱「重陽」,又稱「重九」。古時候認為重陽是個值得慶祝的吉祥日子,在這天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二零二零的重陽有何不一樣?想來,必有一個「格外」。此刻,燈火可親,格外靜好。承歡膝下,格外幸福。在重陽,願你能格外珍惜「子欲孝親還在」的日子。念一個節日的傳統,願你能格外明了自己被千年靈識涵養的溫厚。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毛主席狂草書法《採桑子·重陽》欣賞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毛主席狂草書法《採桑子·重陽》欣賞「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歲 字草得美若天仙,神來之筆。(1929年10月) 毛澤東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 最美不過詩詞: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更何況,此時草木入秋,紅葉滿山,重陽節登山「辭青」正與陽春三月的春遊「踏青」相對應,恰合「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輪迴之意。今世人九曰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當然,《續齊諧記》只是一部志怪書,不過重陽登高、遍插茱萸的習俗倒是保留下來了,如王維的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就記載了這兩個風俗。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植物,能殺蟲消毒、逐寒祛風。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一年最好,偏是重陽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一年最好,偏是重陽。  「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重陽佳節,呼朋引伴,登高望遠,賞花作賦——今天,軍報記者與您在宋詞裡品味「重陽」。
  • 【詩詞鑑賞】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古詩詞裡的重陽節!
    品 ADMIRE 鑑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在這傳承千年的重陽佳節,人們登高、賞菊、吃糕、插茱萸,歷代文人吟詩賦詞,留下了不少妙語華章,在浩瀚的詩詞海洋裡流光溢彩。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首經典重陽古詩詞!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佳節來臨之際,最美不過登高望遠,出遊賞秋,吟詩作賦。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流浪異鄉,與兄弟親人離散,由於正逢重陽佳節,因此格外的思念他的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流落異鄉的遊子,不能與家人相聚,心情寂寞惆悵又無奈。2、《重陽舟中》宋·戴復古扁舟何寂寞,絕不見人家。無處沽村酒,何從問菊花。
  •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和天空泛著白霜。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從《採桑子•重陽》談毛主席的奮鬥精神
    秋高氣爽,又到重陽。倘若不是人在異鄉,便不會去吟誦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想起曾經茱萸插遍、登高望遠的快意。然而,在近一百年前的1929年,一個已經36歲的湖南漢子,在10月11日這一天抱病起床,看著院子裡黃花盛開如金,一片爛漫喜人的景色,以其登高壯觀天地間般無可比擬的豪情,寫下了這首《採桑子》,後來在發表時,被賦予「重陽」的名字,這便有了這首《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21首重陽詩詞與您共賞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沉醉東風·重九 (關漢卿)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 安搭Share: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安搭Share: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2020/10/23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一起領略詩人筆下的重陽節
    雖然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可一個人的登高,難免有些寂寞,藉此重陽,想問問遠方的朋友,你們最近好嗎?重陽佳節,和親友一起登高望遠,賞菊花,插茱萸,祈求福壽安康,是多麼有情懷的一件事情,可惜自己沒有那個福氣。塵世紛擾,難得開懷大笑,難得還有菊花盛放,我們須將菊花插滿頭髮,豪情痛飲,才算沒有辜負了佳節重陽,大好時光。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對父母最好的孝順是...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昌平堂成員揮毫潑墨共醉重陽節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 歲歲重陽,今話重陽
    把重陽的正式登場放在東漢還是穩妥的,之前雖然有學者認為它可能以天文上的祭禳大火星或者農事活動上的九月豐收祭祀有關,但作為一個以重陽為標誌,形成明確節俗活動的節日,見於文獻還是要到周處(端午、七夕、重陽都要特別感謝這位除三害的名人)《風土記》。
  • 知文化 |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關於重陽你知道多少?
    重陽節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3、重陽美食之重陽糕「吃了重陽糕,才過重陽節」,因「糕」與「高」同音,人們也用「吃糕」代表「登高」。
  • 35首重陽詩詞: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思念綿長
    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九日水閣》宋代:韓琦池館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會重陽。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酒味已醇新過熟,蟹螯先實不須霜。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
  • 35首重陽詩詞: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思念綿長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九日和韓魏公》宋代:蘇洵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不堪丞相延東閣,閒伴諸儒老曲臺。佳節久從愁裡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龍崗微馬溼地分隊20201025例跑
    說到重陽節,很喜歡我們毛爺爺的那首《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重陽節,又稱重九節,因為《 易經 》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